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9日报道 价格飙升、企业倒闭、民生困顿、经济放缓……乌克兰危机爆发已近9个月,欧盟盲目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自酿苦果,绿色转型之路受挫,深陷能源危机无法自拔。而美国则趁机大肆牟利,将“欧洲之危”变为“美国之机”,令欧洲处境愈加窘迫。
欧洲能源紧缺 美国趁火打劫
严冬将至,欧洲西北部、地中海和伊比利亚半岛一下子涌入大量美国液化天然气船。随着天然气价格飙升,美国能源公司和贸易商赚得盆满钵满。油轮追踪数据显示,9月共有87艘货船装载着液化天然气从美国港口出发,其中70%驶往欧洲。
“近乎疯狂”“难以置信的利润”——能源专家劳伦特·塞格伦和英国沃泰克萨咨询公司液化天然气分析师菲利克斯·布斯如此评价。按照他们的测算,8月天然气价格在高点时,单次运输就可净赚约1亿至2亿美元。
能源供应短缺,四处找气节能;通胀率屡创新高,迈进两位数;经济复苏无望,滑向衰退边缘……随着对俄多轮制裁带来的反噬越演越烈,欧洲国家也不得不正视追随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
10月6日,一名老年人走在希腊雅典街头。
与此同时,受美联储激进加息政策影响,欧元对美元汇率跌至20年新低,推升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给欧洲带来高额账单。能源危机下,欧洲工业陷入企业外迁、产业转移窘境,而美国凭借较低能源价格和补贴措施正成为承接产能的主要目的地。
随着乌克兰危机不断发酵,被欧洲视作救星、翩然而至的美国鹰到头来竟是秃鹫一只。观察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欧盟依然未能把能源安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反而加重了美国对欧洲的捆绑。
面对美国趁火打劫的行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发难,称美国在国内市场降低能源价格,却以创纪录的价格向欧洲市场供应天然气,这是一种双标,“涉及跨大西洋贸易的诚意”。他说,作为能源生产国,美国从地缘政治争斗中不劳而获,获取了真正的超额利润。
除了法国,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德国也抱怨连连。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暗指美国等“友好”国家以过高价格向德国供应天然气,借乌克兰危机大发横财。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直言,欧洲以制裁为武器,却砸中自己的脚,“是时候与美国讨论对俄制裁的后果”。
措施杯水车薪 民众怨声载道
为减少支出,意大利中部陶瓷厂的工人们将工作时间改至能源价格较低的清晨。当孩子们还在熟睡时,父母已早早出门上班……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发表盟情咨文时声情并茂地讲述着。
这是她口中欧洲人积极应对能源危机的“范例”,更是当下欧洲人被迫适应新现实的真实境遇。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称,此次能源危机在程度和烈度上都堪比第一次石油危机。欧尔班指出,大规模能源危机下,欧洲正“缓慢失血、濒临死亡”。
为应对能源困境,欧洲多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补贴、减税政策,以及对能源企业征收暴利税,限制能源价格等措施。但杯水车薪,依然无法保证欧洲安然过冬。
与疫情暴发前相比,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超过10倍。即使近期短暂下跌,也仍处于历史高位,并远高于长期平均水平。受此影响,民众购买力严重下降,消费者信心处于历史低位。同时,成本激增也波及生产领域,导致工业产出下降,外界对欧洲经济即将陷入滞胀的担忧前所未有。
安联贸易公司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欧洲,造纸、冶金、机械设备和采矿业等能源密集型企业都遭沉重打击。如果能源危机加剧,到2023年欧洲企业的破产率或将高达25%。
近段时间以来,欧洲多国爆发了罢工和抗议活动。9月,数万捷克人举行集会,反对欧盟、北约对俄实施能源制裁,要求政府抑制电价、确保供应安全。10月初,德国民众聚集在议会大厦外,表达对政府能源政策的不满,呼吁取消对俄制裁。匈牙利最新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66%的受访对象认为,对俄制裁使欧洲国家受害更甚。
同时,由于欧洲各国能源结构差异大,需求不一,政府在面对危机时首先“自顾”,缺乏团结,也导致内部矛盾丛生,应对能源危机的联合举措久拖未决。
能源问题似乎总是与欧洲的命运相连。当年,欧洲国家因煤钢走到一起,如今又因油气嫌隙渐生、分歧尽显。制裁引发的能源危机犹如一面镜子,欧洲在其映照下,呈现出愈加光怪陆离、复杂多变的色彩。正如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政策研究员帕维尔·泽卡所说,到来的冬天或将欧洲共同的归属感及对彼此的信任也冻住了。
政策频开倒车 能源转型受阻
为应对能源供应紧张局势,多个大力呼吁弃煤的欧洲国家,相继重开煤电厂、支持煤电项目;法国电力公司将重启所有处于关闭状态的核反应堆,核电建设提速;欧洲议会表决支持给天然气和核能贴上“绿色标签”……
尽管欧盟官员辩称这些措施只是“权宜之计”,旨在解决过冬问题。但分析人士指出,欧盟在减排问题上频频“开倒车”,不仅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能源危机,提高欧洲的能源独立性,也会影响能源转型进程,令其“绿色雄心”大打折扣。
“重启或加大使用火力发电厂的决定,从气候和环境角度来看,是非常有问题的。”斯洛文尼亚可持续发展焦点协会能源专家托米斯拉夫·特卡莱茨对本报记者说,气候专家一直呼吁“去污”措施,而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却在倒退。
特卡莱茨认为欧盟“洗绿”天然气也是错误的。他说:“欧盟国家在投资可再生能源方面应迈出更大步伐,而不是从煤炭到天然气,这样只是将一种化石能源换成另一种。”
国际环境组织“阿尔佩阿德里亚绿色”主席沃伊科·伯纳德对政府因能源短缺而面临压力表示理解,但他说政府并没有利用所有可能性来缓解能源危机。“斯洛文尼亚在打算建造第二座核电站之前,应更好地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
分析人士指出,建设天然气进口相关基础设施、签订购气合同、引导资金投入化石能源和核能领域都是长期规划,无法说变就变,必然会挤占能源绿色转型的资源,造成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不降反增。
关注能源转型的“监管援助项目组织”欧洲项目主管简·罗斯诺指出,一旦化石燃料基础设施到位,企业会希望尽可能长时间地使用这些资产,以确保获得投资回报。
无论如何,这个冬天对欧洲而言,注定不好过。面对物价飞涨、成本暴增,那些欧盟口中尚且“来得及”的能源转型,欧洲企业和民众显然已经“等不起”了。
不错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