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身边的阳性都多了起来,不少名人也在分享阳性后的切身经历。更夸张的,听说某上市公司高管全阳,导致原定的会议都无法照常进行。
我们叶檀财经的小伙伴们倒可能是运气还不错,“新十条”以后,公司还没出现过阳性。在这里,先祝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安心渡过“第一波冲击”吧。
然而,当大家仍在关心“谁谁谁阳了”、“黄桃好还是电解质水好”、“颜值究竟和新冠有没有关系”时,我们还是得多谈谈经济。毕竟,当经济低迷的“致死率”已经高于病毒造成的致死率时,就必须得重视了。
最尴尬的莫过于,人阳了,账户没阳。“新十条”后的这一周,上证指数和创业板都跌了1%,这两天A股更是出现了连阴走势。显然,仍然有一些不利因素在影响着大家的信心。
12日傍晚,央妈公布了11月的金融数据,整体来看,仍然不及预期。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亿元。根据wind机构一致预期,市场对于11月的社融预期为2.17万元,人民币贷款预期为1.32万亿。可以说,经济的实际表现仍然与大家的预期有一定差距。
部分媒体在报道时,重点强调了10月的相关数据,导致部分不明真相的朋友一度以为这次算是出了大利好。然而,我们要知道的十月金融数据伴有长假下的季节性原因,再加上疫情袭扰的因素,这时候看环比数据堪比“耍流氓”。因此,11月必须得看与往年对比的同比数据。
11月新增社融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10%,较10月继续回落0.3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社融存量的同比增速已经创出今年新低,更是接近多年的历史低位。
社融存量增速,可以说是最直观反映整个社会融资意愿的指标,10%的同比增速,更是一个不成文的底线。
为何要马不停蹄地放开?或许和这种低迷有着一定联系。另一方面,居民侧的信贷及储蓄数据更是反映出信心的缺失。
1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2103亿元,同比少增3718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36.1%。相比之下,11月居民存款增加2.25万亿元,同比多增1.51万亿,远超近5年同期水平。
居民贷款与存款规模出现了极为罕见的巨大反差。至于具体原因,或许也不必多说了,关于老百姓的数据,老百姓心里自然都是有感受的。只能说,在这样的一份数据面前,12月的放开显得更顺理成章了。
11月金融数据还一个明显的反差,就是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剪刀差。M2同比增长12.4%,环比提升了0.6个百分点,创下自2016年4月以来新高。而M1则同比增长4.6%,环比回落1.2个百分点。一起一落,反映了经济的困境和大家的纠结。
M2一路增长很正常,因为央妈的金融货币工具一直没有停过,前不久又再次降准,短期大概率还是将继续保持高增长。但是,反映当下流动性的M1却迟迟跟不上,说明央妈的政策刺激传导不佳,实体经济仍然未能得到预想中的提振。
关于这一点,说白了还是大家都不敢冒险,无论有钱没钱,都在选择观望。
同时,11月还发生了理财产品大跌的偶发性事件,导致不少人出于担忧而进一步提升了储蓄总量。一切数据都表明,在央妈一次次的降准降息等政策刺激之后,市场仍然纹丝不动。简单来说,市场缺的还是信心,不是钱。
不过好消息是,12月经济大环境终于迎来了转机,筑底完成的曙光已经越来越清晰了。而在这份成绩单出炉后,我们也看到又出现了呼吁降息的声音。
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开始走强,中美债券的利差开始缩小,为降息提供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窗口期。
另一方面,近期的政策主基调看起来仍是宽松为主,而考虑到居民中长期贷款仍然没有起色,进一步下调利率的必要性确实存在。
当然,随着各地的放开,降息这事或许可以先再观望观望。毕竟老百姓们目前的主要关注点还是“该囤哪些药”、“阳了怎么办”,这时候让人去做生意买房子,恐怕有些不近人情了。
眼下还有一件事,也是让大家账户“还没阳”的原因之一。本周,是2022年的最后一个超级央行周。
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瑞士、俄罗斯等央行都将于本周公布今年的最后一次利率决议,而利率的波动不可能避免地会影响资本市场。不出意外的话,美联储将在北京时间周四凌晨宣布加息50个基点,正式结束2022年的加息之旅。
今晚美国的11月通胀数据就将揭晓,只要是进一步下降的,那么加息50个基点也就稳了。至于欧洲那边,由于加息的时间更晚,通胀的程度也更严重,大概率会更激进一些。而当这些靴子落地之后,少了一个担忧因素,应该会让市场更平稳一些。
最近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就将在这段时间举行了。
此前我们说市场一直在找后疫情时代的突破口,但是始终达不成共识。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是短期最有可能指明未来方向的一大事件。13日的A股市场大幅缩量,看得出资金们都在伺机而动,就等靴子落地和政策的发令枪了。
信心的恢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如果真像主流专家们的预判那样,在明年上半年全面恢复正常生活,那么对于经济的复苏,我们不如就静待春天的到来吧。
20多年经济小白谢谢——叶檀大经济学家——自始至终的良知评论——给平头百姓指明经济的脉络
太通俗了
说得好
好节目
这机器人比人说的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