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宋词之美03:晏殊词4首:宋词领悟的开始

64 宋词之美03:晏殊词4首:宋词领悟的开始

00:00
34:16

宋词之美03:晏殊词4首:宋词领悟的开始


一、知识点


1.晏殊的《踏莎行》:


《踏莎行·小径红稀》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2.   晏殊的《撼庭秋》: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是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写与情人别后的千里相隔,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上片写秋天的深夜,月映纱厨,雨打梧桐,使人想起远在千里外的丈夫,音信全无,因而怅极愁生,几回无寐。下片写愁人登楼远望,唯见遥远的天边阴云暗淡,甚至连聊慰离愁的归鸿也没有,因此更为惆怅。


3.   晏殊的《蝶恋花》: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收录于《全宋词》中。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


4.   晏殊的《浣溪沙》: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因为他觉得心长焰短是一个生命的状态,他不是在讲蜡烛,他是在讲一种极大的热情,燃烧到已经好像要到最后了。


2、可是同时看到了花落去,也看到雁归来的,它可以把忧伤跟喜悦放成一个圆满的状态。




3、因为他在思考生命真实最本质的东西,他没有被权利跟财富弄到粗俗不堪,他能够讲到生命最深的这个经验的东西。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看一下那个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我想大家可以特别注意,炉香静逐游丝转,这样的句子,就是我们早上大概也约略提到说宋代开始有一个静下来的心情,以后他会去静观一个在唐代不太容易看到的事物,所谓的炉香。我们现在所谓的香炉,这个东西可能放一点檀香沫或者沉香沫,然后在香炉上面的孔会冒出细细的烟出来,那这个炉香径足,因为非常安静,没有风在吹,所以它慢慢在绕,变成一道游丝在转。那一个诗人创作者在观察他可能坐在书房里面看到的这个香炉所冒出来的烟的这个演变,所以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印证唐代的很多东西在描述大的景象或者是生命里面比较有目的性的一个事件。可到宋代以后,因为它的政治的安定或者它的经济上的繁荣,会使它可以很安静的去看一些几乎是无为的小事件。


我现在用无为这两个字说,我们会发现这一句话,炉香静逐游丝转好像是一个没有目的性的描述,因为它在人生的整个的意义上不代表任何东西,好像是其实无畏或者无聊,可是所有的这种无畏或无聊在生命里面又扮演了蛮重要的。这个时间就是我们生命当中,并不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着生命的重大意义在做创作的,其实有的时候是静下来的那个时刻以及休闲,我们讲休闲这件事情,所以不管是从开始的小径红稀,就是一个诗人走在掉满了落花的小路上,然后在郊外游玩看到的这个绿色的树,他用阴见、高台树色阴阴见去形容人在树底下对于绿色的树荫所构成的那个光影的层次去做这样的一个描写。那一直到他谈到这个翠叶藏莺,就是在翠绿色的叶子里面藏的春天的黄莺鸟体积非常小的,这种鸟的禽类的跳跃以及朱帘隔燕。


我们在宋代的有一张画里,故宫的画,也就看到他画完全在画珠帘,一道竹帘外面有这个燕子飞过来,就是过去的文人,他在有的时候在一个比较接近轩或者狼的地方读书,然后也很多的鸟会飞进来,它就会用很多的竹帘挡住,让光线没有那么明亮,然后同时也让某些昆虫或者禽鸟不容易飞到这个空间来,都是用帘子来割,可这种隔帘的一个形式变成了很特殊的他们自己生活空间里的一种美学形式,就是他在户内的室内的空间跟户外的空间中间没有绝对的隔断,而变成一种通透的感觉,就是人可以跟自然之间有隔,可是这个隔又是可以连的,又是可以连接,因为是朱帘来隔,朱帘隔燕,那所以到炉香静逐游丝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整个在追求一个完全静下来的心境跟画面,那这样的一个描写非常非常特殊,就是在春天来历的时候,它跟五代词早上我们讲的五代词最大的不同,它的所谓的愁的东西稍微少了一点点,虽然它后面还是要讲到愁,可基本上不太像早上我们看到的,像花间词,或者到阳春集的时候,他的这种这么多的哀伤跟惆怅的东西,它比较描述到生活里面的一些唯不足道的。我们说唯不足道就是过去在唐代不太会拿来作为创作体裁的这些部分,他会刻意拿来作为描述,所以我特别用微不足道这件事情。


那当然到结尾所说: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感觉。就是说在台湾也是,有时候你午睡,夏天的下午睡醒过来,然后有一种呆呆的看着院中的阳光,那种斜阳的光的那种,在那一刹那之间,你会感觉到跟自己生命忽然看见自己的那样的一个感觉,所以那个所谓的己身,自己的身体在某一种抽象的意义上来讲,好像有一另外一个我会被看到,因为所谓的是一场愁梦,酒醒时是在喝酒睡着以后醒过来,那醒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意义,醒过来不只是身体的苏醒,同时是心灵上的某一个苏醒状态。


所以在那个苏醒状态里,会看到斜阳在院落里面越来越深的,在那个所谓的深深怨气在移动了,就是斜阳于一寸的这个感觉,好像感觉到时光在过去,时光慢慢在消逝的那个时刻。所以这种当他讲斜阳雀召深苑的时候,它跟花间瓷或者是南唐的这种词句里面那种直接的感伤不太一样,它只是一种观察,而观察到某一种事件的消失,比如说斜阳慢慢消失的感觉,而且他不用很重的句子,他用深深怨是因为他一直退,好像这个斜阳越来越退后了,阳光越来越退后,到不本来照在他身上的阳光可能慢慢在退后。


所以这里面我们还是要提到说北宋词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它的意向的掌握,那个 image 而且同时是一个非常平淡的意向,里边没有大事件发生,也不过就新愁、醒梦这些小小的经验。然后再讲一些自己身边最具体的景象,炉香静逐游丝转这样的东西。可是我很希望说我们也许借着北宋的像晏殊的词里面找到说炉香静逐游丝转,如果在我们的今天,它将是我生活里面什么样的诗句,我,我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描绘我自己生活里面这个最安静的这个空间跟状态。


所以如果我们不是去写李白似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大气魄,我们希望今天的创作保有宋词的某一种安静,那我们今天生活的安静又在哪里?所以我不知道,大家可不了解,因为我们一直在谈说我们这个文学的之美,这样谈下来,其实是希望找到我们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之美将是在哪里?如果它不是一个唐盛唐时代的那种豪迈,那他是不是能够有宋词的那种安静的描述?好像两个都没有,那两个都没有,并不是说他不可能有,而是说可能在摸索的过程当中,他有一点还没有找到他自己生活上的一个情态,就是我们讲生活美学,是说生活里面活出了一个特殊的景象,所以也许在饭后把奶牛奶倒进咖啡,然后拿着小调羹去搅看到的画面,它有可能是一个现代师的画面,只是我们没有找到那个句子,因为我现在的意思说,这个咖啡里的这个牛奶跟咖啡在融合的部分,其实跟炉香静逐游丝转是同样的东西,因为如果我们觉得炉香静逐游丝转,非常小的一个世界,那家里面摆一个香炉在里面绕那个丝,可是它可以入围诗句,那我们今天的诗句将要从哪里去寻找?我想这个部分其实我在读晏书的词的时候,因为晏殊其实做到很大的官,而且影响到一代的文人,可是在他的诗句当中,你会感觉到他也没有像范仲淹去写渔家傲,这种很大气魄的东西,他反而回到很平凡的生活本身。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选出来的四首可能都非常非常的平淡,就是完全是一般人都有的生活,可能是我们今天生活里都可以感觉到的某些细节。我们看《撼庭秋》第二首,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大概不过是讲一个失眠的经验,一个朋友离开以后,连情感要去向让对方知道的机会都不多,此情难寄,所以在秋天的时候在碧纱,跟这个珠帘非常类似,也都是宋代的生活空间里,为了要让室内的空间没有昆虫随便跑进来,有点像纱帐,就有一种碧纱垂,绿色的、淡绿色的纱垂下来。


所以这次在故宫的宋代文物展当中,你可以他有一张画是描绘宋代文人的生活的,你大概可以看一下他们用怎么用屏风,用屏,用帘、用纱来作为生活空间。因为生活空间我们现在大概只有墙,可是墙是一个其实蛮僵硬的生活空间,可是连屏沙是隔,可是它是一个很有趣的生活空间之间的关系。那我觉得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面,其实我们现在有时候到日本会发现日本的居住空间里还常常用到平联这种东西,那可是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我们几乎大概除了墙,我们不知道有什么其他的隔间,可能那这里面就可以看到说他在生活的空间感上,他就用很多产生诗意的一些物质,比如纱跟脸绝对是非常可以入湿的这种东西,因为它是隔断,可它又通透,刚刚讲说隔着连跟纱的光线是非常特殊的,非常特殊。


所以当他讲碧纱秋月,是说他在室内,其实这个人在室内可透过那个必纱帐,绿色的纱帐,他看到外面的秋天的圆满的月亮,所以那个月光是透过纱跟它发生关系的,所以跟刚才看到那个珠帘,是透过珠帘去看到燕子,它其实都有一个视觉上这种很特殊的迷离的这个效果。然后梧桐夜雨,我们看到他在掌握一个夜晚雨水打在梧桐夜上发出的声音的效果,那碧沙秋月是一种光线,梧桐夜雨是一种听觉,他把视觉的经验跟听觉的经验组合成为诗的美学记忆,然后变成几回妩媚。是一个夜晚常常失眠的人,他才会看到了碧纱秋月以及梧桐夜雨。听到了梧桐夜雨是那个人在孤独的不眠的夜晚,他可以感受到的某一种特殊的朦胧的月光,以及听觉上一种犀利的雨声,好变成他自己。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你说他这个时候是感伤吗?可是恐怕也有另外一种喜悦,就是某一个夜晚的月光是被你看见的,你在失眠的夜晚,你坐在纱帐里,你看到了户外的月光,其实它是我们刚一直在谈,可能生命里面喜悦跟忧伤跟感伤都在一起的时候,它形成了另外一个超越感伤跟喜悦以上的心境。那种心境我觉得是比较接近宋词真正想要掌握跟追求的东西。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心长焰短四个字也许我们在读的时候很容易就错过了,好像只是描写一个人在看蜡烛的时候。而这个蜡烛是在唐代被李商隐描述过的那个,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那个蜡烛。可到宋代的时候看到红烛,红色的蜡烛还在烧,那心长焰短。大家知道蜡烛当中有一个烛心,这个烛心还很长的时候,可是火焰已经越来越短了,因为蜡烛已经快要烧残,所以心长焰短。可是张爱玲在他的集子当中说他最喜欢这四个字,因为他觉得心长焰短是一个生命的状态,他不是在讲蜡烛,他是在讲一种极大的热情,燃烧到已经好像要到最后了。


所以讲心长焰短就是你内在的那个passion,那个激情还这么多,可是所有物质能够提供给你燃烧的可能性已经这么少了,已经这么少。所以这里面是我想是宋词有趣的地方,那大概也是一个好的创作者,它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说心长焰短四个字是这个词当中最重要的四个字,因为我们会以为它只是描写蜡烛的一个景况。可心长夜短事实上把人生的某一个这个热情成为灰烬的将要结束的这样的一个关系把它讲出来,那向人垂泪,那当然这是继续延续唐诗里边用蜡炬流泪的这个 image 去谈到红烛,用一个蜡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看了两首晏殊的作品,都很明显其实里面没有大事件,没有大野心,都回来安静的去描述生活里面周边的事物。


所有的红烛也好,燕子也好,秋月也好,夜雨也好,都是身边景象,全部是神周边景象。所以在文学上讲,这样讲大家也可以知道,像宗教上面来讲,唐代的佛教追求佛菩萨的庄严跟华丽,可到宋代在追求罗汉是非常自了的,非常个人的一种,可以说是一种平民个性的东西,比如说济公和尚这样的造型,再宋代出来,他其实他觉得修行根本就是根本是生活里的一部分,他不会刻意把它提高成为佛或菩萨的伟大罗汉,你不觉得他伟大,你觉得他亲切?你看到的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他们都很可爱,他们都有一种夜市里面的人的样子。


那这个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整个从宗教跟文学艺术都在往生活化,走往世俗的生活,也是我们早上讲说,其实回来安分做人其实反而变成了重点,当一切的野心都向外征服完了以后,回来安分做人的部分,成为他们真正追求的部分。好,下面我们看到他的第三首《蝶恋花》,这一首蝶恋花其实也是一直争议最多的,很多人认为他是冯正忠的句子,所以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定论说,尤其是后面第二段,昨夜西风凋碧树。很多人认为是冯正中的句子,我们读一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注意刚才讲的朱帘,讲的碧纱,讲的罗幕用夏天做衣服的一种丝罗来做成帘幕罗幕。所以你会感觉到在宋词文学里面,感觉到宋代的生活空间非常有趣,很多这种这种空间,所以它不是一个强,而是一种转还空间转换空间。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下面这一段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也把它作为人生境界的第一个境界。王国维选了三个不同的宋代的词来说明人生的境界有三个不同的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为什么王国维会选这一段来做人生境界里面第一个境界的描述?因为我们感觉到这里讲的昨夜西风雕碧树,如果从现实上来说,就是昨天晚上因为一阵西风吹起,所以绿色的树叶纷纷都掉了,我想这个也是在台湾我们比较不容易感觉到的东西,就是在美,比如说美国、北美洲,在我记得在以往那边你都不太能够想象。


第二天早上起来,然后窗帘一拉开,前一天还绿色的树叶忽然全部变红或者全部掉落,就是它的那个转换季节的感觉非常明显。所以大家在比较北方的这种北温带的环境当中,他会用昨夜西风凋碧树,因为生态上面一阵西风吹来,所有的绿色都掉尽了,因为绿色的树叶掉进了以后,那个繁密的遮掩不见了,变成枯枝了。所以独上高楼,一个人走上高楼的地方,可以望尽天涯路,当然有人用到望断天涯路,可以看到很遥远的路在走。


我们可以说这个诗句里面,其实对创作者来讲,它只是讲一个画面,和王国为用隐身,它来做所谓人生境界的第一个境界,是认为说凡是活在繁华当中,其实对于生命是很难有领悟的。对生命的领悟常常开始于繁华开始下落的那个时刻。就是我们呼应早上讲的戴克当这个颓废这个字义,它里面有很强的这个颓废不是我们世俗讲的颓废,而是有很高的反省的意义跟自我沉淀的意义在里面,因为如果你一定一直在春天跟夏天,你没有机会去留恋春天跟夏天。你留恋春天跟夏天,是因为春天跟夏天要过去了,所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王国维认为这是生命的第一个层次,因为你才开始有感悟,你才对生命有眷恋跟珍惜,这是第一个境界。当然,王国维认为第二个境界是一代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你必须痴情,你必须像柳永讲的说,身体越来越瘦,衣带渐宽,可是你一点都不后悔,为一是为那个人,那个对象消得人憔悴,那这是痴情。一个第二个境界,是一个痴迷的执迷的一个过程,那这个痴迷跟执迷的过程大概是最长久的,对此长久,那么也最痛苦的,大概人生很多的境界都在第二个层次,那么其实也有点像世俗说第一个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个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非常的难堪,非常的尴尬,也非常的分裂。可是在那个几乎要放弃,要绝望的境意境的时候,有人过不了这一关,过不到第三个境界。


王国维认为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你几乎要放弃了,因为你众里寻他千百度,你怎么找都找不到,你几乎已经绝望到你不找了,可是暮然回首,那个时候暮然回首是你决定走了,说我不找了,可是你不找的放弃变成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原来其实根本就在那里,他一直在那边而看不到,是因为我们执着了,我们执着,所以又回到了其实看山还是山,他并没有变。


所以王国维用这样的一个引申的意味来用词讲了生命的三个不同的境界,生命的不同的境界,那当然第一个境界就是引用的到这一段,所以这一段也在词学上被讨论了很多。那么大概意思也是说,所有文学之美的追求,大概多多少少有一部分是因为你在现世里面感觉到现世的某一种不满足,或者现世的不可掌握性。所谓的现世是权力,是财富,是,是很多现世当中的荣耀这些东西,那忽然感觉到它的虚无性,那这是生命开始去思考的起点,我说只是生命开始思考的起点,因为有这个思考的起点,其实后面会受一段时间的苦,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会为一个东西去执着。因为衣带渐宽终不悔,是别人都觉得不值得,可是你觉得值得,那不悔是对你自己说的,那别人觉得你憔悴,可是你自己觉得值得,所以一代渐宽终不悔,为移消的人憔悴是只有自己知道的,别人旁边所有人都在责备你,觉得你疯掉了,你干嘛要这样子?可是这是生命里面要领悟一个真正的生命的意义的最重要的过程,所以有这样的过程,才有机会进到众里寻他千百度。


因为如果你找都不愿意找,你也不可能有找的辛苦,那找没有找的辛苦,也不会有暮然回首那一霎那之间,发现原来那个东西还就是在面前,哥们一直在面前,那终于找到,然后那个时候的喜极而泣,大概真的是喜极而泣,因为它必须是喜悦跟赶上一起发生的,一起发声。所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直是我跟很多朋友推荐的小小的一本书,因为我觉得他在谈词,可是基本上他借词谈了一个生命上非常复杂的东西,非常丰富的过程。所以也希望我们在读像晏殊的这一类的句子的时候,能够了解到它不只是一个客观景象的描述,它其实有比较暗喻的东西。所以这个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才会不只是一个景象的描述,而同时是心境的处理,一种心境的处理。


那么当然王国维在这里也有一个意思,说晏殊是北宋词的最早的领悟的开始,他必须要经过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辛弃疾的南宋的这个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才完成。所以他用了这三个诗词人晏殊到柳永到辛弃疾三个不同的境界来讲词的完成性,那也并不是一般世俗说我在第一个境界,你在第二个境界,说你比我高明,其实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说第一个境界、第二个境界、第三个境界,它其实必须是自我完成的,他必须一起要通过这个部分,所以他并没有比较性,只是对个人来讲,一个感悟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今天也选晏殊的原因,我觉得晏殊在词上面它的分量可能不如柳永,也不如苏轼,那甚至也不如辛弃疾。


可是我觉得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北宋的词的感悟开始感悟的起点,所以它的重量不重,可是它有一个思考的开始,那特别是他自己荣华富贵一生,可是他可以用一种很平淡的方法去写他的生命的现实的东西。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收尾收的很通俗,这是我们很熟悉的东西,就是我要写一封信给一个人,可是没有一尺的素,就是那个白色没有染色的丝来写这个信号,要写信连信纸都没有,那么山长水阔之何处?那么其实不是没有这个树,而是说路这么远,这么远的路,这个信到底怎么传达?所以晏殊的词里常常在传达一个想要传达的情感,而这个情感无从传达,那这个无从传达其实跟山长水阔并不见得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一个某一种落寞感,觉得在人生里面,对于那个知己的寻找,跟那个生命最内在的亲密性的寻找,其实感觉到茫然,感觉到茫然,所以在他的一生的荣华富贵之外,他还是感觉到有一种落寞。


我觉得荣华富贵没有落寞之感,其实是庸俗的,所以其实你看到最精彩的贵族,常常身上有一种奇怪不可解的感伤跟落寞,你会觉得说,唉,他都已经这么荣华富贵,为什么他会落寞之感?可是你看看如果这个人很有钱,然后名地位很高,可是他没有这个落寞之感,他大概只有四个字可说,就是财大气粗,所以很好玩的。


反而是在你会发现说大家都讲到晏殊一生荣华富贵,可他的诗句当中所传达出来的那个淡淡的感伤性,其实使它视富贵如浮云,它反而有一种清淡的东西,那没有很深的执着。那么下面这一首是《浣溪沙》,是他最代表性的,我想也是大家最熟的,很有趣,我特别希望用它来解释,各位可以看它每一句都是 7 个字,其实完全像七言诗,可是各位可以借这个东西去再一次检查,为什么我们说词不等于诗?为什么一曲新词酒一杯不像诗,而是词的句子,因为我们看到一曲新词酒一杯,他在那边填词,一面喝酒,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想到去年同样的天气也是在这个地方。有没有发现前面一句跟后面一句可以相连,也可以不相连,其实是独立的,所以我们早上一直在讲独立性。


夕阳西下几时回?那也看到了太阳越来越往下沉落,已经到了黄昏时分了。夕阳西下什么时候夕阳西下会再回来?三句都没有绝对的关系,所以只有歌词会有这种非常奇特的一种意向的连接性,因为它用声音的方法把它连接在一起。好,下面出现我们看到北宋词开创时候最重要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感觉到花掉落了,花凋零了,那么加了一个人的主观是无可奈何,花要掉落是你无法挽回的事情,所以无可奈何花落去,那无可奈何花落去是生命宿命里的哀愁跟宿命里的感伤的基础,可是好像又为自己找回一个生命的希望性。就是似曾相似。


燕归来,那个回来的那个春天来的燕子,好像是曾经认识过的,大概是去年春天认识过的。所以一个是消失的感伤,一个变成找回的喜悦,两个东西在里面,所以感伤跟温暖。因为如果你觉得那个燕子是曾经似曾相似的,它里面有温暖在里面,所以无可奈何是悲伤的,可似曾相似是喜悦的,是有体温感的似曾相似。


所以我觉得这看到北宋在晏殊词里面最美的句子出现,而这样最美的句子也当然不只是在讲花的凋零跟燕子的回来,其实在讲生命里面两个不同的状态,一个是你所有生命里面将要消失的部分的感伤性送别跟你生命里所有将要来的新事物的喜悦跟温暖,所以它变成。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再想到我们早上讲的所谓的完全,这是生命的完全,他不只看到花落去,他也看到雁归来。那我想我们在宋词里面得到的经验,大概也是应该在我们自己的生命里,同时可以看到两者,只看到雁归来的常常会变成得意忘形,常常会变成也许轻狂而且浮躁,只看到花落去的,大概只会消极跟沮丧。可是同时看到了花落去,也看到雁归来的,它可以把忧伤跟喜悦放成一个圆满的状态。




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奇怪,在好的文学里,你可以抽出来作为对联的,比如说如果你把它用毛笔字写的挂在家里,它真是最好的一副对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他在告诉你生命的两面,而这两个句子缺其中的一个句子都不完全,都不缺完全。那你在生命里,你跟所有的生命的关系也在于无可奈何跟似曾相识。有许多的生命在跟你发生无可奈何的关系,大概是要结束了,缘分已尽,有很多生命在开始发生似曾相识的新的喜悦的快乐,所以它又是两个生命的状态。


所以大家可以把花落去,燕归来,花跟燕跟上面的这个抽象性的无可奈何跟似曾相识,作为完全是生命的升华性的讨论,所以这是文学的力量,这才是文学的力量。所以它从一个很平淡对生活事件的描述慢慢扩大,它就可以变成生命很真理性的触碰,对生命真正的触碰的东西。


所以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 1000 多年,我每次读到这两个句子,我还是有震撼,因为这个震撼会呼唤起我自己生命里很多的经验跟状态,你会觉得你永远活在无可奈何跟似曾相似之间有很多无奈的东西,亲人的死亡,去世,朋友的告别,一节青春的消失,跟永远生命里面有似曾相似的新的事物在涌现,因为它还是在循环的。


生命并没有因为前面的无可奈何掉落到沮丧跟绝望当中,那似曾相识挽回了一种熟悉,一种对生命里面的寄望,熟悉的感觉,一种我称它为一种体温,因为似城乡是雁,归来是一种体温,是你感觉到你接触到一个新的事物跟生命,你感觉到他不是第一次认识的,它是似曾相似的。


那这个时候生命里边的意义意生命的循环性出来,因为无可奈何是非循环性的,可似曾相似是循环性,因为相似过,再相似,它就是循环性。所以大概在这里可以看到晏殊累积了花间尺以下的这种经验,然后把它也提高到最精彩的这个状态。而且这样的抽象好像用在很多场景都很合,用在很多不同生命的生命的状态,那一个人在情感上的受伤,或者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挫折,你大概都可以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那因为它变成抽象性的解答,就是应该看到生命里面的起落跟循环,以及潮来潮去,越圆越曲越缺,花开花谢都是两面性的,全部是两面性,这两面性才使他在所谓的小圆相近独排回的时候,有所谓生命的领悟的过程。所以这么简单的一个小令被送到验书宴几道时候以小令擅长,那小令是乐曲形式当中的一种最简短、最短小的一种歌曲形式。最短小的,因为它可以重复唱的,它可以重复唱,所以你会发现他在这里反复的唱着这两句,用小园相径独徘徊的时候,那个独徘徊里有一个个人在对生命的领悟过程,是这个置放在天地之间的人有了自己生命的领悟。


所以有时候我常常觉得,我记得我上次已经跟大家讲,我最大的野心是在台湾盖一个庙,然后所有庙里面的签都是变成句诗句这样,所以你到庙里去觉得这个女朋友会不会理你,然后你就抽了一个千九,抽出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因为其实我们会发现,领悟到最后是一个独自的徘徊的领悟过程,因为没有人可以跟你解这个诗句的,大概只有自己可以在那个时刻里面,在一个落满了花的花园当中,自己在那边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以那个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晏殊,他找到了生命东西,可是各位不要忘记刚刚我们提到说晏殊是朝廷重臣,可是他写出这个诗句的时候,你一点都不觉得他是五院院长,一点都没有这个感觉,因为他在思考生命真实最本质的东西,他没有被权利跟财富弄到粗俗不堪,他能够讲到生命最深的这个经验的东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妮可读书

    晏殊的每一首词,都是那么美,不论是辞藻,还是意境,读来口角噙香,婉约绮丽,让人吟赏不绝。

  • 仄韵天空

    静水深流 特别喜欢老师的讲解。

  • 昕玥儿

    喜欢听,能让我平静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