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陈赓逝世,粟裕悲痛昏厥,李克农摔酒杯,总理写下3张字条

1961年陈赓逝世,粟裕悲痛昏厥,李克农摔酒杯,总理写下3张字条

00:00
06:49

由于在革命战争中浴血奋战而给身体留下了诸多伤病,年仅58岁的大将陈赓于1961年3月在上海逝世。

陈赓去世不到一刻钟,秘书田家英便立即来到毛主席面前准备汇报,但考虑到毛主席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田家英想着等主席休息过后再去告诉他,可没想到毛主席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听闻门口有动静,于是便将田家英叫了进来说:

“是有什么事情吗?你这一进一出的。”

田家英了解主席的脾气,于是便不再隐瞒:“主席,刚刚国务院那边传来了一个坏消息,陈赓大将在半小时前刚刚去世。”

听到这一消息,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放大镜缓慢摘下眼镜,低声叹气“陈赓是多么好的一个同志啊,他不该走的这么早啊!”由此可见,陈赓在主席心目当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当然听到陈赓病逝的消息之后,难掩心中悲痛的不止毛主席一人,自然还包括其他革命同志,尤其是那些曾经和陈赓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们。

在党内的所有同志当中,可能和陈赓关系最紧密的也只有粟裕了,当粟裕听到陈赓病逝的消息,因为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打击而当场昏厥过去,醒来的第一句话便是“他怎么会走在我的前头!”

两人都是从革命时期脱颖而出的杰出人才,同样两人也都是早年参加南昌革命的一员。

总而言之,这两位开国大将都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人才。早年参加南昌起义之际,陈赓和粟裕并不相识,当时粟裕不过是警卫班的班长,而陈赓已经担任了贺龙部队的营长。南昌起义顺利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之后,陈赓粟裕二人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也没有产生过交集。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47年,彼时的粟裕正担任华东野战军的副司令,而陈赓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下第四纵队的司令员。这一时期正是国共两党关系最紧张的时刻,而中原大战一触即发,凭借着敏锐的觉察力,粟裕先行向党中央表明意见,认为蒋介石很有可能会对驻扎在中原的刘邓大军展开攻势,并以此为突破口,向所有解放军部队发起总攻势。

没想到粟裕的想法和毛主席不谋而合,党中央果断命令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前去支援刘邓大军,并根据粟裕的请求给陈赓下达了指令,派他前去配合粟裕进行作战。而在之后的作战过程当中,两人配合起来十分默契,陈赓的意见总是能和粟裕不谋而合,两人互相评价对方:“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革命战争期间如此,新中国建设之际亦是如此。不论是最一开始决定由谁来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还是之后决定由谁来筹建中国第一所现代军事化院校,粟裕都曾第一时间双手举荐陈赓,而事实证明粟裕的坚持是没有错的。

陈赓与李克农相识是在1928年,当时陈赓是李克农的单线联系人,彼时的李克农已经打入国民党核心,经常能够掌握到国民党绝密情报的他确实需要一个能够依靠得住的负责人,考虑到事情的利害性,党中央便委托陈赓来全权负责。

如果二人之间仅仅是情报联系的关系,那又怎么可能会让李克农在得知陈赓病逝之后怒摔酒杯,并且当众言辞:“陈赓都不在了,那我一个人喝这酒还有什么意思!”

1931年,中共负责人顾顺章选择叛变,这也就意味着我党的很多绝密情报会被泄露,尤其会事关很多同志的性命。当这一消息被李克农窃取到之后,李克农突破千难万险将情报传给了陈赓,这才使得陈赓能在国民党行动之前进行了情报工作站的转移,挽救了上海情报站和所有同志的安危。

经此之后,陈赓对李克农的友谊渐深,再加上两人都有嗜酒的习惯,所以在每次见面的时候总会以碰杯来表达嘘寒问暖。陈赓病逝之后,李克农果真再未碰过酒杯一次,对于一个喜爱喝酒的人而言,能以戒酒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足以证明二人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

当周总理听到陈赓病逝的消息后,一向儒雅稳重的总理竟也掩面而泣,调整情绪之后,周总理向中央发了一份电报,“我还在广州参加调研,陈赓同志的追悼会能不能延缓两天,等我回去的时候再开?”

当年长征过草地的时候,身为担架队长的陈赓曾救了周总理一命,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同时也是为了缅怀这位党的好同志,周总理于情于理必须都要亲自参加。1961年3月25日,陈赓的追悼会如期举行,追悼会进行一半的时候,周总理疾步赶到,全程难掩心中悲痛情绪。

直至追悼会结束的时候,周总理还不忘从其家属手里拿过骨灰盒仔细凝视着,并写下了三张"陈赓同志之骨灰"的字条。临走之际,周总理握着陈赓夫人傅涯的手说,“遗憾的是,我没能见上他一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玉林_34

    单dan线联系人

  • 大难没死_2u

    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