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阴饴甥对秦伯》:说话要不卑不亢(下)

【说话之道】《阴饴甥对秦伯》:说话要不卑不亢(下)

00:00
18:44

十四

阴饴甥对秦伯:说话要不卑不亢篇)

大家好,我是邵鑫,我们接着来讲《阴饴甥对秦伯》。

比如说在这个事件当中,阴饴甥去见秦伯,如果就这么空手去了,什么准备都不做,大家想想,秦伯不帮他他有办法吗?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阴饴甥非常聪明,他在去见秦伯之前,先做了几件事情。第一,他就跟跑过来找他的这个大臣他说,“你呢,一会就在所有人面前,你说,‘我们国君的命令,不是让我去救他,是有别的命令。’”

命令是什么?第一个是,就说“我们国君觉得自己特别不对,然后对不起大家,要把晋国的田地财产分给大家。”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哪怕被放回来,他都自己觉得,没有脸再当这个国君了,所以他要求把太子立起来作为储君,这个太子叫圉,把圉立起来,就说这两个问题。

于是这个大臣,就照着这个阴饴甥的话去做,把所有人叫到一起,当时晋国有头有脸的,有地位的都叫过来。

叫过来之后就说了,说“我们国君,在大牢里面还想着大家。第一,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大家,让大家蒙受了损失,蒙受了屈辱,这次他准备,把我们晋国王室的一些土地,分给你们,甚至把你们之前的公田里边,要收税的这些,都不用收了,钱都是你们的了。”大家都非常开心,非常感动。

那第二是什么,第二就是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再当这个国君了,哪怕秦国人放回来,他也觉得自己很丢脸,所以他希望我们能够,立刻把太子立为国君。

讲完这段话之后,阴饴甥这个时候就跳出来演双簧了,他就说,“哎呦,我们这个国君太了不起了,自己的命都可能保不住,还想着我们每一个大臣,还想着我们国家的未来,还有什么国君,比这样的国君更值得我们追随?”

你看阴饴甥这是做的第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出现在他去见秦伯之前,为什么?其实就是第一,如果秦国不放你这个晋惠公回来,你有没有办法,你没有办法,对不对?

但是如果你们现在晋国是一盘整棋,大家已经非常团结了,晋国所有的人能够同仇敌慨了,他如果真敢不放我们的国君,我们可以兴兵打,这都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我不做这件事情的话,我们晋国现在是刚刚打败,一盘散沙,大家自己心里面都对这个国君有抱怨,肯定是打不了秦国的,这是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是哪怕秦国人把我们的国君放回来,以国君之前的这些所作所为,你觉得我们晋国人,会真心想要迎接他回来吗?

所以阴饴甥在去谈判之前,先做好自己的准备,先让自己有底气。就不管你放还是不放,我都不怕。

做完了这个事之后,他才去见秦伯,然后“会于王城”。

“王城”就是在河西的其中一个城池,也已经进入了这个秦国的境内,那后面当他真正见到秦伯的时候,秦伯的问题也非常有意思,我们来看后面秦伯怎么问。

秦伯就问这个阴饴甥说,“晋国和乎”,这个“和”就是和睦的意思,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好像非常普通,就是“你们国家现在挺和睦的吧”,“大家心思没什么不一致的吧”,就这个意思。

但其实背后这句话隐藏的东西,非常多,为什么?因为我刚才讲的,阴饴甥在做完了这一系列国内的动作之后,整个的晋国突然间变成了铁板一块,大家开始征兵,修缮武器,立新君,部队开始空前强大起来。

这件事情对秦国人来讲是很麻烦的,而且他们立刻就会知道,就是晋国人现在很危险,那这个时候是不是,秦穆公就更加担心了,你的晋国现在已经是铁板一块了,我如果把你的这个晋惠公放回去,以他的这个尿性,他万一哪天再回来打我怎么办。

但是他表面上不能这么问,他就问了一个问题说,听说你们晋国最近挺团结,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那你觉得阴饴甥该怎么回答,我回答说,“我们特别团结,你怕不怕?”这就不行了对不对?或者说,“不不,我们一点都不团结,我们一盘散沙。”就显得你非常虚伪,非常假。

那阴饴甥怎么讲?阴饴甥的这个回答特别有意思,他的回答说“不和”,他说不团结,但是他不是说我们一盘散沙,他怎么讲?他说“我们现在国家里有两派人,一派人我叫他‘小人’。”

这个小人,不是咱们今天讲的道德特别败坏的人叫小人,不是的,小人一般在古代代表的是小宗之人,就是没有太多文化见识的人叫小人,跟他的德行没有关系,跟他的见识有关系。

他说,“我们晋国里边,现在有一帮没见识的。”,没见识的这帮人是怎么想的,叫“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既然你们秦国人,都知道我们晋国在干什么了,我就明着告诉你,我们晋国里边现在有一帮没见识的,大家觉得你们抓了我们的国君,这是给我们国家造成了耻辱,你们杀掉了我们的士兵,这是给我们的亲人造成了伤痛。

所以他们准备要征兵,要立新的太子,立新的君王来对付你们秦国,“曰:必报仇,宁事戎狄”我们一定要报这个仇,哪怕我们去联合那些少数民族,以前看不起的这些部落,我们也一定要报这个仇,这是一群小人的意思,这是一群没见识的。

但是还有一群有见识的人,我们叫他“君子”。他们“爱其君而知其罪”,他们知道自己的国君是有罪,有错的,“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所以他们也开始征兵,征兵干什么,为了报答秦国,以后唯秦国马首是瞻,为秦国效犬马之劳也。

就是说同样的一个行为,在阴饴甥那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同样的行为是什么,是你们晋国人现在在大规模征兵,而且在立新的君王,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对这个事,阴饴甥的回答是,有的人是因为想报仇,有的人是因为想报恩,但是不管哪一个,他们的共同行为都是征兵,要么征兵报仇,要么征兵报恩,但是哪一个是更对的?哪一个是更占主流的呢?

很明显他用词已经用出来了,想报仇的叫小人,想报恩的叫君子。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主流还是希望来报答你们,还是希望能够团结,但是这句话背后有个什么意思,就是如果你对我们不好,那不好意思,小人那派可就出来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话。

就是很多人在讲,说阴饴甥太会讲话了,因为你去讲这段话的时候,你又要哄着他,又要吓着他。

哄他怎么哄,吓他怎么吓,阴饴甥自己不表态。他拿出两派人来用小人这派来吓你,用君子这派来哄你,你对我们好,我们君子就认为要报你的恩,你对我们不好,我们小人这派就要报你的仇。

你看他就借着秦伯讲的这句话说,“你们晋国最近统一吗?和睦吗?”他当场反应说,不和睦,我们有两派人,一派这样,一派这样的。

这是一个临场的应变,这绝对不是提前准备好的,但是这场应变真的是非常非常出色的,那他说“以此不和”。所以我们国家里边,现在意见并不统一,也就是说秦伯本来要问的,不是这个问题,他要问的是,“你们听说最近挺厉害,有点威胁到我。”的意思了。

但是阴饴甥借着这个话头,讲出了两个不同的观点,这两个不同的观点就是,有礼也有兵,而且是先礼后兵。先君子,然后你不行我就当小人,讲完这个之后,秦伯就问了下一个问题,“国谓君何”

你看,其实秦伯真正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晋国人怎么想,你们晋国人现在什么情况,这是第一个问题,会不会威胁到我们的国家。

第二个问题是你们如果真的把这个国君接回去,你们会怎么对他?你们觉得这个国君怎么样?因为我们前面讲过了这个国君,晋惠公真的不是什么好国君。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阴饴甥继续讲还是这两派,“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

就是秦伯主动地问到了,你们觉得我们秦国人,会怎么对待你们这个国君呢?你们回去之后怎么看待这个国君呢?

其实他也是在试探阴饴甥的想法,我如果把他放回去,你们会感激我吗?我如果不放他回去,你们会恨我吗?你们现在是怎么想的?

那阴饴甥就说“小人戚,谓之不免。”,说还是那帮没见识的,他们现在非常担心,他们觉得这个国君死定了,“君子恕,以为必归。”,那些有见识的大家坦荡荡,大家非常宽容,他们认为,我们的国君是一定会被放回来的。

为什么呢?大家是怎么想的,没见识的这派就想,“我对秦国人那简直做得太过分了,叫“我毒秦,秦岂归君”

“我们对人家干了这么过分的事,人家会还给我们这个君王吗?你看人家一开始帮我们上位,结果我们恩将仇报,攻打别人,还跟别人发动战争,发起战争,人家怎么会把我们的国君还回来呢?”这是小人的见解

但是有见识的人说,“我知罪矣,秦必归君。”他说,“秦国人一定会把,我们的国君放回来的,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哪儿错了。”

而且后面又说了一大堆,“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什么意思呢?“贰”就是背叛他。

他说,“我们的国君背叛了秦君,他就把他给抓起来,现在我们知道错了,他就把他给放回来。说这样的行为,没有人比他的德行更厚重,没有任何的刑罚,比这种做法更有威慑力了。”

也就是说,“你秦国人现在把我们晋国国君放了,反而是好的。你不放的话,显得你这个人斤斤计较,放的话显得什么呢?显得说你看你多好,不服就管,管好了不记仇,这是你们秦国人的大度。”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他说,“如果你把我们的国君放了,那么我们这些佩服你,心服口服的人,我们就会感激你的恩德;那些背叛你的人就会害怕像晋惠公一样,一旦背叛就被抓起来,所以通过这一场仗,你们秦国人简直就可以称霸了,本来就感激你们的人,会更加地佩服你们,本来还想着背叛的人,这下子一看也不敢背叛了。

他说,“这就是你们这场仗,打得值了,但是如果你不放他回来……”。“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他说,“本来这个晋惠公,就是你扶上位的,你现在又要把他废掉,你现在又要把他抓起来,你本来是有德于我们晋国的,你现在偏偏要变成我们晋国的仇人。‘以德为怨’我相信这种蠢事,你们秦国是不会干的。”

所以,你看,这一大段都是君子说的话。有时候,我们虽然说一个人表述的时候,他说都行无所谓,两种都可以。但是,你去看他哪个说得多,你就知道他倾向于哪个。

就像是这个阴饴甥,他说;“我们国家小人是这么想的……,君子是这么想的……,我没什么想法。”但是你首先看,他把这派叫小人,他把那派叫君子,你就明白,他肯定是倾向于这边的。

同时小人就讲了两句话,小人说“我毒秦,秦岂归君。”

君子说了一大堆,君子说,“我们已经知道错了,他一定会放回来的。我们当初背叛了他,他就惩罚我们,我们现在心服口服了,他就宽恕我们,这才是最了不起的人。”

“只要能够做到这样的话,那些佩服他的人,会永远佩服他,会感激他;那些背叛他的人,就再也不敢背叛他,这就是秦国最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如果现在秦国不放回来的话,本来是对我们晋国有恩的,现在变成了对我们晋国有仇,秦国人会这么蠢吗?”这些话用君子的话来讲。

你看,阴饴甥的这个二分法,很厉害,这个其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中,很常见。就是有时候,我们去向别人表达一些态度的时候,你不一定非得用自己的这个立场去出马说。

你可以说,“有的人觉得怎么怎么着,有的人觉得怎么怎么着,有的人是这么想的,有的人是那么想的,我也不知道怎么想。”但其实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外交辞令。

那阴饴甥在这里面,就是把自己的这个好话,用君子的口吻说出来,把自己的狠话,用小人的口吻说出来,这就是真正的不卑不亢。

所以我们经常讲不卑不亢这个词,什么叫不卑不亢不卑?就是我不卑微,我不主动地低人一等、低三下四。

那为什么有的人会显得很卑微,很低三下四?就是你老觉得害怕别人不答应,因为你没有底气,你才会卑。

所以阴饴甥在出去谈判之前,首先做的事是让自己有底气,就是“我已经不怕了,你哪怕真的不放我的晋惠公,我也不怕,我国内有自己的军马,有自己的军队,我的大臣,铁板一块,没有关系。”这叫不卑。

第二个叫不亢,不亢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别蹬鼻子上脸,就是别人放了你,是对你好,你自己得知道感恩,你别说反正我不怕,你爱放不放,你不放试试,你这个就叫亢。

所以,我们今天其实经常说,说话要不卑不亢,就是第一,是要让自己有底气;第二,是要让别人有面子,这两个点都非常重要。

你卑,自己的底气就没了,你亢,别人的面子就没有了,所以我们来看这个千古第一外交辞令,阴饴甥,对秦伯真的是讲话不卑不亢。

当然不卑不亢的前提,是你有充分的准备,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当你想要别人帮助你的时候,请不要把主动权交在别人的手上,而要把主动权尽量地拿在自己的手上,多去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帮你?

如果别人不帮你,你还能不能够继续向前走,这些准备,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而不要仅仅地寄希望于别人的大发慈悲。

那么《阴饴甥对秦伯》后面结局如何呢?秦伯非常开心,他说“是吾心也。”“这正是说到我心坎上。”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这个“七牢”,就是专门当时招待诸侯国国君的盛大的礼仪,就是你要吃的这些东西,一只牛、一只羊、一只猪叫“一牢”。

接待各国的诸侯国君,要用“七牢”去接待,也就是说,本来这个晋侯晋惠公,被关在囚牢里面,现在知道准备放回他,而且准备继续让他当晋国的国君了,所以开始对他以国君的礼仪相待。

这就是向你证明,阴饴甥的这段话,讲得有多么成功,所以直接讲到了秦伯的心坎上,而且给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就是“你放心,我们晋国人会感激你的,而且我们这个国君,现在也知道错了。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称霸,我们晋国人会感恩你,会服从你,而且再也不敢背叛。”但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低三下四,说得非常有礼有节。

那这是我们今天讲的这篇叫《阴饴甥对秦伯》,当然我们有一个小标题叫《说话要不卑不亢》,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可能可以想出几个很有意思的启示。

比如说第一个就是求人办事之前,先让自己尽可能的有点底气;第二就是换位思考,不卑不亢,就是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一想;第三,就是主动地给别人提供帮你的理由,其实有时候我特别希望你帮我,但是我要替你想想“你为什么要帮我?”

那我想,阴饴甥的这段话,可以说充分地体现了刚刚我总结的这三条。

关于《阴饴甥对秦伯》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课后思考

卑是因为缺少理由,亢是因为过于自大。饴甥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的态度使他成功解救了国君。当我们有求于人时,怎样做才会最大可能地获得他人的帮助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朵拉学英语

    老师讲的太好(¯▽¯)👍

  • 听友221282095

    👍🏻👍🏻👍🏻👍🏻👍🏻👍🏻👍🏻👍🏻👍🏻👍🏻👍🏻

  • 听友232368268

    我买了邵鑫老师讲的古文观止课,为什么只有36回,没讲完啊/

    英语大王哔哩哔哩号 回复 @听友232368268: 讲的太好了

  • meiling_mm

    说的太好了

  • 封美君

  • Anna0417

    咱就说是佩服到家了

  • 菲凡2

    没讲完,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