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如何诠释民国才女张爱玲?

40 如何诠释民国才女张爱玲?

00:00
32:06

如何诠释民国才女张爱玲


一、知识点


1.国民才女“张爱玲”生平介绍: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张爱玲的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2.   什么是“十里洋场”:


十里洋场〞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称为十里洋场,后借指旧上海市区,泛指繁荣的市场。




3.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


讲述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所以张爱玲的小说里常常觉得一种繁华,一种美,可是非常的短暂,好像你抓都抓不住。


2、所谓的张派就是张爱玲竟然变成了一种文体,变成了一种文类,变成了一个派别。


3、张爱玲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女性作家,因为她的小说里的确呈现了在现代社会里女性角色的很多的反省,以及甚至提供给男性做反省跟思考,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女性,那也许我们可以重新对于女性的孤独世界,做另外一个不同角度的探索了。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在一系列中国文学的介绍里,到了最后最近代的部分要总结在一位女性的作家身上,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张爱玲。我想尤其在台湾,可能由于有一段时间两岸的文学是隔离的,所以像在台湾可能 30 年代许多比较属于左派的作家,像老舍、鲁迅、曹宇、茅盾、巴金,她们的作品曾经大概长达三四十年在台湾被列为禁书。那么同样的,我们也知道像在台湾非常流行的张爱玲,反而在大陆的 1949 年以后也列为禁书。


80 年代以后,台湾的解言跟大陆的结束,都开始了一个新的重新去反省以及去醒视近代文学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都知道在台湾曾经非常流行,发生了非常大影响力的张爱玲的小说在 80 年代以后也在中国大陆发生了极大的影响,有很多的作家模仿张爱玲,特别是女性的作家,那么跟台湾的情况是非常类似的。所以我们在今天以张爱玲作为中国近代文学里面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能可以谈一些有趣的文学史上的事。


张爱玲,她的流行,她的畅销,她的影响力要从什么角度切入,我想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第一个,我想大家了解到中国的文学史,我们从诗经楚辞一路谈下来,我们会发现非常非常少女性作家的作品。也许在古典的部分里面,我们谈过一位宋代的李清照,几乎是女性作家群里的凤毛麟角。我的意思说,我们看到一部中国文学史,李白、杜甫、白居易全是男人的天下,可是女性的创作空间,女性的创作才能为什么没有被发展起来?这是我们一直关切的一个问题。


所以过去在介绍李清照的时候,我们曾经特别提到,由于特殊的环境,李清照的父亲对她的重视,李清照结婚以后,她的丈夫赵明成对她的欣赏,才完成了一位女性作家的出现。可是在李清照之后,我们看到长达八九百年当中,元代、明朝、清朝也并没有非常重要的女性作家出现。那么这一点我们还是觉得女性在整个社会当中,因为她的角色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压抑,所以并没有得到施展它的才能的机会。一直到五四运动到 30 年代,我们看到慢慢开始有了女性意识的萌芽,譬如说在五四运动之后没有多久,有一位女性作家谢冰心就代表了比较女性的一些角色。可是我们看到冰心的很多的作品在白桦文学里是比较倾向于给儿童文学的、青少年文学的。所以这一点上我们还是觉得是不是女性的空间有一点被局限在家庭相夫教子这个传统的议题上。


好像男性的作家可以书写许许多多特异的题材,写战争,写情爱,甚至写很多的欢场之间男女的关系。可是总觉得女性作家好像不适合去触碰这一类的题材。那么接下来我们也看到 30 年代当中也有一些女性作家出现,包括像丁玲,像东北的作家的这个萧红,那么这一类的作家像丁玲跟萧红,事实上都是左派的作家,所以萧红有一些短篇小说,以及她写的长篇《呼兰和传》,都有一种反抗意识,有一些批判意识,我觉得她是 30 年代左派作家里非常优秀的一位。


那么丁玲写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么她也是后来在国民党跟共产党分裂之后跑到延安去的一位女性作家,所以也等于是左派的文学里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那么所以我们提到女性作家,我们也希望不只是了解张爱玲,也了解近代在她同时有一些其她女性的这个发展是我们关心的一点是,为什么特别在 1949 年以后,在台湾的畅销文学、大众文学、通俗文学里,张爱玲具备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我想熟悉文学人都了解到,在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台湾许许多多的女性作家,整个的风格、文笔、书写方向几乎完全受到张爱玲的影响,甚至有人特别在这几年开了研讨会,谈到两岸的张派文学。所谓的张派就是张爱玲竟然变成了一种文体,变成了一种文类,变成了一个派别。那么特别指正,现在两岸都有许多的女作家在追随张爱玲之后书写女性情感好。


我想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提到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意识特别强的作家,她跟前面提到的萧红、丁玲有一点不同,因为我们在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读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些小说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意识到她们作为女性的角色,她们希望把自己变成男性,她们希望强调她们在左派的社会理想里,她们也要去劳动,她们也要去扮演所谓的女性扛起半边天的这种有一点阳刚的角色。


可是张爱玲不同,张爱玲的小说里最大的特征,她非常认同她自己属于女性的一种特质,那这个女性的特质是什么呢?她认为在长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当中,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女性的撒娇,女性的喜欢化妆品,女性的暧昧,她觉得这些就是女性特质。她并不认为女性在现代社会里面一定要放掉这些左派理论当中认为女性应该要放弃掉的特征。好,所以我想也许从这个角度切入,我们会比较有兴趣探讨为什么张爱玲在现代的大众通俗文学里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力。


我们在近代中国文学里提到了张爱玲这一位作家,我们也特别感觉到她小说里的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我们感觉到非常奇特的一点是,张爱玲在 1949 年以后,由于中国大陆政权的改变,所以她不多久以后就离开了她一直写作的背景上海,就飞到美国去了。基本上我们看到她后来重要的居住地方其实是在美国的西岸,她来过台湾,可是也是非常短暂的,停留大概也不到几个礼拜的时间。


可是张爱玲一定没有想到,她并没有长久居住的一个地方,台湾竟然变成了她的小说文学最畅销的地方,甚至在大陆整个禁止读她的小说的时候,华文的世界当中,张爱玲的文学是以台湾作为中心点来发生它的影响力。而特别是台湾到 60 年代、 70 年代,许许多多有名的女作家,基本上完全是受张爱玲影响出来的张派传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张爱玲是第一个意识到在城市当中女性角色改变的一个特殊作家。


怎么去解释这件事情?我们讲一个小小的故事,张玲非常小的时候就展露了她写作的才华,我们知道她的父亲,她的母亲两家都是清朝做大官的人,所以我们可以说她是标准的典型的书香世家出来的一个孩子。可在清末民初的这个阶段,我们也会看到这种非常古老的书香家庭,在父亲祖父那一辈的保守男性中心主义,可是女性往往又有一种努力的去对抗整个社会压抑的一种新思潮开始出来。所以了解张爱玲背景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她的母亲,她的姑姑这两位女性对她发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她们都是在清朝末年受到封建礼教影响的女性都缠小脚,可是同时她们又开始出国去读英文了。那如果大家去读张爱玲的母亲跟姑姑的传记,我们会叹为观止。就看到那些缠了小脚的清末明初的女性,竟然会跑到印度,跑到英国,甚至到工厂去女做女工,甚至到瑞士去滑雪,把她们的小脚外面想办法包的大一点,然后穿起滑雪雪橇去滑雪的,所以这些经验在张爱玲身上其实发生了很明显的影响。因为张爱玲后来也很自然,在她非常小的时候,一方面读古典文学,一方面它的英文极好,它等于是西方的英语教育里面出来的人。所以我想我们就看她住在上海这种租界的区域当中,它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华洋杂处的一种文学影响。那么她在很小的时候展露了这个才能,之后她就投稿到报纸上去参加征文比赛,得到名次,得到奖金。


我们看到她曾经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她的母亲说你写作得奖了,那你要不要去买一些世界文学名著,表示你将来是要走作家这条路。她说她没有照她母亲的话去做,她偷偷跑出去就去买了一只当时名牌的口红。我想这个世界里面非常明显透露出张爱玲觉得女性的爱美好像是一种本能,她也觉得她喜欢写作是一回事,可是还有一些东西可能比写作更重要,是要她要活出她生活里的一个独特的风格。所以我们在读张爱玲的文学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她真正关心的人其实并不是文化里的人,而是一些城市边缘小资产阶级对于自己的生活有着小小的爱恨的一些女性。




我自己特别喜欢她在《倾城之恋》里面写到的很多的女性,常常写到她们怎么去谈恋爱,怎么相亲,然后怎么样去紧张的面对自己接下来生命里要面对的一个男人,因为这个相亲不是一个普通的社交活动,因为这个相亲里包含了她这一辈子将来是幸福还是不幸福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这种半开放的社会,我说半开放就说已经有了自由恋爱了。可是上海当时又常常让你觉得很多的女性的婚姻还是抄送在父亲母亲手中,所以你会感觉到这个相亲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常常出现。而女孩子在那个时刻里面的某一种有一点半伪装,因为也不太希望让男性看到她自己内心的真正的世界,然后在它的整个的文学世界当中,它开始透露出一些女性的小小的鬼诈,小小的机警,小小的虚伪的一些心事,因为她们希望虏获男人的心,她们也希望能够嫁到比较好的男人家里去,希望变成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有保障的婚姻,幸福生活的女性。


这些题材大概只有张爱玲这样的一个女性作家做了第一次的书写。因为我们特别强调,在她之前白话文学里,不管谢冰心或者是萧红或者丁玲,其实因为她们是左派文学,她们并不屑于去描写女性的这个部分小小的卑微的心事。可是张爱玲不一样,张爱玲住在上海,她的小说是登在报纸上的,她的小说是登在杂志上的,她的小说是被大众购买的,所以她发展出了最早的所谓通俗畅销小说的这条路。她也曾经说,作为一个现代的作家,她很庆幸她是没有老板的。那她的老板是谁?她的老板就是消费者,所以每一个买她的小说的人就是她的老板。可这个老板是一个很抽象的老板,所以她很高兴她的小说能够在上海流行畅销,卖得出去,她可以靠稿费过日子。


我想这样的一个作家的形态,就跟我们前面提到的历来中国文学史上的作家,甚至五四运动的男性作家都有一点点不同。她不只是一个女性,她是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女性,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张爱玲虽然有过两次的婚姻,可基本上我们依次感觉到张爱玲的世界里面是一个比较独立,不那么依靠男人生活的一种状况。可她最这样的状况也有很多。她的反省跟思考就是现在的女性真的要摆脱男性吗?现在的女性真的要成为一个自己靠自己的劳力经济独立的女性吗?我们在她的小说里会看到许许多多这样的一个心情的女性的描绘,看到她的得意跟她的感伤可能是一种两难。所以我们会特别希望把张爱玲定位在现代的城市作家,现代的女性作家,她也从来不避讳她的流行、畅销跟通俗。


我们提到了张爱玲,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想起她小说里的片段,她在《倾城之恋》这一篇小说里写出了非常感人的一面。我们看到她的男主角跟女主角是在战乱里相逢的。我们也意识到张爱玲的背景是一个繁华的十里洋场的大上海。这个大上海看起来繁华,可是其实在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因为从清朝末年开始,上海就一直是一个战乱当中大家逃亡的地方,许多人在战争当中为了避难就会躲到上海,因为上海有很多的日本租界、上海租界、英国租界,那么我们就会看到这些租界区变成了上海的一种非常特异的现象。


我想一直到今天,许多朋友到上海还会感觉到上海在 1920 前后的所有的建筑,像和平饭店这一类的建筑,大概在当时都是领先全世界的,就是在当时已经盖出这样高的摩天楼,然后在整个的外滩就是依靠着黄浦江出海口的这个海滩的这个部分盖起了所有的外商的银行,那么这些部分使得上海好像又是中国,又不像一个中国,所以我们特别强调这种华洋杂处的一种处境,使得上海变成了中国第一个西化的城市。


那么当时它有很多的外国电影在这边演出,有很多外国的游乐场,有很多外国的这种投资的事业在这里,所以一般人叫做十里洋场,这个洋场指的是外国的投资贸易带动的一种繁荣。所以很多朋友到今天到上海的外滩走一走,还会依稀的感觉到张爱玲的小说是以这个东西作为她的大繁华的背景。可是我们又隐约感觉到张爱玲在书写文学的时候,大概是在 1940 年代。其实大家知道 1949 年当共产党得到政权之后,执政之后,其实上海的繁华就结束了,所以我们总觉得张爱玲的小说像《倾城之恋》,里面她讲到倾城,大家知道这是运用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一个典故,叫做倾城倾国。那么中国一直相信一个女孩子每到最后会为她倾城,为她倾国就是为她亡国的。


所以张爱玲的小说里常常觉得一种繁华,一种美,可是非常的短暂,好像你抓都抓不住。所以当她的男主角跟女主角在躲警报的时候,大家不要忘记这个时候上海虽然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可是日本常常在轰炸上海。张爱玲书写小说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占领了上海,有人称它为孤岛。文学的时期就说整个上海是被日本占领的状态,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状态里面,张爱玲也感觉到什么叫做美,什么叫,我们觉得爱情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事情,可是这个爱情往往因为一个战乱,一下子两个人就不见了,或者也因为战乱,这两个人才见面了。


所以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个小说里写出了很多很多的偶然。所谓的偶然是说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因为一个战乱,这两个人才相见了。有时候我们想到父母,那一代我的父亲是福建人,我的母亲是陕西人,你会发现说如果不是战争,她们根本不可能会见面,因为她们就会各自在自己的省份,相隔这么远,千里万里,她们怎么可能会见面。

可是因为战争,常常偶然的会把两个人送到一起,所以《倾城之恋》里面再讲一个伟大的爱情,而这个爱情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战乱,好像张爱玲写道说这个男子拥抱着这个女子,说好像整个的天空的战火都是为了我们在放烟火的,那这个时候里面有一种镁跟感伤的非常复杂的混合,也会感觉到好像因为这个战乱她们也必须短暂的相处,以后就要分离。


我们也看到张爱玲自己的情感,她第一次的婚姻跟胡兰成的婚姻,胡兰成当时是汪精卫政府里面的一个宣传部部长,那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中日战争如火如荼的这个烽烟之间,张爱玲是在这样的战乱的背景里,最后嫁给了胡兰成,而胡兰成在战乱里面婚姻的一种不真,她跟其她女人之间的关系,张爱玲会通过整个封锁线,通过中国跟日本军队的层层的封锁,到整个的后方去寻找湖南城,所以这个女性的爱情的强烈热烈感动了很多的人,你也感觉到等她到现场的时候要去寻找好像万里寻夫的一个热烈的古典爱情的故事,到了现场她发现她的丈夫是跟别的女人在一起,那种幻灭跟感伤。所以张爱玲是女性作家里面非常少有的一个特例。我觉得女性作家很容易感情用事,那或者有人用比较批评的语言来说,女性的作家很容易滥情,就是很容易感伤。


可是我们在读张爱玲小说,最惊讶是张爱玲是一个非常冷酷的女作家,她不让自己女性的那种四连流露出来,她常常在写一种女性的悲哀,而那个女性的悲哀里面有一种顽强的坚忍,或者忍受那种孤独。她写到她自己住在上海的一个公寓的阁楼上,晚上听到最后一班的夜晚的电车响着,当当当的车声走过,她在讲一种荒凉,讲一种孤独,讲到一个女性靠着自己的工作独立养活自己而内心的某一种悲哀。我记得她在散文里面说,上海出现了最早的一种靠着自己能力独立的女性,就是今天讲的所谓的女性上班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在读张爱玲小说的感动是因为我们的社会里也有很多女性的上班族,这些女性的上班族因为有很好的学历,很好的能力,所以她们自己养活自己。然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周边出现了很多女性不结婚的个案。过去传统的社会,在农业的社会,女性很少到某一个年龄不结婚的,因为她必须靠结婚婚姻来作为她养活她自己生活的另外一种选择。可是现在的女性可以不选择这条路,现在的女性可以依靠自己的薪水来养活自己,所以她为什么要结婚?或者说她结了婚以后,她也很容易就离婚,因为她觉得我自己养活自己,我根本不要忍受这些麻烦,或者说如果丈夫不是一个她觉得满意的丈夫,她就离开了。所以我们可以说现代城市里最大的特征是出现了很多独自生活的单身女性。


张爱玲是第一个写出单身女性的快乐跟不快乐的女作家,她写到一个散文给我非常大的感触,她说她有个朋友,她们都是学英文的,所以在上海当时很容易找到工作,那么每天上班,下了班以后回到家里很得意,跟她说,你看我的房子是我自己买的,我分期贷款,然后我的家具是我自己买的,我每天做菜,我自己做给我自己吃。


她在讲她所有的独立,炫耀她独立时候,张爱玲说,她忽然感觉到那个语言骄傲的背后里面的一种心酸,那个心酸说,她会忽然觉得她这个女性的朋友其实多么渴望有一个可以安慰她,可以在夜晚的时候可以安慰她,抚摸她,拥抱她的男性。所以我觉得张爱玲这个心事可能是张爱玲小说会在所有的城市里流行的原因。我们不要忘记在 50 年代、 60 年代以后,台湾的社会出来很多单身的女性,所以模仿张爱玲的小说的女作家也在台湾大行其道,因为张爱玲是有她书写的某一个广泛的读者群的。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张爱玲小说的读者,如果你的身边有很多喜欢张爱玲小说的读者,你不妨观察一下她们是不是这一类现代都市里的单身女性。


我们在结束中国文学之美的这个最后,提到了张爱玲这位大家很熟悉的作家,那也希望不管是男性的读者或女性的读者,其实我觉得张爱玲都是一个去了解现代城市里面两性关系非常好的一位作家。因为中国从五四运动以后,大部分的所谓的左翼文学,可能包括鲁迅,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丁玲、萧红这些女作家,由于给予文学一个太大的使命感,所以你会感觉到她们的小说里很少写到一般的城市里面小市民的生活,那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张爱玲是写城市里面小市民的最好的作家。


文学不一定要写伟大的主题,革命、战争、人性的价值,当然可以写成非常好的文学。可是我们会觉得今天大部分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每天 8 个小时上班打卡,用分期付款来付房贷,然后买一部车子,然后有时候周末跟自己心爱的人去吃一顿比较好的西餐。我觉得张爱玲的世界是这样的世界,它总是让我们感觉到这些人有这些人的快乐,也有这些人的心酸,因为上海是第一个中国的现代化城市,所以也很自然。张爱玲写出这些人的时候,让我们今天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我们会发现今天我们不管居住在台北、纽约、东京、高雄,其实我们是差不多的。城市的文化里面出现了一种上班族,这些上班族对她的生活有时候不一定能够有多么伟大的理想。我们记得小时候写作文写我的志愿,那个志愿都是非常伟大的,什么要到边疆去开荒,什么什么之类,或者当时很多我记得我们很多的女同学们,她的志愿竟然是做护士,做什么白衣天使,她也不觉得护士只是一个职业,她觉得她的梦想里面是一个很伟大的一个主题,可张爱玲很冷酷的把现实里人的生活拉回到最基本的东西上去。


我想我一直用冷酷这个词形容张爱玲,就张爱玲的热情其实是受过伤的,她的第一次婚姻曾经通过层层的战争的烽火线,她命都不要了去寻找她的丈夫,而到了那个地方,发现她丈夫已经跟别的女人在一起了,她当然有一种感伤幻灭,而她的热情受到的那种一盆冷水浇下来的痛苦,也使她后来在看待人生的现象的时候,她是用冷冷的方法在看。她不像一般的女作家这么容易大哭大叫,她觉得好像应该回来好好的认清现实的冷酷。


所以我们看到她有很多的小说里写到这种人跟人的关系,特别是现代城市生活里夫妻的关系,她觉得也不像表面看得这么美满跟令人陶醉,她会觉得里面有一种陌生,有一种隔阂。我觉得很少女作家像她这么大胆的写道,有时候我们看到她写到一个妻子结了婚,她觉得丈夫每一个晚上对她的性都是暴力,她会躲在浴室不想要出来。那我觉得这是很少女作家敢这样写的。可是在读到张爱玲这些小说的时候,也会看到一个非常优为的女性的角度跟女性的心事,就是丈夫总觉从她的角度下了班,觉得自己很累,那太太好像也就是一个发泄的工具,可从来没有觉得性之外,其实有更多的应该是疼爱、安慰、温暖,或者是有时候也许泡杯茶,夫妻之间聊聊天,聊聊精神上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部分。


可是张爱玲的小说里常常很冷酷的写出那个事实,所以有时候觉得读张爱玲的小说,让我们会用另外一个角度去心疼现代城市里的某些女性的孤单。这个女性的孤单不只是我们说经济独立的单身女性的孤独,甚至结了婚,有了孩子,她也可能是孤独的,因为她的内在世界并没有被真正了解。所以可能大家知道,张爱玲最有名的小说就是《金锁记》,后来她还曾经改写为《怨女》。是同样的题材的小说,名字不一样,一个叫《金锁记》,一个叫《怨女》。里面它的主角叫做曹七巧,这个曹七巧是一个在菜市场里面卖豆腐这样的一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就被人家称为豆腐西施之类的,可是出生很卑微,所以有一个大户人家就为了要让她的一个残障的孩子,就是低智障的孩子,能够传宗接代,就娶了这个曹七巧。


我们就看到张爱玲的小说里,常常会觉得最后这个女性的角色其实是不自主的,因为不自主她就嫁到了这样的家庭,嫁到这样家庭以后,男人都非常不成才,而她丈夫根本是一个完全不能够有理智的一个智障,每天晚上压在身上,其实像她形容说,好像一个猪肉摊贩里的一个死掉的猪,然后她这样子去描写她丈夫的身体,她觉得里面连体温都没有,是一个冰凉的。


可是她也因为这样就怀了孕,生下了孩子,然后在这个家族里,所有人就觉得她只是一个被利用来生孩子的女人,她根本没有地位,因为她出生非常的卑微,因为这个家族是有钱人的家族,每个人都欺负她。那么最后这个曹七巧如何在这个家庭里面开始掌控一切,然后等到她做婆婆,她自己借助于她儿子的力量开始反扑的时候,她教会她儿子抽鸦片,因为她觉得她儿子抽鸦片就没有办法离开她,就要被她掌控。写到一个很毒的女人最后的晚年的那种反扑的状况,我们会觉得这些都是一般女性作家很少能够用这么冷酷的笔调在写小说,可这里面写出了女性的悲哀,写出了女性的痛苦。




所以我会觉得一直到今天,张爱玲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女性作家,因为她的小说里的确呈现了在现代社会里女性角色的很多的反省,以及甚至提供给男性做反省跟思考,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女性,那也许我们可以重新对于女性的孤独世界,做另外一个不同角度的探索了。把张爱玲提供给大家,那么作为我们一个最后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的理解的个案。


美的沉思。我是蒋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杨昕kenzi

    喜欢张爱玲敢爱、敢舍、敢为的个性。

  • 梦蓝_w4

    额,《倾城之恋》应该是发生在香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