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年龄】苏轼37岁,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注释】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朝曦:早晨的阳光。
重冈(chóng gāng):重叠的山冈。
不会:无法领略,无法理解。
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潋滟(liàn yàn):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濛的样子。濛,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37岁)正、二月间。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两首组诗便是其中佳作。
【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这组组诗共二首,第二首广为传颂,清朝学者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第二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近代著名文学家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第二首后二句“遂成为西湖定评”,可见第二首是吟咏西湖的绝唱。而作为组诗的第一首却鲜为人知,这一首诗虽然名气没有第二首诗大,但如果离开了第一首诗,是很难准确的理解第二首诗的意境呢!所以,第一首诗更像是第二首诗的“序”。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翻译: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这首诗交代了作者作这两首诗的背景:那一天,苏轼与友人朋友西湖边上对饮,早上天空一片晴朗,入暮时分竟然阴天下起雨来。这样,酒未尽,诗人与友人便饱览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奈何友人醉酒,没能好好欣赏这西湖美景!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西湖晴天之美,雨天之艳,都尽收眼底,遂即景挥毫,写下了这组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