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谏太宗十思疏》:修身积德是根本(四)

【古人智慧】《谏太宗十思疏》:修身积德是根本(四)

00:00
13:31

七十四

《谏太宗十思疏》修身积德是根本(四)


大家好,我是邵鑫。欢迎来到《古文观止》,我们继续来讲《谏太宗十思疏》。

好,这是前面的五条建议,来看后面的五条。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有一天如果你累了,你疲惫了,你想说要不我放松一下吧,当有一天你碰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你就要记住“慎始敬终”,就记这四个字。

所以今天我们有时候说人容易三分钟热度,怎么克服三分钟热度?这个三分钟热度其实是所有人的天性,不是说只有你三分钟(热度),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但是怎么克服呢?在这里魏征提了四个字叫“慎始敬终”,你永远记住做事情要有头,要有尾。你现在很好,你到尾了没有?你到终了没有?没有的话请你坚持到最后,这是魏征的第六条建议。

第七条建议叫作“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作为帝王我们是不是有一个担忧,这个担忧叫作“我被人骗了”。我们前面讲过一篇文章

叫《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做了一个非常生动的说明,他说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大臣,我在家里头老婆偏爱我,心向着我,妾害怕我,客有求于我,结果我就连自己长得帅不帅都不知道了。邹忌说你齐威王作为一个君主,全国人民都有求于你,然后你所有的近臣都是爱你的,都是向着你的,所有的臣子们、朝廷上的大臣们都是害怕你的,你有他们的生杀大权,你会不会担心自己不知道任何的真相?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魏征就说如果你担忧这一点,你就只要记住“虚心以纳下”,就是让自己的心放空,多去听底下人的意见。所以我们那次讲的那个文章叫《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当年做的事就是广开言路,你们都来劝我,你们都来提我的毛病,这个就叫“虚心以纳下”,这样的话你就不会被人骗了。

第八条叫作“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惧谗邪”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作为君主,你会不会担心自己身边会有小人、奸臣存在?比如说我们之前讲这个《出师表》的时候,《出师表》里面诸葛亮就提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为什么有的王朝能够兴盛?因为他们亲近了贤明的人,

远离了小人;为什么有的王朝后来衰败了?因为他们亲近了小人,远离了贤臣。那我们都知道说,好,那我想亲贤臣,我想远小人。但我怎么辨别小人呢?难道小人的脸上贴了两个字,写着“小人”?没有,我怎么知道呢?最后在这里面魏征给出了一个建议,他说你要“正身以黜恶”,就是你要让自己正,身正,然后那些坏人自然就不敢离你近,这是很厉害的一点。

这也是非常经典的儒家的思维方式,就是当我们想要让别人怎么样的时候,回过头来先想自己。你说我特别希望我身边都是正直的人,我该怎么办?你该做的事情不是说怎么在面试的时候分辨出来谁正直,谁不正直,而是你首先做到自己是一个正直的人。你自己身正了坏人就不敢向你靠拢,这是魏征的第八条建议。

第九条建议叫作“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第十条建议其实和第九条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正反两面。第十条叫“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那这个其实也跟诸葛亮在《出师表》里面劝刘禅的话很像,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就是你在赏别人的时候,在罚别人的时候,不应该依据你个人的喜好。你不能说,哎,这个人我看着顺眼,然后他做的事我就多表扬;那个人我看着不顺眼,他长得太丑了,然后他做的事我就不肯定。哪怕他做得再好,我就老批评他,这是不行的。

一个君王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个人喜好,要从公正公平的角度去出发,这个叫作“恩所加”。当你想要赏别人的时候,请你停下来想一想,你是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个人而赏得有点过了;当你要罚某个人的时候,请你停下来想一想,你是不是因为不喜欢这个人,或者因为自己的怒气比较盛而罚得有点滥了。这两句话其实是正反两个方面,就是告诉我们赏罚要分明,而且要冷静客观。所以这就是魏征给唐太宗提的十条建议。

那这十条建议我们简单地回过头来看一下。其实每一条都切在了唐太宗犯的这个毛病上。“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反面说明什么?说明唐太宗现在过度地放纵自己的喜好,他不够知足了,不够对自己有约束了。第二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说明唐太宗当时开始大兴土木了,大搞建设了,包括对外出兵了。“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说明唐太宗开始有点骄傲了。“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说明唐太宗把自己抬得很高。“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说明唐太宗没事出去打猎。“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太宗有点松了,有点垮了。“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说明唐太宗身边已经充斥着各种各样不实的声音了。“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说明旁边开始出现小人了。“恩……”、 “罚……”,赏和罚这两个事已经不够分明了。这就是当时唐太宗的一系列的问题。

但是你会发现魏征提建议的方式,是不是大家想象的说我告诉你,你最近有一堆问题…… 列数唐太宗十大罪状?并不是。这个劝法,我们会发现他跟诸葛亮的《出师表》的劝谏方式惊人地一致,就是他不告诉你说你有什么错误,他只告诉你说你应该怎么做。这个就叫“对事不对人”,这个就很厉害。

那讲完了这个之后,魏征做了一个总结,“总此十思,弘兹九得”。

魏征说,总之,你总结一下这十件事情。你把你能够聚人心的九种德行全部都发扬光大。当然这里面 “九种德行”的这个“九”,有的人把它理解为多种,那在这个地方你其实可以解释成多种,也可以解释成九种。

因为前面这十思里边其实就是九种,因为第九思和第十思是一个事,就是赏罚分明的事。魏征说你要把这几件事情做好,做好这几件事情,你就能够真正地得到人心了。得到人心之后所有人都向着你,你接下来只要做一件什么事就行了。只要挑(人)就可以了,但是得到了人心,大家都来为你服务。这时候你就要知人善任了,你只要挑对(人)就行了。

所以接下来他讲“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这里的“简”和“择”都是动词,“能”和“善”都是名词。你去挑选那些有能力的人,那些正直的、有德行的人,去任用他们,去听他们的(建议)。那么“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智、勇、仁、信的人全部都会为你所用。聪明的人可以贡献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贡献他们的力量,仁德的人传播他们的恩惠德行,然后这个“信者”就是忠心耿耿的人会效忠于你。

人只要用对了,“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大家知道什么叫“垂拱而治”?“拱”就是你的那个袖子,因为中国古代人这个袖子是很长的,那袖子非常长。“垂拱而治”后来一般用来表示的是这个君主他只要坐在那儿,天下自己就治理好了,这个就叫“垂拱而治”。

但是这个垂拱而治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你坐那儿天下就治理好了?关键在于你用对了人。你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天下就会自己运转。如果你用的人不对,或者你放的位置不对,那么你是没有办法做到垂拱而治的。

所以最后说“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最后这句话说明唐太宗当年还犯了个毛病,就是因为唐太宗的能力强,所以什么事他都想插一手,就自己搞得还很累。然后魏征就劝他说你干吗搞得自己这么累呢?“代百司之职役”就是所有的工作其实应该是每一个部门去干的,为什么你自己把自己搞这么累,所有的事你都自己去干呢?

这个就叫作“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但是你说我不代百司之职役,怎么能保证百司干得好?前提就是你的人用对了,而且你能听进去他们的意见,人心也都向着你。

所以我们读到这里,我们就知道这个魏征在劝谏到最后,他其实提出了一个在我们今天看来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你想要把事业搞好,最重要的是“得人”和“用人”这两个词

第一个词叫“得人”,什么叫“得人”呢?就是人心向着你,而不是说我公司有特多人,这个叫得人?不是的。是说每一个人的心都向着你。而不是说我老板每天干着急,员工在底下笑嘻嘻,这是不行的。

第二就是说“用人”问题,用人就是你能不能够把对的人用在对的位置上。只要你把对的人用对了位置,那么所有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这就是魏征劝唐太宗的这封信,叫《谏太宗十思疏》。那么我觉得对于我们今天读完这封信之后,我们其实可以有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个当然是在“得人”、“用人”方面,但这个可能更多的是,比如说我是一个小领导,或者我是在管理我自己家庭的时候,我是我们家的一家之主,我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

但是还有一个点,我觉得是不论你是什么身份地位我们都值得去思考的。那就是到底什么事是根本?修身积德才是根本。不管你是处在什么位置上,你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你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支持、信任,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哪怕你说我是一个小小的职员也是一样的,你的同事,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否认可你,是否认同你,你的老板是否认可你,是否认同你,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能不能得人心。

所以其实以前我们在学校里边经常说要团结同学,要跟同学搞好关系,很多人没有想过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在训练你从小要学会得人心,

从小要学会跟别人相处好。修身积德并不是说让你每天没事就去扶老奶奶过马路,而是说你要能够学会跟别人有同情心、同理心,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单打独斗是永远没有办法成事的。不管你是一个帝王还是一个臣子,所以我们今天来阅读这篇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相信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好,那关于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讲到这里。

课后思考

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对当时太宗治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直至今天,魏征的十思同样对我们同样受用。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条?快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在评论区与书友一起交流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