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合集7(下)一一三至一三五

《菜根谭》合集7(下)一一三至一三五

00:00
29:44

《菜根谭》(下)一一三、雨后山清 静中钟扬(一书:雨后山色鲜,静夜钟声清)
雨余观山色,景像便觉新妍;
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译文】
雨后观赏山峦秀色,就觉得景致非常清新美丽;在夜深人静时听见钟声,觉得声音特别清远激越。

《菜根谭》(下)一一四、雪夜读书 神清气爽(一书:雪夜读书神清,登山眺望心旷)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
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
【译文】
登上高处可以使人心旷神怡,面对激流可以使人意境深远。在雨雪之夜读书,会觉得思维非常清晰;在山丘顶上呐喊呼啸,会让人兴致豪迈。

《菜根谭》(下)一一五、万钟一发 存乎一心(一书:万钟一发,存乎一心)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
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译文】心胸宽阔,就会将巨大的财富看成瓦罐一样不值钱;心胸狭隘,那么一根头发也会看得像车轮一样重要。

《菜根谭》(下)一一六、以我转物 驾驭欲念(一书:要以我转物,勿以物役我)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
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译文】
没有清风明月鲜花树木,就不成其为完美的大自然;没有喜怒哀乐好恶爱憎,就不成其为人的本心。只由我掌握万物而不让万物来束缚我,那么这些欲念无不是自然的机趣,尘世的俗情也成为理想的境界。

《菜根谭》(下)一一七、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一书: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
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
【译文】能够通过自身了悟自身的人,才能使万物顺其自然各尽其用;能够将天下交还给天下的人,才能从世间俗境中超脱出来。

《菜根谭》(下)一一八、抱身心忧 耽风月趣(一书:不可徒劳身心,当乐风月之趣)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译文】
人生如果过于闲逸,那么别的念头就会悄悄产生;人生太过忙碌,那么纯真的本性就不会显现。所以德行高尚的君子既不可以使自己身心过于疲倦,也不可不懂得吟风弄月的乐趣。

《菜根谭》(下)一一九、一念不生 处处真境(一书:何处无妙境,何处无净土)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译文】
人多在内心浮躁的时候失去自然的本性,如果能不产生一点杂念,心灵明澈地静坐,随着飘过的云朵一起消逝在天边,就着清冷的雨滴洗净心中的尘埃,从啁啾的鸟鸣声中领会自然的奥妙,随落花缤纷潇酒自得。那么何处不是人间的仙境,何处不蕴含着自然的机趣?

《菜根谭》(下)一二O、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一书:顺逆一视,欣戚两忘)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译文】
孩子出生时母亲面临着生命危险,财富积累多了就会招致盗贼窥视,怎能说这是喜而不是忧呢?贫穷可以使人养成节俭的性格,患病可以使人注意养生,如何说这是忧虑不是喜事呢?所以通达的人应将顺境和逆境同样看待,将高兴和忧愁同时忘掉。

《菜根谭》(下)一二一、空谷巨响 过而不留(一书: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
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
【译文】
耳朵根子听东西就像狂风吹过山谷造成巨响,过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那么人间的是是非非都会消失;内心的境界就像月光照映在水中,空空如也不着痕迹,那么就能做到物我两相忘怀。

《菜根谭》(下)一二二、世亦不尘 海亦不苦(一书: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译文】
世上的人因为被荣华富贵等名利所束缚,所以动不动就说:“人世是一个苦海。”却不知道白云映照着青山,流水不断涧石林立,鲜花伴着鸟儿鸣唱,山谷应答着樵夫高歌,都是人间胜景,人世间并非是凡俗之地,人生也不都是苦海,那些说人生是苦海的人不过是自己落入凡俗和苦海罢了。

《菜根谭》(下)一二三、履盈满者 宜慎思之(一书: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máo醄táo,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译文】
鲜花要在半开的时候欣赏最美,醇酒要饮到微醉时最妙,这里面有很深的趣味。如果等到鲜花盛开,酒喝得烂醉如泥时,那么已经是恶境了。那些志得意满的人,要仔细考虑这个道理。

《菜根谭》(下)一二四、任其自然 不受点染(一书: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译文】
山林间的蔬菜野果不必接受人工的灌溉施肥,野生的禽兽没有接受人工饲养和照顾,可是它们的味道却清香美妙。我们如果不被尘世间的功名利禄所污染,那么其气质不就和别人有很大的不同吗?

《菜根谭》(下)一二五、观物自得 不在物华(一书: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连光景)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亦吾儒之口耳,释氏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译文】
种植花草竹木,饲鹤养鱼,都要有一种自得其乐的心理感受。如果只是迷恋眼前的景致,玩赏表面的景色,也只是儒家所说的口耳学问,佛家所说的冥顽不灵,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菜根谭》(下)一二六、隐于不义 生不若死(一书: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bi)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市井驵(zǎng)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译文】
隐居在山林中的达士,生活虽然清苦却享受着闲逸自得的雅趣;乡间田野的农夫,为人虽然粗鲁鄙俗却具备纯朴自然的本性。如果是在市井中污染自己的清名,还不如死在荒野山谷中保全精神肉体的清白。

《菜根谭》(下)一二七、着眼要高 不落圈套(一书: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译文】
不是自己分内应得的福分,以及无缘无故的收获,如果这两者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钓饵,就是人们故意布下的陷阱。在这种时候没有远大的目光,很少有人能不落入这些圈套中的。

《菜根谭》(下)一二八、根蒂在手 不受提掇(一书:把握要点,卷舒自在)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译文】
人生本来就像一场木偶戏,只要自己掌握了牵动木偶的线索,任何丝线也不紊乱,收放自由,行动或停止由自己掌握,一点都不受他人的牵制和左右,那么就算是跳出这个游戏场中了

《菜根谭》(下)一二九、无事为福 雄心冰融(一书:利害乃世之常,不若无事为福)
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读前人诗云:“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又云:“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虽有雄心猛气,不觉化为冰霰矣。
【译文】
只要有一件事情发生就会有一种弊病跟着出现,所以天下的人都把不发生什么事情当作福分。读到前人的诗句中有:“奉劝大家不要再谈授官封爵的事,一个将军的功勋需要千万士兵的牺牲才能换来。”又说:“天下如果能常保太平,就是把宝剑放在匣中一千年也在所不惜。”读了这样的诗句,即使怀抱雄心壮志,也都不自觉地像冰雪消融一样化为乌有。

《菜根谭》(下)一三O、茫茫世间。矛盾之窟(一书: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淫奔之妇矫而为尼,热中之人激而入道,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薮也如此。
【译文】
不守节操的荡妇假托看破世情而削发为尼,热衷于名利的人因为意气用事而出家,本来清静的佛门道观,却往往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就像这样。

《菜根谭》(下)一三一、身在事中 心超事外(一书:身居局中,心在局外)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译文】
波涛滚滚巨浪滔天,坐在船上的人不知道害怕,而在船外的人却感到十分恐惧;席间有人猖狂漫骂,席中的人不知道警惕,而席外的人却感到震惊。所以有德行的君子即使身陷事中,也要将心灵超然于事外才能保持清醒。

《菜根谭》(下)一三二、不减求增 桎梏此生(一书: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衍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译文】
人生如果能减少一分事,就能够超脱一分俗务。如减少交际应酬,就能免除不少纷扰;如能减少一些言语,就能减少很多过失和责难;如减少一些操心着急,那么就少耗些精神;如减少一些小聪明,就能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那些不求每天减少却希望增加的人,真是将自己的生命给束缚住了。

《菜根谭》(下)一三三、满腔和气 随地春风(一书: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天运之寒署易避,人生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译文】的
天地运行所形成的寒冷和暑热容易避免,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炎凉却难以消除;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即使容易消除,而我们心中水火不容的杂念难以消除。如果能够去除心中的杂念,那么就会满腔充满祥和之气,随时随地都会有春风扑面的感觉。

《菜根谭》(下)一三四、超想嗜欲 只求真趣(一书: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
茶不求精而壶也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chóu)嵇(jī)阮
【译文】
茶叶不要求最讲究,只要保证茶壶不干就可;酒不要求最醇美,只要酒杯不空即可。无弦之琴却能调出令身心愉悦的乐章,短笛不讲音调却能使我心情舒畅。纵然比不上伏羲那样的朴实淡泊,也可以和嵇康、阮籍的飘逸酒脱相比。

《菜根谭》(下)一三五、万事随缘 随遇而安(一书: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译文】
佛家讲求顺应因缘顺应自然,而儒家讲究保守本分,“随缘素位”这四个字是渡过人生苦海的宝船。大概因为人生之路茫茫无边,一产生追求完美的想法,那么各种纷乱的头绪就会不断;能够安然面对所遇到的事物,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怡然自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不错哎,您之前是有基础吗,可以互关交流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