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杯’‘可乐罐’‘星球杯’,3个只包邮,厂家直送”……在刚满十八岁的“老烟民”小晨的朋友圈里,她时常能看到兜售这类披着玩具“外衣”的一次性电子烟微商广告。这些标价59-159元不等的一次性电子烟不仅外观亮眼,且有“绿豆冰棍、生椰拿铁、草莓冰激凌”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电子烟外包装都为外语介绍,未见中文标记,且未注明生产厂商名称、地址和生产日期等信息,实为“三无”产品。
长期以来,电子烟用“时尚”“潮玩”为噱头,再辅以多样化的口味,成功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且愈发呈现向未成年人蔓延之势。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禁止电子烟烟弹销售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这一禁令正是为了让电子烟脱去糖衣伪装,回归传统卷烟的口味,减少其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而这些非法生产的“三无”电子烟换个马甲在网络上火爆销售,如此瞒天过海,无疑是在挖相关政策法规的“墙角”。
许多“三无”电子烟不仅质量不过关,烟杆电池设计存在缺陷,而且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烟油的安全性不为人知。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伪装成玩具的电子烟外形小巧可爱、口味多样,对校园里的未成年学生很有吸引力。有卖家表示,很多学生都在做代理,很好卖。
“三无”电子烟伪装成玩具,且外包装全为外语,其躲避监管的意图暴露无遗。在电子烟相关管理制度和产销标准日趋完善的背景下,部分不法商家顶风作案,生产销售不符合国标的产品,并将黑手伸向未成年人,显然是在挑战法律底线。对此,监管部门必须露头即打,用严惩重罚倒逼电子烟产业规范发展。
从报道来看,“三无”电子烟出售多藏匿于社交平台,且习惯于以其他词汇作为伪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方法,升级网上监管,加大对电子烟相关搜索词的屏蔽力度,撕破电子烟网络销售链条,让其在监管之下无处遁形。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压实网络平台责任,督促其加大对可疑账号的筛查、识别和整治力度。
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对于委身社交平台的非法电子烟销售,监管部门要溯及源头,从根源处斩断“三无”电子烟黑色产业链。在严惩卖家的同时,监管部门更要顺藤摸瓜,揪出背后的生产商家。对于那些非法生产“三无”水果味电子烟的厂家,当依法取缔就依法取缔,绝不姑息。只有清理掉上游的非法厂家,下游黑市的交易才会减少。
身披马甲的“三无”电子烟在社交平台瞒天过海,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也让电子烟“口味禁令”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只有监管部门时刻对电子烟市场的新动向形成常态化严格监管,消除管理盲区,让监管长出牙齿,才能确保电子烟行业走上正轨,守护青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