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 光明之门:心 9

068 光明之门:心 9

00:00
04:45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齐子非

    人生总有风波起伏,不必看得太重,不如“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于秋天”,持一份清静,“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又何必嗟叹“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流淫之波?”又管它“鲁阳何德,驻景挥戈?”不如“囊括大鳵,浩然与溟涬同科”! 历史的烟尘已经远去,然而,仓央嘉措清晰地留在了人们的纪念之中。他的传奇,在于他悲惨的身世,在于他浪荡的经历,在于他伟大的诗情,隔着遥远的岁月,人们仍然听到他,最终生死谜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雪域诗人留给世人的精神饕餮。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一直未能看见,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并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 齐子非

    在藏域,很多上师修行的山洞都已经成为虔诚佛教教徒们朝觐之地,在流亡访佛途中,仓央嘉措几乎每到一洞都驻留认真学习。对于本性清净,时时擦拭心灵的上师而言,即便是没有山洞,即便是在人间烟火处,他们也一样是在修行,在参禅悟道。上师如此,凡人又何尝不该如此呢,性净,一切皆净,心美,一切皆美。

  • 齐子非

    弟子不见,于是他瞪大了眼睛,又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如实告诉佛祖:“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佛祖对弟子说:“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生命之中,精神就是我们所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它却真实的存在于每个生命体内,不容忽视。追求精神造化能够帮助人们在生命的荒漠中找到力量的水源。 岁月固然悠长,属于每个人的时光却是有限,人的理智也是有限的,今日不知明日事,甚至连昨日事也会忘记。难求长命百岁,也留不下生前种种,只有精神可突破理智的极限,达至更深更远的领域,升华自己的感情。

  • 齐子非

    在六道轮回中,人道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人有肉身承受苦乐,人们更有精神层面的高追求。精神追求并不一定必须通过宗教信仰来实现,追求人世间的真理也是一种解脱之法,如执著于科学研究的古今人士,用他们的智慧与创造造福了人类,同样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但是这种解脱依然是不彻底的,因为他们所求得的往往是常识性的真理,而这种真理,是有局限性的。正如圣严法师所言,古代的真理,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到了今天,就成了笑话;而在这里为人所推崇的真理,到了那边,由于风俗与习惯的制约,真理也会成为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