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部著作的出版都有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这让我想起了余光中的乡愁
80年代初北三环周边还有菜地,90年代还有马车和驴车(郊区农民来早市卖菜),至今还记得菜农赶着驴车挤进早市的景象。小区后街的早市,几百人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早点摊上,豆腐脑、馄饨、咸的甜的热豆浆、炸油饼、炸油条、煎饼果子、肉包子、韭菜馅饼、糊塌子、羊杂汤、肉夹馍……北京也是有人间烟火的时候,现在冷冷清清,再没有了温度,没有了回忆。
Nitrolove 回复 @春天将明: 推评@喜马社区
台湾有一个记录不同作家的纪录片,叫做《他们在岛屿写作》。其中有一集讲到林海音,为了避免国民党的审查纠缠,她为自己的文学期刊取“纯文学”之名,真的是很不容易,她为台湾的文学繁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菊语 回复 @clzscx195: 《他们在岛屿写作》很好看
感动!不知不觉流泪了~
安身立命的书,作者讲的真精彩!
想到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中庄严感更重甚
啊!好有意思啊!当年去了台湾的这些人原来是这样的啊
听梁先生娓娓道来,尽然很感动
我女儿2012年出生的一代的很多孩子,因为父母从农村走向城市,考学,北漂,又迁移,定居,也没有故乡了……
城南旧事的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涨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