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91期:人生的三次觉醒:自觉、自洽、自律

2022-391期:人生的三次觉醒:自觉、自洽、自律

00:00
11:36


《瓦尔登湖》中,有这样一句话:

“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
只有在我们醒着时,才是真正的破晓。”

成长不代表成熟,觉醒才带来蜕变。


岁月如居,人生海海,有人浑浑噩噩,始终囿于生活的纷繁。


有人却以生活为炼厂,在世事中洗尽铅华,淬炼出一份难得的清醒。


他们生活自律,社交自觉,内心自洽,将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社交自觉


看到一个网络热词——“社交自觉”。


它是指:人与人相处时,语言和行动要恰到好处,有分寸感,不给他人造成困扰。


长久关系的秘诀,就是适可而止的收敛,与恰如其分的交往。


如同三毛那句话:

“朋友之间,再亲密,分寸也不可差失。
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网友小艾,就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


一位相熟的老乡,很喜欢去她家串门。


但每次听闻对方要来,小艾都满身抗拒。


原来,这位老乡“从不拿自己当外人”。


她总会不经同意,就把小艾家翻个底朝天:


先打开冰箱,看有什么好吃的;然后拉开抽屉,瞧瞧放着什么;再探探卫生间,翻看一遍化妆品。


最让小艾反感的,是老乡擅自动她的衣柜。


因为她不仅会边看边评价,遇到有喜欢的,还会直接上身去试,甚至连内穿衣物,也不避讳。


小艾原本就有轻微洁癖,这样的行为,让她心里极度不适。


长此以往,每次老乡想来,小艾都会尽量找借口推脱,并在心里,对其越来越反感。


陈果说:

“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当保持着宽阔、自然而舒适的疆域,甚至在疆域之间,要有一个中立地带。”

再亲密的关系,也经不起对边界的折腾。


亲疏有间,熟不逾矩,才能相处不累,久处不厌。


电视剧《流金岁月》里,朱锁锁就是靠着一份“社交自觉”,成就了与蒋南孙的神仙友谊。


朱锁锁从舅妈家搬出后,应邀住进了蒋南孙家。因为常来常往,锁锁备受蒋家喜欢。


可懂事的朱锁锁,却并未因此行为放肆,而是在与蒋家人交往过程中,处处谨慎本分。


她向蒋家长辈支付房租,并说服其接受,以此表达自己的诚意。


吃完饭后,她主动洗碗打扫,展现出自己对蒋家人的感激与尊重。


蒋妈妈对锁锁关爱有加,声称她不用干活,只需要打扮漂亮,保持大家闺秀形象即可。


锁锁却得体地回应:

“阿姨,大家闺秀交给南孙做就好了。” 

因为锁锁深知,即便是再好的闺蜜,也不能逾矩。


公主只有蒋南孙一个,她再亲络,也是外人。


靠着这份自觉,朱锁锁在蒋家度过了一段融洽的时光,她与蒋南孙的友谊,也愈发浓厚。


周国平说:

“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懂分寸,知进退,大家才能过得舒心。”

好的亲情、友情、爱情,都离不开双方的“社交自觉”。


靠近但不越界,亲密但不逾矩。


厘清关系界限,守好处事分寸。


只有保持一份对距离的敬畏,才能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彼此的心灵,浇灌出人际关系的长青树。






内心自洽


《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去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


人这一生,最难得的是认清自我,在自洽中,找到合适自己的道路。


倘若不懂得与自己握手言和,焦虑将会如阴霾一般,四散弥漫,直至遮蔽心中最后一丝亮光。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无比感慨:


女孩雯雯家境一般,工资中等,日子虽然平淡,却也有许多小确幸。


直到有一天,一位同龄的新同事入职,挑起了雯雯的那根敏感神经。


同事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打扮奢侈,花钱阔绰,惹得同事们纷纷羡慕。


这样的差距,让雯雯失衡。


她开始鄙夷过去普通的自己,并做出许多疯狂举动:


一个包刷爆信用卡,一顿饭花掉一周生活费,还对父母恶语相向,埋怨其无能穷酸。


可令她意外的是,她的生活并未因此变好。


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平静,变得一地鸡毛:


积蓄耗空,负债沉重。


父母更是被伤透了心,与她再不似从前般亲密。


这样的生活,让雯雯悔不当初。


有人说:

“人生就是不断说服自己,再好好陪陪自己。”

要知道: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人生。


人生在世,要学着接纳自己的缺陷,拥抱真实的自我,享受和解的畅快。


唯有如此,方不辜负来人间走这一遭。


谈及央视当红男主持,尼格买提绝对榜上有名。


他凭借温暖洋溢的笑容与轻松活泼的主持风格,在风云际会的央视,闪耀着独一无二的光彩。


但难以想象的是,如今镜头前自信洋溢的他,曾经竟也因为无法自洽,过得痛苦而挣扎。


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当年和撒贝宁一起做科普节目时,压力非常大。


因为撒贝宁过于优秀和强大,自己站在他身边时,常常自卑慌神,仿佛患上了“巨人恐惧症”。


而这样的情绪,使得他无法正常发挥,甚至连原本顺畅的表达,也哽在喉咙说不出来。


经历了许久挣扎后,尼格买提开始学着自洽,并给自己重新定位:


撒贝宁锋利,那我就保持柔软;


他激发选手的斗志,那我便抚慰大家的痛处;


他大步流星向前冲,我闲庭信步垫个背。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


“每个人都有内心不愿面对的软弱和不堪,真正的强大,是了解自我,敢于正视,与之相处,并肩前行。”


在这样的转变下,他越来越坦然,越来越自信,主持节目也愈发得心应手。


《麦田守望者》中说: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人生如月,盈亏有间。


如果终日与自己较劲,只会陷入疲惫的追逐中,让幸福一点点被消耗。


倒不妨坦然释怀,淡然自洽。


卸下心灵的负累,拥抱当下的热忱,如此,便可窥见生活的明媚与通透。




生活自律


知乎有这样一则提问:“不自律的人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有个回答直戳人心:

“被命运反复羞辱,却毫无还手之力。”


很多时候,并非生活刻意刁难,是我们一次次选择了放纵,以至于到头来,只能对现实心余力绌。


微博上有位网友,记录了自己一天的生活:


早起打算看书,困意难当便又眯了会儿,结果再睁眼已十一点,看书计划泡汤。


下午加班,原计划2小时搞定,可中途没忍住,刷了1小时手机,只得将工作拖到第二天。


晚上吃饭,馋虫作祟的她不经意吃撑。


事后才想起自己正在减肥,导致整晚无比后悔。


她感慨道:自己掉在了一个恶性循环圈,生活紊乱,情绪内耗严重,整日抑郁消沉。


王小波说: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一个人如果戒不掉懒惰,管不住拖延,压不住放纵,必然会过得一塌糊涂。


只有保持高度自律,调准生活的刻度,把握生活的节奏,才能在人生路上笃定前行,满载而归。


清华博士张笑寒,曾在一段vlog中,分享了自己每天的生活安排:


7点半准时起床,半小时洗漱收拾。


8点之前出门,在通勤路上坚持看书。


9点到公司,17点下班,期间保持高效专注工作。


18:30左右到家,进行1个半小时健身或跳舞,而后简单用晚餐,护肤,看书阅读,十点半左右休息。


张笑寒说:

“自己的这种自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事实也证明,生活用满满的诚意,犒赏了她的这份自律。


打开张笑寒的履历,你会看到许多亮眼成绩:


2016年中华小姐、《一站到底》博士专场冠军、《最强大脑》第七季20强。


优越的身材,智慧的头脑,自律让她的人生不断开挂,并收获了无数的艳羡赞许。


《觉醒年代》中说: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想身材傲人,就要坚持锻炼,合理饮食,进行科学的热量管理。


想皮肤出众,就要坚持护肤,按时休息,落实严格的保养计划。


想见解不凡,就要坚持学习,深入思考,保证高效的知识迭代。


生活的自律程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


唯有保持高度的自律,才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南怀瑾曾说: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人生,就是不断地修身、修心,在披沙拣金中,寻求生活的智慧。


保持高度的自律,生活将有条不紊,尽在掌控。


谨守社交的自觉,人情将浓淡得宜,舒心从容。


拥有内心的自洽,人生将乐在其中,称心快意。


点个「在看」,与大家共勉。


愿我们都能在余生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活出想要的人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千玙千寻_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