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每天听本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00:00
27:38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代表作,享誉世界的超级畅销书,小说依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剧变,以托马斯与特蕾莎偶然而宿命般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不仅仅是描述几对男女感情上的纠葛,也不仅仅是书写个人命运在大的境遇变迁中的沉浮、个人在变革时刻的选择,更是一部层次丰富、意象繁复的哲理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谵妄之下人的生命分量几何这一带着神秘感的疑问开篇,随着不断穿插的书中人物的生活走向、所思所想提出了生命之轻与重、灵与肉的相对论。


关于作者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者全名叫米兰·昆德拉,1929年出生在捷克的一个艺术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一方面他学习古典音乐不可避免地受到“二战”占领国德国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极其强烈的捷克本土意识。我们看他的创作轨迹,延续了诗人、剧作家、短篇小说家到长篇小说家的脉络,1967年他的首部长篇小说《玩笑》出版,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他的第六本长篇小说,写于1984年。这是他在冷战时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1975年以后,昆德拉移民到法国,至今都用法语创作。如今他已经88岁高龄了。


关于本书

小说采用了古典音乐中的四重奏形式,有四个主要人物,他们的生命彼此独立又交织,画家萨比娜、医生托马斯、托马斯的妻子特蕾莎以及学者弗朗茨,分别代表了从轻盈到沉重的四种生命形态。面对“布拉格之春”前后的历史动荡和生活中的媚俗,他们都做出了各自的理解与选择,托马斯夫妇在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后不久因车祸去世,弗朗茨在一次充满媚俗色彩的闹剧中死于非命,只有萨比娜怀着一颗高傲的心浪迹天涯。


核心内容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后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它的身上流淌着中欧文学的思辨传统、非常历史时期的禁忌与冒险,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作家昆德拉本人极其耀眼的文学才华。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作家和作品,人们才能够对于历史有更加立体和复杂的理解,才能对其背景下的生命有更加深刻的体认。昆德拉创造的文体也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在技术上开发了一条新的道路,对于此后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117509xvc

    文稿没审阅过吗?错误太多了!AI语音转文字,也需要人来复核一下吧!

  • 话不好听自己反省

    昆德拉的心理描写太抽象,就是为了避免媚俗,人物内心显得非常自我,有点诡异,但其实也有逻辑脉络,转成电影,的确拍不出来,也许就黑泽明可以拍出来

  • 尤利西斯的似水年华

    因为不是一气呵成地读完该书,因而到了结尾时突然自问,什么是轻与重,什么是媚俗?如果存在永世轮回,那么轻就不是作者说的那样不能承受之轻一一因为不存在永世轮回,所队对应生命不能承受的重之轻同样不可承受。而所有缺乏自由意志、理智基础的感性认知和盲从都是媚俗。

  • 梁老师的健康教育频道

    主播的声音很温暖

  • 听友320518902

    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