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最后的晚餐》有哪些过人之处?

10《最后的晚餐》有哪些过人之处?

00:00
31:17

10《最后的晚餐》有哪些过人之处


一、知识点


1.《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的壁画,现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该画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在这一作品中,达芬奇紧紧抓住耶稣在与12个门徒共进晚餐时,忽然说出“你们其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以后,众门徒作出各种不同神情的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最后的晚餐》是宗教题材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极为精细,因此被誉为文艺复兴之先河。



2.门徒:


门徒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求取知识学问的学生,或者是对有知识与德高望重的人,与学术界老师传道解惑的称呼。


3.圣彼得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等建筑师不断设计并完善,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


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圣彼得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


根据天主教会圣传,圣彼得大教堂是宗徒之长圣彼得的安葬地点,历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


圣彼得大教堂由于其礼仪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点之一。教宗每年会在此举行多个仪式,包括圣殿内外的人数,每次约有一万五千人到八万人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与基督教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很强的关联,早期基督教、教宗国、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



二、金句/精华笔记


1、达芬奇在处理这段话非常了不起的一个隐喻的暗示,所以他其实已经把宗教的题材转成了一个人间的功课来做。


2、它每一次画画它都有一点实验性在里面。我们知道实验性本身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3、仔细看这张画犹大的右手,你会发现他的右手是微微有点张开,就说他的表情,唯一的表情是透露在手里面,就是他的惊讶不表现在五官上。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在一系列达文系的介绍里谈到他 30 岁到 48 岁的米兰时期,我们也曾经说过达·芬奇在这一段时期米兰时期其实他创作的高峰,不管在绘画的创作,科学、解剖学、飞行理论、流体力学,他都达到他最高峰的时候。因为我们大概也知道,一个人 30 岁到 48 岁应该算是生命的盛壮之年,那么在 30 岁以前,很多东西还没有完全成熟,特别是人生的经验,所以需要累积,等于是一个准备时期。那么到 48 岁以后,可能因为身体的某一种走下坡,开始进入到衰老,所以可能创作力就不会这么强。




所以我们会觉得达·芬奇的 30 岁到 48 岁好像是他的人生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峰,而他一生最重要的一幅巨大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也就是这个时候画出来的。我们知道最后的晚餐今天变成世界上最知名度最高的绘画之一,他在米兰的一个教堂叫做圣母感恩教堂,就是以意大利文来讲是塞塔玛利亚的Glassy,就是感谢的意思,所以是圣母感恩教堂。那么这个教堂在米兰的市中心,那现在已经变成全世界观光课最重要的观光的景点。




从大概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到米兰看过这幅画,那这张画事实上在那个年代 1975 年前后的时候一直在修复,那因为它在历史上因为各种的条件,所以一直保存得不好,然后也被战争的炮弹轰炸过,几乎碎成粉末,所以联合国文教组织就号召了全世界各方面领域的精英,包括壁画的修复者,包括色彩学的学者,包括化学家各方面来做这一幅巨大的作品的修复。那作为人类跨越 2000 年千禧年的一个最重要的先例,所以 2000 年这幅画修复完成之后,我去过两次,每次去你就会发现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才能够进去。




那么通常现在如果要去 Santa 玛利亚的 Glassy 这个教堂看最后的晚餐,恐怕都必须在出发以前先做申请书,先投递申请书,因为申请的时间就要蛮长的,然后到现场还要排队,然后大概在现场的经验是你必须经过一些无菌的处理,那每一个观光客大概只有 20 个人可以在这幅画前面,因为这张它是一个壁画,它是画在墙壁上,那么停留的时间也不能超过 20 分钟。那因此我想如果有朋友有机会想要到米兰去看这幅画,可能应该早一点做一些准备。我想他比到任何博物馆去看画其实都要困难,因为的的确确是达·芬奇最重要的一个伟大作品。




这件作品我想简单讲一下,就是 Santa Malia 的 Glassy 这个圣母感恩教堂,它有一个修道院,有一附设一个修道院。我们知道在中世纪以后,这种修道院里面有很多的修道士,他们住在里面,所以他们生活在一起,每天读经、抄写圣经,吃饭睡觉,有点像一个我们传统社会里面所谓的闭关的那种僧侣一样住在里面。那所以在这个修道院当中有一个大家一起用餐的吃饭的一个饭堂,这个饭堂蛮大的,就是最后达·芬奇去画画的这个地方,那这个饭堂蛮大,然后大家固定的所有的修道士都在这边吃饭。




所以有一天修道院的院长就想说,诶,这个墙壁是空的,嗯,应该画一幅画,因为他们当时都习惯说在墙上画一幅画能够跟吃饭这个事件有主题,因为修道士在一起吃饭也就是狼吞虎咽,就吃完就算了。可是这个院长可能会觉得跟圣经的故事跟基督的故事有关的。吃饭就是最后的晚餐。我们知道 last Supper 这个字,在西方的文字里它一定是大写的,这 last supper 一定是大写的supper,跟我们小写的 supper 意思不一样,虽然都是晚餐,可是最后的晚餐特别指圣经里面的一个故事,那么它不能用在平常的晚餐里,是告诉我们说耶稣他一生都在传道,医生传道的过程,他收了 12 个重要的门徒,是跟他最亲近的门徒,那么这些门徒每天跟他生活在一起,吃饭,一起传道,一起修行,那么有一天在吃晚饭的时候,他就心事重重,那么门徒就觉得,唉,这个老师今天好像有一点奇怪,表情很沉重,很严肃。




那么最后他就做了一些动作,他就把桌子上的面包分下去,说你们每一个人吃一口这个面包就是我的肉体,我的body。我们特别注意一下,就是他觉得他的门徒要透过一个仪式来跟他告别,这个告别的仪式就是说你们必须吃面包,这个面包是代表我的肉体。接着他又把红色像血一样颜色的葡萄酒倒下去,说你们每个人喝一口,这个就是我的血。




我们知道这个是基督教天主教的一个仪式,叫做弥萨弥莎,是说传统的基督信仰里面相信有一个弥赛雅就是救世主,他会从天上来为人类赎罪。那天主教就认为这个 micrya 就是耶稣,因为耶稣是神的儿子,他到人间来钉在十字架上,牺牲了他的肉体,牺牲了他的血,等于是用肉体跟血为人类赎罪。




所以现在如果我们在任何地方去参加一个天主教的仪式,还有叫做望弥莎,就是礼拜天的时候去望弥莎,那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可能神父会给你一个面饼吃,那个面饼就代表叶素的身体,而同时神父会喝那个红葡萄酒,就代表叶素的血,所以这个仪式其实到现在都存在,好到存在,所以这次事件就变成了后来西方艺术里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很多画家都用这个主题来画画,就叫做最后的晚餐。




我们大致介绍了一下达·芬奇在米兰画最后晚餐的一些历史上的渊源,那么这位圣母感恩教堂的修道院的院长就委托了达·芬奇来画这幅画。那达·芬奇到了现场看到这是一个餐厅,是一个饭堂,饭堂有一面墙壁是空的,这个墙壁它就计算了一下它的长度,左右两边的这个宽度大概是 10 米左右,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的一个高度跟宽度里,就是它的高度大概是 400 多公分,将近五公尺,然后它的宽度大概是 907 公分,将近 10 公尺。所以在一个 5 * 10 公尺这样的一个空间里,他要画最后的晚餐。




我不知道一般朋友对这样的数字有没有感觉,就是说其实 5 公尺乘 10 公尺是一个蛮大的一个比例,我们一般的画很少画到这么长,画到这么大,比如我们一般家里挂的画可能都是一公尺、两米左右就已经算大画了,可这是 10 公尺乘 5 公尺的一个大空间,然后你要画最后的晚餐这样的主题,所以他就开始思考这个主题,特别是我们知道 last supper 最后的晚餐这个主题。




打问西之前很多画家都画过,那很多画家画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画一张桌子,然后耶稣跟 12 个门徒加起来一共有 13 个人,就围坐在这个桌子的四周。可是我们如果面对米兰的达·芬奇画的最后的晚餐,你觉得最特别的一点是画面上有个很长很长的桌子,然后你会发现 13 个人耶稣在中正中央,让 12 个门徒分成左边六个,右边六个,变成一个对称的形式,然后它们依次排开。




好,我第一个要提的是说这个构图非常的特殊,因为我们想想看,如果我们在家里吃饭,不管几个人吃饭,我们大概不会全部都坐在一边的,可这幅画是全部都坐在一边,所以你会发现另外三边都没有人坐,那这个是不合理的。所以其实达·芬奇根本不在意这幅画的合理不合理,它其实是要让这幅画变成一个舞台,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如果用舞台的角度来看,这 13 个人这个最后的晚餐等于是一个历史上的表演,他们是在一个舞台的空间里。




好,我们现在常常讲,我们如果到国家剧院去看戏,那个舞台叫做镜框式舞台。什么叫做镜框式的舞台?就是这个镜框有时一个长方形的,然后它有一个三度空间的深度,所以大家看这幅画你就会发现这张画上面达文姬画了天花板,一格一格的天花板,然后他的墙壁的两边他画了一些挂在那边长长的一些画,所以这些东西就让你感觉倒是一个镜框往里面到第三度空间后面有一个黑色的墙,这个黑色的墙上面有三扇窗户,然后正中央的窗户刚好在耶稣的头的后面变成一个光圈的景况的效果。




所以我现在讲的我想如果熟悉美术的朋友就会知道,这个就叫透视法,就是perspective,因为它要在一个平面的墙壁上构成一个假的三度空间,往深度下去,所以其实这幅画被认为是运用数学比例运用到最好的一幅伟大的作品。因为天花板上所有的格子,墙壁上所有画的格子,甚至是桌布底下的架子,还有门徒的脚,全部可以拉出一个 focus 的线,就是焦点的线,这个焦点的消失的正中央都在耶稣的头部。




所以我的意思说,如果我们熟悉什么叫做透视法,透视法就是说我在画面上要隐藏很多的透视线,而这个透视线都集中向一个焦点,这个焦点我们叫focus,就像我们在照相,如果你在照相时候,那个朋友会提醒你说,哎,你焦距对准了没有?我们知道焦距就是那个中心点,那个focus,如果焦距对准了以后,这些线它就会自然形成一个往第三度空间发展的一个状况。




达·芬奇当时对数学、比例学、几何学太了解了,所以他在这么大的一幅画里用了无数的切割的线,最后完成了这张伟大的这个透视法。所以我想从这一点上我们特别要讲到,这幅画现在常常被大家讲的太过神秘了,可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一幅画运用到达·芬奇最了不起的透视法的技法构成它完成这幅巨大的画作,这么大的画作,可是你会觉得结构非常非常的严谨,因为两边完全是对称,上下比例也是对称的空间,它才会有一个稳定性,而且一眼就知道正中央的那个人一定是耶稣,他并没有给耶稣光圈,可是一看就知道是耶稣,因为这个位置刚好是所有线的焦点的消失点,消失点好,这是达·芬奇安排的这幅画的一个构图的形式。




那我们也特别提到说最后的晚餐,其实是耶稣最后一次跟他 12 个门徒在一起吃饭,而他在这个吃饭的过程当中把面包分下去,说这是我的肉体,把红葡萄酒分下去,说这是我的血,然后他说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有人背叛了我。好,这句话丢出去以后, 12 个门徒都有一副惊慌的表情,就觉得,诶,这个老师今天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讲话?那谁出卖了他?为什么要出卖他?因为门徒都不知道耶稣具备某一种预知的能力,这个预知的能力是他知道他的 12 个门徒当中有一个叫尤大的已经拿了 30 个银币把它出卖给罗马士兵,所以罗马士兵在晚餐之后就会来逮捕他,这是圣经里面的这个纪录,所以他被逮捕以后,他自己已经预知他会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亡。




可是我们知道如果耶稣真的具备教会认为有神性的话,他是神,所以他当然知道他接下来会发生哪些事情,而且他是为这些事情来的,我们知道圣经里面一再强调耶稣,不断地重复说他来到人间是用他的血跟肉为人类赎罪的。所以如果他逃过了,我们假设说我们在看耶稣的传记,我们就希望说他最后不要被钉十字架,我们一直祈祷,可是就不是耶稣了,因为耶稣最后当然是钉十字架,因为他自己来就是为了这个目的的。所以因此我们可以说它其实是一个预知死亡的事件,他预知他要被逮捕,他预知他要钉十字架。




所以我觉得这幅画达·芬奇处理的不只是一个宗教的题材,他其实在处理死亡的题材。他想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后面等着我们的其实都是死亡,我们没有一个人有可能逃过死亡,那我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所以这个时候用这样的角度再来看这幅画, 13 个人的表情就会变成非常有趣的一个对比。




我们谈到了达·芬奇在 30 岁到 48 岁最重要的一幅巨作最后的晚餐,那我们也提到这幅画所有的历史背景,以及圣经里关于这幅画的描述。可是我们也希望大家了解到,达温希作为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跟画家,他其实并不完全把这幅画当成是一个教会的宣传画来画,他知道耶稣具备某一种预知死亡的能力,所以他就把耶稣放在画面的正中央。我们特别注意一下耶稣的整个身体构成了一个有趣的符号,如果大家发现耶稣两只手是张开的,摊在桌子上,所以因此你很清楚地看到耶稣从他的头部到张开的两只手是一个正三角形。好,我们注意正三角形其实就是一个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那么在构图学上我们都知道金字塔造型三角形是一个最稳定、不容易动摇的造型,那么在西方的构图学上也称它为永恒造型。因为我们知道比如说圆形是比较容易滚动的三角形,是一个最稳定的一个造型,因为它底下大,上面小,所以因此我们看到达·芬奇在这幅画里其实用了非常了不起的数学跟几何学的构图的观念来处理我们的感觉,我们觉得是因为我们看到耶稣应该很稳定,可是他不是,他觉得我可以把耶稣画得很不稳定,如果耶稣是一个倒三角,他就很不稳定。可是耶稣如果是一个正三角,它就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一个状况。所以我们看到耶稣头微微地低着,他的眼睛没有看任何人,它就是一个正三角形。




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我们知道达芬奇认为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神,或者你是一个修道者,你对自己的生命何去何从,你是非常清楚的,只有不清楚的人才会惊慌,才会焦虑,才会不安。如果对自己的生命非常的清楚,他其实知道生命一步一步走下去,必然走到哪里去。所以因此我觉得达文西完全在用哲学的方法处理这个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耶稣这个角色作为一个信仰的重心,因为对比起来,我们看到耶稣的右手边有 6 个门徒, 6 个门徒分成两组。因为在这张画里, 12 个门徒其实被分成了四组,两组在耶稣的右手边,两组在耶稣的左手边,所以构成一个绝对称的习惯。




所以因此我每次看这张画,我都觉得好像在看一个伟大的数学公式,它里面有非常严格的分配,所以每三个门徒一组构成四组门徒,两组在右手边,两组在左手变态就变成耶稣的两个翅膀一样,在画面上构成一个非常稳定的平衡。那我们知道这个 12 个门徒每一个大概都可以被辨认出来他们的角色,因为他们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有他们的一个性格上的内容。




可是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大家应该在这张画前面对比一下,是说耶稣完全安静,他两个手张开一个正三角形,他没有看任何的门徒,因为如果我们说你们当中有人背叛了我,他应该要看看你们的反应如何,到底哪一个人背叛了他,可他好像心里早就知道了他,所以他不会想去检查。




可是 12 个门徒非常的惊慌,我们就会发现 12 个门徒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很强烈的戏剧性的表情。所谓的戏剧性是说你完全可以靠他脸上的五官跟手的动作解读他们的心情到底是什么样子。这里面有人在指天发誓,好像说,绝对不是我,我不会是那个出卖你的坏蛋。有人两个手张开说,哇,怎么会有这么惊人的爆料,这么这么惊人的消息。有人两个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好像觉得此心可表,觉得我是对你最诚恳的人,我绝对不会出卖你。那有的人一个头转过来跟别人讲话,另外两个手指着耶稣,好像在讲说今天这个老师怎么回事,他到底怎么会讲出这种话出来。




我们看到每一个人的手跟动作跟表情构成一个伟大的戏剧,因为一张话是不会讲话的,它是没有语言的。可是语言是什么?语言并不是我们讲作今天可以发音的东西。语言同时是可以在脸上阅读到的东西,或者手的表情阅读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知道聋人的朋友都有所谓的手语,我们有时候在一个朋友脸上会阅读到他的心情,不见得一定是他讲话的内容,所以因此我们看到达文西借着这张画做了最了不起的人的五官表情的一种观察,然后在这里做了 12 种不同的各种的一个戏剧性的夸张,相对于耶稣反而是一种平静。




所以我想我对这张画一直有这样的一个解释,我的解释是说,其实我们知道我们人生最后要面临到都不能逃避的一个议题,就是死亡议题,其实也就是达温希在这张画里关心的议题。可是我到这样的年龄,我觉得我也看过很多的长辈,很多的朋友在面临到死亡的时刻的时候,比如他被医生叫去宣告他可能得了什么样的病,而这个病可能可以还有多久可以活,或者很快要面临到死亡,然后我就会发现这些长辈或这些朋友,他们都会有不同的表情,而这个表情也常常变成我的一个功课,我觉得我在学习,因为这个功课有一天会在我的身上,或迟或早其实都会来,那每个人都会面对这个部分,所以我觉得人从小就在学习这件事。




那小时候我们可能看过祖父祖母面对死亡的态度,接着可能看到父亲母亲,或者接着看到朋友或者兄长姐妹,那么接下来就是自己了。所以因此我们就会看到这张画里面所有的这些年轻的门徒的这种惊慌、焦虑、痛苦或者逃避,都是人生面对死亡必然会有的各种反应。可是达芬希把耶稣处理成一清如水,因为毕竟他是一个修道者,他好像觉得一个修行者修行所为何来,其实是为了让你的生命面对所有人生的现象的时候,有跟其他人不一样的瓶颈。所以这个部分我觉得是达芬奇在处理这段话非常了不起的一个隐喻的暗示,所以他其实已经把宗教的题材转成了一个人间的功课来做。




我们谈到了达文西在米兰时期最伟大的一件作品,最后的晚餐,在 5 公尺高, 10 公尺宽的一个空间里,它必须在这张完全空白的墙壁上慢慢浮现出动人的一件作品。我们说墙壁它就不是画布,所以我们知道当时有画家在画布上画画,用的可能是鸡蛋颜料或者油,我们叫做油画或者是蛋彩画,可是在墙壁上是用水跟颜料来调和,叫做fresco,翻译过来叫做湿壁画,是必须在墙壁湿的时候来画的。那达文西在画这张画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些颜料的配方,那他也发现这个配方是实验性的,因为达文西不愿意重复自己原来已经会的配方,所以它每一次画画它都有一点实验性在里面。我们知道实验性本身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因为它是研发的过程,所以我们知道这张画它在画的过程里,它就发现它的配方中间有一些错误,所以画完以后不多多久,这个颜料不会稳定,它就会剥落,就会褪色。




我们最惊讶的是达文西在这么伟大的剧作,如果一个人觉得画了自己人生里面最重要的作品,这个作品可以传世,流传到千年以后,还让人家看到他为什么要让自己的画会褪色呢?那这是我们最不解的,因为我们知道达文西其实继续把这张画完了,画完以后他就在他的笔记里面说这张画会慢慢会退市,所以其实在他同时代的一个艺术史家叫 Wasali 在这张画前面就发现这张画已经在退市,所以这张画其实从某一个角度讲起来是一个实验失败的作品,可是他又是达文西花了最多的心血,对人性做了最多的分析的一张伟大的作品。




那因此我们就会问说,达文西是不是并不在意这张画是不是一定留存下来给大家看到?因为完成有两个意义,一个意义说我们自己完成了,我知道我完成了,可是另外一个部分是我完成的作品给别人看,别人说,啊,你画的真好,这叫第二个完成。我们现在在人生里常常在意第二种完成,而不在意第一种完成。第一种完成是我自己生命里为我自己完成的部分。也许我们默默地做着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整个社会都不知道,可是我们自己觉得对我们是有意义的。




所以达温希在绘画的研究,科学的研究里充满了这一类的作品,那么连最后的晚餐都是,所以当时他并没有改它的颜料配方,他继续把它画完。可是 500 年来,我们看到达芬奇几乎留给后代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说你们要不要看,你们自己保存,所以后来就变成联合国文教组织号召全世界的精英把这张画能够保存下来。所以这张画我想很多朋友都会有机会在米兰的 Santa 玛利亚 Glassy 圣母感恩教堂前面面对这个作品,我想我很难形容我在那个画前面的那种被震动的感觉,画面里有各种人的不同的姿态跟表情。我们光光讲耶稣的右手边有三个最重要的人物,第一个靠最靠近耶稣的是一个长得有点像女性的一个人物,就是门徒约翰,他微微的倾斜,他有一点柔柔顺的表情,他好像有一点觉得耶稣,你怎么会这样讲?我们是你最亲近的学生,我们怎么会出卖你?他有一点不相信的那个表情,那我们知道最近的畅销小说常常把它解读成女人,说她是耶稣的太太。那我现在问 10 个朋友, 10 个朋友里面有 9 个都说这个人是耶稣的太太。可是事实上我们知道在艺术史上并不承认这件事,那事实上它是耶稣的一个最重要的门徒,就是约翰,约翰的辅音写得特别美。




约翰是耶稣 12 个门徒里面比较诗人气质,因为是诗人,所以比较温柔,你就觉得是女性,可是温柔当然也可以男性,我们不觉得男性一定是粗鲁的,男性也可以很细腻,也可以很柔顺。所以我觉得这个角色其实是一个很年轻很爱美的一个门徒的表情,然后他的表情是他特别的善良,所以他觉得耶稣说有人出卖了他,他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我们就看到第二个出现的人头是从后面冲过来的,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然后他有底下有胡子,这个人就是彼得。彼得其实是耶稣门徒里面年纪比较大,他原来是一个渔夫捞鱼的,然后耶稣后来就收了他做门徒,然后他就变成耶稣身边很重要的一个人。后来耶稣把一个钥匙给他,说让彼得来掌管天国的钥匙。




所以我们知道梵蒂冈有一个大教堂叫圣彼得教堂,就是纪念彼得的,就是他是第一任的教皇,因为人能不能上天堂,就看他给不给你钥匙打开那个门,所以他等于掌管天国的钥匙,也等于是后来耶稣的教会在人世间维持的一个最重要的角色,那畅小说把它解释成一个很坏的坏人,就是因为他篡夺了耶稣的妻子的地位,因为这个畅校小说耶稣其实是要把教会交给他的太太,就是他右手边的这个长得有点像女性的这个人物,然后彼得后来串读了,所以彼得就特别有一种激烈的表情,就从后面冲过来。那么在彼得的下面有一个倾斜的一个男子,这个人是尤大。




其实我们知道 12 个门徒在最后晚餐里最被关心的人物其实是尤大,因为尤大是出卖耶稣的人,尤大出卖了耶稣,然后他听到耶稣说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他有一点惊讶,他心里想说,诶,他怎么知道?因为这个事情是非常秘密在进行的,结果怎么被耶稣讲出来,他就有一点惊讶,可是我们知道这种有点心机很深的城府,很深的游荡,他就没有表现出来,所以他脸上是很平静的,他的右手靠在桌子上,我们如果仔细看这张画犹大的右手,你会发现他的右手是微微有点张开,就说他的表情,唯一的表情是透露在手里面,就是他的惊讶不表现在五官上,因为他怕被耶稣发现,是表现在手上的,他的手有一点张开来,因为有时候我们说手足无措,就是我们害怕时候,我们的手会有一个反应,所以他就表现出来了。




所以这 3 个人物,如果我们看门徒、约翰门徒、彼得门徒游荡,三个人各自有不同的人性,所以这是达文西了不起的地方,达文西觉得美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交响曲,是由很多复杂的人性来构成的,这个人性并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门徒约翰可能非常的单纯,彼得非常的热情,由大非常的疑虑,可是这些都是人性。




达文西觉得人性本身组织在一起才构成一个伟大的史诗性的或交响曲的一个伟大作品。那我们不能够随便排斥任何一种人性,所以他就比以前任何一个画家在处理最后的晚餐给予了更丰富的人性的内涵,所以这才是构成我觉得达芬奇密码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如果已经被畅销小说影响的听众朋友,恐怕要回来看一下最后晚餐的真正的本职跟含义,不然的话,有一天到了欧洲去看这张画,很可能会闹很大的笑话,因为畅销小说虽然好看,毕竟并不是事实,并不是真正的历史。那我们希望能够有机会把达芬奇的真正深邃的一面,真实的一面陆续的介绍给所有的听众朋友。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局部





圣玛丽亚感恩教堂和多明戈修会修道院


温恰诺餐室曾经是多明戈修会修道士的餐厅,这里现在是《最后的晚餐》参观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60840714

    蒋勋老师讲得细致,听得有滋有味

  • miniJane

    达芬奇在做创作的时候会不会没有考虑这幅作品要流芳百世,仅仅只是享受创作本身

  • 听友455568009

    在蜻蜓上找不到了,找到这里,听老好多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