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大宗师:何谓“畸人”?

35 大宗师:何谓“畸人”?

00:00
19:48

35 大宗师:何谓“畸人”?


一、知识点


1.畸形:


畸形是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大小、部位、或结构异常或缺陷的一种病理状态。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畸形又可因遗传缺陷(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病毒感染、植物或药物等致畸生化原因引起)。


2.仁义:


仁义,汉语词汇,拼音:rén yì。释义:仁爱和正义。


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早在《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而战国时的孟子(孟轲)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3.旦宅:


旦宅,读音是dàn zhái。意思是谓变化的躯体。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孔子几乎是有一点在自我反省跟自我批判,他不见得否定自己的信仰。


2、我们遵守的是世俗之理。他说他们根本不在意众人之耳目,就是我们好像活着是为了别人活着。


3、所以我想庄子其实用了一个比较宽阔或者包容的方法,把先秦的不同流派放在他的哲学当中,好像也提供大家一个对于所谓绝对的是或非的检讨,而不要掉到自己的偏执当中。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谈到庄子的大宗师在比较接近后段的部分出现孔子跟子贡他们对话,那这些对话当中其实我想历来的版本有很多人提出怀疑或争论,因为我们知道在过去的主流文化里面,庄子不是主流,大部分时间儒家孔孟才是主流。所以我相信很多儒家的信仰者读到大宗师这一段大概都心里会有疑惑,包括我自己以前读我也会有疑惑,那个疑惑是说大宗师的后段孔子跟子贡的对话,好像孔子回答子贡的问题是说世界上有所谓的方外之人,就是你刚才去一个丧礼,看到有一些人他的丧礼,他的信仰跟我们不一样,那我们也许在丧礼当中要表现得非常的悲哀,大哭,我们要做出各种的仪式表现自己的悲哀,那这一点我们就会想到儒家传统在华人世界影响好大,我们到现在我们在华人的社会还是看到丧礼的时候有各种的仪式,那无耻枯木什么之类。无耻枯木几乎是用金钱花钱请人来哭,就是说帮助把那个场面哭成很哀戚的样子,因为这是理,就是你如果悲哀,你就要把悲哀用一种理表现出来。




可是子贡去丧礼当中看到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就在此商户死掉的时候,他的两个朋友是淋湿儿歌在旁边唱歌的。那所以子宫当然很困惑,就会来问孔子说怎么会有这些人,然后他们难道不遵守丧礼吗?那不请人来帮他哭也就罢了,他自己好像也不表现出悲哀的样子,那我们现在这里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说对庄子来说,他并不喜欢外在的形式上的理,他觉得那个东西可以变成非常趣味的做作,是演戏演给别人看的。




也许在大宗师当中,他觉得人内在对于一个生命的透彻,其实会有他自己的表现。就生命,对于庄子来说,如果生死等于是晨昏,等于早上天亮了,晚上天黑了,等于你醒过来跟你睡觉,那你不会因为睡觉而悲哀,那为什么会因为一个人死亡而悲哀?好,所以我想这是不同的哲学流派对于生死的一个解读。




可是我们在这一段里看到,也许让我们惊讶的说,孔子非常了解是商户这一类人,就是道家这一派,他说他们是方外之人,他解释给他的学生子贡听说他们是不遵守我们方内之人的规则的,我们可能要有一大堆丧礼的礼节规则,我们现在到殡仪馆寄到朋友的时候,大概也还是有很多的仪式。可是孔子跟子贡解释说这些人是方外之人,所以他不遵守这些秩序,这些秩序对他们来讲没有意义,因为他们对生命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想在这里过去很多不同的争议的原因也在于说为什么在庄子的书里面会保留这一段。而孔子几乎是有一点在自我反省跟自我批判,他不见得否定自己的信仰。




也许孔子坚持说儒家相信的就是儒家的礼跟义,儒家要遵守这个外在的礼,行为上的端正,可是他也了解到方外之人,他不要这些外在的形式的干扰,可能是有负面的影响的。所以孔子也就安慰学生子供说这些方外之人,你不能够要求他们守世俗之礼,那意思说我们遵守的是世俗之理。他说他们根本不在意众人之耳目,就是我们好像活着是为了别人活着。




我们丧礼,父亲母亲的丧礼,如果不号啕痛哭,也许会被别人议论,别人可能会去说这个小孩真不孝顺,爸爸妈妈丧礼上他都没有嚎啕大哭,所以故意到最后要加倍地哭,可能不想哭都要哭,因为是哭给外面的人看。那这个时候孔子就告诉子贡说他们不是为了众人的耳目而活着的,他们是为自己活着的,他们相信他们自己内在的秩序,我想这一段其实在很年轻读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冲突跟矛盾,这个矛盾是觉得孔子好像非常理解道家这些人,他们相信的是什么,那好像孔子也因此而反省,说儒家的这些礼,这么多的礼,最后会不会变成世俗的繁文缛节,而变成一种演给别人看的行为?好,我们就在这边有了儒家跟道家的某一种对比。




谈到大宗师后面一段,特别是孔词跟词公对话这一段,我希望很多的朋友可以特别注意,就是为什么历来可能很多人认为庄子的欺骗,那篇欺骗中间可能有一些慰问,就是不是庄子的原来的作品。因为这一段我们总觉得好像是道家者流编出来的一种对儒家的某一种指责,就是觉得儒家会不会太遵守丧礼,而把丧礼当成了一种像戏剧的表演,而最后反而没有办法对生死。




因为丧礼本来就是对生死的表现,是不是对生死反而没有办法理解?那我自己觉得读各种不同的版本之后,你当然会有一些存疑,这一段在先秦庄子的书里出现它的真假性,或者是当时儒家跟道家者流之间是不是有很多的矛盾冲突跟辩论,保留在大宗师的这一段当中。可是我自己觉得读它非常有意思的原因是孔子在这里其实扮演了一个自我调侃、自我批判的角色,他说我是方内之人,那些人是方外之人。如果是方外方内,我不知道大家会觉得这里面没有好坏,就是他们是在方外之人。那我为我自己画了一个方,一个规矩,我要遵守这个人世的规矩,可这些人他们活在人世之外,所以他们可以不遵守的。那好像也看到孔子蛮豁达,他觉得人世间本来就应该有人遵守方内的规则,有人不遵守方内的规则,甚至更明显的是子公后来怀疑说,那我们做你的学生,把你奉为一个最被尊敬的老师,那你是什么?你信仰什么?那孔子的解释很有趣,它用了一个字叫我是天之鹿,鸣鹿、杀鹿的鹿。




这个字其实有点刑罚的意思,就是说我已经是受刑过的人,天的受刑者。那当然我们会觉得,唉,孔子怎么会说这么重的话,我是被天惩罚的人,我是受了天的惩罚的人,那好像孔子很知道,说在天的惩罚底下,我已经不是一个自然的人的状态,所以孔子说他自己是畸人,那这个畸是畸形的畸,那我觉得在这里也许我们对鹿鸣或者饥人都有一种不同的看法,就是孔子为什么用了这么重的字,那当然孔子有一个解释,他说机于人,谋于天,这种人叫做机人,有点不懂装懂,就是说在人的世界当中好像残障了、残废了,就他在世俗当中活的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可是它合于天道,那这样的人叫做机人。




就是你无法理解它,因为它不在方内,它不遵守我们所说的世俗的规则,它也不演戏给我们看,所以我们觉得它很怪异,鸡这个字有点怪异,有点变态,可是孔子又给他一个很高很高的赞赏,说这种人在人的世界好像是变态,可是在天的世界它其实是合于天道秩序的。我觉得这一段虽然文字上不容易懂,可是很希望大家做多一点地思考。就是我们会不会觉得我们活在人世间,应酬人、职场、学校、家庭、社会,我们处处都是为别人而活着,而那个东西,如果我今天我说我不要为这些人活着,我要活出我自己,我,我很率性的活着,你试试看,你可能一天都受不了,因为你就被当成怪物了,所以这个叫机人,就是有很多在社会里我们觉得它是怪物。




范蛊不是吗?一个画家,他简直疯狂,所以也许他在世俗当中被邻居控告,被很多人认为根本就是一个变态者,一个精神病,一个疯子。可是我们能不能拿大宗师这一段来看,就孔子说在人的世界被称为变态的他,也许刚好合于天的规则。那梵高有这么大的创造力,画出这么动人的绘画的作品,他是不是孔子说的某一天,他刚好跟天的秩序有了相合的部分,保有了天的一种生命的创造力。我想这一段其实是我自己读大钟时的时候一直非常关心的,因为我觉得孔子举出了人这样的观念,举出了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小人。要特别注意这 16 个词,从自然的角度认为他是小人,他在人之中是君子,是一个完美的人,可是在人的世界,完美的人放到大自然当中,可能是天之小人,因为他对自然可能一无所知。




我们谈庄子的大宗师,特别是他后段的部分,有很多孔子跟学生子贡的对话,也有孔子跟学生颜回的对话,那这些部分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同流派的争议。就是我们知道在先秦的诸子当中,儒家、墨家、道家他们的信仰都不太一样,那大概也是中国的思想史上最活泼的一段时间。那庄子其实在那篇里常常会提到,他不觉得这些是非对错有绝对的标准。儒家讲的是非,在墨家讲的是非里是不一样的。墨子讲的是非,到了道家其实也不太一样。好,所以我想庄子其实用了一个比较宽阔或者包容的方法,把先秦的不同流派放在他的哲学当中,好像也提供大家一个对于所谓绝对的是或非的检讨,而不要掉到自己的偏执当中。




我们可以信仰儒家,我们可以信仰儒家的是非,可是我们不被他困住,所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也许道家的是或非也有他。另外一扇窗户,让我们去眺望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我们住在一个房子里,我们很爱这个房子,我们也珍惜这个房子,我们离开这个房子,也许会舍不得。如果大地震了,房子垮了,也许我们觉得非常地痛苦。可是在庄子的大宗师后面提到一个东西很有趣,叫旦宅。蛋是白天,就是元旦的蛋,宅就是房子,豪宅的宅,但宅意思说活着其实就是白天的房子,那如果死亡就是离开这个房子。但我们也会发现,说蛋宅其实是一个宿舍的观念,我住在一个房子,我住在一个生命当中,这个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寄托的状态,所以我有一天当然会离开这个白天的房子,在黑夜的时候我会离开这个房子,我睡眠的时候也许就不意识到这个房子真正的存在。




那我想庄子讲的蛋宅大概提醒我们说,像我们离开那个房子,像我们脱掉一件衣服一样,那我们应该把人世间自己偏执痴迷放不掉的东西,知道迟早有一天我们其实是要放掉。然后我们看到大宗师后面有一段很有趣的是孔子跟颜回的对话,在这一段对话里,我也觉得非常有趣,就是你忽然发现孔子跟颜回的对话不像儒家,有点像道家的思想。因为颜回有一次就见到孔子跟孔子说我最近有进步,因为一个学生跟老师说我有进步,就说我读书,我修行,我在道上面有所进步。那孔子当然很好奇,说什么意思,你在哪一方面进步了?那颜回就回答说,我最近已经忘掉了仁义,仁爱路的仁,信义路的义。




我们知道我们受儒家影响,我们生活里处处都是这两个字。可是颜回竟然跟孔子说我进步了,因为我已经最近都忘掉了什么叫作仁,什么叫做义。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蛮惊讶,因为作为儒家的传统,孔子或者颜回是应该很坚持仁或者义的,时时秒秒纷纷都要讲仁或义,不能够离开人或e。那人跟 e 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颜回可以忘掉?我已经忘掉了。那我觉得忘掉以后我就进步了。




隔了几天,颜回又去见孔子,又跟孔子说回意义,我又进步了。那孔子是说你又进步了?那你说说听,听看哪些地方进步了?那颜回就说回望李悦,我已经把李乐都忘了,就是丧礼里面的仪式,那些音乐,什么我全部都忘掉了。那孔子很赞美,说不错,你又忘了李毅,忘了仁义,又忘了这个李悦。那可是还不彻底。那你再试试看。你回去再试试看,还没有彻底。




那过几天颜回又见了孔子,说我又进步了。那孔子说怎么进步了?他说我已经坐望,作者忘了自己坐望。那孔子说什么叫坐望?颜回说,惰肢体,我的手脚没有那么一定要表现自我触聪明。平常说耳聪目明,我现在眼睛好像也不见得要清楚,耳朵也不见得要听清楚。惰肢体处,聪明离行去知,我已经离开了我自己对我自己形貌的坚持,我已经离开了我自己对知识的坚持。同于大通,好像跟大自然在一起。望仁义,望李悦最后能够剁肢体处,聪明离行去之。这个叫做坐望,我们就开始清楚到好像在这一段当中,孔子跟颜回借着道家的思想作了一次精彩的对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不晚不晚晚

    蒋勋老师对《庄子》的讲解,打开了对庄子哲学认识的一扇新的大门。感恩遇见。

  • 锐锋啊

    尊重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放弃做别人眼中的自己。 现下小学生和中学生家长最该调整吧。

  • 听友455662764

    好爱蒋勋老师,说得太好听啦!

  • 妙行如住

    在葬礼上对逝者的悲哀来自于感伤彼此美好关系的终结,究其根本,还是我执。如果能参悟透聚散皆是因缘际会,感恩生命中美好的遇见,而不必执着于将美好抓住不放,或许就能高歌一曲了。

  • 淑闲_

    感恩!!!

  • jane_81_07

    能说服我的人没有几位:我身边的有我的父亲,我的书法绘画人生导师;喜马拉雅里遇到的有余秋雨老师,还有,就是您,蒋勋老师。其实在微信端买过节目,后来看到在喜马拉雅里有,就毫不犹豫开始学习。“无用”之用,是融合在生活中的。我的父亲是庸俗的实用主义者,我的老师是理想的实践者,是我心中的“神”。余秋雨老师,也是让我拨开云雾见到了一些真理。而蒋勋老师的眼界可能更宽广,有种宽广且深刻的理解。对庄子的解读,速度很好,很喜欢蒋勋老师的温润的像玉掷地般见解与声音。我,经常觉得自己很孤独,有了喜马拉雅里的一些课程,我觉得不再孤独。

  • 怀瑾握瑜lilili

    感恩蒋勋老师。

  • 汴京公主m

    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