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合集2(上)四五至一0一

《菜根谭》合集2(上)四五至一0一

00:00
01:05:14
《菜根谭》(上)四五、一念之差 失之千里(一书: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
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译文】
每个人都有一颗大慈悲的心,维摩居士和屠夫刽子手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人间处处都有一种真正的情趣,金宅玉宇和草寮(liáo)茅屋之间也没有什么两样。所差别的只是,人心住往被欲念和私情所蒙蔽,以致于错过了慈悲心与真情趣,虽然看起来只有咫尺的距离,实际上已经相差万里了。
【注释】
①维摩:佛名,即“维摩诘(jí)”。释迦同时人,也作毗摩罗诘。
基本解释
诘[jié]
1. 追问 :反~。盘~。~究。
2. 谴责,问罪 :~责。~让。~难(nàn)。
3. 〔~朝(zhāo)〕早晨,亦指次日早晨。
诘[jí]
1. 〔~屈〕曲折。亦作“佶屈”。
2. 〔~屈聱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菜根谭》(上)四六、有木石心 具云水趣(一书: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美,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坠危机。
【译文】
凡是培养道徳磨炼心性的人,必须具有木石般坚定的意志,如果对世间的名利奢华稍有羨幕,那么就会落入被物欲困扰的境地;凡是治理国家拯救世间的人,必须有一种行云流水般淡泊的胸怀,如果有了贪图荣华富贵的念头,就会陷入危险的深渊。
【注释】①云水:禅林称行脚僧为云水,以其到处为家,有如云流水。黄庭坚诗:“淡如云水僧。”

《菜根谭》(上)四七、善人和气 凶人杀气(一书:善人和气一团,恶人杀气腾腾)
善人无论作用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狠戾,即声音笑语,浑是杀机。
【译文】
心地善良的人不要说其一言一行都很安详,即使是睡梦中的神情,也都洋溢着祥和之气;凶狠的人不要说其为人处事凶很狡诈,即使是在谈笑之中,也一样充满了肃杀恐怖。

《菜根谭》(上)四八、君子无祸 勿罪冥冥(一书: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
肝脏有了疾病,那么就会表现出眼看不见的症状; 肾脏发生毛病,那么就会表现出耳朵听不见的症状。病症发生在人看不见的地方,可是表现出来一定是人看得见的症状。所以正人君子要想在明处不表现出过错,那么就要先在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不犯过错。
【注释】①昭昭:明亮。《楚辞・九歌・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史记·天官书》:“昭昭有光,利其兵。”
②冥冥:晦暗,昏昧。《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楚辞・九歌・山鬼》:“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

《菜根谭》(上)四九、多心为祸 少事为福(一书: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
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译文】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无谓的牵挂,而最大的灾祸莫过于多心猜忌。只有每天辛苦忙碌的人,才知道无事清闲的幸福;只有心宁气平的人,才知道疑神疑鬼的祸害。

《菜根谭》(上)五十、当方则方 当圆则圆(一书: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
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
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译文】
生活在太平盛世,为人处世应当严正刚直,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为人处世应当圆滑老练,生活在衰乱将亡的时代,为人处世就要方圆并用;对待心地善良的人,应当更多一些宽容,对待凶恶的人应当更加严厉,对待那些庸碌平凡的众生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宽容和严厉互用,恩威并施。
【注释】
①叔季:指衰乱将亡的时代。朱熹《白鹿洞赋》:“在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运。”

《菜根谭》(上)五一、忘功念过 忘怨念恩(一书: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
而过则不可不念;
人有思于我不可忘,
而怨则不可不忘。
【译文】当我对别人有恩惠的时候不应该总是记挂在心中,而当我做了对不住别人的事则应当时时反省;别人对我有恩惠不能够不牢记在心中,而别人对我有过失则应当及时忘掉。

《菜根谭》(上)五二、施之不求 求之无功(一书:无求之施一粒万钟,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
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
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
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译文】
一个布施恩惠于人的人,不应总将此事记挂在内心,也不应对外宣扬,那么即使是一斗粟的恩惠也可以得到万斗的回报;以财物帮助别人的人,总在计较对他人的施舍,而要求别人予以报答,那么即使是付出万两黄金,也难有一文钱的功德。
【注释】
①斗粟:斗,十升。斗粟,一斗米。
②万钟:指受禄之多。《孟子・告子》:“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钟,量器名。《左传・昭公三年》:“釜十则钟。”
③镒:《孟子・梁惠王》:“虽万镒。”注:“古者以一镒为金,一镒是为二十四两也。

《菜根谭》(上)五三、相观对治 方便法门(一书: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已独齐乎?
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
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译文】
人生的遭遇有顺利有不顺利,所处的境况各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又如何要求特别的幸运呢?自己的情绪有平静的时候也有烦躁的时候,每个人的情绪也各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要求别人时刻都心平气和呢?用这个道理来反躬自问,将心比心,也不失为人生中一种进修品德的好方法。
注释
①法门:佛家用语。诸佛所说,为世之则,故谓之法,此法为众圣人道之通处,故谓之门。《增一阿含经》:“如来开法门,闻者得笃信。”

《菜根谭》(上)五四、心地千净 方可学古(一书: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
覆短,是又藉寇兵而济盗粮矣。
【译文】心中有一方净土,能够做到纯洁无瑕的人,才能够研读诗书学习圣贤的美德。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看见一个好的行为就偷偷地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到一句好的话就借以来掩盖自己的缺点,这种行为便成了向敌人资助武器而向盗贼赠送粮食了
【注释】
①济盗粮:为盗济粮,比喻被敌人所利用。《史记・范雎传》:“齐所以大破者,以其所以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济盗粮者也。”

《菜根谭》(上)五五、崇俭养廉 守拙全真(一书: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
生活奢侈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会感到满足,哪里比得上那些虽然贫穷却因为节俭而有富余的人呢?有能力的人辛勤劳作而招致众人的怨恨,还不如那些生性笨拙的人无所事事而使自己保持纯真的本性。

【注释】
①府怨:府,聚集之处。府怨指大众的怨恨。

《菜根谭》(上)五六、学以致用 立业种德(一书:读书希圣讲学躬行,居官爱民立业重德)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
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
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
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文】
研读诗书却不洞察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只会成为一个写字匠;当官却不爱护黎民百姓,就像一个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强盗;讲习学问却不身体力行,就像一个只会口头念经却不通佛理的和尚;创立事业却不考虑积累功德,就像眼前昙花一样会马上凋谢。
【注释】
①铅椠:椠者,削木为牍也;铅者,铅粉笔也。
②口头禅:不明禅理,袭取禅家套语以资谈助者,谓之口头禅。

《菜根谭》(上)五七、扫除外物 直觅本来(一书: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淹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译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真正美妙的好文章,可惜都被残缺不全的杂乱文章所封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旋律美妙的好乐曲,可惜都被那些妖冶的歌声艳丽的舞蹈所掩盖。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排除外界的诱惑,直接去寻求人心中最自然的本性,才能求得真正享用不尽的真学问。
【注释】
①鼓吹:乐名。主要乐器有鼓、钲、箫、笳,出自北方民族,本为军中之乐,汉有《朱鹭》等十曲,列于殿廷,宴群臣及上食用之。大驾出游用短箫铙(náo)歌,军中行部用横吹,亦统称鼓吹。

《菜根谭》(上)五八、苦中有乐 得意生悲(一书: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
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译文】
人们在苦心追求时,因为感受到追求成功的喜悦而觉得乐趣无穷;人们在得意时,因为面临着顶峰过后的低谷,往往澘藏着失意的悲哀。

《菜根谭》(上)五九、富贵名誉 来自道德(一书: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
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
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译文】
世间的财富地位和名声,如果是通过提高品行和修养所得来,那么就像生长在山野的花草,自然会繁荣昌盛绵延不断;如果是通过建立功业所换来,那么就像生长在花盆中的花草,便会因为迁移变动或者繁茂或者枯萎;如果是通过玩弄权术或依靠暴力得到,那么就像插在花瓶中的花草,因为没有根基,花草就会很快枯萎。

《菜根谭》(上)六十、花铺好色 人行好事(一书: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译文】
春天到来时,风和日丽,花草树木都会争奇斗艳,为大自然铺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林间的鸟儿也会蜿转啼鸣出美妙的乐章。读书人如果能通过努力有幸出人头地,又能够过丰衣足食的生活,如果不思考写下不朽的篇章,为世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到百岁,也宛如没有在世上活一天一样。

《菜根谭》(上)六一、兢业的心思 潇洒的趣味(一书: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
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译文】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求学的想法,行为谨慎忧勤事业,也要有大度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如果一味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过着清苦克制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培育万物成长呢?

《菜根谭》(上)六二、立名者贪 用术者拙(一书: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译文】
真正廉洁的人并不一定树立廉洁的名声,那些为自己树立名声的人正是因为贪图名声;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去卖弄那些技巧,玩弄技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拙劣。

《菜根谭》(上)六三、宁虚勿溢 宁缺勿全(一书: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
宁居无不居有,宁居缺不处完。
【译文】
欹器因为装满了水才会倾覆,扑满因为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正人君子宁可无所作为而不愿有所争夺,宁可有些欠缺而不会十分完满。
【注释】
①欹器:倾斜易覆之器。《荀子・宥(yòu)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 ‘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 ‘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为弟子曰: ‘注水焉! ’弟子挹(yì)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 ‘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注》:“宥与右同。言人君可置于坐右以为戒也。”

《菜根谭》(上)六四、拔去名根 融化客气(一书: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
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译文】追逐名利的思想根基如果不从内心中彻底除掉,即使表面上轻视世间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甘愿过着一瓢饮的清贫生活,最终也摆不脱世间名利的诱惑;外来的影响不能被自身的正气所化解的人,虽然他的恩惠能够泽及世上所有的人并为后世开创利益,最终也只会成为一种多余的伎俩。
【注释】
①千乘:乘,车,谓一车四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千乘,《孟子・梁惠王》:“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注》:“千乘之家者,天子之公卿,采地方百里,出车千乘也;千乘之国,诸侯之国也。”

《菜根谭》(上)六五、心体光明 暗室青天(一书:心地须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
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历鬼。
【译文】
心中光明磊落,即使是在黑暗的地方,也如同在晴朗的天空下一样;心中邪恶不正,即使在青天白日下也像有恶鬼。

《菜根谭》(上)六六、无名无位 无忧无虑(一书:勿羡贵显,勿虑饥饿)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译文】
人们只知道有了名声地位是一种快乐,殊不知那种有名声地位牵累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人们只知道吃不饱穿不暖令人忧愁,殊不知那些没有饥寒之苦的人精神上的空虚忧愁更为痛苦。

《菜根谭》(上)六七、阴恶恶大 显善善小(一书:陰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
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译文】
那些做了坏事但是怕人知道的人,虽然是作恶,但还有一丝改过向善的良知;那些做了好事却急于想宣扬的人,他们做善事的同时却留下邀功图名的伪善。

《菜根谭》(上)六八、居安思危 天亦无用(一书:君子居安思危,天亦无用其技)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仲,伸而抑,
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基伎俩矣。
【译文】
上天的变化不可把握,有时先让人陷入困境然后再进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不论是处于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因此,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够坚忍地度过外来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时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也没有办法对他施加任何的伎俩了。
【注释】
①机缄:《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唐成玄英《疏》:“机,关也;缄,闭也。”指推动事物运动的造化力量。
②播弄:执掌。含有颠倒是非、胡作非为的意思。

《菜根谭》(上)六九、偏激之人 难建功业(一书: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燥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译文】
那些性情暴躁的人就像炽热的火焰,遇到物体就会点燃烧毁;那些刻薄寡恩的人就像冰块一样冷酷,遇到物体就会无情残杀;那些固执呆板的人,就像静止的死水和腐朽的枯木,毫无一线生机。这些人都难以建立功业、延续幸福。

《菜根谭》(上)七十、愉快求福 去怨避祸(一书: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而已;
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
【译文】
福分不可强求,只有保持愉快的心境,才是追求人生幸福的根本态度;祸患不可逃避,只有排除怨恨的心绪,作为远离祸患的办法。
【注释】
①徼:招致,要求。《荀子・儒效》:“小人则日徼其所恶。”。《左传・昭公三年》:“徼福于大公、丁公。”

《菜根谭》(上)七一、宁默毋躁 宁拙毋巧(一书: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zǐ)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母躁,宁拙毋巧。
【译文】
十句话有九次都说得很正确,人们也不会称赞你,但是如果有一句话说得不正确,那么就会受到众多的指责;十个谋略有九次成功,人们不一定会赞赏你的成功,但是如果有次谋略失败,那么批评的话就纷至沓来。这就是君子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浮躁多言,宁可显得笨拙也不自作聪明的缘故。
【注释】
①愆尤骈集:愆尤,过失。李白诗:“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骈,并。《管子・四称》:“出则党骈。”凡物二者并合,或重列对偶皆谓之骈。
②訾议: 訾,诋毁。《礼・丧服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注:“口毁曰訾。

《菜根谭》(上)七二、热心之人 其福亦厚(一书:杀气寒薄,和气福厚)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译文】
自然界的气候规律,气候温暖的时就会催发万物生长,气候寒冷的时候就会使万物萧条沉寂。所以一个人如果心气孤傲冷漠,只会受到同样冷漠的回报。只有那些充满生命热情而又乐于助人的人,他所得到的回报也会深厚,福祉也会绵长久远。

《菜根谭》(上)七三、天理路广 人欲路窄(一书:正义路广,欲情道狭)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译文】追求自然真理的正道非常宽广,稍微用心追求,就感觉心胸坦荡开朗;追求个人欲望的邪道非常狭窄,刚一跻身于此,就发现眼前布满了荆棘泥泞,寸步难行。
【注释】
①荆棘:比喻纷乱梗阻。《后汉书・冯异传》:“异朝京师,引见,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菜根谭》(上)七四、磨炼福久 参勘知真(一书:磨练之福久,参勘之知真)
一苦一乐相磨炼,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译文】在人生路上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磨练到极至就会获得幸福,这样的幸福才会长久;对知识的学习和怀疑交替验证探索研究,探索到最后而获得的知识,才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菜根谭》(上)七五、虚心明理 实心却欲(一书: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
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译文】
人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谨慎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人一定要坚强执着,意志坚定,那样才能不受名利的诱惑。

《菜根谭》(上)七六、宽宏大量 胸能容物(一书: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译文】,
那些堆满污物的地方,往往滋生许多生物,而极为清澈的水中反而没有鱼儿生长。所以真正有德行的君子应该有容纳他人缺点和宽恕他人过失的气度,绝对不能自命清高独来独往。

《菜根谭》(上)七七、多病未羞 无病是忧(一书: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译文】
在原野上奔驰的野马经过人的驯养可以成为供人驾驭奔跑的好马,溅到熔炉外面的金属最终还是被人放在模具中熔铸成可用之物。而人只要一落入游手好闲不思振作的地步,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什么出息。所以白沙先生说:“一个人有很多毛病并不是值得可耻的事,而一生都看不到自己毛病的人才是最令人担忧的。”这真是至理名言。
【注释】
①泛驾之马:泛驾,谓覆驾。《汉书・武帝纪》:“泛驾之马。”
②白沙:陈献章,明新会人,字公甫,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卒谥(shì)文恭,著有《白沙集》。

《菜根谭》(上)七八、一念贪私 坏了一生(一书:一念私贪,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思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译文】
人只要有一丝贪图私利的念头,那么就会由刚直变为柔弱,由聪明变为昏庸,由慈善变为残忍,由高洁变为污浊,这样就损坏了他一生的品格。所以古人将没有贪念作为修身的宝贵品质,就是为了超越这个物欲的时代。

《菜根谭》(上)七九、心中亮堂 不受诱惑(一书: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译文】
耳朵听到美音,眼睛看到美色,这些外界诱惑都是外来的贼,心中的情感和欲念这些都是人内心中潜藏的贼。可是只要灵魂保持正直清醒,不受诱惑,保持一片纯净的心境,那么这些使人受到诱惑的感受和心理都能化作帮助自己培养正直品德的好帮手。
【注释】
①惺惺:清醒,机警。唐玄觉《禅宗永嘉集・奢靡他颂》:“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
②中堂:堂的中央。《仪礼・聘礼):“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不与东楹之间。”注:“中堂,南北之中也。”

《菜根谭》(上)八十、保已成业 防将来非(一书: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
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译文】
与其去谋划不能完成的事业,不如将精力用来保持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去追悔过去的失误,不如将精力用来防止再发生错误。

《菜根谭》(上)八一、培养气度 不偏不颇(一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
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
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
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译文】个人的气度要高远旷达,但是不能太粗疏狂放;思维要细致周密,但是不能太杂乱琐碎;趣味要高雅清淡,但是不能太单枯燥;节操要严正光明,但是不要偏执刚烈。

《菜根谭》(上)八二、风不留声 雁不留影(一书: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译文】
当风吹过稀疏的竹林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当风过之后,竹林又依然归于寂静而不会将声响留下;当大雁飞过寒冷的潭水时,潭面映出大雁的身影,可是雁儿飞过之后,潭面依然晶莹一片不会留下大雁的身影。所以君子临事之时才会显现出本来的心性,可是事情处理完后心中也恢复了平静。

《菜根谭》(上)八三、君子懿德 中庸之道(一书: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译文】
清廉纯洁而有包容一切的雅量,仁义而又有敏锐的判断力,洞察一切而又不苛求于人,正直而又不过于矫饰,如果做到恰如其分,就像蜜饯虽由蜜糖炮制却不太甜,海水虽然含盐但不太咸一样,那就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注释】①懿德:美德。《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传》:“懿,美也。”

《菜根谭》(上)八四、穷当益工 不失风雅(一书: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译文】
贫穷的人家要经常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穷人的女儿要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没有艳丽奢华的陈设和美丽的装饰却有一种自然朴实的风雅。有才之君子,怎能一遇穷困忧愁或者际遇不佳受到冷落,就自暴自弃呢!

《菜根谭》(上)八五、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一书: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
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
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译文】
在闲暇时不让时光轻易流过,抓紧时间做些准备,到了忙的时候自然会用得着;在平静时不让心灵空虚,在遇到变化的时候自然能够应付自如;在无人知道的时候不做邪恶阴暗的事,在大庭广众之下自然会受到尊敬。

《菜根谭》(上)八六、念头起处 切莫放过(一书: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译文】
在念头刚刚产生时,一发觉此念头是个人邪恶的欲望膨胀,便马上用理智将这种欲念拉回到正路上来。邪念一产生就发觉它,一发觉就转变方向,这个时候就是将祸害转变为福祉,将死亡转变为生机的重要关头,千万不能轻易放过。

《菜根谭》(上)八七、静闲淡泊 观心证道(一书: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
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
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
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译文】

在平静中意念思虑清澈不染,可以看出心性的真正本源;在闲暇中气度舒畅悠闲,可以发觉心中真正的玄机;在淡泊中性情谦静冲和,可以体会心中真正的趣味。省察内心以觉悟天地间的至理,没有比这三种方法更好的了。

《菜根谭》(上)八八、动中真静 苦中真乐(一书: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译文】
在悄然无声的环境中所得来的宁静不能算是真正的宁静,只有从嘈杂喧闹的环境中得来的宁静,才是人类本性中真正静的境界;在快乐的地方得到乐趣不能算是真快乐,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情,这种快乐才是
人类本性中真正快乐的境界。

《菜根谭》(上)八九、舍己勿疑 施恩勿报(一书: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
合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译文】
既然要作出牺性就不要过多地计较得失而犹豫不决,过多计较得失,那么这种自我牺牲的志节就会蒙上羞愧;既然要施恩与人就不要希望得到回报,希望得到回报,那么这种乐善好施的善良之心也会失去价值。

《菜根谭》(上)九十、厚德积福 逸心补劳(一书: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
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天且奈我何哉?
【译文】
命运使我的福分浅薄,我便加强我的德行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筋骨劳苦,我便轻松我的心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加强我的道德修养使它通达。上天又能对我怎么样呢?
【注释】
①迓:相迎。《书・盘庚》:“予迓续乃命于天。”
②厄:困穷,危追。子・万章):“是时孔子当
③亨:通。《易・坤》:“品物咸亨。”

《菜根谭》(上)九一、天机最神 智巧何益(一书: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人)
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憸 xiān 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译文】
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却在他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己的心愿;阴险的人虽然刻意去避灾祸的惩罚,可是上天却在他着意逃避之处夺走他的魂灵使其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测,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注释】
①牖:打穿墙壁用木料做的窗子。《说文通训定声》: “牖,旁窗也。”
②憸 :即不正之人。《书・立政》:“国则罔有立政用憸 人。”

《菜根谭》(上)九二、人生态度 晚节更重(一书: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載。”真名言也。
【译文】
从事声色之业的妓女在晚年的时候能够结卖笑生涯成为良家妇女,那么过去的风尘生活对她的生活不会有什么妨碍;坚守节操的妇女如果在晚年的时候失却了贞操,那么她前半生的辛苦守节都白费了。所以俗语说:“看一个人的节操如何主要是看他的后半生。”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啊。

《菜根谭》(上)九三、种德施惠 无位公相(一书: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译文】
一个平民老百姓如果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广积恩德广施恩惠,他虽然没有公卿相国的名位,却同样受到世人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们如果只是一味地争夺权势贪恋名声,虽然有着公卿爵位,却像一个讨饭的乞丐一样可悲。

《菜根谭》(上)九四、积累念难 倾覆思易(一书: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
问祖宗之徳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译文】
如果问祖先给我们留下什么恩德,那么我们现在所享有的生活就是,因此应当时时感谢祖先们创造积累的艰辛;如果问子孙后代会享受到什么样的福分,那么只要看我们所留下恩泽的多寡就知道,同时,要考虑到毁坏这些家业是很容易的。

《菜根谭》(上)九五、君子诈善 无异小人(一书: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
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译文】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如果以欺诈行为博取善名,那么他们的行为与邪恶的小人作恶多端没有什么两样;一个正人君子如果放弃自己的志节落入浊流,那还不如一个改过自新的小人。
【注释】
①肆恶:纵恣,放肆。《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可肆也。”

《菜根谭》(上)九六、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一书: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
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译文】
家里有人犯了过错,不应该大发脾气,也不应该轻易地放弃不管。如果这件事不好直接说,可以借其他的事来提醒暗示,使他知错改正;今天不能使他醒悟,可以过一些时候再耐心劝告。这样就像温暖的春风化解大地的冻土,暖和的气候使冰消融一样,这才是处理家庭琐事的典范。

《菜根谭》(上)九七、看得圆满 放得宽平(一书: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隐)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
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译文】
如果自己内心平易圆满,那么世界也会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世界;如果自己内心宽大公正,那么世界也会是一个没有阴险诡计的世界。

《菜根谭》(上)九八、坚守操履 不露锋芒(一书: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译文】
志向淡泊的人,必定会受到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怀疑;生活俭朴谨慎的人,大多被行为放荡的人所妒嫉。一个坚守正道的君子,固然不应该因此而稍稍改变自己的节操,但是也不能够过于锋芒毕露。
【注释】
①操履:操行,谓平日所操守及履行之事。《抱朴子・博喻:“洁操履之拘苦者,所以全拔萃之业;纳拂心之至言者,所以无易方之惑也。”

《菜根谭》(上)九九、逆境砺志 顺境杀人(一书: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译文】
人处在逆境中,仿佛置身于治病用的针灸药石之中,可时时自觉纠正自己的过失,陶冶自己的性情;处在顺境中,眼前却布满了看不见的刀枪戈矛,逐渐消磨人的意志却浑然不觉。
【注释】
①针砭药石:针砭,是一种用石针治病的方法,用来比喻箴规过失。范成大诗:“时时苦语见针砭。”药石,《左传・襄(xiāng)公二十三年》:“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疏:“治病药分用石。《本草》所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菜根谭》(上)一OO、富贵如火 必将自焚(一书: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生长富贵丛中的,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将自烁矣。
【译文】
生长在富豪权贵之家的人,他们的欲望像猛火一样强烈,他们的权势像烈焰一样灼人。如果不时时给他们一些清醒的观念加以调和的话,即使这些欲望和权势的火焰不会焚烧他人,也会将他们自己灼伤。

《菜根谭》(上)一O一、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一书:一精一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贯。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译文】
人心只要一旦做到至诚,那么就可以感动上天在六月降下霜雪,使城墙可以哭倒,而坚固的金石也可以雕琢。如果是一个虚伪奸邪的人,就只是白白地有一个人的皮囊,真正的灵魂早已消亡,与人相处会让人觉得面目可恶,独自一个人时也会为自己的形体和灵魂感到惭愧。
【注释】
①陨:坏的意思。《淮南子・览冥》:“景公台陨。”
②真宰:天为主宰万物者,故云真宰。《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 zhèn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