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古文之美03:柳宗元:柳子厚墓志铭

82 古文之美03:柳宗元:柳子厚墓志铭

00:00
24:37

古文之美03:柳宗元:柳子厚墓志铭


一、知识点


1.柳宗元的思想理论: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


2.   《天问》与《天对》:


《天问》是中國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收录于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该作品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


《天对》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先生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代表作之一。收入《河东先生集》、《柳宗元集》。《天对》是对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天问》中一些问题的解答,认为世界是由元气构成的。


《天对》指出,在天地形成之前,只是一团混沌的元气,厖昧革化,惟元气存”,还说“合焉者三,一以统同。吁炎吹冷,交错而功”,认为阴、阳,天统一而为元气。运动是元气本身对立“交错”的作用,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是元气自身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二气之外并不存在其他神秘的动力。《天对》在阐发唯物主义思想方面作出了贡献。




3.   《柳子厚墓志铭》写作背景:


《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已故好友柳宗元所创作的的墓志铭。这篇墓志铭讲述了柳宗元的家世、为人、政绩等,包括了世系、卒葬、子嗣等墓志铭应该有的内容。通过对柳宗元的生平事迹的综合概述,作者高度赞扬了柳宗元的文章学问、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行,对柳宗元受排挤、长期遭贬、穷困潦倒的经历给予深切的同情,对柳宗元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其实沈从文东西写得非常空灵,常常觉得他在写一个人走在山水当中,好像无所事事。可是你再读下去,你会看到沈从文用了一个最清淡的笔法,写出清末到明初那一段时间最败坏的政治。




2、所以在整个阅读韩愈、柳宗元的文章时候,我觉得这种感慨是特别深的。因为他们不太在文学里去做很多形式的美化,所以它会直接透露出很多真正文化上最严重的问题出来。


三、全文逐字稿


柳宗元这个人,所以我们把他的墓志铭找出来,那么也帮助我们了解他跟韩愈的关系。其实他跟韩愈的立场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最有趣是当时有世嘉的这种所谓用今天话来讲黑金集团,然后有一类从科举出来的清流,它是有两个的,可清流当中意见也不合,因为韩愈跟柳宗元的态度看法不太一样,柳宗元很特别罗。柳宗元非常喜欢佛教,他跟韩愈很大的辩论是在佛教上的东西,因为柳宗元对于神秘主义的东西,其实感觉到不应该只是用儒家的东西去测探,所以柳宗元曾经写过天对。我们前面不是讲屈原写过天问吗?问到人世间天的不可问的事情就是上下未行,何有考值之类。问到神秘的 100 多个问题,那中间一直没有人回答,从战国一直到唐,柳宗元写了天对,就是回答所有屈原的问题,所以柳宗元对于天文,对于宇宙论,对于这些东西很有兴趣。


那我们知道儒家的系统不喜欢这个东西,儒家认为这都是玄学,所以韩愈不太谈天哪、道、死这种问题,所以他们在意见上不合,可是意见不合并不影响他们的友谊,所以文人之间的这个理念之争,跟刚才讲的那个集团之争其实是不同的。可是知识分子很麻烦,有时候搞不清楚,常常因为这个争执,最后把有朋友变成敌人,所以大概也是那些集团很容易来收拾你的原因。


所以鲁迅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说知识分子其实就是老鼠,老鼠这样叫,然后猫就把你们全部都吃了,他讲的猫就是另外一个力量。那他说知识分子其实吵来吵去是那个老鼠跟老鼠的草,这样吱吱吱吱一直叫,那猫就知道你在哪里了,所以就后面一网打尽,这样那鲁迅极聪明的他真的就就看到这样的状况,可是这种很奇怪,永远在从业,就是你常常会看到一个社会里面,两个知识分子在里面吵吵,最后其实误了大事,误了大事。


可是在柳宗元死的时候,韩愈写了非常感人的墓志铭,你可以感觉到这一生吵架的朋友,他最后肯定他是觉得他就是知识分子,在韩愈的立场上,这个人绝对是值得歌颂的,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的在政治上的有所不为,那他参加的这个政治上的一些意见跟看法是他贬到广西这么荒原的地方,而他的这种人情厚道的东西都在这篇文章讲得非常好。


我们看一下开头的这个部分,他说,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其实这一段大家已经看出我刚才讲的唐的世家影响,就即使在科举当中,柳宗元是科举出身的,可是他们习惯讲一个人,有没有发现讲十二郎文的时候,没有讲他的几代做了什么东西。讲到柳宗元说他的七世祖庆是北魏拓跋氏的,北魏的这个事中封济阴公,这是唐朝人写墓志铭的习惯,所以那墓志铭很好玩,我过去读那个唐代的墓志铭,你就要读了好长一篇,你还没有读到死者的身份,你就要读他好几代,因为七代都要讲做什么大官,做什么大官,做什么大官。


其实那个东西在讲世家就是任何一个人的出生,不是偶然的,他是世家子弟,所以他讲到柳宗元时候,柳宗元也是世家。只是我们看到刚才我特别强调说科举当中会有人去变成第三种人,世家也会,可世家当中也有非常开明的,就像柳宗元。所以韩愈在这里并没有完全的用刚才我们讲的这个牛李党争的东西来分,而是还是看这个知识分子后来在他自己的生命行为上,它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韩愈的出身跟柳宗元其实有一点不同,可他们多半都有一点属于没落世家的这种位置。好,我们看到曾伯祖世到他的上面的这个曾祖父这一代还是唐的宰相刘宗元,所以的确是世家。然后在褚遂良、韩瑗的时候,他们都因为要维护当时李氏王朝的权利,所以得罪了武则天,得罪了武后。


所以其实我们看到很好玩的武则天的时代,武则天其实代表一个改革者,他实行科举,他要打击皇室的权利,那我们说他自己夺权当然没有错,可是武则天其实是第一个打压这个世家权力的,所以很多世家在他的时代被他用各种方法杀掉,这些就是氏族,就是柳宗元的这个,你看他从七世祖开始这么多带到唐代做到宰相的,其实背后是在打击这个世家的权力,这种大家族的这种权力。


死高宗朝。皇考讳镇。就是柳宗元的父亲是柳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因为要奉养母亲,所以辞官不做。太常博士这么大的官都不做,回家去奉养母亲。所以当然这里面点出了这个家庭不只是权力的家庭,而且同时有他的信念,有他的道德,所以父亲这一代是放弃官位而不去做的这样的一个人,求为县令江南就是做一个小县官去奉养母亲,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所以他的这个职责是御史,因为他不愿意谄媚权贵,好注意权贵是谁当然很清楚,就在唐代是有世家的,这些跟皇帝身边的权贵,你如果得罪了他,你的官就没有了。


所以韩愈在很多地方都会透露出当时的这些知识分子,其实是在一个艰难的处境。那你必须等到权贵人死乃腐败,是御史,重新又出来做检察院,不然的话,你就不可能真正讲讲真话了,这样号为刚值。所以刚值变成知识分子这么重要的东西,是说你不被权贵的压力屈服,所以才叫做刚。你还敢讲真正的话,叫做直。


刚直这两个字,那么所以特别赞扬了柳宗元的父亲,那么也当然带出柳宗元被他父亲所影响的这些部分,所与游皆当世名人。那这句话也很重要,就是清者清流,浊者浊流,就是什么样的人,一定旁边是什么样的人,就是柳宗元的这个世家。他们旁边大概都是韩愈看得起的,觉得都还撑得起刚直的知识分子的一群人,然后才开始介绍柳宗元,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所以注意一下,他在这里其实透了,说他并没有依靠家世出来做官好,并没有依靠家世虽少年以自成人的意思,说很年轻的时候,他就已经自己可以完成,自己能取进士第,这个对韩愈太重要了。就他觉得他很看不起那些世家子弟,因为祖父、父亲做大官,他们就可以世袭那个官位,因为唐朝有这个制度,可以世袭制度的,那他是以晋世出身,那晋世出身变成一个很大的自负,就是我是读书出来的,我是经过考试的,那些世家子弟是不经过考试的,所以今天有时候我们读这些文章,我们不太了解,其实韩愈在这种地方都点出很重要的关键的东西,就是他们其实很看不起所谓的这个氏族的,这个集团里面常常就靠祖父亲这个身份就出来,你只要一留学回来就有关注吗?你不必要努力,也不必要特别近,人家搞高考普考,搞个半天他就出来了。


所以他对这样的一个世家集团的东西是有很严格的批判,所以他赞美柳宗元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很多人都认为柳家是有很好的后代,那么意思说他前面赞美了七世祖,又赞美了宰相,赞美了父亲,好像在赞美家世。可是韩愈通常写文章不应该这样写的,因为这种写文章的方法是唐朝一种非常形式化的写法,讲一个人好几代都是大官,根本就是拍马屁。可韩愈在这里笔锋一转,说这样子人家才赞美你柳家有后代,因为如果你是靠着祖父父亲做官,就不值得一提了。可是你是以曲靖世帝自己考试出来的,所以才使世家子弟当中也有好人才出来,因为自立自强,不去靠这个家庭的阴风。然后介绍他,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蓝田尉。用非常精简的文字去形容这个人的个性,他的这种聪明,他的廉洁,他的一种敢于直言,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就是一做官以后的那种情况,一时皆慕与之交。那当时重要的人都很希望跟他做朋友,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然后介绍他的一些生平。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好,注意,这里转就是柳宗元一直做官做的还蛮顺利的,也做到监察御史,拜员外郎。李部员外郎,大概行政院的一个主管级的人物了。礼部就是今天的行政院的这个部门。那可是已经碰到了集团之间的问题,就得罪啊。这当然他没有讲很清楚的事情,遇用事者得罪,就是你的利益开始有冲突了,跟你做官这件事有冲突,例出为刺史,所以就被贬官,就是你挡住别人的利益了,所以就外放成为刺史位置,又贬永州司马,再贬更远的地方更小的这个官,居闲,益自刻苦,这个时候看到了柳宗元能够从一个世家子弟开始落难的时候,可以益自刻苦,不会去因为这样子改变他的智杰,因为你可能跑去半夜送一点酒,然后跟他道歉,说我当时不会这样的,你第二天又做官了。


可是这里的益自刻苦是说知识分子在这样的状况里对自己的处于灾难没有改变,其实当然这里面很隐晦的看到知识分子能够这样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那知识分子在不可为的时候,自己读书,自己继续做学问,往来于山水间,所以这里可以点出,等一下我们看到的柳宗元有很多的文章,你会觉得是非常轻灵的小品,写那个永州小品,我在有一段时间很不喜欢韩愈的时候,喜欢柳宗元,觉得柳宗元非常的空灵,韩愈总是要文艺载道,韩愈总是要给你很大的一种社会的使命感的压力。


柳宗元没有。柳宗元写,他走一个河流走走走,然后爬到小山上,看到树,然后又看到河流怎么流,然后就回来了,什么也没讲。所以我大学时候非常喜欢柳宗元,觉得好空灵的感觉,当然那个时候很奇怪,自己有一种标榜是觉得知识分子应该去追求这种空灵跟宁静的一个世界。


可是其实我们那个时候不知道柳宗元是在一个非常大的下放的悲剧当中,他在独善其身里面去把自己完成,其实他心里面压抑得非常厉害,甚至柳宗元的压抑可能不下于韩愈,他的痛苦也特别大,尤其从一个世家子弟有这么多机会可以做官,可以成为集团权力的执政者,而最后他自己这个被放在荒山野岭里面去过这样痛苦的日子的时候,其实他自己有很大很大的一个。


怎么讲?我说压抑,说你甚至后来发现他的倾向于佛教,跟写这样空灵的山水,是为了他要平衡他自己太大的悲愤,要把那个东西简练下来。所以我曾经举例过说我觉得韩愈非常像鲁迅,就说鲁迅其实继承了韩愈的精神,那我也举出了近代另外一个散文家,我觉得他非常像柳宗元,就是沈从文。其实沈从文东西写得非常空灵,常常觉得他在写一个人走在山水当中,好像无所事事。可是你再读下去,你会看到沈从文用了一个最清淡的笔法,写出清末到明初那一段时间最败坏的政治。所以沈从文自传一直是我最推荐大家读的一本书。因为我觉得里面用轻描淡写出了一个时代最荒谬的这些痛苦的东西,所以他跟柳宗元很像,就是他们把个人的悲愤、愤怒、怨恨全部化掉了,划在山水当中,所以你可能看不出来。


可是我们在读韩愈的墓志铭的时候,看到柳崇元他的山水是跟他前面的这个政治上的诬陷有非常大的直接的关系的,而且你看到他自肆于山水间,你几乎误会说它只是变成一个退隐的隐士了。可是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一下子又升迁,一下又刺史。所以大概看到柳宗元是在唐代的政治斗争里面起落最多的人,一下子因为他们的世家的集团系统利益一定也还在,所以一下子又到中央去做官,可是一下又贬,因为这个人老是得罪那个利益集团,所以他又贬下去,所以他其实升迁最大体悟,那个政治斗争也是体悟的最深的一个人。


而此后得柳州,就是他后来又贬到了广西最偏远的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是不是我大概根本不应该来搞政治?对自己这样的怀疑,可是从这句话之后转出来的东西是非常动人的。我们看到我觉得到柳州之后,他对自己是不应该从政之间有了怀疑,接下来他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政治。我们常常以为政治是那些乌七八糟的事,可是他接下来说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就他到了柳州才发现那地方的原住民非常的笨,然后他们也不太懂得怎么去经营自己,常常那些汉人来了以后,他们就签约,签约了以后他们就帮家做到最后,唉,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了,然后就卖身为奴婢。所以原住民柳州那些壮族,广西的壮族的人都变成了汉族的奴仆,就其实根本是一个卖身契约的签订,那柳宗元就非常生气,他就开始教这些人怎么样子,慢慢去赎身。所以这个时候你才觉得这是了不起的知识分子,就是你为什么一定要在中央?你到了柳州以后,其实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他看到了汉族的这个边区,整个在原住民的这个部分里面,当地的壮族其实受到的压迫是更深的,所以他为他们做了很多很多,其尤贫力不能者。


我们看到说子厚与设方计就用了各种方法悉令赎归,让他们可以赎身,可以回到自己家园里面去完成自己的家业。那有些穷得不得了,那连赎身的能力都没有,令书其佣,足相当,就让他慢慢的去做一点工作,然后到了足够的钱,则使归其质。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大概有一千人被赎身。


所以其实在这里我们看到韩愈非常了不起,为柳宗元记录了一个可能,在历史上我们一直不知道他做的伟大的事情,就这才是知识分子在下放的时刻,他对一个社会最基础的一个影响,他看到了一个社会还有比他在政治的这种诬陷当中更悲哀的一群人。所以这一段可能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就是其实柳州,后来大家都叫他柳州,其实柳州不是他做过的最大的官,可是他最重要的一个时候,所有的柳州人都感谢柳宗元,因为他在那个地方帮助了当地的土俗,所谓的土俗就是土著,当地的土著真正赎身,能够从奴婢的身份,因为这种奴婢是世袭的,你父母还不起钱,儿子孙子世世代代就是奴婢,他帮助他们赎身成为真正的自由民。


所以这个部分韩愈讲得非常精彩,就是真正肯定了柳宗元在极度对政治巨大失望之后,他反而在下放的这种沮丧当中,他真正做了事。所以我们也看到中国很多的知识分子,他反而在最失望跟沮丧时候,他在偏远的地区,它可以发生很大的力量,可以做到很多,把他的理想在那个地方真正实践出来。好,后面讲他说,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


这一段非常非常感人,我希望大家了解一下,就是他有一段时间,因为我们说柳宗云一直牵涉在政治斗争当中,所以有很多朋友也因为他受害。我想不止今天了,你就会发现说党政这个东西很可怕,就是它一牵连起来就是一串的,一牵连起来就一串,就这个人,他一被认为是这个派系,马上就查税,一定是这样子,那自古以来都是,大概都是如此。所以这里就讲到一个故事,就讲很有名的诗人刘禹锡刘孟德。那刘孟德当时因为柳宗元的案子,所以他也被要贬到亳州去,是更偏远更蛮荒的地方。可是那个时候柳宗元做了一件事,子厚泣曰,柳宗元去跟皇帝哭,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他的母亲还活着。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没有理由让他的这次的下放连妈妈都要跟着去,所以最后他一直争取不到,最后他申请说由他去亳州,就是把他自己下放到亳州,因为亳州是一个最坏的地方,所以这一段韩愈也讲出来,这就是知识分子,就在这种时刻他是有担当的,因为这些人为你受难,那这些时候你要不要跟他去做一个争取?所以讲到其实很残酷的政治斗争,就是一,其实我们读到刘禹锡的诗,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一个诗人都牵涉到这种政治案件里面去,而且连老母都不能免,那这种下放的时候在路途上的流离失所,这种老年的母亲大概根本就不可能活下去,所以这里面才会有柳宗元替他的争取,然后要求说他能够替代这个。


他后面提到说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就是愿意他自己不要去柳州,而去亳州,然后让这个刘禹锡去柳州,就是还必去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所以虽重得罪,死不恨,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后来有人就以这个刘禹锡的事情去告诉了皇帝,所以孟德就是刘禹锡才改赐廉州,所以才免除了跟妈妈一起下放到亳州的命运,而改到比较好一点的连州的地方。所以这些地方其实我们今天读不是很容易懂,就在唐代的历史里面,那种政治集团性的斗争,最后所牵连到的残酷性的东西背后,那我们不过是透过韩愈的一个墓志铭里面所知一二而已,其实是非常惨的一种状态,当然这个时候也考验出一个知识分子自己的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这个部分。


那么所以多少人害怕变成刚才讲的第三种人,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也不太知道我们在那个处境里,我们敢不敢那么勇敢,那讲话少讲一点,走路走到后面一点,也许就避过那个灾祸了。所以有时候又会感觉到鲁迅所攻击的第三种人在这个社会里会形成,是因为这个社会其实有它的残酷的东西,那所以人越来越变成他必须妥协,他必须变成一个很懦弱,然后没有办法去有主张的一个形态。所以这些部分其实大概变成一个整个巨大的文化的悲剧,所以在整个阅读韩愈、柳宗元的文章时候,我觉得这种感慨是特别深的。因为他们不太在文学里去做很多形式的美化,所以它会直接透露出很多真正文化上最严重的问题出来。


韩愈非常感慨说,呜呼!士穷乃见节义。这个就是后来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讲的时,穷节乃见这样这句话的典故的来源。士穷乃见节义。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要在这种最穷困的时候,最有灾难来临的时候,才知道气节跟意义的意义是什么。平常只是拿来写文章是没有用的,那真正到事件发生的时候,才知道人性品德,它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很棒的句子。就说没事发生的时候,大家一起喝酒,游戏打牌,那非常高兴,彼此讲一点笑话,握着手讲,说,我支持你,你支持我。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情同父子。那生死不相背负,那很惊人。你会发现这种好文章就是永远是现代文。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所以这样的人应该知道一点,柳宗元做过的事情,大概会有一点惭愧。


所以我想这次很重的话了,非常重的话,也可以看到一个时代里面的知识分子的人品其实败坏到一定的程度,一个韩愈这样的人才会下这么重的话,那么也可以看到人可以因为小小的一点点利益反目成仇,然后彼此陷害的这种状态。那么可以看到韩愈更关心的慢慢转到了不是一个权力结构的这个问题,而是人自己所相信的那个原道,那种细节跟结义的东西,我想这里面非常非常清楚,所以韩愈的部分很难分出来。有人认为说他谈论很多东西是政治,可是我们也可以说不是政治,他关心的是人的在政治里不受伤害的道德的本性,那如果这个道德的本性都被伤害了,其实任何的政治也救不回来,好,也救不回来。所以你会看到这样的一个 1000 年前的文章,用在任何时代里都这么切题,那么也当然说明很多文化里面最肮脏的东西没有改善,并没有改善。而人在道德性上的一种坚持是这么容易轻易动摇,这么容易轻易动摇,那他当然也让一个时代的所有的人民跟百姓无所适从,因为他不知道要相信谁,他也不知道谁是真正在这个社会里面可以讲出真话的。


所以这些部分大概会感觉到韩愈在为柳宗元写墓之名的时候那个感慨之声,因为难得还有一个柳宗元这样的人,可以顾忌到人家家里有老母,那不应该在下方的时候遭遇到这么悲惨的事情,有这样的结义可以表现出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明月风帆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15032945zcl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 15032945zcl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 15032945zcl

    唐代: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 15032945zcl

    柳 子 厚 墓 志 铭 唐 ·韩愈 子 厚 , 讳 宗 元 。 七 世 祖 庆 , 为 拓 跋 魏 侍 中 , 封 济 阴 公 。 曾 伯 祖 奭 , 为 唐 宰 相 , 与 褚 遂 良 、 韩 瑗 俱 得 罪 武 后 , 死 高 宗 朝 。 皇 考 讳 镇 , 以 事 母 弃 太 常 博 士 , 求 为 县 令 江 南 。 其 后 以 不 能 媚 权 贵 , 失 御 史 。 权 贵 人 死 , 乃 复 拜 侍 御 史 。 号 为 刚 直 , 所 与 游 皆 当 世 名 人 。 子 厚 少 精 敏 , 无 不 通 达 。 逮 其 父 时 , 虽 少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