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下:找寻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局外人》下:找寻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00:00
15:09

文稿:


 

——·关于本书·——

《局外人》以自我表白式的记叙风格,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本书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经历的种种荒谬的事,以及自身的荒诞体验。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默尔索似乎对这个荒诞世界无能为力,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冷漠的理性的而又非理性的存在着。默尔索输掉了第一场审判,却赢得了第二场审判。法律可以判他肉体的死刑,可是神父却战胜不了他不信上帝,不赞同他人对生与死、灵与肉看法的区分。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阿尔贝·加缪,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本书金句·——

1.“你们可以把我的肉体杀死,可是你们无法强奸我的灵魂。”

2.“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3.“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4.“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5.“过去我是对的,现在我还是对的,我一直都是对的。这是我的生活方式,只要我愿意,它也可以是完全另外一种。”

6.“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得多,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来到的死亡,都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份把握,但至少我掌握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我以前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永远有理。”

——·核心内容·——

第一个重点:谁能指责我们的灵魂?

默尔索对一切都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妈妈死了他不难过;把母亲送去养老院后,邻居们对他印象不佳,他不以为意;雷蒙要跟他做哥们,他也无所谓;甚至在杀人之后,默尔索也没有震惊或害怕。他在工作上无所追求。但他却做出了拒绝;他对待婚姻也无所谓。玛莉问他要不要娶她,他说无所谓,如果她想结,那就怎么办。律师希望他说一些陪审团爱听的话,但他却执意要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

我们身处的世界已经充斥了太多被夸大的感情与道德,人们统统活在别人的目光中,我们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已经带上了浓重的戏剧化和形式化而不自知。

我们人要在社会里面生活下去,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来自不同地方的声音所约束,从某种程度上说,很难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左、右。宗法、礼教、规范等等,这些工具深刻烙印在我们的骨子里。道德和法律都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没有这些人类社会就很容易支离破碎。

当个人被熔入社会、世界的大熔炉里,有几个人尝试过去辩解,尝试着告诉别人自己与众不同。任何人都有权利认同别人和否定别人,但是对于你所否定的,并不需要去改变他的灵魂,甚至植入一个你自己理想中的灵魂给他,因为这和审判他的灵魂有什么区别?我们有什么资格这么做?

第二个重点是:朋友圈里的完美生活

默尔索在法庭被所有人都拒绝在外:法官,观众,甚至他自己的辩护律师。人们对这样的人不理解,不理解就意味着他们被默尔索拒绝了;成千上万的人不理解,被拒绝,其实是默尔索自己被拒绝了。

被拒绝的直接结果就是成为“局外人”,更进一步的结果就是被审判。法官运用“他以一颗杀人的心埋葬了他的母亲”为他定罪,与其说体现了“法国司法逻辑与推理的怪圈”,不如说是体现了默尔索的罪:罪不在杀人,且恰恰就正在于他的被放逐的世俗观念。

在当今社会,人们似乎都虚伪的太多、也现实了很多。在众多人的眼里,真情、真意似乎已经变的分文不值。在他们的眼里,或许早就没有了这个“真”字;亦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懂这个真字的意义。

有时候,人们急于在缺乏认同感的情况下寻求彼此之间相互的肯定,忽略掉了我们体内本来就不尽相同的地方。在这种精神过分被压抑的气氛里,冷漠,也许是一个坦诚者最无声的抗议。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多大程度可以摆脱对外界的依附。所以,真正懂得快乐于幸福的人,往往是那些思想坚定,内心强大,率真而又执着的人。

第三个重点是:找寻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默尔索总是很随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却成了他心地麻木、杀人不眨眼的罪证,那些法官、那些执行命令的技术官僚们,不从判刑的法理依据出发、不从嫌疑人的思想入手,甚至都不愿过问这个心中郁郁寡欢、对着暴躁的太阳都会感到不快的被压抑者,是否蓄意杀人,是否杀人如麻。

在道德的天平上,我们把他推向悬崖外的深渊,我们以道德的名义审判了他,我们为自己的道德感感到自豪,心中油然升起自我满足感。至此,我们完成了一次优雅的媚俗。所谓“人言可畏”的他人和除你之外的世界。这就是存在主义所言“他人即地狱”的现实生活版。

人生面临无数的选择:去哪个学校求学?立足什么职业?要什么样的伴侣?追求怎样的生活方式?这绝不应是运气或者别人领着走的。要问问这是不是符合“自我”的需求。如果活着,只是为了符合大众的规则,成为一个标准的、可随时被替代的工业化零件,过完这一生,我们是否会觉得真的幸福?

我们可能早就知道,如果想要好好的生活,必须具备勇气。可是,我们也许未曾料到,生活到底需要我们具备多大的勇气。除了面对生老病死,爱憎痴恨,别离,我们要背负的,可能还有很多。

当我们开始怀疑生活,探索生命,我们就开始了反抗,开始了一生的反抗。而当我们开始反抗,生命本身就已然变得不再一样。

撰稿人:孔孔

讲述:阿成

- END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ami_ko

    这版解读是出自哪位大师名家?还能再扯吗?这是对加缪的侮辱。

  • 泉源_fc

    莫尔索这种人有灵魂吗?

  • 潸潸夜雨

    这一篇解读的太多了

  • 会下棉花糖的雨

    这解读,看懂了吗?

  • 虛幻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