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64(广东)《唐宋词研究》
目录
第一编 词学论略(理解词的名称、起源、体性、体制、风格等问题)
第二编 唐五代名家词20位词人,59篇词作,重点词人(李白、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
第三编 北宋名家词19位词人,80篇词作(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
第四编 南宋名家词18位词人,47篇词作(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吴文英)
共57位词人,186篇词作
第一编 第一章 词名释例
概述(P2 第1 段)【1701 单】【1507 单】【1707 单】【1507 多】
古代韵文:诗、词。
词的主要异称:
曲子、长短句、诗馀、倚声等。
“词”这一名称是直到北宋中叶才稳定下来。
一、曲子(P2 第5 段)【1801 单】【1801 单】【1701 单】【1507 单】【1410 填】
“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
词是为了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
五代和凝因为擅长作词而被称为“曲子相公”。
二、长短句(P5 第2 段)【1607 单】
1、重视词的句式特点,长短结合。标志着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
例如张孝祥的词集名《于湖居士长短句》。
2、不少学者把长短句的提名权交给了苏轼,原因是苏轼在《与蔡景繁书》中说:“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1607 单】
3、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1707 填】【1701 单】【1601填】
三、诗馀(P6 第1 段)【了解】
1、含义:指诗词中词的别称,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馀”。
2、出现时间:“诗馀”是在诗之后发展起来的,其名称最迟在南宋庆元年间就已出现了。(P6 第1 段)
3、诗馀的四种解释:(P7)【单选、多选】
(1) 以“余力”做“余事”。表现了对词体价值的轻视。
(2) 诗歌的支流。不承认词体的独立地位。俞彦《爱园词话》也认为是“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
(3) 为诗的声音之余。
(4)丰富细腻、饶有韵味。
A、缪钺(miào yuè)的解释,缪钺在《论词》一文中用“细美幽约”来形容。(P7 第1 段)【1601 单】
B、况周颐的解释(P7第1段),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一中说:“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
四、倚声(P9 第2 段)【1501 单】
1、按照词调(词牌)作词称为“倚声”。
2、“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时期就已出现。
3、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是刘禹锡的《忆江南》。
《忆江南》词下小序即云:“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词的音乐性的标志是词牌。
这是2301的预测考点?
漫漫壹声 回复 @chx5h0p4bh4bzjq5es9l: 这些都是常考的,所以要多留意,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