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人间世庄子的入世哲学
一、知识点
1.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指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处理事情方法不当,反而会助长事态的发展。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2.颜回:
颜回(前521年~前490年或前481年),颜氏,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鲁国都城人(今山东省曲阜市),居陋巷,尊称复圣颜子,颜无繇之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颜回生活清苦而能安贫乐道,终生未仕而好学不倦。他一生追随孔子,天赋聪颖,对孔子学说身体力行,多次受到孔子的称赞。
颜回认为理想社会是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衣食富足,老少安康。为达到理想社会,其手段主要是教化;有顺从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因素。他的好学与善学精神受到后人称赞,品德被后人当成仁德的象征。
3.入世法:
入世法为佛教术语,出自《佛学常见辞汇》。入世法与出世法相对应,强调修行之人要懂得真正的修行之法,做到真正的“入世”。
入世法和出世法哪一个比较重要?对修行人来说,当然是出世法比较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基本的衣食,生活马上就会面临困难,所以又不得不兼顾入世法的问题。
佛陀时代的出家人不能积蓄金钱,只能每天去托钵才有饭吃。而且他们还规定,最多只能向七家乞食,如果这七家都没有供养的话,那一天就没有饭吃了。因为规定得这么严格,出家人根本不可能劝募金钱或经营其他世俗的事业,只能专心的修持出世法,所以当时证阿罗汉果的出家人多达一千五百人以上。
然而,在家居士只能以世俗的方法谋生,所以会发生入世法、出世法无法兼顾的问题。尤其是有家室的人,要照顾眷属的生活,责任就更重了。因此,当时在家居士证阿罗汉果的例子非常少,有记载的可能只有两人。在家居士证果的机会,比出家人少多了,因此《优婆塞戒经》再三的说:“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我们的这个时代,社会的律动更快,在家居士的杂务繁多,比起古代的居士,恶因缘又更多了。大部分的人学佛,都是业余的兴趣,平时的谋生、处事无不是锱铢必较,到了道场才暂时放下世俗的心理,感受短暂的清净。这样子当然不可能得到成就。还有一部分的人,始终为生活所迫,连个收入稳定的工作都没有,他也无法安心修行。
困难重重当中,在家居士究竟要如何得到成就呢?于是,就有入世和出世何者优先的争议。主张入世法优先的,当然是振振有词。不过,我仍然主张,出世法应该优先。理由很简单,道心很强的人,只要生活勉强过得去,他就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修行上,所以能够证果;而主张入世法优先的人,并没有觉得修行是燃眉之急,明明已经有钱有闲了,他还是可以找到一百个理由告诉自己:“明天再修吧!”。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我们今天说你这个人怎么活得这么逍遥,那这个逍遥游好像变成了一个最大的心灵自由的一种向往。
2、你有没有想过?说不定你还是有背后有一个名的这个意图只是你自己不清楚。那我觉得现在因为年纪到一个程度,你开始觉得这一段对话非常了不起。
3、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老师的责任,他不是要把这个他最疼爱的学生一下子就送进一个断送生命的地方,所以我很希望人间是,也许大家要用这样的方法来读。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要开始讲到庄子那篇的第四篇,也就是人间事,在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庄子,可是我读庄子的经验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们读第一篇的逍遥游,第二篇的齐物论,第三篇的养生主大概都会非常感动于庄子,把我们带进到一个大自然的世界,好像让我们去经历宇宙的浩瀚。
我想大家都记得我们讲逍遥游的时候,一条鱼如何在无穷尽的岁月里忍受最大的寂寞,最后想要飞起来,然后它就变成了一只飞翔在空中的大鸟。我觉得我们都可以从庄子看起来非常荒谬怪诞,许多的近于神话的故事里感觉到他对于心灵自由的渴望。如同我们今天说你这个人怎么活得这么逍遥,那这个逍遥游好像变成了一个最大的心灵自由的一种向往。
我们读到齐物论,我们也感觉到庄子把我们带到宇宙的高度,去观察所有存在的生命状态,不只是人的角度,也可能是众生的角度。一棵树的角度是什么?那泥土里面的存活的泥鳅、蚯蚓,他们的存活的角度是什么?它让我们看到人有这么多属于人的限制跟偏见,如果我们不从人的角度,我们从万物的角度,这个奇物会不会是一个更大的自由,甚至是一种平等?然后到养生主第三篇,我们看到他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带领我们进入对许多自然秩序的理解。
牛的身体有自然的秩序,我们不能硬碰硬,所以因此最后他期待我们能够找到自然的秩序,以后我们可以游刃有余,可以让我们自己的刀刃游走于牛的肢体之间,没有任何的伤害。我想我刚才想说的是说在年轻的时候读那篇的前三篇大概都有很大的感动。可是我读到第四篇,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个人间事的时候,忽然会有一个好像一个阻碍,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阻碍就是庄子在前三篇当中带领我走向的大自然的世界。忽然到第四篇的时候,你觉得他要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孔子的学生颜回,好,我们知道孔子有所谓的 72 弦, 72 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其中大概让你觉得排名第一的好像就是颜回一个家里很穷,居陋相,然后人不堪其忧,可是颜回可以自处得非常好的一个学生,那孔子也非常爱这个学生。
而人间是讲了一个故事,是说颜回读书读得不错,可是接下来他要出去做事情了。我想传统的文人都说学而优则仕这个事,也就是出去做官了。所以他要去告别,跟老师,跟孔子告别,说我要走了。那孔子说你要到哪里去?他说我要到魏国去,就韩赵魏的魏。那这个庄子讲这个故事,我们不知道它的历史的依据是什么,可在这里你就觉得孔子跟颜回之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师徒的对话。
孔子问他说,你为什么去魏国?那颜回说他听说魏国的国君统治者很年轻,那年轻而且非常地霸道,不太听别人的意见,那常常动不动就杀人,然后很多老百姓无缘无故就死掉了。那其实我觉得我在年轻时候读到这段,我吓一跳,就觉得,唉,庄子怎么忽然入世了?那这个颜回怎么会选择了一个这样的国家去做官?那今天比如说我的学生非常优秀,大学毕业了,他要去哪里?那如果他去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刚才颜回所叙述的同志,这非常残暴,不听别人的意见,那你在他旁边做官是要做什么?所以我们当然看到颜回有非常伟大的理想,他说这是老师教的,老师说如果一个非常好的国家,治理的非常好的国家,你可以离开了,因为不需要你可是乱帮,这种乱国就是很混乱的地方,你反而要去,因为我们是读书人,我们就是要帮忙,政治可以清明的,所以他说这是老师教我的,所以我现在决定我要去魏国,去帮助这个大家传说里暴虐无道的魏军,来改善他的政治。
我想讲到人间世第一段的故事,颜回跟孔子的对话,我回想起来年轻的时候读到这一段已经有一点亚裔,那个亚裔是说在读逍遥有齐物论养生主前三篇的时候,庄子把我带到一个幻想的美丽的自然的世界当中,我有点回不来了,所以一开始读到人间是觉得好奇怪,庄子怎么好像还是要我们回到人间,那这个人间因为你太久,在大自然当中你曾经跟蝴蝶对话过,你曾经使自己的身体从一条鱼变成了飞起来的鸟。你这么自由翱翔于大自然之间,那你开始会不习惯说我要怎么回到人间。
所以我记得年轻时读庄子,常常带着庄子就跑到山上去读,跑到海边去读,你会感觉到里面一直被带领到一个观察大自然的秩序的快乐。可是到人间世的时候,你就碰到了一个阻碍,这个阻碍说我怎么回来。所以我想很多人认为庄子是消极的,是隐士的,就是鼓励大家离开人间到大自然当中。
可是读到人间事,你会发现,不然庄子大概内在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梦想,是说如果你真是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你还是要回到人间。所以我想我在读庄词里,我把我自己曾经有过的矛盾跟大家分享,我想这样的矛盾也许今天在我重读庄子的时候,我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庄子前三篇所有对自然的描述,最后并没有逃避人间,他在第四篇拉回到人间。可是他在拉回到人间的时候,不是用一个勉强的方法说你们是知识分子,你们应该要有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这种责任感,所以你们要入世,要进入人间世。其实不然,特别是有趣的是颜回跟孔子的对话当中,作为一个老师,孔子如果是一个儒家的建立者,儒家哲学的建立者,孔子基本上是关心人间的,孔子的哲学基本上也都谈知识分子最后的道德使命如何回到人间,可是很奇怪,他在这一次跟颜回的对话当中,他问了很多颜回的问题,他说你这样去,你不觉得你会碰到巨大的灾难吗?如果如同你描述的,大家都知道魏军年轻气盛,霸道独裁,常常杀人,不听别人的意见,那你跑去,你不是把自己送到湖口去吗?我们就会发现孔子并不是阻止颜回你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孔子是不断地在问这个。
他所疼爱的学生说你要去做一个选择,要去入世了,要去从政了,你能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对的位置,这个对里面也包含了你自己对自己的安全的考量,而不是报虎平和,就是不是靠冲动,不是说我满腔的热血,这个现在国家太乱了,我要出来帮助他,那你白白的牺牲掉并没有意义,所以孔子在回答颜回的第一段说,天道天有天的秩序,这个天的秩序其实是不宜杂,不要太杂,乱,其实就会很多,就是不要把事情弄得很多则少。
你政治上面,如果你条纹太多,所有的管束太多,最后就是纷扰,那纷扰就会让人开始有忧患,忧而不救,如果有忧患,你就没有救药,这个政治其实是救不回来了。所以孔子也告诉颜回说,古代真正有智慧的人,先存诸己,而后存储人好,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跟我们平常理解的儒家的孔子意见不完全相同。他告诉闫慧说,古代的圣贤其实要先考虑自己的立场、处境,最后再考虑到别人的处境,而不是说你一味觉得你好热情,你要去帮助魏军,而这个魏军如果不是一个可以接纳你意见的人,你不过是白白去送了性命。
我在跟喜欢庄子的朋友分享我自己年轻的时候读人间事的矛盾,而这个矛盾是说我们大概年轻的时候都有好大的热情跟理想,觉得越困难的地方你越应该去。像那个时候独庄子,我的偶像就是施魏策尔,就一个医生,他可以放弃所有在都会里,在文明国家的高薪,跑到非洲去行医。大概那个年代不止,我们的同伴当中好多人的偶像就是使坏者。可是读到人间事的时候,你忽然觉得庄子好像忽然冷静下来,然后他用孔子跟颜回的对话做了好多好多的铺排。
可是我希望如果听众当中有年轻的朋友先不要急,庄子其实不是那么世故跟圆滑,他并没有在打击年轻人的热情跟理想,相反地,他借着孔子的角度不断地提醒他这个最疼爱的学生,说,你是不是要多考虑一点?我没有阻止你去,可是在去之前,你把你自己设身处地的环境想清楚,你将要面对什么样的一个统治者,你将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险恶的环境,而你如何在那样的一个环境当中真的能够发生影响力,有所作为?所以这一段我觉得以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对他的某一种抗拒甚至排斥的这个理解,我觉得现在我有更深的一种领悟,就是说孔子提醒颜回说,你是不是对于冥这个东西,比如说名,我们讲名利,人活着常常要争名逐利,那么你会觉得颜回是孔子很爱的学生,他不应该是会争名逐利的人。
可是孔子好像在提醒他,说明并不只是一般世俗了解,我们要做明星,我们要被人家报道这样的名。他说其实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圣贤,你可以去帮助一个暴虐无道的国君改善。好像孔子在提醒他最疼爱的学生说,你不觉得这里面也可能牵涉你号名吗?这个名有可能是一种,我们自己都不理解这贪那。我的意思说,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开始了解到庄子。在这一段借着孔子跟弟子颜回的对话当中,我觉得孔子有一种生成,而这个生成说我们即使觉得我们在做一个对的事情,可是我们要不断的检讨跟问自己说我做这件事情是不是因为明我能不能把不为人知的这个部分做的更完善?比如说我常常跟朋友讲,你有时候觉得一个地方发生了大地震,有很多的灾民,你看那个画面你都不忍,然后你就觉得你要捐很多钱去。可是我们也知道说这个钱捐去怎么备用,怎么样真正帮助到这些受灾的人,中间有多少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理解。
现在开始读这一段,觉得庄子在提醒颜回的是这些部分,是说如果你只是冲动情绪,甚至觉得你希望别人报道说这个人好慈悲,他知道有受灾户以后他捐了多少钱,没有任何个人的功利思想就捐了钱。可以孔子提醒说,你有没有想过?说不定你还是有背后有一个名的这个意图只是你自己不清楚。那我觉得现在因为年纪到一个程度,你开始觉得这一段对话非常了不起。
就是我也觉得我今天跟我热情地充满理想的学生,如果他要去选举,他觉得政治,他要去有一番作为的时候,我觉得跟当年我自己的那种冲动会不一样了,也会提醒他说大环境是什么样的环境?我们能不能像下围棋一样,我们先来布局一下,那所以我觉得庄子没有在我再提醒一下,我觉得庄子没有在阻挡颜回去魏国帮助魏军,他只是在跟他说我们来摆一下棋局,如果魏军这样子你应该怎么兑付?如果那个环境这样子,你要怎么对付?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老师的责任,他不是要把这个他最疼爱的学生一下子就送进一个断送生命的地方,所以我很希望人间是,也许大家要用这样的方法来读。
所以孔子提醒颜回说,你如果没有把这些整个大环境想清楚,你不过是以火救火。好,你觉得魏国失火了,你要去救火,可是你自己是带着冲动的火去的。以火救火,以水就水,你听说那边淹大水,你要去帮忙,可是你自己带来更大的水去,我觉得这是了不起的一种提醒,就是说我们今天所有的热情、理想不能再冲动的部分。当我们在走向人间事的时候,我们能够有更多逍遥有其物,论养生主的涵养,我们再走向人间世才是一条稳重的路。
读来挺享受的,血液里的接受这个
文字翻译要准确一些,错别字好多
要对环境、他人和自己实力的认知
是卫国,不是魏国
不拘泥于世俗观念、礼节,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对得起自己和天地就可以了,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接受离你最远的,最反面的事物,就是成熟了。
每一集都有很多的重复内容
来听老师讲课有幸有幸
既然是需要买课收听的,就应该把文字版弄精准,而不是系统自动“音转”,这样的态度不仅对不起经典,也容易误导喜欢经典的听众。
听友519288739 回复 @L昕阳: 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