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曹雪芹《红楼梦·秋窗风雨夕》

027-曹雪芹《红楼梦·秋窗风雨夕》

00:00
01:18
027-曹雪芹《红楼梦·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雪儿冰冰

    (1)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这是一首模拟汉乐府“别离”诗之作。代,替代汉乐府“别离”诗,作一首新的“别离”诗。汉乐府诗中有不少“别离”诗,如《生别离》、《久别离》等。秋窗风雨夕,系黛玉作此首诗的正式标题,诗模仿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格式。

  • 雪儿冰冰

    爇短檠ruò duǎn qíng “短檠”是指矮灯架,借指小灯 爇(ruò),会意。本义指烧。

  • 雪儿冰冰

    那堪na kan

  • 雪儿冰冰

    爇ruò:烧的意思 檠 qíng

  • 雪儿冰冰

    注释 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 “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滴沥:水珠下滴。

  • 雪儿冰冰

    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睡醒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 雪儿冰冰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林黛玉 清 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 雪儿冰冰

    【鉴赏】   从“葬花人”到“离人”,从“葬花吟”到“别离歌”,黛玉的悲剧命运在演进   前面的《葬花吟》与这首《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姊妹篇,在时间上相隔半年。产生两首诗的自然景象背景,前者为暮春,后者为秋末。

  • 雪儿冰冰

    漏壶的水滴完,清晨到来,风雨有所收敛。庭院内雨雾蒙蒙,一片萧条狼藉;稀疏的竹林中、虚掩的窗户上滴滴沥沥。不知秋风秋雨什么时候才会止息,这场风雨触动我的秋情,已使我流了多少的眼泪,把窗纱都打湿了。

  • 雪儿冰冰

    烛影在灯台上摇曳,蜡炬泪快要流完;蜡炬泪光映照怨恨人面,更牵动了怨恨人的秋情和离愁。谁家的秋庭里没有风雨侵入?哪户的秋窗内没有风雨敲打声?为何我的秋庭里风雨更骤急!为何我的秋窗内敲打声更猛烈!   漏壶的滴水声催得风雨愈加骤急,夜已深,丫鬟催上床安歇;我怕丝绵被子抵不了秋风秋雨的冷寒,与其难以入梦不如换上新烛,让我们相对而泣。看来连夜风雨不会停息,连绵秋雨、飕飕秋风似在陪伴我这个在灯前哭泣的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