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090 去个体化:群体中的个体失去自我感

《社会心理学》090 去个体化:群体中的个体失去自我感

00:00
08:15

你知道吗,20034月美军抵达伊拉克后,往日在萨达姆的高压政策下的掠夺者被“解放”出来,并活动猖獗。在这场“疯狂的掠夺”中,医院损失了床位,国家图书馆损失了上万册珍贵的手稿,大学也损失了大量的电脑、椅子甚至灯泡。


尽管大部分珍品早已运送到安全的地方,巴格达的国家博物馆依然在48小时内遭人抢掠了几千件珍品。据《科学》杂志报道:“自从西班牙征服者劫掠阿兹台克和印加文明之后,还从没有发生过这么严重的抢掠行为。”一位大学院长这样说道:“暴徒成群地涌进来,来了50个,又走了,然后又来了一群”。



这样的事件不禁让人感到迷惑:这些抢劫者的道德感哪儿去了?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行为?为什么无法提前预知?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骚乱者在事情发生后都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很迷惑,自己到底怎么了?在法庭上,一些被捕的骚乱者对自己的行为似乎很困惑。比如,有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孩,她的母亲解释说,女儿在因偷电视机被捕之前一直在卧室哭泣:“她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偷电视,她压根就不需要电视机。”


另外,一名工科学生因在回家路上抢劫超市而被捕,他的辩护律师说,这名学生“在那一刻迷失了自己”,现在“非常羞愧”。那么说到这里,你也许会更加迷惑,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群体失控:法不责众

正如我们之前所学到的,社会助长实验表明群体能引发人们的唤醒状态。社会懈怠实验表明群体会分散责任。也就是说,一旦唤醒和责任分散结合到一起,常规的约束就会变小,可能就会产生令人震惊的后果。


从轻微的失态,比如,在大餐厅里扔掷食物,怒骂裁判,在摇滚音乐会上尖叫,到冲动性的自我满足,像是集群破坏公物,纵酒狂欢,偷窃,甚至像警察暴力,暴动,私刑这种具有破坏性的社会暴力,人们都可能干出来。


也许你已经发现,这些失控行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群体引发的。群体能产生一种兴奋感,会带来一种被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吸引住的感觉。如果你可以理解这种感觉,那么就很难想象,单独一个摇滚迷会在一个私人摇滚音乐会上发狂地叫喊,单独一个大学学生会试图诱劝他人自杀,或者,单独一个警察会暴打一个手无寸铁的乘客。


在某些群体情境中,人们更可能抛弃道德约束,以致忘却了个人的身份而顺从于群体规范。简言之,也就是变得去个体化。那什么环境会引发这种心理状态呢?


群体规模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先知道,群体不仅能引发其成员的唤醒状态,也能使成员的身份模糊化:比如,尖叫的人群遮蔽了尖叫球迷的个体身份。滥用私刑的暴徒组织会使成员坚信自己不可能遭到控诉;他们把自己的个体行为看作群体所为。


想象一下,如果一名暴动者处在一群暴民之中而不必暴露自己姓名,那么他会任意地抢掠。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经过对21起人群围观跳楼或者跳桥事件的分析发现:如果人群规模小且曝于公众目光之下,人们通常不会诱劝当事者往下跳。


但是,如果人群规模比较庞大或夜幕遮蔽了人们的身份,使人群获得了匿名感,那么,大多数人会冷嘲热讽,诱劝当事者往下跳。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在使用私刑的暴徒中也存在类似的效应:暴徒团伙的规模越大,成员越有可能失去较多的自我意识,他们就更乐于去实施诸如纵火、砍人、肢解等暴行。


从体育观众到滥用私刑的暴徒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体的评价顾忌都降到了最低水平。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情境上,而非他们自己本身。并且因为“每个人都这样做”,所有的人都会把自己的行为责任归因为情境而不是自己的选择


匿名性

很明显,在我们刚刚讲到的情境中,存在着一种匿名性,我们怎么能断言人群的影响就是更高的匿名性呢?虽然我们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可以就匿名性设计一项实验,看它是不是真的能减少对人们行为的抑制。


心理学家从他的学生那里获得了实验的灵感,那个学生问他,在戈尔登的《蝇王》中,那些本来很善良的男孩为什么会在脸上涂上东西以后突然间变成了恶魔呢?


为了用实验考察这种匿名性,心理学家让纽约大学的女学生穿上三K党成员非常相似的白色衣服和帽兜,然后让她们按键对另一个女性实施电击,结果发现她们按键的时间要比那些可以看见对方并且身上贴着很大名字标签的女生长一倍。


甚至昏暗的灯光或戴墨镜都可以使人们知觉到的匿名增强,这些人的行为会更具欺骗或自私自利性。


这种匿名性在互联网中也同样存在。那些惊愕于巴格达暴徒掠夺行径的人自己却在利用网上的共享软件制作盗版光盘。他们几乎不会认为下载别人版权所有的音乐到MP3播放器里是不道德的,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因此而被逮捕,因为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多了。


因为匿名性,网络聊天室、新闻工作组中敌对而激进的行为比面对面交谈中要多得多。网络流氓可能永远不会在现实中当着别人的面说“别扯了,你这骗子”,他们为了自身信誉匿名隐藏在虚拟世界中,而脸谱网基于这种考虑,要求用户使用真实姓名,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恃强凌弱、充满仇恨或煽动性言论的发生。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第一部分讲到了群体失控,一旦唤醒和责任分散结合到一起,常规的约束就会变小,人们就会在群体中做出失控的行为。


第二部分我们讲了群体规模,群体规模越大,成员越有可能失去较多的自我意识。第三部分我们讲了匿名性,匿名增强,人们的行为会更具欺骗或自私自利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须臾_xir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