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00:00
17:07


【注释】
(1)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
(2)畎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3)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4)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
(5)体肤:肌肤。
(6)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7)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
(8)曾益:增加。曾,通“增”。
(9)恒:常常,总是。
(10)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11)衡于虑:思虑堵塞。
(12)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
(13)发于声:流露在言谈中。
(14)而后喻:才能被人们了解。喻,知晓,明白。
(15)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16)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17)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18)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19)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20)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其形式上虽然没有脱离语录体,但相比之于《论语》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简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点击音频收听详细解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98630gits

    这最后一句,说反了

    魏小裴 回复 @1898630gits: 口误口误,奇怪这口误咋这么顺口,这两天发烧,好了之后立刻改

  • 海之声_iw

    小裴,最后一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放牛人_rr

    期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曹刿论战》,《出师表》,《孙权劝学》,《愚公移山》,《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 1313133ligd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快乐师兄

    再展开一点讲授就更好了!

  • 海之声_iw

    老师的娓娓道来,让孩子更喜欢古诗文词,收获多多,期待老师早日更新

  • 不离不弃_0056

  • 放牛人_rr

    我们每天上学路上听,感谢老师!期待更多

  • 我叫老刘的铁粉

    好听

  • 平常心2009

    期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