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代表作,探秘旧中国传统乡村的衰落原因
精华笔记
本书作者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变迁、城乡关系、区域发展的研究,写下了《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等开创性的作品。
1936年,26岁的费孝通到江苏省吴江市的开弦弓村做农村调查,本书是他此行的调查报告。书名里面的江村,指的正是开弦弓村。
开弦弓村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乡村,位于长江三角洲,土地总面积3065亩,有360户村民,总人口1400多。当地以农业生产为主,手工蚕丝业也比较发达。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是当时富裕的地区之一,家庭生活和社会组织都按照传统的习俗运行。
开弦弓村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村里90%以上的土地种植水稻,一年中有8个月用来种地,农民靠种稻挣得家庭一半以上的收入,食物完全依赖自己土地的产出。农业之外,蚕丝业是村民的第二个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村里妇女最主要的谋生手段。
随着外部经济势力和技术的侵入,乡村的经济方式发生了变化。最先发生变化的手工业,也就是江村的蚕丝业。这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经济生活发生变革。家庭手工业逐渐被现代工业取代,大量乡村劳动力失业,农民日益贫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逐步解体。
其次,组织结构发生重组。为了更好管理乡村管理,国民政府在传统乡村自治的基础上,推行了保甲制度。
最后,以父权制为中心的家庭机构有所松动。由于政府出台了新的法律,推动男女平权,加上女性经济地位提升,夫妻间的不平等关系有了改变。
那么,造成上述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费孝通认为,是西方列强的政治和经济压力。政治压力导致中国时局不稳;经济压力则体现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致使世界经济衰退,以及现代工业侵入乡村。
在双重压力之下,没有技术和资金的农民被“围猎“,收入不断减少,贫穷的人只能靠卖地或者借高利贷勉强度日。当他们入不敷出,吃不起饭,就会让乡村陷入动荡。
应该怎么走出这种困境呢?本书认为,农村问题的要害在土地上。要解决中国土地问题,仅仅实行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恢复农村企业,增加农民收入。
书 名:江村经济
作 者:费孝通
主 讲 人:子规
主讲人简介:资深记者,自由撰稿人
主 播:路琨
策 划 编 辑:李峻
总 编 辑:徐苑
👍
好书
文化自信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