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0日,娜佳站在颁奖典礼的舞台中央。
鲜花和掌声中,
她的脑海中或许浮现出了丈夫赵鹏的身影。
“最美新乡人”的称号,
以及2013年度“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娜佳获得的荣誉,是给赵鹏最好的告慰。
而作为一个来自乌克兰的洋媳妇,
荣誉本身,也浸透着娜佳这么多年来的心血和劳苦。
尤其是在赵鹏去世后的几年里,
她的付出更是有目共睹。
娜佳和赵鹏的这段情缘,要从敖德萨食品工程学院说起。
那是1994年。
由于初到乌克兰,赵鹏内心不时会升腾起对故乡的思念。
下课后,他总是孤独地坐在操场上,
吹奏着那支临行前父亲送给他的口琴。
有一天,当忧伤的旋律再次从操场响起,
赵鹏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女生的问话。
“你吹得什么曲子,听起来很伤感。”
他回转过身,发现一个姑娘,正用一种热切的眼神盯着自己。
赵鹏便把曲名告诉了她。
“你能再吹一遍吗?”姑娘问道。
他没有说话,紧接着旋律便再次响起。
一个吹奏,一个静听。
两个人共同沉浸在其中。
待赵鹏吹奏完毕,姑娘又说:
“你吹得很好听,不过能换个愉悦一点的曲子吗?”
赵鹏不自觉地笑了,继而又感觉脸颊火辣辣的。
自从来到学校,
他还没有如此长时间的和女生单独待在一起过。
看着姑娘脸上泛起的笑容,
赵鹏便吹奏了一段曲风欢悦的《童年》。
“我叫杜拉维茨·娜佳。”
他刚放下口琴,姑娘就做起了自我介绍。
赵鹏也告诉了姑娘自己的名字。
他是新乡市小冀镇人。
此前赵鹏在国内就读的新乡师范附中,
跟敖德萨的食品工程有合作。
因此赵鹏后来是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乌克兰的。
相比于赵鹏不远万里来求学,
娜佳就是敖德萨本地人。
她的父母都是工程师,收入不菲,
在当地可以算得上是中产阶层。
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但巧合的是两人同岁。
相互认识后,赵鹏在异国他乡有了第一位朋友。
每次课后,他都会为娜佳吹奏一段。
有时赵鹏出去兼职打工,
娜佳说她是本地人熟悉情况,
往往自告奋勇陪着他一起去。
再后来,娜佳还把赵鹏带去自家做客。
独自身处异国,面对这样一位热情奔放的姑娘,
赵鹏的心渐渐被融化,两个人随后便相恋了。
1998年,娜佳跟随赵鹏一起回到了河南新乡。
赵鹏的父亲在县里的房管部门上班。
母亲在县里另一个机关单位当会计。
两口子在思想观念上,和其他中国人都一样。
一开始,看到儿子把一位洋姑娘带回来,
他们还有些不适应。
尤其刚见面时,
娜佳给两位老人一人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更是让赵鹏的父亲赵希才一下子就红了脸。
他们不知道,这是乌克兰特有的打招呼方式——贴面礼。
等到吃饭的时候,又该娜佳“露怯”了。
面对着桌子上的碗筷碟子,
虽然已经很饿,可她却无从下手。
到后来实在撑不住了,
娜佳就吃了自己带来的两块大列巴。
她还不知道,饭桌上吃自带的食物,
这是对主人很大的不尊重。
就这样,娜佳和赵鹏的父母,
磕磕巴巴地相处了半个多月。
那半个来月,赵鹏家所在的中街村,
几乎全村出动,都来赵家院里看这位“西洋景”。
好在赵鹏和娜佳回国之前已经告诉父母,
他们这次回家是准备把婚事办了的。
所以,纵然由于生活差异而闹了不少笑话,
但父母和亲戚都在忙前忙后做婚礼前的准备。
那些闹出的笑话,反倒成了喜庆的点缀。
结婚那天,院子里挤满了前来道喜和看热闹的乡邻。
吃酒席、拜天地、闹洞房,
全都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婚礼来举办的。
和国内那些蒙着盖头,安安静静的新媳妇不一样,
娜佳在自己的婚礼上,也是又唱又跳。
多年以后,赵鹏的父母回想起来,
婚礼那天,连报社和电视台的人都来了。
新婚燕尔,小两口甜甜蜜蜜。
但是作为新媳妇,
娜佳很快让公公和婆婆,
体验了一把洋媳妇的“热情”。
婚礼之后,娜佳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起床准备早饭。
她是乌克兰人,从小到大,
吃的都是面包、肉食和蔬菜沙拉。
不知道公公婆婆喜欢什么口味,
娜佳的早饭,还特意准备了好几样沙拉。
赵希才两口子,看着这么懂事的儿媳妇,
自然也没法拒绝儿媳的好意。
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吃了。
可惜老两口几十年,
早饭吃的都是稀饭、馒头、包子、胡辣汤。
突然让他们大早上吃生菜叶子,
任谁的肠胃也受不了。
那几天,赵希才和老伴儿,
往往是前脚刚吃了饭,后脚就往厕所里窜。
拉稀折腾了几天后,老两口实在受不了了。
每天只要看到娜佳在厨房忙碌,
要么是不吃早饭,
要么是借口溜出去买早点吃。
直到赵鹏善意的提醒了妻子,
娜佳才知道自己好心并没有办成事。
老两口本以为,终于不必在早上吃生菜了。
谁知道接下来,赵希才又体验了一把更大的尴尬。
作为乌克兰姑娘,娜佳热情似火。
有时候在外面,
也毫不掩饰的拉着婆婆或者公公的手。
婆婆是女人,婆媳俩走一块儿还行。
可赵希才作为公公,儿媳在外面拉他的手,
他感觉非常不自在。
很快,赵希才再不敢和儿媳一起出现。
这种躲避让娜佳很不解。
毕竟在家里的时候,她和亲人表达爱意的方式,
都是拥抱和挽手。
娜佳一度认为,公公和婆婆肯定是讨厌自己,
才跟她拉开距离的。
后来,又是丈夫赵鹏给她解释。
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是内敛型的。
亲人之间不喜欢亲亲热热。
娜佳虽然不太理解,
不过得知公公和婆婆并非讨厌自己,
内心的阴影也就很快消散了。
婚后不久,大儿子赵阳洋出生。
一家喜悦的同时,
赵鹏和娜佳也开始了他们的工作之旅。
两个人曾在乌克兰工作过。
也曾在莫斯科,担任过国内某企业驻俄代表。
二儿子赵丹丹出生那年,
赵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他和娜佳都辞去了原来的工作,
而后来到了浙江宁波,创办了一家外贸公司。
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面向东欧。
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艰辛,运营很快走上正轨。
几年下来,销售业绩一度冲到了上千万。
夫妻俩随后在宁波安了家。
二儿子出生几年后,娜佳又生下了三儿子赵维嘉。
然而就在她对未来有着更美好的憧憬时,
灾祸却一点点逼近了这个家庭。
2006年夏天,赵鹏到广州出差。
期间,突然的腹痛让他差点晕倒。
后来到医院检查,诊断的结果是肝癌晚期。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娜佳知道后一度接受不了。
可冷静下来,她清楚这时候自己不能难过。
医生已经偷偷告诉她,由于发现的晚了,
赵鹏的生命,最多还能支撑一年左右。
娜佳觉得,这时候应该把赵鹏的病告诉公公和婆婆。
但一些亲友却觉得应该瞒着。
因为老人年纪大了,噩耗会让他们的身体承受不了。
等到接下来开始治疗的时候,
娜佳的很多做法,更是引起了赵鹏亲友的不满。
她每天都是一脸的笑意,
甚至在赵鹏和亲友面前也是嘻嘻哈哈。
于是亲友私下里都觉得,这个女人简直没心没肺。
等到亲友来医院探望赵鹏,
总要说一些“安心治疗、不会有事”等等类似的安慰话语。
娜佳却觉得,这些话非但起不到安慰作用,
反倒会给丈夫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
她觉得,这时候应该转移丈夫的注意力,
而不应该谈论跟病情相关的话题。
于是,为了让赵鹏安心治疗,
娜佳甚至直接给一些亲友打电话,
让他们暂时不要来打扰赵鹏。
这番操作,成功惹恼了一些亲友。
一些闲话立刻就传到了婆婆的耳边。
那时,娜佳已经告诉了公公和婆婆。
婆婆和娜佳,轮流在医院照顾着赵鹏。
有一天,婆婆对娜佳说,
别人来看望赵鹏那是礼数,
你拦着不让人家来,就是失了礼数。
娜佳对婆婆说,赵鹏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同情,
他需要鼓励和静养。
婆婆不理解,还是唠叨着,觉得儿媳做的不对。
娜佳没忍住,她继续跟婆婆说,
医生说他的日子本就不多了,
最后的时刻,我希望赵鹏能开开心心的。
儿媳当面说这样的话,直接把婆婆惹生气了。
虽然和亲友有着太多的分歧,
但娜佳还是觉得,既然是绝症,
就没有必要再去徒劳的折腾。
生命的最后时光,就是要让丈夫开心快乐。
那段日子里,不管赵鹏有什么心愿,
她都尽量去满足。
有一次,娜佳瞒着大家,偷偷把赵鹏带出病房。
两个人逛了商场,还一起去吃了臭豆腐。
回去之后,她免不了又被训斥一顿。
娜佳不在乎。
过后她还悄悄告诉赵鹏,
你想去哪儿,过几天我再带你去。
然而,赵鹏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
他开始对父母交代后事。
自己走后,娜佳和孩子们的去留,
一定让她自己做决定。
2007年底,赵鹏走了,这一年娜佳才31岁。
丧事期间,娜佳父母也专程从乌克兰赶来——
他们想让娜佳回去。
然而,娜佳却又做了一个让众人吃惊的决定,
她要留下来。
娜佳的理由是,公公和婆婆年纪大了,孩子又还小。
等三个孩子都长大了,自己再考虑去留的问题。
做了决定后,她开始安排接下来的生活。
娜佳先是把父母送回乌克兰。
为了全身心的照顾三个孩子,
她接着就把公司转让给了别人。
娜佳自己只留了一份翻译的工作。
因为翻译的工作相对自由,
平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大儿子9岁,二儿子7岁,都已经上学。
每天天还不亮,娜佳就得起床给儿子收拾早餐。
由于小儿子还不满两岁,
那时候送老大和老二上学,
她往往还得把老三也带上。
送完了孩子,她就得去上班。
下午,把两个孩子接回来,
她又得忙着做晚饭、洗衣服和收拾家务。
赵鹏刚走之后,
娜佳担心公公婆婆在家悲痛,
坚持让两位老人来宁波住。
有三个小孙孙在身边,
老人的情绪开始渐渐平复。
再后来,公公婆婆想回老家,
娜佳也尊重他们的决定和选择。
孩子们一天天大了,生活能简单的自理,
她也不用再像过去那般忙碌。
每年春节,娜佳都是带着孩子回新乡过年。
平日里隔三岔五,她也会回去看望老人。
除此之外,孩子们放暑假时,
娜佳也会带上他们,
一起回乌克兰去看望姥姥和姥爷。
为了这个家,娜佳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奔走着。
四十多平米的房子,
娜佳后来将其改造成为了一个复式。
卧室在楼上,客厅、厨房和活动的区域在楼下。
两位老人虽然回了新乡,
但只要有时间,娜佳还是会把他们接过来团聚。
她从不让老人做家务,
说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就应该好好休息。
家里唯一的大床,也让给老人。
她自己则打地铺。
平时在家,娜佳和三个孩子经常用俄语交流。
但只要公公婆婆来了,
她就一定要求孩子们说汉语。
娜佳所做的这一切,赵希才和老伴儿都看在眼里。
婆婆逢人便说:
儿媳比亲闺女都亲,吃穿用度安排得很贴心。
2013年春天,赵希才得知,
市里正在进行“最美新乡人”的评选。
他立刻和老伴儿一起找到评委会,
郑重的推荐他们的洋媳妇娜佳。
在赵希才看来,娜佳多年来所做的这一切,
很多国内的媳妇可能都办不到。
要不是娜佳在操持和支撑着,
他们这个家可能早就散了。
值得一提的是,公公和婆婆去推荐,
一开始是瞒着娜佳的。
在随后几个月的票选环节,
娜佳获得500多万张的网络投票。
线下的投票也超过了10万张。
随着高票当选“最美新乡人”,
娜佳之后也成为了“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当评委会通知娜佳回去领奖的时候,
她说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是天经地义,
并不是给外人看的。
如今,娜佳已经46岁了,孤身一人,仍在宁波做着翻译工作。
作为洋媳妇,娜佳多年的坚守和付出,
是因为内心燃烧着一团似火的爱。
善良和坚强,其实不分国界。
娜佳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全社会,
也照亮了她继续前进的路。
文|71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