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毛佩琦,欢迎您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这里我介绍一个小的常识,《永乐大典》大家知道这是集天文、地理所有天下之书汇为一体叫《永乐大典》,大字抄本、精装、线装,到现在的白棉纸都还是白的,雪白的,打开看非常精彩,可惜这部书七零八落了,没存了多少。
清朝的时候很多人还能见到它保存了很多历史上的失传的那些书。于是,读书有心人就从现存的《永乐大典》当中把那些失传的书一条一条的抄出来,再汇成复原。你看《旧五代史》就是这么复原的。还有记载北京历史的,北京原来曾经叫过析津府,《析津府志》早就没有了这部书,但是清代学者从《永乐大典》当中一条一条抄出来,又把它复原了。《析津志》,现在我们看,北京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析津志》。所以很多学者就做着这种非常枯燥,非常让人家觉得没人关注的这些工作,叫做青灯黄卷。积年累月,一点一点地为后代留下很多史籍。那么这形成了《二十四史》以后,这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就把所有的24部书叫做一部史了,叫做《二十四史》。
这部《二十四史》前面加了钦定,就是乾隆皇帝确定,指定说这就是《二十四史》是官定的正史了。这个《二十四史》它要制作起来或者是要统一出版,在当年也是大工程。现在我们是电脑印刷或者是影印都成了。
当年是什么,刻字,工程非常大。要整理刻印这《二十四史》,从乾隆四年到乾隆四十九年。45年时间就刻印出了一部《钦定二十四史》,这个书就叫做《武英殿二十四史》。《钦定二十四史》因此这部书又叫做《殿本二十四史》。皇宫、宫殿的殿,所以现在我们说《二十四史》,完整的、最初的是什么,《钦定二十四史》,是什么版本?殿本,武英殿殿本。是乾隆年间经过45年时间,集国家财力和国内一些学有素养的那些个学者们,他们完成的一部大书。
《二十四史》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史,比如说柯劭忞写过《新元史》,民国时期大总统徐世昌就也把它,他是大总统了,他有权力说这是正史。就把《二十四史》加了一史,叫做二十五史。所以我们要听怎么有人说二十五史,说你们这《二十四史》是不是缺一个。不是,二十五史是加一部史,叫《新元史》,是当时民国时期加的。可是也有人说,《二十四史》不能加这个《新元史》。不要加《新元史》,它要加这个《清史稿》。我们知道现在清史官修的历史是《清史稿》,民国年间修的,它加上二十四史也成了二十五史。如果说把两部都合到一块就二十六史了,所以我们给大家介绍常识,我们现在讲的是《二十四史》。那么我们现在还仍然沿用乾隆钦定的说法,叫做《二十四史》。
那么最早我们所知道的这个版本就是殿本,武英殿本二十四史。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说,前面我们其实已经说过了。正史,什么是正史。《四库全书》有个说法,它说:“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我把这句话解释一下,《四库全书》编书的时候它要分类,它要收入这些类里头有正史类、有野史类、有杂史类,它有很多。当然它还有什么小说类,什么什么什么各种经史子集它一大堆。那么正史类它有个说法,“未经宸断者”说如果不是皇帝来批准、来授意,“则悉不滥登”一律不能随便进入这一类,“盖正史体尊”为什么原因,为什么,因为正史它的体例、它的地位、它的严肃性都是非常的严谨的,它的重要性也是很重要的,正史“义与经配”什么叫“义与经配”,说它的地位、它的意义就和经书差不多。我们知道中国读书要读经书,经史子集,那么它的正史的地位实际是经书的一种匹配,同等规格、同等地位的东西,所以不是说有国家的命令的话,不能够随便就说谁是正史,就把这部书加到我的正史类里头,所以正史在中国传统上是非常严肃的,地位是很尊崇的,所以它在记载中国历史上的事件和中国历史大事上,也是相对严谨和完整的。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可以说在中华历史典籍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十四史》不仅记载了历朝历代的历史,同时又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历史错综复杂的进程。中国和中华民族,我们说在世界上拥有4000多年连贯的、完整的历史记录,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一部宝贵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这个节目的主旨也是要弘扬和继承这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好的,本期节目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来学习
大师就是能够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佩服佩服。学生平生之志即不断学习历史,提高自己的智慧。
永乐大典的丢失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