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合集6(下)六七至一一二

《菜根谭》合集6(下)六七至一一二

00:00
01:00:45
《菜根谭》(下)六七、贵贱高低
自适其性(一书:生活自适其性,贵人不若平民)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
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
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
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
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
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译文】
身穿华服头戴高帽的达官贵人,如果有一天看到戴着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百姓飘飘然逍遥自在,未必心中不会产生失落的感慨;生活奢靡筵席不断的豪门大富,如果有一天看到窗明几净的平民悠然闲适的样子,未必没有慕恋的心态。世上的人为什么还要以火牛阵相争斗,还要违背常情去追逐名利呢?为什么不去过朴素的生活来顺应自己清淡的本性呢?

《菜根谭》(下)六八、鱼得水游
鸟乘风飞(一书:处世忘世,超物乐天)
鱼得水游,而相忘乎水;
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
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译文】
鱼在水中才能自由游动,却并未意识到得益于水的支持;鸟儿乘风飞翔,却不在意是有风托持着它。认识了这个道理就可以超脱外物的束缚,可以享受到快乐的天趣。

《菜根谭》(下)六九、盛衰无常
强弱安在(一书:人生本无常,盛衰何可恃)
孤眠败砌(qi),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译文】
狐狸做窝的残垣断壁,野兔出没的荒废楼台,这些都是当年歌舞升平的地方;清冷露珠洒满野外,烟笼雾绕枯草丛丛,这里曾是古代逐鹿争斗的场所。兴盛和衰败哪里会长久不变?强弱胜负又哪里会长久呢?想到这些不禁令人心灰意冷!

《菜根谭》(下)七十、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一书: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译文】
无论是光荣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如地舒卷。

《菜根谭》(下)七一、高天可翔
万物可饮(一书:苦海茫茫,回头是岸)
睛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草,何物不可饮啄,而鸱枭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蛾鸱枭者,几何人哉!
【译文】
晴空万里,明月高照之下,哪里的空间不能任意翱翔,而飞蛾却偏偏要在夜间扑向烛火;清泉流水,绿草野果,哪一种东西不能饮食果腹,而鸱枭却偏偏爱吃死老鼠。唉,世界上能不像飞蛾、鸱枭那样犯傻的人又有几个呢?

《菜根谭》(下)七二、求心内佛
却心外法(一书:求心内之佛,却心外之法)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
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译文】
才登上竹筏就想到上岸后要舍弃这竹筏,这才是懂得不受外物羁绊的真人;如果已经骑在驴上却还想着找另外一头驴,便永远也无法成为了却尘缘的高僧。

《菜根谭》(下)七三、冷情当事
如汤消雪(一书:以冷情当事,如汤之消雪)
权贵龙骧,英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竟血;是非蜂起,得失猬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金,如汤消雪。
【译文】
有权势的达官贵人像龙一样显示他们的威风,英雄豪杰像猛虎一样争战,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只不过是像蚂蚁聚集在腥膻味旁争食,苍蝇竞相吸血一样;人间的是是非非像乱蜂涌集,人间的得失像刺猬毛密集,用冷静的头脑来应付,不过就像金属在炉中冶炼,冰雪被沸水所融化一样。

《菜根谭》(下)七四、物欲可哀
性真可乐(一书:彻见真性,自达圣境)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
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
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
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译文】
被物质欲望所羁绊,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很可悲;悠游在纯真的本性中,才觉得生命很可爱。知道那样很可悲,那么尘世的情怀可以立刻消除;知道那样很可爱,那么神圣的境界自然会达到完美。

《菜根谭》(下)七五、胸无物欲
眼自空明(一书:心月开朗,水月无碍)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译文】
心中没有半点对物质的欲望,已经像炉火将雪消融像太阳将冰融化一样;自己的心目中有一片空旷开朗的景象,就仿佛皓月当空水中映出其倒影一样。

《菜根谭》(下)七六、林岫江畔
诗兴自涌(一书:野趣丰处,诗兴自涌)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
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译文】
人在送别之地灞陵桥上最能诗兴大发,刚刚低声吟完,山峦丛林已经充满了诗情画意;人在镜湖之畔,独自漫步时,就可看见山水互相辉映令人陶醉。

《菜根谭》(下)七七、伏久飞高
开先谢早(一书:见微知著,守正待时)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译文】
潜伏得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得越早,也会凋谢越快。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怀才不遇的忧愁,可以消除急躁求进的念头。

《菜根谭》(下)七八、花叶成梦
玉帛成空(一书:森罗万象,梦幻泡影)
树木至归根,而后知华萼枝叶之徒荣;
人事至盖棺,而后知子女玉帛之无益。
【译文】
树木到了凋谢枯萎的时候,才知道茂盛的枝叶和鲜艳的花朵只是一时的繁荣;人到了死后盖棺定论时,才知道原来追求子女众多财物丰盈是毫无用处的。

《菜根谭》(下)七九、真空不空
在世出世(一书:在世出世,真空不空)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听吾侪善自修持!
【译文】
能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真实境界,并不就能看空一切,执着于外在形相并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同样地,破除外在形相也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请问佛陀如何解释这个道理?身处俗世要能超脱于俗事之外,追求私欲是一种痛苦,断绝一切私欲也是一种痛苦,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好好修持。

《菜根谭》(下)八十、欲有尊卑
贪无二致(一书:欲望虽有尊卑,贪争并无二致)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餮,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译文】
行为刚烈的义士可以将千乘之国礼让于人,贪求无厌的人却为一文钱而争夺,这两种人的品格有天壤之别,但义士好名的心理和贪财人好利的心理并没有什么区别;天子掌管国家大事,乞丐沿街要饭,这两种人的身份地位有天壤之别,但天子思虑国家事务的忧愁和乞丐乞求食物的急切却没有什么区别。

《菜根谭》(下)八一、覆雨翻云
总慵开眼(一书: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
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
【译文】
饱尝人间酸甜苦辣的人,任由世间反复无常,他总懒得睁开眼去注意一下;看透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即使被人呼牛唤马地吆喝,也只是一味点头而已。

《菜根谭》(下)八二、前念后念
随缘打发(一书:不为念想囚系,凡事皆要随缘)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译文】
今天的人一心想要心无杂念,但终究也没有办法达到完全没有杂念的地步。只要先前的杂念不要存在心中,对于未来的杂念不会生起,只将现有杂念随着机缘打发掉,自然能渐渐达到无杂念的境界。

《菜根谭》(下)八三、偶会佳境
自然真机(一书:自然得真机,造作减趣味)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译文】
意念中因为偶然的领悟才会达到最美妙的境界,事物要自然生成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机趣,如果增加一分人为的安排布置,那么情趣意境就会消减。白居易诗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诗中的意思真值得玩味啊!

《菜根谭》(下)八四、性天澄澈
何必谈禅(一书:彻见自性,不必谈禅)
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
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魂。
【译文】
本性清明纯真的人,饿了就吃渴了就喝,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身心健康;心中迷乱糊涂的人,即使谈论佛偈,也都是在浪费自己的精力。

《菜根谭》(下)八五、人有真境
即可自愉(一书: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译文】
在人的内心中有一个真实的美妙境界,不需要丝竹管弦之音也觉闲适愉快,不燃香不饮茶也感清新芳香。必须要意念澄静,心境虚空,忘记忧思愁虑,解脱形体束缚,这样才能自如地悠游在妙境之中。

《菜根谭》(下)八六、幻以求真
雅中求俗(一书: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
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
【译文】
黄金从矿砂中冶炼出来,美玉由石头琢磨而成,这是说不经过虚幻就无法得到真实;道理可以在饮酒中求得,神仙能在声色场中遇到,这是说即使高雅也不能完全脱离凡俗。

《菜根谭》(下)八七、俗眼观异
道眼观常(一书: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译文】
天地间各种事物,人际中各种感情,世界上各种事情,用凡俗的眼光看待,各有各的不同;用超越世俗的眼光看待,样样都属平常。有什么必要去区别,有什么必要去取舍呢?

《菜根谭》(下)八八、布被神酣
藜羹味足(一书: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
味足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
【译文】
安然舒畅地睡在粗布棉被中的人,可以吸收天地间平和的精气;满足粗茶淡饭的人,才能体会淡泊人生的真正趣味。

《菜根谭》(下)八九、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一书:万心悟性,俗即是僧)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糠,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译文】
是被羁绊还是能够解脱,完全看自己的内心,如果内心能够了悟,那么屠户酒肆也会变成极乐净土。如果内心不能了悟,即使是携一琴带一鹤自娱,种一花养一草自乐,爱好虽然高雅,但被羁绊的魔障还存在。俗话说:“能够摆脱尘世才能进入真正的境界,不能悟道的僧人和凡人没有两样。”这句话说得真对啊!

《菜根谭》(下)九十、万虑都捐
一真自得(一书:断绝思虑,光风霁月)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唯知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译文】
居住在狭窄的小房间里,能够抛弃一切私欲杂念,哪里还去管什么雕梁画栋飞檐入云的华屋;三杯酒下肚之后,胸中就会出现一片纯真自然的本性,这时只知道在月下抚琴,在微风中吹笛了。

《菜根谭》(下)九一、天性未枯
机神触事(一书: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便唤起许多幽趣;万卉摧剥后,忽见一枝擢zhuó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未常枯槁,机神最宜触发。
【译文】
在万物都寂静无声的时候,忽然听见一声鸟儿鸣叫,则会唤起许多幽情雅趣;当所有的花草都凋谢枯败后,忽然看见一枝花挺拔怒放,便会触动心灵产生无限生机。可见万物的本性并不会全部枯萎,生命的机趣应该不断激发。

《菜根谭》(下)九二、把柄在手
收放自如(一书: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
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
唯善操身心着,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译文】
白居易说:“不如放任自己的身心,默默听从天地的造化。”晁补之说:“不如收敛自己的身心,静静地归于安寂。”放任往往使人狂放自大,过度收敛又会归入枯寂。只有善于把持自己身心的人,控制的开关在自己手中,可以收放自如取得平衡。

《菜根谭》(下)九三、造化人心
混合无间(一书:自然人心,融和一体)
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澈;
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
造化人心,混合无间。
【译文】
每当在飞雪的夜晚或者明月当空的时候,心境就会非常清澈明净;每当春风吹拂气候温暖的时候,意境也会自然通透。天地的造化和人心的感受,联系在一起没有什么分别。

《菜根谭》(下)九四、文以拙进
道以拙成(一书:不弄技巧,以拙为进)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译文】
文章讲究质朴实在才能长进,道义讲究真诚自然才能修成,一个拙字蕴含有说不尽的意味。像桃花源中的狗叫,又如桑林间的鸡鸣,是多么淳朴有余味啊。至于清冷潭水中映照的月影,枯老树木上的乌鸦,虽然工巧,却给人一种衰败气象。

《菜根谭》(下)九五、以我转物
大地逍遥(一书:以我转物,逍遥自在)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译文】
由我来把握和主宰事物,那么得到也不会欣喜,失去也没有优愁,这样感觉到整个人生都道遥自在;让事物来控制奴役我,那么不顺利时会恼恨,顺利时又会喜欢,一点微小的事就能把自己束缚住。

《菜根谭》(下)九六、形影皆去
心境皆空(一书: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理事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
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知如聚膻(dan)却蚋(ruì)。
【译文】道理归于空寂那么事情也归于空寂,舍弃事情而执着于道理,就好像要去除影子却要留下形体那样不当;内心如果保持空寂那么外在的境遇也会随着空寂,舍弃境遇而仍然执着于本心,就好像以聚集腥臭来驱赶蚊蝇一样可笑。

《菜根谭》(下)九七、任其自然
总在自适(一书: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
【译文】
幽居的人和高雅的事都是为了顺应自己的本性,所以饮酒时以不劝饮最为快乐,下棋以不相争胜最为高明,吹笛时以自得其乐最为快意,弹琴以信手拈来为最雅,相会以没有邀约为最真诚,宾客往来以不迎送为最坦荡。假如一受到繁文缛节的束缚,那么就要掉进世俗的苦海中了。

《菜根谭》(下)九八、思及生死
万念灰冷(一书: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像貌,又思既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而游像先。
【译文】
试着想一下在没有出生之前哪里有什么像貌,又想想死了之后还有什么形象,那么原先所有的念头便会冷却消失,内心也会寂静现出本性,自然可以超然物外,悠游在形体之外。

《菜根谭》(下)九九、福祸生死
须有卓见(一书:卓智之人,洞烛机先)
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其卓见乎。
【译文】
遇到疾病时才想到身体强壮最为宝贵,处在动乱时候才想到升平安稳的幸福,这不算有预知的智慧;得到幸福而预先知道幸福实际上是带来祸患的根本,贪恋生命而能预先知道生命是走向死亡的前提,这才是有卓远的见识。

《菜根谭》(下)一OO、妍丑胜负 今又安在(一书:雌雄妍丑,一时假相)
优人傅粉调朱,效妍丑于毫端,
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
弈者争先竞后,较雌雄于着子,
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译文】
演戏的伶人涂抹胭脂口红,用彩笔来再现美丽和丑陋,很快歌舞结束好戏散场,那些美丽和丑陋哪里还会存在?下棋的人争先恐后,通过下棋比个你高我低,一会儿棋局结束收起棋子,刚才的胜负又在哪里呢?

《菜根谭》(下)一O一、风花竹石 静闲得之(一书:风月木石之真趣,惟静与闲者得之)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
【译文】
清风之下花朵自由自在地随风飘舞,雪夜中明月皎洁空灵,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成为这美妙景致的主宰;流水边树木的繁茂或枯败,竹林间石头的消退增长,只有意态悠闲的人才能掌握和欣赏。

《菜根谭》(下)一0二、天全欲淡 人生至境(一书:天全欲淡,虽凡亦仙)
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然喜,问以鼎食则不知;语以温袍短褐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译文】
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或野外谋生的老人,问到黄鸡白酒的家常便饭就兴味很高,问到山珍海味则全不知道:谈论到温暖的粗布袍和麻布短衣就油然欣喜,问到华美的朝服却完全不知道。因为他们保持了纯真自然的本性,所以欲望淡泊,这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菜根谭》(下)一0三、观心增障 齐物剖同(一书:本真即佛,何待观心)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译文】
人心如果不生出私心杂念,何必要去观心呢?佛家说:“观心反而是增加修持的障得。天地间的万物原本是一体的,何必等待人去划一?庄子说:“物我齐一,是把本属同一体的东西分开了。”

《菜根谭》(下)一O四、悬崖撒手 苦海离身(一书: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笙歌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羡达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译文】
歌舞娱乐兴味正浓的时候,便毫不留恋地拂衣离去,真羡慕这些心胸豁达的人能够临悬崖而放手;在夜深漏残时,还有人在不停地奔走忙碌,这些凡俗的人在苦海中挣扎真是可笑。

《菜根谭》(下)一O五、修行绝尘 悟道涉俗(一书:修行宜绝迹于尘寰,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译文】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心不能把握控制时,应该远离尘世的喧嚣,使这颗心不受欲望的诱惑,这样就不会迷乱,然后能够清明地体悟纯净的本性;如果内心的操守已经足够坚定时,又应该混居滚滚红尘中,使这颗心接受欲望的诱惑也不会迷乱,这样便能修养自己圆通的灵机。

《菜根谭》(下)一0六、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一书: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译文】
喜欢寂静而厌恶喧嚣的人,往往逃避人群以求得安宁,却不知道故意离开人群便是执着于自我,刻意去求宁静实际是骚动的根源,怎么能够达到将自我与他人一同看待、将宁静与喧嚣一起忘记的境界呢?

《菜根谭》(下)一0七、山居清洒 入尘即俗(一书:山居清丽,人都俗气)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麇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贅旒(liú)矣!
【译文】
居住在深山中心胸清新开阔,接触到任何事物都有高雅的情感:看见一片孤云飘荡一只野鹤飞翔可以产生超越一切的想法,遇到山谷中清泉流动会产生洗涤一切凡俗的想法,抚摸着苍老的松树和寒冬中的梅花会有挺立傲雪的情致,和海鸥麋鹿在一起游玩可以忘却一切心机。如果回到尘世中,那么任何事物都和我不再相关,即使这个身体也觉得多余。

《菜根谭》(下)一O八、野鸟作伴 白云无语(一书:人我合一之时,则云留而鸟伴)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译文】
一时兴致来的时候,在草地上脱掉鞋漫步,野鸟也忘了被捕捉的危险飞到身旁来作伴;当景色与心灵互相融会时,在飘落的花朵下披着衣裳静静地沉思,白云也似乎无言地停留在头上不忍离去。

《菜根谭》(下)一O九、念头稍异 境界顿殊(一书: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译文】
人生幸福的境遇和祸患的局面,都是由于欲念所造成的。所以释迦牟尼说:“对名利的欲望太过炽热,就会踏入火坑,过度沉沦在贪嗔爱恋里面就会掉入苦海。而一个清净的念头可使火坑便成水池,一个觉醒的念头可以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念头稍微不同,那么所得到的境界就大不一样,不能够不谨慎啊!

《菜根谭》(下)一一○、水滴石穿 瓜熟蒂落(一书:若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译文】
用细绳可以锯断树木,水滴可以将石头滴出小洞,研学道义的人应该努力去探索;水流之处自然形成沟渠,瓜果熟透时自会落下,要想悟得真理的人需完全听任自然的契机。

《菜根谭》(下)一一一、机息有风月 心达无喧嚣(一书:机息心清,月到风来)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
心达处,自无车尘马迹,何须痼疾丘山。
【译文】
在内心的各种念头消失后,自然会感受到朗月清风缓缓而来,不会再将人生看成是苦海;心胸豁达时,自然不会有车马喧嚣的感觉,哪还需要找个僻静的山林?

《菜根谭》(下)一一二、生生之意 天地之心(一书:落叶蕴育萌芽,生机藏于肃杀)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
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
肃杀之中,生生之意常为之主,
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
【译文】
花草树木刚刚枯萎时,已经在根底露出新芽;季节虽是到了寒冬,终究会回到温暖和煦的飞花时节。在萧条肃杀的氛围中,却蕴含着主宰时势的无限生机,由此可见天地化育万物的本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