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一、知识点
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
陶渊明的时代背景在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这个时代时局动荡不安,虽有过短暂的太平时期,但是战乱还是十分的频繁。国家政治贪腐,为了争夺权力私欲,仕途上充满了险恶,官场上充斥着贪腐贿赂之风。由于门阀制度森严,许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悲愤不已。
2. 《桃花源记》距今多少年:
《桃花源记》已距今1600多年,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3. 古人喝的酒怎样过滤:
由于当时酿酒的时候是用粮食酿制的,酒里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杂质,所以当时专门有一种叫做漉的过滤工具。其实也可以静置,让杂质沉淀,但是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如果说杂质没从酒中捞出就会被称作浊酒,相反,就是清酒。浊酒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不受欢迎。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所以陶渊明基本上不只是文学,也包含了他的生命,提出了一种典范,这个典范是坚持读书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内心品格。
2、所以他讲松菊犹存,有一点在强调自己内心世界里面还有品格高贵的松,品格高贵的菊花作为他的典范跟象征。
3、果你相信桃花源是在的,你即使找不到,你至少抱有一个希望,可是后虽无问津者,是悲哀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再去找桃花源。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在文学的系列里,到了魏晋南北朝,那一方面提醒大家这个时候语言的一种冲突,一种错综复杂,那么构成了文体的各种实验。那一方面也希望大家了解到,就是在当时,因为南北朝是分裂的,所以北方的种族比较复杂,产生的语言文体都比较有实验性。可是不要忘记南方有东晋,有宋齐梁陈这几个。
南朝是纯粹由汉族建立的朝代,所以在这段时期里,我们看到南朝保有了汉族中原来非常精致的文化。所以大家了解到东晋有很有名的画家顾恺之,有很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那么读《世说新语》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一段时期文化有一种非常高雅的表现。所以在南朝的时候,因为偏安江南,我们注意偏安这两个字,虽然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时代,它只有半壁江山,所以我们用偏这个字,可是他是安定,就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南朝相对于很多朝代来讲,它有暂时的一种稳定性,有点像比如说我们讲说在 1949 年以后,台湾,其实它相对来讲起来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可能 50 年没有发生战争,它就有机会发展文化。因为我们知道战争太多的时候,文化不容易累积,就是一定要在比较安静的时代,人民比较安居乐业的时代,音乐、绘画、文学这些艺术的东西才可能有机会发展。
所以我们大概就看到在东晋这段时间,出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文人呐、诗人,一直到宋齐梁陈,那我们今天回头去看这个时代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时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人出现,或者说不止诗人,他也是一个大作家,就是陶遣、陶渊明。那我想大家知道陶遣在他的时代,当时并没有那么受重视,他是到了唐代,王维这些诗人特别喜欢陶渊明,那么提出了很多他在文学里面的一些优秀的主张才出现的。为什么这样讲?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我们在上一次提到魏晋南北朝时候流行的文体叫做便利,就是非常的堆砌的,然后讲究工整对仗的这种修辞。那陶渊明当时不喜欢这样写诗,他喜欢写诗就用最朴素的句子,用很直接的话把他的心事讲出来,所以当时的流行的文体就觉得这样的作家功力不高,因为你的诗人家一看就看懂了,都不要去查字典,好像不算是高手,所以他其实在当时并没有那么受到重视。可是到唐朝的时候,刚好因为古文运动,大家觉得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让大家可以很容易懂的,不要弄到那么难调书带,然后卖弄词句,要查字典,认为那样是不好的文学。所以唐朝的时候才特别的强调陶渊明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家跟诗人,因为他的文学特别的朴素。我想大家读陶渊明的作品可能会想到这个人的某些特征,比如说陶渊明是这个东晋宰相之后陶侃的后代,那他后来对于官场,对于这种政治里面的勾心斗角大概非常厌烦,所以你会感觉到陶浅标榜出一个读书人,在政治腐败的时候,他宁可不做官,就退下来,去追求自己的生命理想。所以他写了非常有名的文章,像归去来辞,田园将芜胡不归。
田园将芜是我的家乡,里面有一块土地,这个田园将要荒芜了。荒芜田园江芜胡不归,湖就是河,我怎么还不回去?所以他在做官的时候写了这篇文章,有一点在警告自己说,你干嘛老在官场上混来混去的,然后跟这些没有品格的人混来混去,那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家里面不是有一块地吗?这块地好久没有耕种了,都已经要荒废了,为什么不回去?田园将芜胡不归。
所以这篇文章变成非常重要的影响,后来很多的文人在看到政治腐败的时候,他就会用这样的句子来鼓励自己,政志不见得一定要跟这些人随波逐流去混下去,那宁可到乡下买块地,自己种种菜,养活自己,过一个很淡的日子也就好了。所以陶渊明基本上不只是文学,也包含了他的生命,提出了一种典范,这个典范是坚持读书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内心品格。所以他就写到他回家了,那回家的时候说这个三径就慌,松菊犹存。很像诗经的句子,三径回家的那三条小路上都已经荒芜了,就是一条路,如果太久没有人走,就被草淹掉了,所以叫三径,路径的径就慌,已经荒废了,三进就荒。可是松菊有存,松树根,菊花还在那我想大家知道他为什么特别提到松,为什么特别提到菊花?因为松。孔子说松柏后雕与岁寒,松树在儒家的文化里象征一个不屈不挠的一种意志,就是在冬天松树还是绿的,那菊花是什么?菊花是春天不开花,夏天不开花,在秋天开花的我们叫秋菊。所以菊花代表一个在别人都不要开花的季节,它孤独的开花,那么表示说我不要凑热闹,我不要跟那些春天夏天的话一起开,我孤独的开在一个寒凉的季节。所以他讲松菊犹存,有一点在强调自己内心世界里面还有品格高贵的松,品格高贵的菊花作为他的典范跟象征。
所以读完归去来辞,大概很多人都觉得还不如回去好了,那么干嘛在这样一个热闹的大都市混来混去,那不如到乡下自己过一个平淡的日子,很简单的过日子。所以归去来词可以说我觉得是汉文的作品当中影响非常非常大的一篇文章,那么也标榜出了一个很清高的诗人,他在自己生命里面完成的个人理想就是做官,虽然大家愿意做,那孔子说学而优则是你读书读好了以后,你本来就应该出来做官,变成世代妇阶级,然后去治理国家,对国家带来好多东西。
可是陶渊明强调了一点,是说如果这个社会不可救药,政治腐败到没办法影响,不如至少独善其身。所以归去来辞其实是在讲独善其身的意义就是我回到家,我过我自己好好的日子,我至少保有一个好的品格,我不要在官场上跟这些乱七八糟的人混来混去的。所以归去来辞的影响,应该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特别了解到陶渊明在这样的一个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他所标榜出来的个人风格。
我们提到了陶渊明,我相信所有的朋友应该最容易想到他的作品的是桃花源记,那这篇文章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收录在很多中学的教科书当中,那大家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讲东晋的时候,有一个武陵这个地方有一个打渔的人,他是职业的渔民,所以捕鱼为业,做他的职业的。
那有一天他就出去打渔了,那么打鱼的时候他就忽然碰到了桃花林,就看到两岸都是桃花,开的漂亮的不得了,所以他就看到那个桃花开到这么灿烂,落英缤纷,那个所有的花匠掉落下来,草地上全部都是花,他就觉得美得不得了,所以他就忘了要去打鱼了,他就划着他的船越走越远,就望路之远近,忘了回家的路,也忘了要去打鱼。
我们可以看到春天开的桃花林,可以让一个渔民感觉到这么美的世界,然后越走越远,然后他就看到水源的尽头有一个小洞,他就很好奇,就放下了船,就开始走进这个小洞,刚开始这个洞有一点窄,就是爬着身体慢慢钻进去,走走走,没有多久以后,忽然洞就变大了,然后就看到了一个非常开阔的一片天地,而这个天地里面竟然有田末,有人种田,然后有房子,有男女老少,他就大吃一惊,因为在外面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世界,所以他就跟这些人聊天,发现这些人不知道外面已经是汉朝,有魏有晋,因为他们是秦代的人,因为秦朝秦始皇的时候,天下大乱打仗,所以这些人觉得世界这么不好,到处在打仗,他们就躲躲躲,就躲到这个桃花源的洞里面,以后他们就没有再出去过,就过很朴素的一种日子,大家一代一代继续生孩子,然后就构成了一个桃花源世界,以后他们就没有出来,所以他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我希望大家可以了解这样的故事,很神话,非常的传奇,可是有时候你也想想看,好像世界上可能存在这样一个地方,因为世界很大,一些躲避战乱的人可能躲进了一个美好世界,然后跟外面就不通讯息了,然后因为农业的时代,大家反正种田织布,自己养活,自己也都过得去,他也不见得一定要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所以我相信在中国大陆旅行,大家都发现,唉,真的好像有这样的地方,什么九寨沟啊,张家界,好像数千年来这些人也不跟外面人来往,他们就有他们自己的一个幽静的天地。
好,这个打鱼的人就很好奇,就跟他们做了朋友,然后就在那边住下来,他们就杀鸡板豆,就请他吃饭,就过了几天,然后他就说要回家了,然后这些人就送他回家,然后就跟他说我们住在这个桃花源的世界,非常安静,没有外人打扰,所以希望你出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说来过这里,就一再的叮咛,这样子我们才可以保有我们很安静的生活,那这个愚人就出来了,出来以后他就觉得我知道了这样一个地方,我不告诉别人,心里面也有一点痒痒的,好像觉得就是我们今天如果去了一个很神化的世界回来我想一定会夸耀的,会跟大家讲说,唉,我去了哪里,哪里有什么样的地方,这样,所以他就处处计之,他就一路做记号,做了很多的记号,就等于他准备要找人去,如果在今天的话,一定大队的什么电视公司媒体都会去采访的,就是觉得有这样一个桃花源世界,小时候读这篇文章不太懂,只觉得像一个神话,现在读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有趣,就是如果在今天某一个人发现了这样一个地方,我想一定完蛋了,因为报纸媒体,什么电视一拍,这些人全部完蛋,每天就要上电视台去报告他们的生活,然后大家都把它们像动物一样去看。所以也可以了解当时的人为什么这么叮咛他说,你出去以后千万不要跟人家讲,不要说看到了我们。
可这个愚人就没有遵守他的诺言,他就处处既知,然后他就告诉别人说他去了一个这样的地方,有一个叫做桃花源,就桃花一直走到水源尽头,有这样一个世界就带了很多人去找,可是从此再也找不到了,怎么找都找不到,大家都觉得他好像在说谎,那这个故事的结尾非常的有趣,就是说后来有一个南阳这个地方有个姓刘的人叫刘子继,这个继是马字边一个继,这个字就是古代说那个马叫做计,刘子继就是这个刘子继,他听说有桃花源,他就一直找,找了一辈子都没找到,最后他就生病,然后也很沮丧,很灰心,觉得没有找到桃花源,他就死掉了。
那陶渊明就留下一个结尾,说后谁无问津者,他知道津就是牛津的津,其实就是渡船的渡口,以后就没有人再去寻找桃花源。那我一直记得小时候读这篇文章,其实只觉得是一个有趣的神话或者传说,没有太在意,不知道为什么,在年龄越来越大以后读桃花源觉得有很大的感动,那这个感动是说陶渊明,我们不要忘记他是在东晋的时代,他自己刚好是活在一个战乱的时代,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当中,他为人去构想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就是桃花源人的一生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这么安静,过着这么朴素简单的生活。
那这个时候我们开始知道桃花源记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就是它塑造了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我想大家知道在希腊的时候,有一个大哲学家柏拉图,他也虚拟了一个世界,叫做雨托皮亚。雨托皮亚后来被翻成中文叫做乌托邦,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世界,不存在的邦国有人翻译成理想国,所以桃花源记其实是一个净土世界,是一个人在痛苦的现实当中幻想出来的一个美丽世界,而这个美丽世界只有在心灵里存在,在现实里是不存在的,所以后来的人怎么找都找不到,因为已经没有那个心灵了,那么所以读到最后你觉得很感伤,是刘子继找了找不到后谁无问津者?大概陶渊明觉得人世间最悲哀的不是没有桃花源,而是没有人相信有桃花源存在。
如果你相信桃花源是在的,你即使找不到,你至少抱有一个希望,可是后虽无问津者,是悲哀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再去找桃花源。所以我想这样子,大家可以看到陶渊明在魏晋南北朝这一段时间,在一个乱世当中,他的文学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我们提到了桃花源记,我们提到了陶渊明,我们提到了一个烽火满天的战乱年代,一个孤独的诗人写下来非常美的一个传说故事,好像在那么悲哀的时代里面,它为人去梦想了一个美丽世界。
也许在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后,所有的听众朋友跟我一样,我们大概很幸福,因为我们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其实听到父母那一代讲到战争的时候,会觉得非常的可怕,就是他们那一代一直在战火当中,我一直强调说战争里面其实没有谁是赢家,战争里面只看到生命的受苦、受伤、死亡,所以陶渊明是真正在战乱里面长大的一代,所以他会写下桃花源记留给后人一个梦想,就说应该去向往,人世间是有桃花源存在。
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影响好大好大,不止大家在读这篇文章也包含了后来好多的文人不断去找桃花源,去考证桃花源,去写很多的文章,说桃花源到底在哪里。我们知道如果你到中国大陆,你会发现好多地名叫做桃园,可能台湾也有,就是我们会发现大家一直在梦想,我们的现实世界里面真的有一个桃花源,有一个桃园这样的一个地方,一直到近代, 1930 年代, 四十年代有一位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家叫做沈从文,他还去找过桃园,他去到湖南西边的湘西这一带,因为那个地方有一个地名就叫桃园,就是这两个字,所以他就去找他也写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写得也非常的感人,就是他到了桃园以后,看到了贪污的管理,看到了在街上靠着出卖肉体活下来的妓女,他忽然觉得好大的感伤,就觉得本来是要找一个完全纯洁干净的世界,结果找到是一个完全使他幻灭的世界。
可是我想在这个桃花源记的故事里,一直提供给我们一个重要的经验是,也许就是因为现实世界太坏,充满了战争,充满了人跟人的斗争,充满了官吏的贪婪,政治的腐败,人才需要保有在文学世界里的幻想,至少像读一个童话一样,告诉自己有一个美丽世界,有个美好的世界。
我们知道所有的孩子是读童话长大的,这个童话,不管是哪一个国家的童话,都为孩子勾画了一个美丽的未来,那么在他长大的过程当中,他可能会受伤,他可能会忽然发现大人的世界并不像他小时候读到的童话。可是我们也看到童话的世界,鼓励这个孩子,至少相信童话的世界是有可能存在。
陶渊明其实用了一个大人的方法在写童话,他非常像法国的作家圣修伯里协的小王子,其实是一个童话世界,可是写给大人看的童话也让我们感觉到不管现实,在恶劣的环境当中,不要去遗失掉自己对于桃花源的向往好,所以桃花源等于是一个象征,好像象征着人类心灵里面最后的一片净土的世界,不受战争打扰,不受社会现实的干扰的一个美丽的地方。
所以谈到陶渊明,我想不管是归去来辞,不管是桃花源记,其实影响都非常非常的大,而且它的文笔非常的干净,那种描绘场景的句子都漂亮的不得了。我们特别提到过说,在这样一个讲究文体特别华丽的时代,他竟然用了这么朴素的语言,写出这么重要的文字。那么下面我也很想跟大家谈一下,就是陶渊明除了归去来辞,除了桃花源记以外,其实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诗人,关于他的诗有一些题目叫做饮酒,那我想很多朋友可能也知道,陶渊明是一个很率性的人,他非常爱喝酒,关于他喝酒的故事也非常非常的多,就是当时他在做官,大家知道古代的官都是戴着一种叫做纱帽,乌纱帽是有点像纱布的那种透空的一种帽子。
那他有一次喝酒以后,因为古代的酒有点像我们今天的酒糟,就是酒酿那种东西,因为它是发酵以后没有蒸馏的酒,所以里面很多的杂质的,所以喝之前你必须要先过滤,要用滤网过滤以后你才能喝那个酒。可陶渊明因为刚坐官下班,他就来不及,因为他酒引发了他,就拿他的乌纱帽倒过来,就做那个滤网,然后就滤那个酒,后来被人家笑得半死,就觉得拜托一下,你这个人是做政府什么什么处长的,你怎么拿一个官帽在那边滤酒。可是我们听到这个故事里面非常有趣,就在讲陶渊明本身是一个率性的人,所以大概也注定他最后必须写归去来辞,因为这样的个性大概做官也做不长久,因为他会觉得做那个官好不利,每天要打个领带,穿个西装,然后跟人家鞠躬应酬,他不喜欢这样,他喜欢个性,是一个比较放任自在的关系,所以他后来就退隐下来了,然后写了很多饮酒诗,然后也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终于回到家了。
回到家以后,他靠东边的篱笆,注意他住的房子不是高楼大厦,是农村里面的用竹子编起来的篱笆,所以采菊东篱下,他在东边的篱笆底下采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然后抬起头来,看到远远的那个南边的那个山这么漂亮,这是非常美的句子,在讲一个文人回到自然当中,重新变成了一个完整的自己,就是他在官场里,其实他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他必须讲虚伪的话作假。可是回到家里以后,采居东的一下悠然见南山,那个悠然是非常自在,没有任何拘束的那个感觉,悠然见南山,所以这两个也变成后来文人非常喜欢歌咏的句子。然后也看到陶渊明重大的影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陶渊明,希望大家可以爱上这个作家,爱上这个诗人,因为我相信他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文学上的美,其实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就是不管我们以后在什么样的职场上工作,其实陶渊明一直强调的是说我们必然要回来做自己,就一个人如果没有办法把自己的部分做好,他不管在任何职场上,他都不会真正快乐。
对,我一直觉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要讲的是一个对自我的寻找。我们常常听到一个人说,噢,做了一辈子伟大的重要的事业,可是一退休以后,忽然生病,没有多久就走了。好多朋友跟我讲到这件事,我想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他可能把自己所有的生命就去做职场上的东西了。可是除了职场以外,我们有一个自己,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自己。所以我常常会问朋友说,如果你今天不做这个工作,你会想做什么?我觉得那一个部分是非常重要,而那个部分永远不会退休。
不管你在多大的年纪,你都应该保有自己生命里面最美的那个部分就是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他做过关的,可他关不做以后,回到家里,他看到他篱笆旁边的菊花在长,他采那个菊花,看着山水,他觉得生命里面有一个非常美好的东西,我相信这样子陶渊明退休以后就不会立刻生病了,因为他会有一个自己懂得安排自己生活的方式。
所以也许大家会觉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个句子这么简单,可是其实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我们会发现一个人可能不容易放松自己,我觉得悠然这两个字真的就是放松自己,完全可以放松了,从职场上退下来以后,下班以后回来做自己的那种美学。
那我下面也想跟大家介绍我自己很喜欢的陶渊明的一首诗。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这么强调文体的复杂性的时代,明明竟然用了一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口语来讲他生命上的感觉,我想我一念给大家听,大家就会发现这首诗一点都不难。他说人生无根地,人生这两个字大家知道我们的生命无没有根,树根的根,地是花地的地。他觉得人的生命好像树没有根,好像花没有地,那根跟地是什么?就是依靠那人生无根无地,那像什么呢?他说飘如陌上尘,就在空中飘来飘去,好像墨是填墨的,墨就是填墨里面的飘在空中的灰尘一样,飘如墨上尘,就是如果大家站在路边,看到车子过去,你会看到车子后面有灰尘在卷,那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灰尘是风吹,它到哪里它就到哪里,所以它没有自己的自主性。所以他说人生无根地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那分散就是我们人今天跟妈妈在一起,跟爸爸在一起,跟儿女在一起,跟丈夫妻子在一起,可他觉得因为无常,所以不晓得哪一天会分开。
分散逐风转,风在吹你那这个风有一点在讲佛教里面的八风,就是其实不是一种我们可以控制的命运的力量,使得我们聚在一起或者散开,分散逐风转,追逐的逐,跟着风一起在流转,词义非常深。他说这个身体不是一个永远的身体,词义非常深。好,我们看到无常的概念出来了,这四个句子很明显的因为受到佛家的影响,感觉到生命是无依靠的,感觉到自己的肉身本身不是一个常态的状态。
像我们今天可能去了一个丧礼,看到朋友的肉体送到火化炉,拿出来就变成灰了,所以他说词语非常深,觉得自己的身体不想到了哪一天就不见了。可是在这样的幻灭跟悲观里面,基本上他还是有儒家的训练,所以他说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所以人这么悲哀,人这么无常,人这么幻灭,那么在这样的状况里,他觉得死亡随时都会来,可是至少在死亡之前落地为兄弟。非常美的句子,就是说我们到这个人世间来,就像兄弟一样,何必骨肉亲?我们还要验DNA,说这个人是不是我的亲哥哥、亲弟弟,我才爱他,他觉得不必要,他觉得何必骨肉亲。其实每个人都像兄弟,就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我记得年轻的时候读这两个句子,觉得非常感动,因为他跟儒家的态度不同,儒家认为要老无老以及人之老。因为儒家的爱是有等差的,先爱你自己的家人,再爱别人。可是陶渊明觉得,在这样的生命状态里,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不见得一定是亲骨肉,你才能够彼此相爱。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他有一点鼓励了,说如果你高兴,你就好好快乐,斗酒巨比邻,你有一斗酒,你就找邻居一起来喝,所以他鼓励大家说,既然生命是这么短暂的,既然生命的背后其实有死亡,有空幻,那你活着的时候,你就跟大家好好的相处,不要整天吵架或者有纠纷。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禽得欢,当作乐斗酒具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盛年就是说生命里面有最好的时刻,它不会再来的,你就是年轻一次。一日难再晨,就像一天只有一个早晨一样,一日难再晨,不会再有一个早晨。及时当免利,你当下应该活在当下,及时当勉励,好好的过日子,好好的爱自己,岁月不待人,岁月是不等你的,所以我们看到这首诗我这样念出来,我相信大部分的朋友会觉得没有什么不懂的句子,那么他这么简单的告诉人一种生命的状态,也这么鼓励大家好好的活出自己的生命最美好的这个部分。所以用这样的角度,我想我们都可以怀念历史上一个战乱年代,政治不好的年代,留下了这么好的一个诗人的作品,在黑暗当中给予我们明亮的希望,美的沉思。我是蒋勋。
天,小时候真的没读懂《桃花源》
小时候梦想是闯荡江湖,路见不平伸手相助。可现在江湖去哪里了?
般若自在天 回复 @我会看你笑: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文学的慰籍与安抚
般若自在天 回复 @般若自在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就是这样的,不工作以后人活的就没有价值了吗?
为什么还要另购买才能听蒋勋老师的课程?
蒋勋教授讲解的太美了,百听不腻。
《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般若自在天 回复 @般若自在天: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般若自在天 回复 @般若自在天: 九寨沟,张家界…池上 ✓
对桃花源记解读的非常好
课很好,如果喜马会员能免费听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