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毛主席恩师,51岁入党,59岁走完长征,主席两次为他祝寿

徐特立:毛主席恩师,51岁入党,59岁走完长征,主席两次为他祝寿

00:00
19:50

党成立百年以来,始终不提倡在党内为个人搞祝寿活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也一直身体力行,多年如一,从来不给自己搞祝寿。但也有例外,在1937年和1947年,在毛泽东的提倡下,党中央先后两次为徐特立举行了祝寿,这是为什么呢?

徐特立1877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幼年时读了6年私塾,15岁时便因家贫而辍学,18岁时,他开始当蒙童塾师,边教学边读书。

徐特立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他靠着自学,很快精通了古文、历史、地理和数学等知识,学识非常渊博,他深知贫苦的孩子读不起书,于是便决定大力发展小学、师范等基础教育,让更多的人都能上得了学。

1912年,徐特立和时任长沙县知事的姜济寰商量,准备在全县办1000所国民小学,为此他创办了长沙师范学校,并担任首届校长,后来他又陆续创办了五美高等小学、长沙女子师范学校等学校,培养出了无数基础教育的人才,因此人们给他送了一个绰号:小学教育界的“长沙王”。

徐特立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阐述师范教育和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休夸长沙十万口,弟子不教非我有。

十八乡镇半开化,少数通人难持久。

莫谓乡村馆谷薄,树人收获金如斗。

大家努力树桃李,使我古谭追邹鲁。

青年时的徐特立不仅醉心于教育,还是一个热血青年,1907年他在长沙修业学校任教时,听说腐朽的清王朝准备将几条民办铁路“收归国有”,然后把它拱手送给帝国主义国家,他非常气愤,跑到操场上向全校师生进行演讲,讲到激愤时,他跑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砍断了左手小拇指,并写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子的反帝热情。

后来毛泽东回忆此事时曾赞扬说:“这给了我对革命的第一次感性认识。”

后来徐特立还参加了辛亥革命,并被选为省临时议会副议长,但当革命成果被“立宪派”阴谋家窃取后,他愤然辞去了副议长的职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事业。

从1913年到1919年,徐特立在湖南一师任教6年。而毛泽东从1913年到1918年暑期毕业,前后共做了5年半的师范生,在这5年半的时间里,徐特立在做人、治学等方面,给了青年的毛泽东巨大的影响。

当时徐特立在长沙多所学校任教,薪水很高,但他却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一年到头布衣布鞋,在学校吃食堂,他的家眷一直留在乡下,夫人在家喂猪种菜,维持家庭生活。他每次从学校回家都是步行,要走80里路,而且路上他也舍不得花钱买吃的,都是自己带些家炒的薯片作充饥之用。

徐特立把省下的钱全部用于投资教育,几年下来欠债六七百元,很多人都笑他傻,并给他取了“徐二镥锅”、“徐二叫化”这样的绰号。

对此毛泽东却深表钦佩,他曾说:“徐先生常常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担在自己肩上,惯于摆烂摊子,顶烂斗笠;在没有一间房子、没有一个钱的情况下,居然创办一所规模不小的师范学校,这真是镥锅精神。这种对他的讥笑,实际上是对他的赞扬。”

后来毛泽东也继承了徐特立朴素的作风,即便成为最高领导人以后依然如此,宋庆龄曾送他一个高级鸭绒枕头,因为她了解到毛泽东的“枕头”就是就是用白布包起来的荞麦皮,然后将它放在军毯下就行了。她觉得身为国家最好领导人,这太艰苦朴素了!

毛泽东本来没有收礼的习惯,准备退回去,但又觉得这样会伤了宋庆龄的面子,于是留了下来,但用了两天后,还是觉得不习惯,于是把这个枕头珍藏了起来,又换回了原来的荞麦皮。

毛泽东在一师上学时,经常找徐特立请教治学的事,有一天他问徐特立该如何读书,徐特立说:“我认为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通、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一个本子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总之,我是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这样读书,虽然进度慢一点,但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不但能记得牢固,而且懂得透彻。”

徐特立的话给了毛泽东非常大的启发,他之前读书就存在着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毛病,此后的几十年,他都坚持着“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他看过的书里,随处都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批注,这为他渊博的学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5年5月7日,袁世凯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使中华民族受到了奇耻大辱,徐特立马上行动起来,他和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师生,共同主编了一本反袁小册子,汇集了康有为、梁启超、汤化龙的反袁言论,定名为《汤康梁三先生对时局的主张》,到处散发,表明了抗争到底的决心。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后,徐特立深感振奋,他觉得“国家有前途、有办法,自己也觉得年轻了”。5月28日,湖南省学联成立后,徐特立组织省会各校教职员,成立演讲联合会,组成50多个讲演团,开展抵制日货、惩罚奸商等反帝爱国宣传,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后来湖南的反动军阀张敬尧以“通匪”得罪名通缉徐特立,于是已经43岁的徐特立决定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有人劝他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干嘛还要折腾,但他不为所动,坚持去了法国。

徐特立在法国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当学徒打工赚钱,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法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和新思想,还考察了欧洲各国的教育。

1924年7月,徐特立回国,他仍然在长沙办教育,并培养出了许光达、廖沫沙等优秀人才。

1926年12月,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在长沙和老师徐特立见面,他向徐特立介绍了当前革命的形势,并建议他“走出书斋,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考察一下,体验一下”,毛泽东的话给了徐特立很大的启发,他决定放弃自己的“教育救国论”,开始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对派当局想要拉拢徐特立,但徐特立不为所动,离开长沙前往武汉。

徐特立在武汉时,见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维汉,李维汉问他愿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徐特立非常高兴,表示同意,不久后,51岁的他在李维汉的介绍下,光荣地入了党。

当时全党上下都处在白色恐怖中,很多党员都选择了脱党,但徐特立却选择逆流而上,这也给了很多党员巨大的鼓舞。

徐特立入党后便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委员,起义军南下时,他又被任命为第20军第3师政治部主任。1928年,5月,他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央大学学习,并在莫斯科参加了党的“六大”。

1930年,徐特立回国以后来到了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亲切接见了他,毛泽东高兴地对老师说:“徐老呀,我们又碰到一起来了!”

1934年10月,已经57岁的徐特立,作为红军中最年长的同志参加了长征,在途中他把自己的马让给了伤员,并带头挖野菜,一路上虽然艰苦,但他凭借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顽强地克服了,被广大指战员称赞不已。1936年,59岁的他顺利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徐特立到达陕北以后,依然全面领导陕北的教育,他办了430余所小学,对边区的扫盲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到达陕北以后,力量非常薄弱,而且与外界通信不畅,国统区的人民对于边区并不了解,于是国民党反动派趁机大做文章,污蔑共产党已经完全溃败、红军已经被全部消灭。

1937年2月1日是徐特立的60大寿,毛泽东决定给他祝寿,一方面是宣扬典型,鼓舞红军的士气,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戳破国民党的谎言,表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徐特立写下了一封信:“徐老同志: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写完以后,他就派人骑马连夜把信送到保安,给正在那里主持教育工作的徐特立。

祝寿的消息传出以后,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拥护,朱德总司令也专门为徐特立写了一封题为《你是一个老怪物》的贺信,信中说:

“徐老头,你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你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又是一个教育家……你为了要看穿资本主义的西洋镜,曾跑到最标本式的欧洲巴黎等地去勤工俭学,仍然不合你的脾胃。毕竟你是一个老怪物,一直跑到共产主义的营垒来了,做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的老战士,你才算死心塌地地做了下去。”

当时延安的物资极度匮乏,没有蛋糕,中共中央办公厅就蒸了60个馒头作为寿糕,并在上面绣了“敬祝徐老健康长寿,为革命的宣传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这让徐特立非常感动。

但党的祝寿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那些庸俗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祝寿一开始,中央就强调过:不许收礼,只收信件和祝词,允许战士们聚餐,但聚餐必须是他们自愿的,不能因此给他们造成经济压力。

祝寿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徐特立一共收到了2000多条贺信和祝词,而且全国上下都知道了此次活动,向全国人民展现了红军的团结,表明了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徐特立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任中宣部副部长,他在党内的威望也越来越高,1947年初,在他70大寿即将到来之际,党中央经过考虑,决定再次为他祝寿。

当时国民党胡宗南部正在向陕北进攻,企图占领延安,形势不容乐观毛泽东却坚持拍板要做寿,他说:“庆,为什么不庆?还要大大地庆祝一番!我们一方面要为徐老祝寿,另一方面还要显示延安军民沉着应战,以鼓舞边区军民的斗志。”

1月10日,《解放日报》公开发表了党中央给徐特立的贺信:

亲爱的特立同志:

党的中央委员会热烈庆祝你的七十大寿!

你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最优秀传统。你是热爱光明的,百折不挠,在五十岁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你对于民族和人民的事业抱有无限忠诚,在敌人面前,你坚持着不妥协不动摇的大无畏精神,你的充沛的热情,使懦夫为之低头,反动派为之失色。你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你的知识是和工农相结合、生产相结合的。

你把群众当成先生,群众把你当做朋友。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而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你痛恨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你的朴素勤奋七十年如一日,这个品质使你成为全党自我牺牲和艰苦奋斗作风的模范。

你的这一切优良品质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骄傲,把你的这一切优良品质发扬光大,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革命任务。

祝你永远健康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当时正在西北指挥作战的彭德怀在收到祝寿的消息后,一向不喜欢题字的他专门为徐特立写了一幅字:“徐老是人民的教育家。”

此次祝寿的影响更大,《解放日报》和新华社都作出了专题报道,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都专门为徐特立写了贺词。

不久以后,毛泽东就带着中央机关撤出了延安,在撤离前,毛泽东专门来到徐特立的住处,询问老师需要什么,徐特立的干女儿徐乾知道主席有两个热水瓶,考虑到父亲转移途中需要喝热水,于是便说需要一个热水瓶。

毛泽东走后,徐特立严厉地批评了女儿,说主席已经很辛苦了,她不该找主席要热水瓶。但没过一会,毛泽东就拿着热水瓶过来了,并叮嘱老师:“您年纪大了,沿途要多骑牲口,少走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一次徐特立从南方来到北京,毛泽东邀请他到中南海吃饭。就座前,徐特立让毛泽东坐上座,但毛泽东坚持说:“你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之师,终身为父,你应该坐上席。”并坚持让徐特立坐了上坐。临别时,毛泽东专门将自己的呢子大衣送给老师,依依惜别。

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中共中央为他送上了悼词: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老战友董必武也专门作诗一首,寄托哀思:

晚节全持好,堪为我辈师。

救亡曾断指,入党在危时。

亲切长征伴,叮咛小集期。

何图竟永诀?魂梦郁哀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高级啊

    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