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旗舰报告,你的工资缩水了吗?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旗舰报告,你的工资缩水了吗?

00:00
08:51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最新旗舰报告指出,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叠加乌克兰战争和全球能源危机推动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正在导致许多国家的实际月工资出现显著下降。这份两年出版一次的报告强调,亟需精心设计的政策措施,以防止现有贫困、不平等和社会动荡加剧。

通货膨胀对低收入者影响更大

这份题为《2022-2023年全球工资报告:通货膨胀和2019冠状病毒病对工资和购买力的影响》的报告称,危机正在降低中产阶级的购买力,对低收入家庭的打击尤为严重。报告估计,2022年上半年,全球实际月工资下降了-0.9%,这是本世纪以来全球工资实际增长首次出现负值。

今年上半年,二十国集团发达国家的实际工资预计下降2.2%,而二十国集团新兴国家的实际工资则增长了0.8%,比2019年低2.6个百分点。

在新冠危机期间,许多国家的低收入群体所受影响最大,除生活成本危机外,工人及其家人还遭受了严重的工资损失。通货膨胀的上升对低收入者的生活成本影响更大。这是因为他们将大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必需品和服务,而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涨幅通常大于非必需商品和服务。

©国际劳工组织|新冠疫情期间的工资趋势与生活成本危机

报告称,通货膨胀也在侵蚀最低工资群体的购买力。估算显示,尽管进行了名义上的调整,但在许多有数据的国家,加速的价格通胀正在迅速侵蚀最低工资的实际价值。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洪博表示,“如果最低收入者的购买力无法保持,那么收入不平等和贫困将会加剧。此外,新冠大流行后急需的复苏也可能受到威胁。这或将进一步加剧世界各地的社会动荡,破坏为所有人实现繁荣与和平的目标。”

急需实施政策措施

报告同样指出,由于高收入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上升得更快,这导致了实际工资增长状况的地区差异。

在非洲,有证据表明实际工资增长在2021年下降至-1.4%,在2022年上半年下降到-0.5%;

在北美,2021年平均工资增幅下降至零,在2022年第一季度下降至-0.32%;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21年实际工资增幅下降至-1.4%,在2022年上半年下降至-1.7%;

在欧盟,就业保留计划和工资补贴在大流行期间基本上保护了就业和工资水平,2021年实际工资增幅上升至1.3%,在2022年上半年下降至-2.4%;

在东欧,2020年实际工资增幅放缓到4.0%,2021年放缓到3.3%,在2022年上半年下降至-3.3%;

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21年实际工资增幅上升至3.5%,在2022年上半年放缓到1.3%。如果把中国排除在计算之外——考虑到该国在该地区所占比重巨大——实际工资增长则要少得多,2021年为0.3%,2022年上半年为0.7%;

在中亚和西亚,2021年实际工资增幅增长了12.4%,但在2022年上半年放缓至2.5%;

阿拉伯国家的工资趋势尚不明朗,但估算表明2021年和2022年的工资增幅将分别为0.5%和1.2%。

分析表明,亟需采取精心设计的政策措施,帮助维持工薪劳动者及其家庭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鉴于90%的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都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适当调整最低工资水平可能是一个有效工具。强有力的三方社会对话和集体谈判也可以帮助在危机期间实现适当的工资调整。

©国际劳工组织|新冠疫情和通货膨胀对工资雇员的累积成本

其他可以缓解生活成本危机对家庭影响的政策包括针对特定群体的措施,如向低收入家庭发放代金券,帮助他们购买必需品,或削减这些商品的增值税,以减少通货膨胀对家庭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帮助降低通货膨胀。

报告作者之一罗萨利娅·瓦斯克斯·阿尔瓦雷斯表示,“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处于工资水平中下游的工人。遏制实际工资下降有助于保持经济增长,又可以帮助恢复大流行之前的就业水平。这可以成为降低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衰退概率或深度的有效途径。”

亚太地区就业温和复苏

国际劳工组织近日还发布了《2022年亚太地区就业和社会展望:重新思考行业战略,实现以人为本的劳动世界未来》。报告指出,亚太地区劳动力市场已从新冠肺炎的影响中出现部分反弹,但该地区仍难以实现全面复苏,预计情况到2023年仍将十分艰难。但可以明确的是,需要在雇用大多数工人的部门推动体面劳动。

今年亚太地区就业人数比2019年危机前水平高出2.0%,与2020年5700多万个工作岗位损失相比有所复苏。

尽管如此,复苏仍未完成。亚太地区在2022年仍然缺乏2200万个工作岗位,与没有发生疫情的情况相比,工作岗位缺口为1.1%。鉴于当前全球和区域地缘政治背景下的增长阻力,这一数字预计在2023年将增加到2600万。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总工作时间仍然低于2019年,而2022年该地区失业率为5.2%,比2019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

到2022年,所有次区域都恢复了2020年的就业损失,与2019年相比呈现出就业正增长。然而,就业增长并没有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只有在太平洋地区,2022年的就业与人口比高于2019年。

国际劳工组织助理总干事兼亚太区域局局长麻田千穗子女士表示,“尽管亚太地区的就业趋势看起来是积极的,但该地区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回到危机前的轨道上,许多额外的挑战给未来的增长前景蒙上阴影。重要的是,我们要使该地区恢复包容性和以人为本的增长,而不是满足于基于非正规和低质量工作的‘准’复苏。”

报告显示,虽然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是该地区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但2021年只有940万人在该行业工作,仅相当于总就业人数的0.5%。

相比之下,亚太地区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为:农业、林业和渔业;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在2021年总共有11亿工人,占亚太地区19亿劳动力的60%。

工人集中的行业的典型特点是劳动生产率有限、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和收入保障低。这些行业的大多数工人缺乏社会保护,同时也存在着高度的非正规性,近几十年来所取得的任何成果基本上都被疫情抹去了。

在十大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中,除一个行业外,其他行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仍普遍存在;男性工人比女性工人受益更多。只有住宿和餐饮服务活动扭转了这一趋势,在1991年至2021年期间,55%的新增工作岗位由女性获得。

本报告的主要作者、国际劳工组织高级经济学家萨拉·埃尔德表示,“尽管有半个世纪的经济增长,但事实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大多数工人受雇于‘亚洲奇迹’所经过的部门。虽然信息技术和现代行业可能得到了大部分关注,但在该地区推动增长和体面劳动的最大潜力在于远没有那么吸引人的领域。未来的挑战是增加和保持政策关注和公共投资,以在所有行业,特别是在大多数人工作的行业实现体面劳动和包容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