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4 反映现实生活的写实主义.m4a
一、知识点
1.德拉克拉瓦:
欧仁·德拉克拉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
2.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3.福楼拜: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法国著名作家。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尤其是他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的推崇,已经包涵了某些后现代意识。新小说作家极力推崇福楼拜对现实主义的创新,并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已呈现出后现代文学特有的“崇无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小说作家正是继承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才可能大大地跨越了一步。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很多的艺术家就开始觉得,你每天在听浪漫主义的音乐,每天在看浪漫主义的绘画,每天在读浪漫主义的小说,最后你就在期待一个浪漫的生活。
2、这个包法利夫人我们知道是一个女性,她因为从小就在读浪漫主义的小说,所以最后她结婚了,她嫁给一个乡村的医生,然后他充满了对婚姻的梦想以后的这种生活上的这种憧憬。
3、所以不要因为说浪漫主义已经被写实主义取代了,浪漫主义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不是的,我觉得浪漫主义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跟价值,只是比重的问题。
三、全文逐字稿
我们在西洋的美术系列里谈过了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强调的是一种人的热情,他们追求一种梦想,追求一种感觉上非常狂放的这种表现。所以我们也谈过浪漫主义这个字本身就有传奇的意思。譬如说杰里科画的海难事件,这种事件不是每天会发生的,往往可能好几年才会有一次,可是浪漫主义永远在追求生命怎么样?在一种特异的悲剧的事件里面去激发出人性的高潮。因此慢慢的我们会发现浪漫主义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感觉,会让你觉得不够踏实。
我怎么解释?我想包括像德拉克瓦,后来画自由女神领导民众,他是在歌颂革命的,可是我们知道革命也不是每天都要革命,也许几年革命一次就够了,或者几十年革命一次也够了,其实老百姓可能渴望平常的生活能够安居乐业,能够有他的平平安安的安和乐利的发展。
所以因此我们就会觉得浪漫主义的话有它的好处,它总是让你激情,总是让你激情,可是到最后你会觉得回不过来了,回不到真实的人生了。因此很多的艺术家就开始觉得,你每天在听浪漫主义的音乐,每天在看浪漫主义的绘画,每天在读浪漫主义的小说,最后你就在期待一个浪漫的生活。
可是浪漫的生活有时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说我们提过说中国近代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的诗人就徐志摩,他最后就没有办法好好的在他的婚姻生活,他家庭生活里面稳定下来,他就会追求一种好像出轨的外遇或者激情,他要他的爱情变成每一天像燃烧一样,像火焰燃烧一样的感觉。
我们看到对他的写诗有好处,可是也许对他真正的平凡朴实的生命会发生冲突,我不知道我这样讲这种两难的时候大家可不可以理解?
因为我们很明显看到在法国1840年代出来了一个作家作家叫福楼拜,福楼拜我们说是写实主义最重要的一个作家,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小说叫包法利夫人,这个包法利夫人我们知道是一个女性,她因为从小就在读浪漫主义的小说,所以最后她结婚了,她嫁给一个乡村的医生,然后他充满了对婚姻的梦想以后的这种生活上的这种憧憬。
可是结婚以后,她发现她的丈夫每天必须为那些农民看病,然后拿到的钱也一点点,农民有时候甚至没有办法付钱,所以他就觉得生活跟他想象不一样,因为他原来的想象是每天晚上都在跳华尔兹的,可是结果是每天要到田里面去工作的。
好,我们就会发现浪漫主义的梦想忽然跟写实主义中间跟平凡生活发生了落差,我不知道我这样讲一般朋友了不了解就是说你常常觉得在少女时候有一个梦幻,这个梦幻等到你结婚以后其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它这个落差怎么去拉近的问题,所以包法利夫人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小说,其实我一直到现在读这个小说,我都很感动,就是包法利夫人她到最后一直爱情上出轨,然后去梦想一些奇特的事件,因为他回不到现实里来生活了,他总是活在他自己的幻想当中,跑到巴黎去爱上一个不应该爱的军官什么之类,那故事非常的动人,你也觉得包法利夫人的一生非常传奇,非常动人,可是其实弗洛拜尔写他的时候是用写实主义的方法提出了他的悲剧性。
所以当时有一些艺术家就觉得艺术好像不应该总是在描写生命里面的传奇的悲剧,艺术应该回来好好的认知生活每一天24小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就开始有了写实主义这个字,我们知道写实这个字的字根,不管在英文法文里面都是real real这个字,这个字是真实也是现实的意思。
那么所以这些艺术家称自己为realism,就是说我是写实主义的意思说我要对生活写实,我不要描绘跟我的生活太脱节的事件。比如说古尔培写实主义的画家,他是在法国东部靠近阿尔卑斯山区瑞士边界的一个农民家庭出来的孩子后来到巴黎学画,他就觉得巴黎人有一种豪华,有一种城市里面的这种浪漫。可是他每一次回到阿尔卑斯山,他自己小小的村落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这个村落其实有他们自己非常平凡的日复一日的单调而朴素的生活,他就开始描写这些人的生活。
所以他很有名的一些话,比如说奥男的葬礼和man Ornan澳南他家乡的名词有点像我们讲的美浓或者陆港这种小镇,回到澳南,澳南这个地方因为是小村小镇,所以平常大家都很熟,因为人口很少,大家彼此都认识,那么所以有一家发生了丧礼,就是要埋葬要出殡,那么全村的人都会来,因为跟城市人的感觉不一样,因为城市比较冷漠了,到乡村里面大家都会来,然后他就画了一张很大的画,这张画一个挖坟墓的人把一个坑已经挖好,那神父也来助圣,那么最后要把棺材放下去,那旁边有一些家属穿着黑色的衣服在哭泣,旁边有一些亲友在安慰这些家属,非常朴素的话,这个话里面没有任何情绪的激情,没有任何煽动你感官的东西,它就让你看到一个平平凡凡的事件,而这个事件是发生在很偏远的小村镇的,可是这些人有他们很踏实的一种生活的伦理跟情感。
那因此我们就称这一类的绘画为写实主义,那么写实主义也就开始取代了浪漫主义,变成法国绘画的画坛上的主流。
我们在西洋美术的系列里谈到法国的写实主义,写实主义继承了浪漫主义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的反省。我们特别提到像古尔培这一类的画家,他们来自于比较偏远的小镇,他们面对巴黎这个大城市所营造出来的一种梦想,最后觉得这个梦想虽然有它的好处,带给人很多生命里面的华美的动机,可是梦想太过,其实也可能是一个虚幻,甚至干扰了你的现实生活。所以在谈到法国的这些美学运动的时候,我一直觉得不管是不是喜欢美术的朋友都应该有所关心。
我常常觉得我们每一位朋友自己的身上同时就有浪漫跟写实两个部分存在。我的意思说我会希望一个朋友有一点浪漫的部分,因为浪漫会帮助你生活里面多一点发亮的东西,如果你没有1个浪漫的梦想,你常常会觉得每天8个小时打卡越来越单调,然后觉得这个现实是很苦闷的,所以为自己营造一个周末可以点个蜡烛吃一个饭,它是一个很好的浪漫,或者为自己营造一个周末的两天的休假到一个海边去度假,它也是一个很浪漫的部分。
可是我们当然知道,如果说你一个礼拜7天都在浪漫,大概也让人吃不消,因为你会发现人还是要回来过现实的日子的。
所以浪漫跟写实本来就是一个平衡的关系,所以我会觉得法国的1830年的浪漫主义运动跟1840年的写实主义,它中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牵制的关系,所以不要因为说浪漫主义已经被写实主义取代了,浪漫主义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不是的,我觉得浪漫主义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跟价值,只是比重的问题。
也许我们今天的比重是说我们有5天是写实主义的,我们有2天是浪漫的,叫做周秀,二日也许有些人觉得我不要我要4天写诗,3天浪漫,或者有人认为觉得我可以6天写诗,1天浪漫。我想这是看个人自己的比重调整,可是有这种调整浪漫跟写实之间的平衡,他才会有生活里面的一种动力,他同时可以务实,他同时又可以有创意。
所以我会希望说我们在谈到写实主义的时候,大家了解到它并不是把浪漫主义完全革命掉了,他只是继承了浪漫主义,希望浪漫主义多一点点对现实生活的注意。
比如说古尔培,除了画傲男的葬礼,他家乡的一个出殡的事件,我们会觉得出殡事件有什么好画的,总不会有画家跑到殡仪馆去画一个丧礼,可是他会觉得丧礼对小镇的人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很熟悉,大家在某一家族发生丧礼的时候,大家都会去安慰亲属,他觉得这里面有一种巴黎这个大城市已经慢慢丧失的一种小镇的温暖。
所以我们知道小城的故事也许是大家在某一段时间会向往的,因为它有一种朴实的气氛,所以古尔培后来他到了巴黎,他也画了一张很有名的画,叫做打石工人。我们知道去过巴黎的朋友可能都记得,巴黎的街道上常常是铺石块的,我们叫by way,它不是柏油路,它是一块块的石头铺出来。
我们知道香舍里希大道这么宽的一条路,这么长的一条路全部是石块铺起来,所以要有多少工人在敲打石头,那么最后古尔培去画打石工人,他想要提醒所有的城市居民说,你走在一个香舍里歇这么平坦的康庄大道上,你要知道有多少人为你打这个石头,而这个工作是很苦的,也非常单调的,也很无聊,每天打一块石头的报酬也可能是有几毛钱,非常的少。
所以古尔培强调是说写实主义应该让大家看到你平常忽略的日常生活里面最务实的那种生活的一部分,就是我们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他对于这种工人他有很大的同情,他觉得这些工人工作的时间这么长,每天打石头打14个小时16个小时,手上起水泡流血,然后没有人觉得这些人对于建造一个城市是重要的,所以一个城市永远在讲这个城市里面有一个大明星,有一个名模,那一个节目主持人,那么怎么动不动就是一个什么电子新贵,请他们去做尾牙就是1,600万,可是古尔培也许提醒我们说,我们的城市有多少人默默的为这个城市做了路,开了一条河,或者做了很多很基础的工作,而这些人从来没有得到我们的歌颂,得到我们的感谢。
所以我会觉得其实主义古尔培他们有很明显的意图是要让大家知道一个城市建造起来的共同体是非常复杂的,在一个科技的园区里,很可能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他怎么样子让他感觉到它存在的意义跟价值?
艺术有没有表现它们表现他们在经济的繁荣里他们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所以这是写实主义提出来的论点,所以古尔培才会去画打石工人,我们知道浪漫主义的画家绝对不会画打石工人,因为浪漫主义的画家一定画那种生命里面很特别的发生奇特悲剧的人。
可是对于古尔培来讲,打石头这种日复一日的艰难的工作其实是非常了不起。好,所以他们就提出了realism写实主义这样的观点,去画了打石工人。所以这些例子都说明写实主义一步一步的把绘画把艺术带到了非常跟生活更贴近的关系上,甚至也有一些写实主义就变成非常明显的去抨击当时的政治。他们认为写实主义有责任揭发社会的腐败黑暗的一面。
那这一个写实主义又跟刚才提到的古尔培的这种写实主义有一点不同,有人特别给它加一个名称,称它为批判的现实主义。
在西洋美术里我们谈到法国的写实主义,也特别强调写实主义,其实有一些比较倾向不同的流派,像古尔培它是比较以小镇以农村作为它描写的对象,提出这些在大都会边缘的人物,他们怎么生存?比如说他画了街头上铺马路的打石工人,那另外一类的批判的写实主义,我要特别介绍一位画家,就是米杜米埃这位画家,对于台湾来讲是大家比较不熟的,恐怕也有一些政治的元素。杜米埃是一个比较激烈的现实主义者,他当时认为这个社会里面有很多的不公平,有很多的阶级的压迫,一个社会里面为什么财富都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中,为什么大部分人受到了剥削?
我们特别要强调当时因为工业革命的初期,所以很多的工业当中这种等差是非常大的,就是一个投资者他可以获得非常大的利润,可是工人被剥削得非常的厉害,比如说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法国的工人平均的工时是14个小时到16个小时每一天,然后没有任何的福利制度,也没有什么退休保险这种制度,所以一些知识分子像杜米埃他们就很刻意的要去用绘画来表达出这个社会的某一种不公平,所以他的作品很有趣,我们很少在博物馆看到,他觉得博物馆里面挂的画都是一种很贵族的,都是有钱人的绘画,就是我们知道一张画要卖到几百万美金,普通的老百姓哪里有能力买得起,所以他当时就做一件事情,就是他用版画,因为我们知道版画是可以复制的,其实他就是用版画做成放在报纸上的,有一点政治漫画的插图。
我们在法文叫 got you,这个东西有一点像我们今天报纸上批判某一个政治人物的这种漫画插图。那么杜米埃是最早做这个东西的人,因为他觉得这个东西比较有效,比较快,就是你今天发生了一个选举上的舞弊,我明天报纸上就来批评。
所以当时杜米埃常常跟报社结合,就做很多政治上黑暗面的街坊,所以他最有名的事情就是他常常准备一个铺盖卷,因为他常常会被抓的,政府会有一个什么罪名就把他逮捕起来,说他批评了政府,批评了总统什么之类的,他就去监牢住几天又放出来,他又继续画这个东西来批判。
那么甚至有的报社不敢登他的作品,因为登他的作品以后,报社也会被查封,杜米埃就开始用版画做很多的海报招贴,他自己就拿着浆糊满街去贴,他觉得说你报纸不敢用,没有关系,我就在街头上贴。
所以我们可以说杜米埃其实他的写实主义是一个非常走向街头的写实主义,也许我们在美学上美术上,我们并不认为杜眠是最重要的写实主义的艺术家,可是他的精神是非常动人的,他也等于是西方社会艺术家真正把他的热情影响到整个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人物。
如果我们今天的画家能够对整个社会政治有所监督,用他的绘画去揭发政治的黑暗面,每一次的选举的舞弊,每一次政治上的这些贪婪都能够被揭发。
我想我们的绘画也有一个不同的功能,可是通常一般人会觉得什么叫绘画?绘画就是到一个美美的博物馆,有空调,然后你看到一张很美的画,然后你得到一个很大的感动,这个部分当然也很重要,可是杜米还会觉得美光是这样不够,他觉得美应该可以是一个影响社会往更理想去走的一个手段跟方法。所以这里面当然有每一个人对于美学,对于艺术的功能性不同的某些解释。
好,所以我特别跟大家介绍,就是写实主义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位就是杜米埃。我们前面介绍了两位写实主义的画家,一位古尔培,一位杜米安,这两位画家都是常常进监牢的。古尔培因为他后来做了一个很激动的行为,他当时带领了一批民众,把法国有一个很有名的广场,就是凡顿广场。我想很多朋友去过,因为那个是巴黎最有名的名牌店,广场旁边卡贴什么这种店都在广场旁边,广场中央有一个很高的铜的柱子,这个柱子是拿破仑修建纪念拿破仑自己的功业的上面就是拿破仑的像。
当时古尔培就很不以为然,他觉得拿破仑是一个独裁者,拿破仑是一个篡夺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而把法国带向集权跟独裁的一个独裁者,所以他就带领民众,他觉得这种人是不值得纪念的,就把这个柱子给打断。
我想去过现场,你都知道这个柱子好高好大,根本不容易打断,他竟然把这个柱子打断,所以当时就被判了,破坏公共财产罪,所以就被逮捕。那么同时要把他一生所有的财产充公来修补这个作品,我们知道这个柱子现在又修好了,古尔培几乎所有的财产都充公了,因为这个东西要花很多钱来做,所以最后他就逃亡到了瑞士边界,几乎都不敢回法国。
所以这些例子也让我们知道法国的写实主义的画家其实有一部分都像革命家,也像街头运动家,他们有他们很可爱的部分,虽然有时候他们的动作可能激烈了一点,可他们也真正使得法国在走向民主的这条路上,走向政治改革的路上尽了很大的某些力量。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可能在我们熟悉的东方的艺术史上很少这样性格的画家,我们画家通常会使大家感受到他们比较的脱离现实,比如山水画里的画家都是走向山水,然后他们不管现实,他们觉得艺术是追求个人心灵的一种升华,至于社会多黑暗多腐败与我无关,所以我想跟写实主义的美学刚好就相反,写实主义觉得艺术家应该介入社会,要变成社会改革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想这些真的见仁见智,可能每个人对艺术史会有不同的看法。
可是我们谈到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的时候,不得不提一下这两位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就是古尔培以及杜米埃。我们介绍到了写实主义的运动,不知道会不会让很多朋友很害怕,因为一般喜欢美术的朋友总觉得美术应该是一个很温和的人类行为。那可是我们介绍了两个法国写实主义的画家,古尔培汉杜米埃,大家会发现他们有蛮强烈的一种革命的这种动机,也会走向街头,去用他们的绘画去批评政府,批评整个的政客的官僚腐败。
所以我想在写实主义最后我们还是介绍一位比较个性温和一点的画家,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米勒、米勒、米勒,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他画的两张有名的绘画,一张是10岁,一张是晚岛。
那米勒在法文的翻译是米耶 Mil le t我想顺便讲一下就法文两个l是不发音的,所以她是密叶,为什么翻译成米勒?因为现在大部分的人用英文在翻译,所以翻译成了米勒这个字出来。
我们知道fossil Mia画家他小的时候他自己诺曼底这一代的农民家庭出来的,我觉得工业革命的初期最明显的就是你会发现像巴黎这种大城市,大部分的巴黎人其实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就像我想今天我们看到的台北人大部分不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他其实是外地进来的,因为当你工业革命发展了以后,你工商业集中就会有很多工作的可能然后吸引外县市的人往这个城市集中。
所以当时像古尔培从澳南到了巴黎,米勒就从诺曼底到了巴黎,所以他们其实很了不起,是他们带着他们自己小镇的记忆或者农村的记忆来到巴黎,所以他们到了巴黎以后读书,最后走入职场,可他们多多少少有一部分刚开始可能跟大城市大都会的繁华有一点格格不入,因为他们总觉得农村里面两个脚是踩在粪堆里面,踩在泥土里面的,然后人是这样劳动的,可是都会里面不是都在讲名牌的,吃很精致的餐厅的,这里面有一种文化的落差。
所以米勒最后在巴黎做了一阵子画家,可是就很不习惯,他会觉得他好像永远没有办法真正画出美丽的巴黎。
对他来讲巴黎好像很遥远,然后他也无法进入,因为他自己的口音有浓重的诺曼底口音,然后他也不会穿名牌,他手粗粗大大的他有一种乡下人的笨拙,比如说在一个台北的上流社会里,你忽然来了一个可能澎湖乡下的人,你会觉得有点格格不入,可是我们觉得米勒后来就觉得他自己好像应该找到他自己的特征,如果你作为一个乡下人,你要去模仿都市人的fashion,名牌,其实你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会不伦不类,反而不好看。
最后他就觉得作为一个画家,他应该回来画他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所以后来他就去了法国,在巴黎南边的一个很重要的农村叫比松,他就去了农村,他在农村的时候其实不只是米勒,因为当时有一批画家都跟米勒一样,他们都是农民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都是农村来的,他们对巴黎这种工业以后,大都会每天晚上去夜店,然后整个讲究名牌的这种都会生活,他们有一种不习惯,所以他们常常就利用放假周末的时候他们就到巴比松去,因为巴比松只有100多家的农村的小村落,所以他们在那边感受到一种农村的风光,感受到人的淳朴,感受到牧羊女在那边挤牛奶,农民在劳动的一种快乐,所以巴比松有一点变成了巴黎近郊的一种农村的回忆,一种怀旧。
好,比如说我们今天如果要重新去找农村,我们可能会到一个离我们都市比较近的地方去找,所以他们慢慢就常常聚在巴比松。米勒后来也去了,当时有卢梭有米勒有好几个画家住在这个小村落,他们就开始相约以农民做主题画,农民怎么去耕田,怎么去生活。
譬如说米勒就画了一张非常有名的作品叫做10岁,我们知道岁就是麦子的结穗以后根一根的东西,可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收割麦田是用机器收割,所以这机器收割很快就把麦田收完了,那么收完以后就会有麦穗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那每一粒麦子我想大家知道值不了多少钱,你要花很多人工去捡这些麦子,所以就没有人管了。
可是我们知道这个麦子还是食物对不对?它可以吃的。所以当地最穷的人,一些富人,没有工作的富人,他们就开始在土地里面弯下腰,一粒一粒把麦穗捡起来,10岁很多人都觉得听起来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很美可事实上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所以当时米勒看到以后他非常感动,他忽然觉得巴黎的人已经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
可是在这个乡下,他还看到了这些人真的弯下腰一粒一粒把麦穗捡起来,可是这些人捡起来这些麦穗就是他晚上的食物,因为他们穷的没有收入,然后他也读到基督教的圣经,基督教的圣经里面说,你们在收割的时候,要留下一些掉在地上的麦穗,不要捡起来,要让比你们穷的人去捡,这是基督教耶稣很早给他的门徒的教训。
所以米勒就很感动,他觉得今天只有在农村还保有这样的道德,可是在巴黎这样繁华的城市社会阶级差距这么大,已经没有人有这种感动了。
所以因此我们可以说米勒今天的10岁晚倒,其实是一种非常动人的写实主义,他重新回到了土地,他看到劳动了一天的人,听到了教堂钟声,低头祷告的感觉,他把它画下来,他告诉我们说当都市都失去了信仰的时候,在土地里劳动的人,农村的人还保有最后的信仰,那么这是我们知道一直到今天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所谓的写实主义的风格,那么也是最温和的一种写实主义。
画是人间文明的体现,文明的其中一种功能应该就是鼓励,精神鼓励。
蒋先生讲的太引人入胜👍
巴比松,巴黎近郊游~
翻开拉斐尔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的传记 对照画卷一边听一边看 津津有味 蒋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艺术的美 不会让人觉得艺术太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