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如何让五感平衡?

38 如何让五感平衡?

00:00
31:44

美学启蒙60讲讲义


38 如何让五感平衡

一、知识点:


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是四书五经中《中庸》的句子,严肃的学术解释应该是儒家的解释,意思是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知“中”的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就是说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朱熹注释说:“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性即本性,本来的状态,也就是本身固有的质和量。对喜怒哀乐能按应有状态掌握,无所偏倚,这就叫“中”,平时能持中,一旦表现出来,就能中节,这就叫和。因为效果的“和”决定于方法的“中”,所以程颐解释中庸一词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易说的是不可更易,不是别的不可更改,而是“中”的原则的不可更易。




2、康德: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Kant1724422日—18042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毕业。1755年起在母校任教,这一时期是他思想上的“前批判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讲授多门学科,同时发表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1770年被聘为教授,他的思想转入“后批判期”。从1781年开始。他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3部著作。这标志他的批判哲学体系的诞生,并带来了一场哲学上的革命。1793年他因一些观点,被告蔑视基督教教义,遇到一些麻烦。但他仍不断探索和写作,直到1804212日病逝。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因为美跟美学并不一样,如果美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人体美学刚好是残酷的解剖刀,美学会把这个美丽的让我们陶醉的感动的东西解剖到血淋淋,到最后你可能会觉得不美。


2、我用充满这个字是说,其实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感官很像一种容器,像一个杯子,像一个碗,当它空的时候,它其实是非常寂寞跟孤独的状态,可是如果它被充满的时候,它有一种饱满起来的快乐,满溢出来的快乐。


3、快乐的时候要跟别人一起分享,忧伤的时候要跟别人一起分担,当生命只是一个个体隐藏起来去做感官的刺激,它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状态,而那样的寂寞迟早也会让自己觉得走到绝望之路,那么所以美应该是一个心灵的打开,美是一种心灵的绽放,是可以毫无羞怯的可以把你的笑容,甚至你的泪水跟别人一起分享和分担,才是真正的美的原始意义。


三、全文逐字稿


在一系列跟所有的听众朋友们探讨我们的感官,到了一个初步的阶段,我们介绍过听觉,介绍过视觉,介绍过嗅觉,介绍过触觉,也介绍过嗅觉。那么在所有这种5种感官的活动里,我们做了很多细细的这种分析,那么希望大家对自己身体里面所感受到的一种气味也好,冷热,触觉上的冷热或者听觉上的音乐或者噪音,视觉上你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颜色都能够有所了解,那么这样的一个领域跟这样的学科,现在当然有一个很专有的名词就被称为美学。


我们也介绍过美学这个学科,其实在人类所有的文明当中是蛮年轻的一个学科,大概一直要到十六十七世纪,在德国有一个波加顿,这个人提出来,那么提出了 Sensorik这个字,那么这个字我们也特别跟很多朋友介绍过,它其实直接翻译过来应该是感觉学,探讨我们感觉的一个学问,那么为什么感觉要探讨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到东西,可以听到东西,我们可以闻到气味,我们可以摸触到不同的东西,我们有各种的感觉探讨它的意义是什么,最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感觉里存在着喜欢和不喜欢的问题。


我们在闻一个气味的时候,有些气味我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你闻到花香的时候,你会忍不住一直想闻,你觉得好香的味道,那种嗅觉上的快乐,让你觉得有很大的渴望,可是有些气味我相信大家闻到以后,你觉得很不舒服,想呕吐,那么你就掩盖着鼻子赶快匆匆走过。那么基本上感觉学是在探讨我们为什么有些气味是喜欢的,有些气味是不喜欢的,因为在很多的感官世界当中,照理讲感官本身是中性的,应该没有所谓的好或不好,应该没有所谓美或不美的问题,可是我们特别喜欢的那个部分往往跟我们心里面的很多心灵活动有关。


所以比如我们举很简单的例子,在大自然当中有黎明有黄昏,我知道很多朋友会特地在某一个季节跑到高山上,在一个观日出最好的地方等待日出,天气冷得不得了,可能抱着棉被穿着厚厚的衣服,半夜不睡觉,可是在那边等待黎明,当黎明的曙光日出从山上跳跃出来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兴奋快乐,我们很难以形容,就是那种朝气蓬勃的日出的美。


好,我们说日出是美,那么同时我想大家也有一个记忆,有时候在夏天的傍晚我,们会赶时间赶到一个河流的出海口的码头,坐在那边看落日。我们看到刹那之间每一秒变化的夕阳的美,我们觉得灿烂到极点,感觉到很大的震撼。


所以我们说夕阳也是美的,可是在德国像有一位美学家,专门研究美学的就是黑格尔,非常著名的一个美学家,他在他的一个很大部头的著作,就叫《美学》的这部书里,他特别提到过,他觉得自然,大自然本身包括黎明黄昏,都是大自然,他认为大自然本身并没有美丑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去判定黎明是美或者丑,夕阳是美或者丑。


那么所以他提出这个论点,对我们有一个警醒的作用,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黎明很美?为什么我们觉得黄昏很美?可在黑格尔的客观研究里,他觉得黎明跟黄昏只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他本身并没有美丑的问题在里面,我们感觉到黎明美,或者我们感觉到黄昏美。黑格尔的意见是他认为我们在看黎明的时候,我们在面对黄昏的时候,我们呼唤起了我们自己生命的某一种感叹,就是我们在黎明里感觉到生命蒸蒸日上的一种朝气,感觉到一种活泼,感觉到一种大地里面,重新从黑夜到黎明的一种生命力。我们看到的好像是自己的生命,其实并不只是黎明,我们是把自己对生命的渴望投射在了黎明的身上。


不知道这样讲能不能比较清楚,因为很多的朋友也许不习惯去分析自己的感觉。我们在美景当前的时候,我们陶醉在里面感受到美,可是我们这个时候我们不善于用理智去分析,所以常常有时候看到一个比如说,一对谈恋爱的男女,那么这个女孩子很感性,她看到黄昏她觉得好美,在陶醉的时候,如果这个男生是刚好学理工的,然后他在旁边很煞风景的说,美?美到底在哪里?你告诉我它美在哪里?我想你一方面不愿意回答,另外一方面会觉得你所有的美的感受忽然被泼了一盆冷水。


那么所以美学的研究有的时候是一种泼冷水的过程,你会觉得我不忍心跟某些年轻人谈美学,因为美学有一点像是很残酷的分析,我在一个大学里教课的时候,我在讲黑格尔,讲康德,讲美学的分析,可是学生他不断注意到春天教室外面开到一片灿烂的花,他会在花里有很多的陶醉。这个时候我有一种矛盾,我不知道要不要警醒他,告诉他说你在上课,你在上我的美学,你应该注意黑格尔对美的分析,还是说我其实应该鼓励他陶醉在他的美里。


因为美跟美学并不一样,如果美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人体美学刚好是残酷的解剖刀,美学会把这个美丽的让我们陶醉的感动的东西解剖到血淋淋,到最后你可能会觉得不美。可是美学存在的意义是说,帮助我们用一个分析的角度重新理解我们跟美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因为我们一旦陶醉在其间,我们陶醉在其中,我们就没有能力再去分析了。


所以每个美学的关系,我一直很希望很多的朋友在经由这么长时间的一个感官的分析之后,对自己的感官有多一重的了解。比如说我们也曾经谈过,在夕阳里,我们面对夕阳的时候,看到每一分每一秒灿烂的变化,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夏季白天艳丽的阳光,到最后的时刻某一种不甘心,好像它要把生命里面最华丽的部分在最后入夜之前,浸于黑暗或者死亡之前,做最美的一次展望。


所以我们在看夕阳的时候,其实我们在看自己的生命,我们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可能很短暂,我们的生命前面也有死亡在等待,可是我们也许渴望着在这个结束之前,能够让自己的生命像夕阳一样华美的绽放一次。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夕阳的美,我们所感动到的夕阳美,其实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生命里面,潜意识里面,对自己生命的某一种期待和渴望。


在我们对于感官的探讨要收尾的时候,其实非常希望大家能够知道,我们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在探讨我们的感官,可是美非常奇怪,他精有感官,可他不鼓励你停留在感官本身,我们刚才提到了黎明,提到了黄昏,我们的意思是说我们经由眼睛的视觉看到了黎明的光,黎明的曙光,我们经由视觉感受到了夕阳的色彩的灿烂。


可是我们会发现在美学的探讨里,他认为这个快乐并不只是视觉上的一种快感,相反的黎明的曙光,夕阳的灿烂,是回应到我们心灵的状态上有了一个更高的提升,它才是一个永恒的美,它撞击了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心灵里面感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一种震撼。


所以很多人在灿烂的夕阳前面会热泪盈眶,觉得好像要哭出来的感觉。我们为什么会为了一个夕阳哭?应该不会。我们如果热泪盈眶,是因为我们触碰到了心灵里面最深的某一种东西,很久以来对生命的期待渴望这个时候都发生了,所以美是一个难以形容的字,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美会让我们震撼到,整个的心灵状态完全被充满。


我看过好多的朋友偶然离开了城市,离开了光海,到了郊外,到了高山上,看到满天的繁星,在惊叫之后,满面泪如雨下,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看到满天的繁星会哭起来。这种大自然里面某一种美的景象,会让你忽然觉得你生命里面有一个东西跟宇宙在对话,好像自己从来没有过的一种被充满的感觉。


我用充满这个字是说,其实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感官很像一种容器,像一个杯子,像一个碗,当它空的时候,它其实是非常寂寞跟孤独的状态,可是如果它被充满的时候,它有一种饱满起来的快乐,满溢出来的快乐。所以我觉得热泪盈眶其实是一个心灵里面满溢的状态,那种满出来的要溢出来的状态,可是我们很难去分析它,所以我们对这样的一个处境,我们对这样的一个心灵状态,有时候不习惯,甚至长期以来因为害羞的关系,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青少年时期的浪漫。


我们在孩子的时候,我们在青少年时刻很容易动情,可是到长大以后我们常常告诉我们自己说,我们是理智的,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情感随便的流露。比如说在儒家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说喜怒哀乐,你的高兴,你的不高兴,你的悲哀忧伤,你的快乐都不要表现出来,不要发出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孔子很喜欢中这个字,他觉得这是一种中道,一种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么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哲学,也许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可是有时候我会反问,如果一个生命,他的喜怒哀乐从来不发,这个生命会变成什么样的状态?有时候我们在身边碰到一个朋友,你不知道他快乐还是不快乐,你看到他看到大片的花在开放满天的繁星,他也许激动可他就压抑他的情感不表现出来,那么这样的一个生命的情境又是什么样的情境?


其实我常常在探讨这样的问题,我也觉得会不会因为儒家本身很重视人类的情绪,不要太过的泛滥,所以它是比较节制的,那么当然有它的考量的原因,可是我一直担心的是说,在这样的一个哲学跟文化里,长期以来一个压抑的感情到最后变成不习惯表现,他的快乐不能够跟别人分享,他的忧伤也不能够跟别人一起分担。


所以有时候碰到西方的朋友,他会因为熟了,他会比较讲话比较直,他就说我们看你们东方人的脸常常觉得没有表情,当然对我来说我觉得这个有点侮辱,不会接受这样的说法,我会问他说你是什么意思,我们当然有哀伤也有快乐,他说不是这个意思,是说西方人比较直接,他的快乐跟忧伤很容易形于色,他会表现出来,可是在东方我们叫做含蓄,我们叫做内敛,这个绝对是好的,就是情感的节制,情感的收敛,情感的含蓄。


可是我担心的是说由于社会里面有一种礼教,而这个礼教最后使得所有的情绪变成不知不觉完全被压抑了之后,我们觉得在成人的世界你会觉得有一种恐怖,那个恐怖是也感觉不到情绪,感觉不到情感。我有时候很希望在一个大人的世界里面听到,他们忽然惊叫说夕阳好美,或者说我看到海了,有时候我们在游览车上旅行,那个车子转一转弯,刚好大片的蓝色的海洋出现在你面前,你会忍不住叫出来,可是你会觉得有一种社会的阶层到某一个阶段他会不敢表现,那么这种不敢表现长期以来,我会觉得它最后变成一种生命的遗憾。


这个遗憾是我特别想要讲美其实是一种分享,美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种财富,它越分享越多,我们通常觉得如果我有一些钱,我分给别人我就少了,可是美跟爱刚好相反,越分是越多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在一个懂得去把美跟别人分享的环境里,你会觉得有一种很大的快乐,因为经由别人的惊叫,你看到了满天繁星,经由别人的一种陶醉,你看到了夕阳,经由别人的一种欢唱,你看到了花的开放,其实美是被感染的,是可以被感染。


所以我一直觉得也许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我们有时候忽略了美它在整个的教育当中的重要性,然后慢慢大家越来越不觉得美是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他会害羞。我用到害羞这个字的意思是说,我相信美的种子还在心里面,只是它被掩盖了,他不习惯表现这个东西。有一次去跟一些从事教育的已经步入中年四五十岁的一些老师校长们谈美,我就问他们说,你们在这一生当中写过诗的朋友举手,写过诗给别人的朋友举手,在日记里面偷偷写过诗的朋友举手,发现每一个人都举手了,然后就问他们说你们什么时候写过诗?他们就笑起来了,就说大概是在十五六岁第一次谈恋爱爱上一个人,可能在日记里,然后那个诗从来没有寄出去过。


那么之后到了20岁以后,他们一生再也不敢去碰诗了,因为他觉得诗跟成人的世界好像是无关的,可是大家也许记得我们有一个唐朝,唐朝曾经是大家都在写诗的,都用诗在表现他的生命的快乐的,也许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一个美的情感重新找回来。我们提到了唐朝,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时代,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变成了诗,考试也考试,在官场上也都用诗对话,我们甚至看到路上发生了车祸,那一个做大官的轿子跟另外一个人的马撞到一起,然后做大官的人生气觉得你怎么搞的,不守交通规则,撞到我的轿子下来的时候,那个人就说对不起,我正在想一句诗,着想着有一点迷糊了,所以就撞到了你的车子,就跟他道歉。


那么在车上的人就很兴奋说,你在做什么诗,这个人就讲说,有一个句子他一直不能够决定,应该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僧是和尚,一个在月夜的晚上很安静,然后有一个和尚要推开这个庙宇的门,声推月下门,因为推这个字比较重,是用手去推,照理讲这个和尚回到他自己的庙里,他不应该是敲门,他应该是推门,因为没有人替他开门。可是他又觉得敲这个字比较轻,在声音上比较巧,比较轻巧,所以如果用敲的话,感觉起来声音上更近,所以他就不能决定应该是用推还是敲。


这是我们现在讲写诗推敲,“推敲”成语的来源,我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很感触,我觉得在我们居住的城市常常有车祸,大概我们很难想象车祸发生以后两个人下来解决问题,竟然谈起诗来了,那么这是唐朝的故事,那么唐朝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当时像韩愈这样的一个诗人跟另外一个年轻的诗人之间的对话,让你感觉到生活里面如果多了一个诗,这个东西,它其实是比较缓和的,它会把很多的争吵、对立、冲突变成美好的一个转换的过程。


所以有时候常常会思考打开收音机,打开电视,或者拿起电话,你会听到声音,你会听到语言这个东西,然后你在想语言跟诗的差别到底是什么?如何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当中还有美好的声音的可能,僧推月下门或者僧敲月下门这样的5个字,有一个画面在面前,它让你感觉到心灵上在思考这样的画面的时候,它不会急躁,它也不会慌张,它也不会焦虑,它会有一种从容。


所以我们可以说美真正关心的,其实是一个心灵的问题,而不是感官。很希望大家了解真正的美并不单一,在感官本身,也许大家不太容易懂这个结论,所以我必须做更多一点的解释。在德国有一位重要的美学家影响非常的大,他叫康德,康德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对美的定义,他说美是一种无目的快乐,无目的这三个字不是很容易了解,它的意思是说美里面有一种快乐,可是它不是功能性的,它也不是功利性的。


比如说如果我们要吃一个东西,我们很饿,我们要吃饱,他认为这个时候的味觉不会是美的味觉,可是如果我今天已经吃饱了,我去品尝一个很美的料理,或者我去品茶或者我品酒,注意我们用到品,品这个字是味觉,可是比味觉要高一点,他不是为了吃饱的目的,他认为所有有目的性的事情里都很难有美,人与人相处也是如此,他认为当你对一个人,那个人只是你的利用的工具的时候,你很少会发现他的美。可是如果你觉得对方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你可以在旁边欣赏他的时候,他就有美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看到康德对于美的这个定义说美是无目的的快乐,他特别提醒我们,因为我们活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有的日常生活里目的性太强,我们所有东西都考量到目的的时候,我们就丧失了美的可能性。我们会说你去看夕阳,看夕阳的美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可以吃饱吗?我可以赚到钱吗?如果你这样考量,西洋的美一定不存在。


所以我想大家这里可以了解到康德对于近代美学影响之大,是因为他很清楚的在理智的美学上把快感跟美感分开了。他告诉我们说所有的快感只是刺激你的感官,你的器官,这个叫做过瘾,这个快感并不等于美感。美感为什么跟快感不同?因为美感不停留在器官本身的刺激,而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我想因为美学太抽象了,我们需要举很多比较具体的例子,大家可以了解到,比如说我们吃麻辣火锅,我们有麻的刺激,有辣的刺激,感官很强烈,可是吃麻辣火锅基本上无论再快乐,它是一种快感,以康德来讲是一种快感。可是如果我们去听的大提琴无伴奏,我们在音乐上我们听到的心灵上的满足,它没有任何器官上的强烈刺激。


好,我们注意这个音乐是通过我们的听觉,它也通过器官,可最后我们被充满的不是器官,而是心灵状态。你在一个音乐会里,你在一个舞蹈的表演里,你觉得你的心灵被充满了,那么这个状态是所有的,刚才提到麻辣火锅这种刺激感官的东西达不到的。


好,所以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们无论吃到再好的食物,我们无论在感官上怎么去刺激,比如说皮肤上触觉上刺激,你其实不太容易有那种热泪盈眶的感觉,热泪盈眶甚至不是哭。


注意一下,我们讲热泪盈眶它有一种喜悦的饱满在里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验过,有时候你觉得喜极而泣,就生命里面感觉到最温暖最美好的事物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哭,可是它跟平常悲哀的哭是不同的,那种满足的流泪就是在艺术里读到一首好诗,听到一个好的音乐的时候,我们整个心灵会被充满这个叫做美感。


好,所以这是在近代的学科里,美学的领域当中可能要划分的第一个要件就是快感,不同于美感,一定要把快感跟美感把它分别开来,我们才会发现美感可能是一个更高的精神层次的活动,而快感是停留在身体的表面的刺激。我们也可以看到,比如说如果我们的视觉通过很多强烈的刺激,可是它没有得到心灵的满足,并不等于美感。


触觉也是如此,比如说很多在现实社会里我们会发现人类经由触觉,比如说性性是非常触觉的,那么这个部分的刺激其实很强烈,那么也基于一种快感,也基于一种发泄,可是最后并不见得能够得到心灵的满足,甚至有人认为这种过度的一种官能上的刺激,到最后事后很空虚,会变成非常的空虚状态,我想这些都是帮助大家来思考快感跟美感究竟不同在哪里?


在对于一系列官能的探讨器官的探讨之后,收尾的部分,我们特别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进入另外一个不同的领域,就是心灵的领域。我们对于人身上所具备的器官,它所发生出来官能的快乐,绝对了解,而且也并不认为它是不好的东西,所以并不是认为官能一定要被压抑,或者要节制,或者要守很多很难的戒律,并不是我们对于美的一种正常的发展,相反的我们希望一个孩子从童年到青少年,在他最敏感的年龄应该给予他很多身体感官上的引导,比如说在他去山上爬山,让他去听风的声音,让他去听流水的声音,让他的听觉里面有这么丰富的记忆,让他的视觉去看黎明,去看黄昏,去感觉到色彩上的华丽,他的心灵整个被充满以后,有一天他不会满足于他的器官跟感官,只是一个非常低等的发展。


我们说的低等并不纯然是一种贬义的意思,我们说的低等是说动物的感官,基本上都是有目的性的,比如说我们说口腹之欲,他的味觉全部是为了吃饱,他的触觉就是为了性,他的嗅觉也常常是为了性。我们知道在动物的世界里面,一个雌性的动物分泌一些气味时候,雄性的动物就会有生殖的欲望,它都是被操控的,被感官操控的。


可是人类不是,我们知道人被称为灵长类,灵这个字是心灵的状态,我们知道人被称为等动物,他虽然还有动物的部分,可是他不只是停留在动物的部分,所以他如果永远只是满足动物低等性的感官的刺激,就没有文明可言,也没有美可言。


所以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希望对于感官的探讨,能够引起大家更多的注意,尤其是对孩子对于青少年,因为这个感官你不去用美去满足他,他就会发展到去追求短暂的感官上的快感,通常是性或者毒品,那么是很明显,因为很快,他非常快速,他可以经由一个毒品很快的让他的身体发生复杂的变化,他觉得这个就是快乐。


可是我们注意一下,我们提到康德认为快感并不等于美感的原因,是说快感一变成不断的刺激,重复的刺激以后,就是我们讲的瘾这个字,所有有瘾的这个东西是戒除不掉的,他就很难升高成为心灵的状态,因为他已经被官能所操控。意思是说不再是器官的主人,他变成被器官所操控。我想如果作为一个老师跟正在发育的学生比较熟的话,你都知道学生会跟你讲,他性上的苦闷到多么严重,那种压抑不住的痛苦。


其实我们完全了解,因为那是生理的状态,所以其实不应该反对这个东西,而是说如果他能够有其他的东西可以扩大,我们不知道音乐带给他什么,我们不知道绘画带给他什么,甚至带他去爬山,带他去经验他自己身体上的很多舞蹈,比如说如果一个孩子愿意去跳街舞,他在街舞里面发现他自己身体的高难度动作可能都没有什么不好,或者他玩滑板,他可以在这里面找到他自己的一种挑战,难度的快乐的时候,他的心灵满足的状态是比较大的。


那么我在这里还是比较层次的问题,而是说不要让他一再的最后单一在只有感官跟器官上唯一的刺激,那么这个唯一的刺激一再重复,一再重复,到最后它会变成一个状态,我们叫做无以自拔,无以自拔的状态,绝对不是一个美感的状态,因为你变成了感官的奴隶了,变成感官的奴隶,你每一天被感官所驱使的状态,是自己的不快乐的,想要拒绝,想要逃避,想要自拔是拔不出来了。


这种状态其实是一个生命的困境,是一个生命的困境,也是自古以来所有在人类的文明里试图想要去解决的,因为我们一再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他已经应该只是停留在低等动物的状态,这个部分当然非常的难。


我们一方面不希望我们的社会里面太过压抑感官,太过节制感官,太过掩耳盗铃的说,我们不应该让年轻人去发展他们的感官文化,可是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年轻人不是陷溺在单一感官的过瘾的不断刺激里,所以他的为难刚好是两难。所以我们可能有一边看到了一种清教徒式的戒律的严格的压抑,另外一边看到一种感官的泛滥,这两种都不是美,所以美是什么?


美有一点像一个走在钢索上的人,两边都是陷阱,所以它要保持它在钢索上的一种平衡,非常的难,我用到了一个词——平衡,我觉得美是一种平衡,美是感性跟理性的平衡,美是自己在快感的官能刺激跟美感经验的心灵状态里的平衡,所以常常会被误会,因为当你谈到了心灵,别人觉得你就是跟感官对立,可是刚好相反,我觉得美好的心灵状态是开始于感官的,如果你没有眼睛上丰富的视觉的经验,没有听觉上美好的记忆,没有触觉上触摸过芳草青草,踩踏过海滩的那种柔软的那种美好记忆,我相信他不会有心灵的状态。


所以我一直觉得感官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应该从感官开始,而且应该从很年轻就要开始对感官的丰富的培养,可是最后不要只止于感官,能够让自己的生命从感官提升到更大的心灵状态,而心灵的状态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它是美,它也是爱,它可以跟很多人的分享,而且越分享越多。


所以我常常喜欢讲这句话,快乐的时候要跟别人一起分享,忧伤的时候要跟别人一起分担,当生命只是一个个体隐藏起来去做感官的刺激,它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状态,而那样的寂寞迟早也会让自己觉得走到绝望之路,那么所以美应该是一个心灵的打开,美是一种心灵的绽放,是可以毫无羞怯的可以把你的笑容,甚至你的泪水跟别人一起分享和分担,才是真正的美的原始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8328tars

    听蒋老师对美的解读真是一种享受,突然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一种很朴素的美。

  • 小戏迷_

    突然联想到,小学的春游都要带着写日记交作业的目的,所以多少丧失了一点快乐。

  • 食疗咨询

    我又双叒叕来了 我又双叒叕来了

  • 美滋滋小太阳

    我喜欢看夕阳,单纯就是觉得那时候天空的色彩特别美诶,没想那么多

  • 胡白先生

    娓娓道来,喜欢

  • 南方姑娘

    当谈到喜极而泣时候就想起生命的诞生,那年的夏天在产房门口听到自己女儿的诞生,整个人就进入了喜极而泣的状态,很难表达那一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