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50天不打,上房揭瓦?面对印度在藏南的挑衅我们该如何反击?

21950天不打,上房揭瓦?面对印度在藏南的挑衅我们该如何反击?

00:00
10:10

印度,一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国家。

1962年10月20日,面对印度军队的野蛮侵略,毛主席终于下定了自卫反击的决心。随后,数万忍无可忍的解放军如猛虎下山,对不可一世的印度侵略军展开了猛烈反击,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对印自卫反击战。

事实证明,印军的战斗力和身上的咖喱味儿成反比。在遭到了解放军的猛烈反击后,这些所谓的印军精锐一溃百里,展现了优秀的长跑素质,以至于我方负责炮火支援的同志差点儿伤到追击残敌的友军。

面对出师未捷身先屁滚尿流的尴尬局面,脸上再也挂不住的尼赫鲁歇斯底里。随后印度在坚决拒绝新中国的和谈建议后,疯狂下单外国武器,甚至以色列也不放过,企图发动一次载入史册的进攻。

然后,印军如非洲角马迁徙一样的队形被载入世界战争史册,并成为各国的著名笑柄。而印度在将侵略战打成首付保卫战后,也让开国总理尼赫鲁差点儿成为亡国之君,从此印度被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并患上了病入膏肓的“1962综合症”,临床表现为没事就高喊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

不过虽然此战打断了印度的脊梁,断送了其大国崛起的希望。却似乎并没有让印度元气大伤,以至于当印度学会了破罐子破摔,摔罐子的破坏力反而大了起来,而我们作为与印度山水相连的国家,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伤害。

从1962年中印战争结束以来,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印度分别在1967年、1987年、2013年2017年及2020年多次发动挑衅,其余小规模试探则不计其数。而本次在达旺地区爆发的冲突,也是印军的诸多挑衅之一。

不过,几乎所有冲突都以印度的认怂结束,而因为我们始终保持着极度的克制,所以中印边界总体维持和平,基本实现了毛主席“一仗打出三十年和平”的战略目标。

我们之所以长期保持克制,除了我们爱好和平,愿意与印度睦邻友好的出发点。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宝岛问题和蒙古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尤其是宝岛问题,作为我们的核心利益,早已成为我们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拼死争夺的地区。对于美国而言,宝岛作为所谓“第一岛链”的核心,关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位的稳固,一旦宝岛有失美国将在西太平洋全面溃败;而对我们而言,宝岛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解放宝岛;

所以,在相对不重要的西南方向,我们总体是保持克制。

当然,我们在中印边境“以静制动”,根本原因在于62年的中印战争,我们在取得了酣畅淋漓的胜利后,已经重新定义了中印边界,尤其是巩固了对阿克塞钦的控制,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

在我们牢牢掌握中印边界制高点的情况下,印度不得不维持着一支随时挨揍的山地部队。

可以说,对印克制,不仅有战略重心在东的客观无奈,更有“一战定乾坤”的主动作为。

那么,在明知挑衅甚至战争都难以逆转态势的情况下,印度为何还要不知死活地频繁玩火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印度将夺取西藏作为自己的使命。

印度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英国殖民者长达200多年的强取豪夺,非但没有让印度人咬牙切齿,反而让印度人感恩戴德。

而印度之所以这么“毁三观”,根本原因在于“印巴分治”的建国方式,让印度统治者和英属印度不能说很像,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所以当印度好不容易靠人畜无害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到了英国在二战后的盛极而衰,印度非但没有清算英国殖民者的恶行,反而自诩为英属印度继承者,对英属印度所谓的遗产全盘继承。

而当年的英属印度,就对西藏展开了野蛮的侵略,甚至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公然将藏南地区划入英属印度。所以印度认为,藏南是印度的,西藏更是印度的,这是印度频繁挑衅我们,包括在藏南挑衅我们的源动力。

其次,印度不相信自己不行。

尼赫鲁时代,印度的野心更加膨胀,除趁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大肆蚕食我们的领土,更干扰我们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和平谈判。在遭遇可耻的失败后,尼赫鲁甚至妄图在1959年将西藏作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国,其侵略和分裂我国领土的野心昭然若揭。

所以,中印两国在1962年的兵戎相见不是偶然,而印度因为只被解放军来回摩擦了一个月,完全没有体会到半死不活甚至亡国灭种的快感。

所以为了不留遗憾,战后的尼赫鲁虽然在胆战心惊中郁郁而终,但印度却一直试图触发“长城守望”副本,不为别的,只为再度感受当年父辈被揍得满地找牙的冷酷。

虽说一直以来,印军的战斗力一如既往地拉胯,但不得不说,为了锻炼自己的抗击打能力,实现再被揍一次的愿望,印度一直在努力。

最后,反华已然成为印度政客牟取利益的途径。

从印度立国以来,虽然国大党和印人党在很多方面的观点南辕北辙,但在挑衅我们的问题上则一脉相承。

对于印度政客而言,挑衅我们首先能转移民众注意力,掩盖其难以解决的内部矛盾。其次能增强印度的民族凝聚力,尽可能扭转一盘散沙和山头林立的尴尬局面,毕竟挨揍的时候,对方根本不看你是泰米尔人还是锡克人,所以即便是被揍得哭爹喊娘,印度的凝聚力也在反华中大大增强。

而且,对华挑衅除了让印度人增强了国家认同,也强化了印度左右逢源的国际地位。要知道,美俄两个一线国家虽然是势同水火的宿敌,但在掣肘我们的问题上则有着强烈共识,而印度因为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华经历,自然被美俄争相拉拢,印度的国际环境也在美俄的竞争性青睐中好得一塌糊涂。

作为靠“天天双十二”就实现军事实力膨胀的国家,如鱼得水的国际环境对印度而言既是优势,也是必需。

所以为了那“人见人爱”的好人缘,印度一定要在反华问题上更加努力。

可以说,印度的每一次挑衅,都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报当年一箭之仇,并最终实现印度大国崛起的龌龊目的。

另外,因为“印巴分治”以来,印度从未进行过大国崛起的相关建设,所以英属印度什么德行,独立后的印度也是什么鸟样。因此,印度始终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改变“政令不出新德里”的尴尬窘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军队虽然没有演变出“下克上”的坑爹传统,但军队高层无法约束底层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印度军队中间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军官和大头兵泾渭分明,所以底层士兵自作主张似乎也算正常。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不知死活的邻居,我们除了在克制的基础上对其以牙还牙地拳脚相加,还有什么办法呢?

要知道,虽然我们每次都能在中印对峙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印度却始终掌握着所谓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挑战又主动认怂的操作,与其说是不自量力的以卵击石,倒不如说是无孔不入的疯狂试探,并无所不用其极地占便宜,可以说,印度早已将这种无耻的手段玩得炉火纯青,而我们却只能疲于奔命。

更重要的是,虽然我们每次取得胜利后,伤亡都比挑衅的印军小。但我们的子弟兵,任何条件下都比低种姓的印度兵更宝贵。再说难听点儿,我们的任何一颗子弹打到它们身上都浪费。

所以,我们作为边界上掌握主动权的一方,不应该在中印对峙中陷入疲于奔命的被动。在静夜史看来,除了寸土不让的反击,以及极具威慑力的军事演习,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虽然当前的我们,在其它两个方向问题尚未尘埃落定的情况下,大概率不会在已经占据地形优势的情况下“再接再厉”。但为了杜绝印军的疯狂挑衅,改变被印军挑衅牵着鼻子走的尴尬情况,将“一仗打出六十年”继续保持下去,我们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既然当年的印度为了所谓的北方安全,公然在西藏地区煽风点火,我们为何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印度一盘散沙的局面,尤其是东北六邦与印度本土貌合神离的现状加以利用呢?

今天的印度,因为从未经历过社会秩序的推倒重建,所以在从未实现大一统的印度,令其自顾不暇是最好的结果。

与此同时,利用中印战争将影响力向南亚延伸,并与巴基斯坦形成“双面打印”的局面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性操作。

而今,随着尼泊尔与孟加拉国的加入,“3D打印”和“4K打印”的局面陆续成型,印度的周边环境也越来越被动。

当然,再多的准备,都是为了最终的雷霆一击。毕竟某种程度上说,印度已经习惯了内部的四分五裂,习惯了与周边国家全面交恶,唯一没有习惯的,就是被我们彻底打回原形。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BXTRBY

    愿你所有的努力都有收获,加油吧少年_作者

    静夜史 回复 @ZBXTRBY: 谢谢老铁支持!

  • 子夜寒星星

    莫迪 : 爸爸再打我一次

    静夜史 回复 @子夜寒星星:

  • 八月福

    重复啰嗦

    ZBXTRBY 回复 @八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