17 从悉达多到萨埵那太子

17 从悉达多到萨埵那太子

00:00
15:54

一、知识点:


1、六道轮回: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


所谓六道轮回,按照生前因果自然会进入不同的道。六道,分为三善道跟三恶道。三善道:天神道、人间道、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轮回是不断在天道至地狱道之间的六道进行,纯看生前善恶。




二、金句/精华笔记


1、鹿王就是我们讲的释迦牟尼世的前世,所以叫本身的意思说,我现在在清华大学,我在这20143月,我在这里一世这一界,可是我有前世跟前界,那我们都不知道,可是在佛教里面就继承了印度教也是在讲转世,就叫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菩萨道或者人道,你不一定都在人道的。如果你做了一些事情是有因果,你会堕入畜生道,如果在畜生道里面有一些因果,将鹿王后来就变成人了。


2、我想儒家刚开始读本生经,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在读,我一直在想说这些民族的不同的个性,因为我们想到老虎一定是武松打虎,吃虎骨酒、虎骨膏,怎么会把身体喂给老虎吃。从印度教传授到佛教的本生经故事,现在读的人不多,我们大部分读心经、金刚经,它是理性比较容易接受,可是本生经里面反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话故事。


三、全文逐字稿


好,下面我们大概才从印度教进入到佛教的系统,我刚才提到说,佛教因为吸收了大量的印度教,所以佛教有一部经叫本生经,其实我们很难分清楚,你到敦煌去看壁画的时候,它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本生经的主题,一个叫做佛传故事。什么叫佛传故事?就是在历史里面有一个存在者叫做悉达多太子,他后来悟道成佛,我们叫佛陀或者释迦牟尼佛,他是历史上真正有的。


可是在本生经里要告诉你的是说,他这一世,就是他可能在台湾,我们叫界,世界,界是一个空间的意义,他在台湾,而他在2000年在台湾,所以200是世,我们现在讲的世界世界,一个是讲时间,一个叫空间。他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他是释迦牟尼,他是悉达多,可是不要忘记世跟界,还有其他的世跟其他的界,我们不是讲三世吗?前世吗?这个世是很多世,所以他在成为悉达多跟释迦牟尼佛成佛的一世这一界里面,之前他做过很多的修行。


他曾经是鹿,他是一个鹿王,在敦煌里你会看到有一个很长的壁画在画鹿,然后这个鹿很慈悲,看到有人要淹死,他就把那个人弄到背上,把他背起来,然后就放到陆地上救了,那个人就跪下一直磕头说,你救了我,你是我的救命恩人。那这个鹿王,它的皮毛很漂亮,我们叫九色鹿,九种颜色的皮毛,所以它就跟他说,我住在一个森林里面,在这个水池旁边,我很快乐,那你出去你不用感谢我,可是你不要告诉别人,你今天看到一个九种颜色皮毛的鹿。好,这个人说,当然你是我的救命恩人,他就走了。


可是回到城里以后,他就看到有一个榜单,就是皇后对丈夫给她买的所有名牌都不满意,她希望说有一个鹿是九种皮毛,她用鹿皮来做衣服是最帅的,她想要买肉皮。所以国王没办法被太太吵吵吵,就贴了一个榜单,说谁去抓了九色鹿,把它杀了,鹿皮给我的话,我就重赏。


好,这个人就看到了,看到以后他就忘掉他曾经答应鹿王,不可以把这个消息告诉外面的人,所以他就跟国王说,我知道哪里可以找到九色鹿,就带领国王大队人马要去捕杀九色鹿。可是这里面有一个因果,就是他快要靠近森林旁边的时候,他忽然身上长了很多烂疮出来,然后鹿王出现,就是说人其实很难遵守自己发誓的、发愿的诺言,然后也跟国王讲到说,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报应在里面。


鹿王就是我们讲的释迦牟尼世的前世,所以叫本身的意思说,我现在在清华大学,我在这20143月,我在这里一世这一界,可是我有前世跟前界,那我们都不知道,可是在佛教里面就继承了印度教也是在讲转世,就叫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菩萨道或者人道,你不一定都在人道的。如果你做了一些事情是有因果,你会堕入畜生道,如果在畜生道里面有一些因果,将鹿王后来就变成人了,这样可以了解吗?所以它是六道转世的东西。


所以有没有发现现在密宗,还是在讲密宗,当一个人迫切去世的时候,他们会去认证说他的肉体在这里,可是他的灵魂已经转世,他们就认证也许在台湾的某一个地方,他转世到那里去,所以印度教的观念又影响到了佛教。


所以佛陀本身也有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等一下我们看到的佛传故事,他妈妈生他以后,到涅槃八十几岁的故事,可是有一个是他前世修行的故事,很早。刚才讲一个鹿,还有一个是猴,他有一世是猴子,是一个体格特别大的,所以后来就选出来做猴王,所以你会发现他跟哈努曼也有关系,他们住在一个山里面,后来西游记里面讲的花果山,然后山上很多的桃树,结很漂亮很好的桃子,所以所有的猴子都很快乐,安居乐业。


好,可是有一天不幸的有一个桃子掉下来,就随着溪流的水流出了花果山,就被外面一个国王发现,国王吃了以后说,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果子,然后就命令下属说一定要把树找到,这棵树上的桃子都要属于我的。所以大军出发就去占,因为看到好多猴子在树上吃桃子,他们就开始射杀猴子,所以猴子就开始逃亡。可是过一个悬崖的时候,很多猴子跳的时候就掉到悬崖底下死掉,没有办法跳过去,猴王身躯比较大,他就手脚抓住悬崖的两边做桥梁,让猴子一个从他身上跑过去,可以逃亡,然后自己身上就中了很多的箭,他就死掉了。


所以这个猴王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的因果,这样可以了解吗?鹿王、猴王都是他的前世,所以是好几世修行以后,你才修到了人的身体,而修到人的身体以后,你还必须舍身把身体,肉身都舍给别人,最后你才成佛。佛就是什么都没有,就雷巴纳,涅槃,所以这个是印度教的核心价值,后来佛教吸收,一直到今天都是佛教的一个基本的精神,也认为我们每一个人在座,都在修行,前面不知道修了多久,所以有了肉身,可是还不晓得怎么修行下去,肉身还有什么样的转化的可能。


因为我们看到鹿王、猴王好几世的累积,所以最后他累积成尸毗王,他变成人了,他取得了人身,就是六道里面有一道叫人道,他从出生到轮回到了人道,而且在人道里生在一个比较好的妙乐自在之处,就做了国王。可是尸毗王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然后宫廷里面非常的华丽,可是有一天有一个鸽子飞来飞到他的手上,然后感觉到鸽子害怕在发抖,他觉得很奇怪,这鸽子为什么会发抖?


然后就看到老鹰出现,他就看到老鹰嘴边有带血,就是要吃这个鸽子,所以这个国王心生一念,就说我能不能用我国王的位置换鸽子的生命,他就跟老鹰讲话了,我是国王,你可不可以饶过这个鸽子?那你要什么?我就给你。


那老鹰说你可以给我什么?他说我可以给你这个宫殿,老鹰说我干嘛要住在宫殿,怪无聊的,我可以给你我国库里所有的珠宝,我要带着那个珠宝干嘛?他都不要,我让你做国王,他说你看看现在总统多惨,那你干嘛还一定要做那个国王。所以你看到所有国王认为他人世间最不能放弃最好的东西,都无法换回一个这么小的卑微的鸽子的生命,这时候他触碰到了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老鹰跟他说,我要吃新鲜的、带热的、体温的血跟肉。


好,尸毗王就说好,我现在找人拿一个天平出来,我把鸽子放在一端,天平会有一个重量下来,我从我的身上割一块肉,带温度的肉,跟鸽子等重,换他的生命,老鹰说好,一定要等重,所以他就割了。所以我们在敦煌的时候,我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去看,全部在讲这个故事,尸毗王的割肉救鸽,救那个鸽子。可是最有趣的是天平一直不平,他觉得很奇怪,我割了这么这样一块痛到不行,流着血,为什么不平?


然后他就再割第二块,还是不平,到最后身体能够割的肉好像都割了,天平不动,他最后彻底领悟是,我的生命跟鸽子的生命其实是天平两端的等重,所以他全身扑到天平上去。这是本生经里面非常动人的一部分,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这样舍掉身体以后才彻悟,梦幻泡影,肉身原来根本是一个虚幻的存在的东西,所有的老鹰、鸽子、天平所有这些宫殿都是因缘际会,刹那之间全部都不见。


好,所以他又转世了,他就变成了萨埵那太子,萨埵那太子,萨坨那太子就是跟他的哥哥,两个哥哥一起出外去游玩,然后就到悬崖边,这个三太子就看到底下有1只老虎就生了5个小老虎,然后没有奶吃,现在悬崖中眼看着都要饿死。他就问他两个哥哥说,我们平常都在讲慈悲讲舍身,现在谁可以跳下悬崖,把肉身喂给老虎吃。


那两个哥哥说你发疯了,两个哥哥都走,然后他就在那边开始发愿,我从生下来开始,我的身体是这样被照顾的,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丝绸,每天有人用牛奶替我洗澡按摩,现在这么美的身体,可是可恶如贼。佛经的翻译很特别说,他总是不快乐,他总是充满了各种的不快乐,各种的欲望身体,我为什么不把它舍掉?所以他就刺断颈血大动脉,让血喷出来,然后从悬崖跳下去,把他的身体喂给老虎吃掉,这又是他的一世。


所以本生经是好几个故事在讲它成为释迦牟尼佛,悉达多之前他的一次一次舍身的故事,可是这里面有一个很震动,我的东西是说儒家认为这个身体是何等尊贵,儒家讲的舍身一定要有两个条件,成仁、取义,没有那么大的重要的事情,文天祥石刻法是不会出现,可是佛经身体是可以去救鸽子的,是可以去救老虎的。


我想儒家刚开始读本生经,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在读,我一直在想说这些民族的不同的个性,因为我们想到老虎一定是武松打虎,吃虎骨酒、虎骨膏,怎么会把身体喂给老虎吃。从印度教传授到佛教的本生经故事,现在读的人不多,我们大部分读心经、金刚经,它是理性比较容易接受,可是本生经里面反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话故事。


所以我们看到今天只讲两个图像,因为我记得以前有跟大家讲过,就尸毗王坐在这,这是敦煌的,然后找了一个侍者拿了一个盘子在他腿上割肉,这边是天平,他后来扑到天平上,你仔细看会看到这边有一个鸽子,看得出来吗?变绿色了,它是用铅白画的,你在现场看得很清楚,可是因为这是1500年前的画,所以已经很斑驳很斑驳,这是尸毗王割肉喂鹰的故事。


敦煌画的最多的故事就是这个故事,很奇怪,当时佛教刚传入中国,对本生经非常感兴趣,可是它是跟中国儒家的对身体的解读很不一样,我记得以前在应用材料的文艺记,我们讲过这个故事,所以我今天只带一张来给大家看。


第二个故事就是萨埵那太子,这个故事图像我记得以前我们在这里也给大家都看过,敦煌也画得非常多,这个图像是在尼泊尔的,尼泊尔现在找到了一个舍身崖,悬崖,据说是6000年前,当时的佛本身它就是萨坨那太子跳下去的地方,所以那个地方我最近有朋友去他们帮我拍了1张照片,就是看到他把肉一片一片给5个小老虎,喂5个小老虎,这个故事就是萨埵那太子的舍身饲虎。


我们知道这里面很有趣的因果,因为在佛教里面后来就出现了释迦牟尼佛,本来是一个太子,悉达多太子,他后来在皇宫里不快乐,他就断发,然后告别他的父母,那时候陪他去的是5个,帮他赶马的车尼,就是帮他拉车的人,那5个是他最早最早的信众,一起断发,就五比丘,因果里说那五比丘就是5只老虎。


这样可以了解就印度教认为所有东西都在轮回,所以现在坐在你旁边的人一定有跟你因果的关系,可只是你不知道这种因果是没有没完没了的,它是一直在牵连下去的,就像我们第一场里面讲到那块石头跟草,后来变成了贾宝玉跟林黛玉的故事,所以我们看到印度教到佛教的因果的核心,变成了非常重要整个在亚洲的一个重要的一个哲学思考的东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秋日回声

    这就是“欲为诸佛龙象,先为众生牛马”背后的佛学理论基础吧

  • 蓝色的秋季

    同一片土地诞生佛教又印度教,何以佛教衰印度教代之。

  • 斓色泠旧冷

    脑洞清奇,毫无逻辑。中国人就是不喜欢👎

  • 斓色泠旧冷

    佛经里怎么感觉都是小义,为了一只鸽子就可以死了,为了一只老虎就死了。 老虎吃了这一顿,下一顿就不会饿死了吗? 如果是大义,不应该是照顾千千万万的鸽子老虎吗? 中国那么多收留流浪猫的无名之辈,一辈子照顾好几千只流浪猫。这不比那悉达多厉害吗?不比他更令人感动吗? 而且他们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名扬,只是默默去做这件事。 所以佛陀靠着表演自己死,来感动后生? 所以死只是表演,为了感动后人而死?然后让后人像他一样为了一个生灵而死? 而且众生平等,为什么要用一个生灵的性命去换另外一个? 印度教的文化没有能动性,没有动手能力。自己死了,好像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一样。能吗?顶多只是解决老虎的一饭之忧吧。

  • 小飞侠1900

    这说明儒家要比佛教高明,佛教,讲的仁慈舍身都是没必要。儒家讲舍身取义,就是说身体不能随便的丢弃,你的父母把你养大,就是为了你仁慈去献身,把自己的身体随便舍弃吗?

  • 小家碧0

    🌸🌸🌸

  • gowithlightofmer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