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俄乌冲突新视角》,让我们从民族和文化角度聊聊俄乌冲突。
在11月25日对抗威尔士的比赛中,伊朗在补时赛中连进两球,2比0击败了威尔士。不仅在场的伊朗球迷兴奋不已,在电视机前观看转播的观众也都忍不住为伊朗高兴,这场体育比赛对威尔士而言就只是一场比赛,但对伊朗而言,这是对长久以来渐渐下沉的国际地位的挽留。体育实力当然也是综合国力的一种,虽然是最不具有说服力的一种。
所以,不论大家对霍梅尼这个人有怎样的评价,圣人也好,祸首也罢,毋庸置疑的是,自从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综合国力是在衰退的。至于是不是霍梅尼来背这个锅,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场革命。
伊朗的这一场革命耗时不短,最先是1978年1月爆发反对君主制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同年8月至12月,罢工及示威活动瘫痪了整个国家,1979年1月,巴列维国王明白大势已去,带着家人流亡海外,而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梅尼终于回到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正式进入伊斯兰共和国时代,而霍梅尼在12月才真正成为伊朗的最高领袖。
由此可见,霍梅尼并没有亲身在伊朗领导了这场革命,他在回国后,也花了不少时间才成为国家领袖,所以,伊朗的这场革命,说是伊斯兰革命,但其实革命之初,人员构成也好,政治期待也罢,并不是那么得伊斯兰。
事实上,这场革命能够成功,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获得了以工商阶层为代表的左派人士的支持。
这就很让人奇怪了,因为巴列维王朝是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应当受到工商阶层的拥戴才对。但巴列维王朝最大的受益人是买办性质的大商人和外国资本。本国的中小商人虽然也受益,但当他们与外国资本发生利益冲突时,往往是他们不得不退让。
这样的例子在当今世界也数不胜数,发达国家利用科技的优势降低了成本,低价向发展中国家倾销产品,从而瓦解当地传统的资本社会。所以明智的发展中国家在开放初期,一定是会出台政策保护本国企业的,比如限制进口、限制售价或者增加对本国企业补贴。但伊朗显然做得不够,举个例子,1972年,伊朗政府强制推广机器制作面包,直接导致了面包行业6000余手工工匠失业。
在伊斯兰社会中,巴扎商人和手工工匠是底层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群,有点中国古代工商阶层的味道,70年代初,巴扎商人控制着至少60%以上非石油领域的贸易,而手工作坊则提供了伊朗工业品的三分之一,人群和影响力遍布城市和农村。
再加上70年代油价疯狂上涨后所带来的通胀压力,失业率和物价同步持续走高,最受打击的就是这个圈层,他们见过世面,略有资产,最可能被通胀剥削,也最具有反抗意识。
不过,参与这场革命的人士的确都是穆斯林。但这主要还是因为伊朗本身穆斯林人数高达95%以上,不管支持哪一派,都免不了信仰伊斯兰教,巴列维国王自己还是个穆斯林呢!穆斯林不代表狂热的宗教分子,更不代表他们会支持后来的政教合一。
霍梅尼所代表的这个宗教圈层叫欧莱玛,是伊斯兰学者的统称。之所以称为学者,是因为中世纪时因为宗教垄断教育,宗教学者们是全科的,他们也可能涉猎哲学、经济学和其他科学,只不过研究到最后,他们基本都会回归到如何维护宗教的统治。
所以像霍梅尼作为阿亚图拉这种顶级学者,从个人角度而言,一定是博学、虔诚、道德高尚、具有十足个人魅力的。所以会有人从这个角度出发,为霍梅尼辩解,将伊朗今日的问题更多归结为西方的堵截,而不是内政上的错误。
这是错误的,一个再好的舵手,如果他找错了方向,那么他所掌舵的船只,也只会离目的地越行越远。
如果说工商阶层多少还能从白色革命中获益,欧莱玛却是完全与王权独裁对立的,被全方面剥夺了权力,最致命的就是用世俗官僚体系替代原有的教士阶层。本来中下层人士有任何事务,都会向教士求助,现在好了,他们直接去打官司了。而且年轻人不在乎传承了数百年的清规戒律,男人们饮酒狂欢,女人们摘下头巾,开始现代西方的娱乐生活,这导致教士们不仅失去了权力,还显得有些迂腐可笑。
所以,总结起来,经济是伊斯兰革命爆发的核心原因,而在此基础之上,欧莱玛又夸大了这种对抗情绪,并统一了不同诉求的群体,让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反抗王权和西方的压迫。
但在1979年1月巴列维国王仓皇出逃后,这个群体的共同目标就被实现了,所以接下来各方很快分崩离析,在足足10个多月的权力真空期间,就立宪展开了激烈争辩。
霍梅尼及其支持者强调的核心是法基赫制,简单理解就是伊斯兰宗教领袖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有解散议会、宣布战争与和平、统帅武装力量、提名和任命总统的权力,认为议会没有立法权,只有根据古兰经进行解释的权力,所以议会成员必须时伊斯兰的教法学家。而且法基赫的权力来自于安拉,而不是民众,所以民众没有权力,只有义务。
但这样的理念在欧莱玛内部也并不是统一的,其他宗教领袖人物强调在伊斯兰教义的框架内,自由和尊严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人生而平等,男女平等享有权利。另一位阿亚图拉沙里亚特达里认为,伊斯兰革命的首要目标是结束独裁和实现民主,伊斯兰国家必须建立在民众意志的基础之上。欧莱玛只限于监督国家和社会,不能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
再加上世俗阵营的领导人巴扎尔甘在议会的声望,霍梅尼在立宪方面走得并不顺利。
但可惜,1979年11月时,霍梅尼再次利用他在舆论方面的优势,号召所有民众反对美国,局势一度不可控制,最后暴民涌入美国大使馆,扣押了52名美国外交官。其实从美国在11月还没有撤走外交人员以及冷淡对待流亡海外的巴列维国王,可以看出,美国并没有拒绝新政权。但人质危机一爆发,美国和伊朗彻底没了回头路。美国总统卡特,伊朗时任总理巴扎尔甘,最后都或多或少因为这件事处理不当而下了台。
总之就是这样,以霍梅尼为代表的宗教保守人士最终掌握了政权,并一直延续至今。伊朗民众好不容易摆脱了王权,却又回归到神权到统治之下。而神权,又何尝不是一种专制独裁呢?
推翻一个政权容易,但建立一个新的优秀的政权才是难事。
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关于伊朗人质危机,各界都有诸多探讨,阴谋阳谋的分析满天飞,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去了解一下,如果您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巴扎商人、阿亚图拉,这些名词是不是应该先有个解释呀?
海叔讲历史 回复 @荒疏: 我注意,下次先解释,谢谢您的意见~
反正我感觉,宗教势力过于大,老百姓迷信的国家,都不怎么样!
为主播点赞读音清楚有感情
6000面包工失业,那现在国内 线上销售,让多少实体人失业?6000万人都不止吧!
西米小勇子 回复 @每夜唱不停: 我们人口基数大,而且你要紧跟形势,你搞实体,难道没有一点风口意识?你可以实体和线上一起发展啊
不管伊朗国内如何都是人家的内政。
我是从一开始就不喜欢什么阿拉伯,伊斯兰的,特别是对女性的绝对控制限制,让我十分厌恶,哪怕那个一千零一夜故事,其发展和结局匪夷所思。
西米小勇子 回复 @ym1111: 反正我是对宗教信仰影响政治很反感
一个稳定的政府妇女才可以争取权利,在伊拉克叙利亚那样的地方妇女连争取权利的资格都没有
好
好
和伊斯兰沾边就没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