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见到了阔别23年的表哥王季范,对他说:我对不起你

1950年,毛主席见到了阔别23年的表哥王季范,对他说:我对不起你

00:00
17:24

毛泽东的众多挚友中,有一位非常普通却又很不平凡的人物,他是毛泽东的表哥,也曾是他的老师。建国前,他清苦地耕耘在教育园地上,芬芳桃李,遍布中华;建国后,他以年逾花甲的高龄荣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他,就是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九哥”的王季范先生。

1884年,王季范出生于湖南湘乡,他的母亲文六妹和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亲姐妹。毛泽东小时候被寄养在外婆家,经常跟着王季范一起玩。王季范见毛泽东从小就天赋过人,经常把自己在私塾里学到的古文教他背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季范才是毛泽东真正的启蒙老师。

1908年春,王季范考入长沙优级师范学校(湖南大学前身),毕业以后,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想让他去湘潭的一家米店去当学徒,但毛泽东却想接着读书。

王季范知道以后,马上来劝毛顺生,他旁征博引,举出一个人上学念书的种种长远的益处,终于打动了毛顺生,毛泽东得以进入湘乡的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

1911年,毛泽东来到长沙,考入了湘乡驻省中学,虽然学校收费低廉,但毛泽东毕竟初来乍到,很快就把钱花完了,还欠了学校一些钱。

王季范知道以后,主动去找学校教务处开了借据,将毛泽东欠的钱从自己每月的薪金里扣除。他还从自己的住房里腾了一间给毛泽东居住,自己则和妻子、孩子挤在一间房子里。

1913年,毛泽东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第二年,第四师范并入了第一师范,他便和王季范又有了一层师生的关系。在一师期间,王季范辅导毛泽东阅读了《楚辞》、《昭明文选》等古典书籍,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

1915年3月,毛泽东的同学易咏畦病逝,毛泽东为他写了一幅挽联,他拿给王季范看,王季范觉得他写得情真意切,但有几处地方需要修改,于是在王季范的指点下,毛泽东将挽联修改成了: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1915年,湖南省议会公布了一项决定,宣布从秋季学期起,每个在校的学生要缴纳10元钱的杂费,一师也执行了。毛泽东知道后,认为是校长张干想要讨好上级才这么做的,他感到非常愤怒,于是领导学生要把张干赶出学校。

张干知道以后大怒,他决定把以毛泽东为首的17名学生开除。王季范知道以后,即刻与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校内素有威望的教员召集了一个全体教职员大会,为学生们鸣不平,对校长张干施加压力,最终迫使张干收回了成命,对毛泽东改为记过处分。

1925年8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遭到了湖南省长赵恒惕的仇视,他于是派人来韶山抓毛泽东,毛泽东得到消息后,连夜赶到了长沙,他找到了王季范,让他给自己准备几套衣服和路费,在王季范的妥善安排下,毛泽东于第二天凌晨顺利离开了长沙。

1927年,毛泽东在去领导秋收起义之前,专门来到长沙与王季范告别,说他这次要出一趟远门。可这一次分别竟长达20多年。

毛泽东上井冈山以后,王季范自然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忌恨,一些国民党官员叫嚣:“再不能让‘一师’的那个王季范教书了,不然学生都要变成共产党!”于是王季范不得不忍痛离开了第一师范。

但王季范在当时的湖南教育界有着巨大的声望,在他离开一师后不久,又到著名的长郡中学担任了校长。他提出了“延名师,重身教,因势利导”的办学主张,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长郡中学的声誉蒸蒸日上,跻身于湖南“四大名校”之列。

1936年,王季范离开了长郡中学,他继续活跃在中国教育界,历任河南教育所秘书长、湖南广益中学校长、育才学校代理校长,他还兴办了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在长沙设立办事处,负责人恰恰是王季范早年在湖南一师的同事徐特立。王季范的独子王德恒想去延安抗日,于是王季范让徐特立安排他去了延安。

毛泽东见到王德恒以后,非常高兴,向他仔细地询问了王季范的情况,并对他说:“延安比起长沙来苦得多哩!干革命啊,你伢子有没有思想准备哟?”

王德恒坚定地说:“表叔,我不怕吃苦!我从长沙来延安时,父亲就跟我说过,表叔为中国老百姓吃了很多苦,他让我到延安来跟表叔学习,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幸福去吃苦!”

毛泽东听了这番话以后非常高兴,他安排王德恒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王德恒经过学习,军政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久以后,他在另一位表叔毛泽民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王德恒跟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回湖南进行地下工作,他回到家乡后,一直忙于工作,都没有回家看望家人。不久以后,他的身份暴露,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0岁。

毛泽东知道这个噩耗以后,深感悲痛,他怕王季范承受不住晚年丧子的悲痛,就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在以后的几年,王季范一直给毛泽东写信,拜托他好好管教儿子,让他早日成才,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1949年,王季范参加了对湖南省和平起义谈判的策动工作,他首先向毛泽东发了电报:“湖南和平解放可促成!应派人迅速南下,做好各种准备。”他还利用自己的名望,联络了国民党元老伊鳌、唐生智等人积极劝说程潜和陈明仁,最终成功了促成了湖南的和平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王季范非常高兴,他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对他领导的革命胜利表示祝贺,还对国家的建设提出了“用贤才、立法制、崇道德”三条建议。

1950年,毛泽东邀请王季范来北京相聚。王季范住在北京饭店,毛泽东亲自来看他,王季范为他沏了一杯茶,随同的工作人员看到,马上把自己带来的水和杯子拿出来,为他重新沏了一杯。

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北京城里还有很多敌特反动派残留势力,为了确保毛泽东的绝对安全,工作人员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毛泽东却觉得这么做非常不礼貌,他把工作人员倒的水拿开,拿起王季范准备的茶抿了一口。

第二天,毛泽东把王季范接到中南海相聚,他动情地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

王季范很快向毛泽东问起了儿子的情况,毛泽东哽咽地说:“九哥,你把德恒交给我,可我没有照看好他,自当难辞其咎啊……”说着说着,两行泪水流了下来……

王季范也很悲痛,但他还是安慰毛泽东说:“润之老弟,快莫这亲讲。为了国家安宁,你几十年东奔西忙,抛家不顾。德恒以你作楷模,为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而壮烈牺牲,他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自当含笑于九泉之下。家人也以他为荣,夫复憾哉?”

毛泽东紧紧地握住了王季范的手说:“你要节哀,多多保重,还要照顾好他的一双儿女,他们是烈士遗孤啊!有何难处,可以直接找我。我们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毛泽东接着说:“我已经替你盘算了一件事,让你担任政务院参事,为建设国家出谋划策,官是不是小了一点?”

王季范连忙推辞:“政务院参事,我哪里干得了啊!”

毛泽东哈哈大笑:“你给我提出的三个治国重点,不是有‘用贤才’一条么?我们就是要请出你这个贤才来!”王季范深感责任重大,他终于答应了。

王季范并没有把这个职务当成是一个闲差,他比以前更忙了,他不仅在教育领域,在新中国建设的各个方面,他都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他曾经为了修建成昆铁路一事,遍寻资料,提交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报告,这份报告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周恩来总理考虑到王季范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于是提议给他配一辆小车和一名文字秘书,但他觉得现在国家正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力、财力都有不少困难,于是便坚决地推辞了。

王季范没有小车,每次要开会都会提前从家里出发,保证按照到达会场,有一次通知开会时正下着大雪,会务处准备派小车去接他,但是他却再次拒绝了,他选择了自己坐黄包车过来,并自己支付了车费。

王季范的小舅子肖某,之前一直在湖南老家务农,他知道姐夫“当官”了,专门来到北京,希望王季范能够给他安排一个工作,但王季范却说:

“你是我的舅子,按理说,我应该帮你的忙。只是这个忙帮不得。你文化不高,在机关工作不合适,进工厂么,又没有技术。重新学文化、学技术么,年岁又不小了,像你这样的情况,还是回老家务农的好。如今解放了,当工人,当农民,都一样的光荣。”

妻子听见了以后,非常生气地说:“好啊,你这么不近人情,舅子找你帮忙,你却冷冰冰地回一个‘不’字!”

王季范说:“搞工作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国家的事。要看情况,要看条件。情况不行,条件不够,就是至亲至戚,我也不会帮这个忙。”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王季范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3月14日,王季范辞去政务院参事一职。从“参事”到“代表”,他从不为虚名所累,一直读书撰文,为国家出谋划策。

1959年8月底,毛泽东的女儿李敏结婚,王季范也应邀参加了喜宴,他穿着一件士林布灰色长衫,这件衣服他已经穿了20多年了,不仅已经褪色,而还打了两个很显眼的补丁。

毛泽东看见以后,对王季范说:“君子固穷哩!我看,你这件长衫也该‘改朝换代’了!”王季范被毛泽东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

过了几天,毛泽东的秘书来到了王季范家里,从包里取出一件崭新的米黄色呢子大衣给王季范。王季范一试,十分合身,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他非常爱惜这件衣服,并一直穿到他去世。

1971年春节,毛泽东接王季范到家里吃饭,席间他问王季范:“你离开湖南老家有好多年了,想不想看看故人啊?”

王季范说:“当然想啊!”

毛泽东马上说:“那好,你是全国人大代表,一开春,你就去南方视察,顺便看看亲朋故旧如何?”王季范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1971年4月,在家人陪同下,87岁高龄的王季范专程乘火车回到韶山。在韶山,他会见了30多位年逾古稀的故旧,或把臂问安,或抱头垂泪,乡情乡谊,如胶似漆。王季范动情地说:“今天回来看望各位,既是我的心愿,也是毛主席的安排。”在场的人听了,格外激动。

1972年7月11日,王季范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7月14日,中央在北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悼会由郭沫若主持,毛泽东亲献了花圈,花圈的飘带上写着:“九哥千古,毛泽东敬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