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熊培云:断臂上的花朵-人生与法律的奇幻炼金术(上)

42熊培云:断臂上的花朵-人生与法律的奇幻炼金术(上)

00:00
11:13

本期介绍 



随堂讨论

在你看来,苦难更可能成为一个人的动力还是打击?二者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什么?


节目文稿

大家好,我是熊培云,今天我来导读的是奥比•萨克斯的《断臂上的花朵:人生与法律的奇幻炼金术》,这是理想国译丛中的一本。


关于这本书的精神内涵,我想先从古希腊的一个故事说起。


大概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芙丽涅(Phryne)的人体模特,据说她是雅典城最美的女人。因为“亵渎神灵”,芙丽涅被送上了法庭,她面对的将是死刑判决。至于她为什么被认定为渎神,简单说就是在公共场合裸露了身体。这个细节很有意思,我们说道德会变化,一些很丑的观念曾经被认为神圣,但是怎样的人体是美的,其实古往今来变化并不大。以一时的观念审判永恒的美,也难免会出差错。


关键时刻,辩护人希佩里德斯(Hyperides)在众目睽睽之下为她褪去了衣袍,并对在场的501位市民陪审团成员说:“你们忍心让这样美的乳房消失吗?”


这是古典时代有关美与正义的最动人的故事。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肉体之美(芙丽涅)和精神之美(希佩里德斯)的双重感召下,雅典法庭最终宣判芙丽涅无罪。19世纪法国画家让·莱昂·热罗姆(Jean-Leon Gerome,1824-1904)曾经为此创作了油画《法庭上的芙丽涅》(1861),场面香艳生动,不愧为世界名画。而芙丽涅也的确是美,曾经有雕塑家以芙丽涅为模特制作了雕塑,因为实在是太美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会飘洋过海来看她。


【法国名画《法庭上的芙丽涅》,图源见水印】


不过,这个英雄救美的故事实在太过浪漫,以至于让人觉得不真实。这也不是一个我们通常说的“颜值即正义”的故事,如果是,那也是像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一样只上演一回。据说芙丽涅被释放后,雅典通过法律,禁止被告在法庭上裸露胸部或私处,以免对法官造成影响。


“法庭上的芙丽涅”讲述的是一个刀下留人的故事,而这也是我在读萨克斯的《断臂上的花朵》一书时立即浮现在脑海的一个故事,两者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前面说的英雄救美。


如果想了解《断臂上的花朵》这本书,就要先了解作者奥比•萨克斯这个人,在我看来他的一生就是一个“英雄救美”的传奇。


如何从苦难中拯救自己?

1935年,萨克斯(Albie Sachs)出生于约翰内斯堡一个立陶宛犹太裔移民家庭。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年少立志,愿投身于人权事业。十七岁,在开普敦大学学习法律期间,曾参与抵制恶法运动(Defiance of Unjust Laws Campaign)。几年后,作为人权律师,萨克斯成为南非当局的眼中钉,并因此被拘禁和刑讯逼供。1966年,也就是在31岁的时候,出狱后的萨克斯被迫流亡海外。


【奥比·萨克斯】


然而厄运并未因为流亡而结束。1988年4月7日,在莫桑比克从事法律研究的萨克斯惨遭汽车炸弹袭击。虽然大难不死,他却丢掉了一条手臂和一只眼睛。而凶手正是南非当局派来的特务。萨克斯在他的自传里生动地回忆了自己醒来时的情景。他像天主教徒在胸前画十字架一样,对自己进行“眼镜、睾丸、钱包、手表”式的检查。他大难不死,丢掉了一条手臂和一只眼睛让他悲伤,但是作为男人该有的一点也不少,也让他兴奋。不只是欲望还在,还包括对生命对美的追求还在。萨克斯说,马普托墓园葬满了被南非特务谋杀的人。我们身边已经死了好多人。所以当我在马普托中央医院里暂时苏醒过来时,我感到胜利的喜悦。我活下来了。作为一名自由斗士,你每天都会猜想这一刻什么时候会到来,会是今天吗?会是今晚吗?会是明天吗?我在面对它的时候能保持勇敢吗?它真的到来了,而我活了下来,活了下来,活了下来。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而勇士一生只死一次。萨克斯显然无愧于勇士的荣誉。按说,如此遭遇足以在精神上毁掉一个人,让他从此丢掉初心,陷入复仇主义的深渊。然而,这颗汽车炸弹不但没有摧毁萨克斯,反而使他获得了更加平静而昂扬的生命。


我有一个观点,人生最大的灾难往往是次生灾难。也就是当命运摧毁你的时候,你去配合它,你自暴自弃,结果可能是命运摧毁你一次,你摧毁自己一生。


有关萨克斯的自我拯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一个人遭受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的时候,难免会想到以牙还牙,同归于尽,或者甘于同流合污,与敌同沉。而萨克斯几乎没有做太多的思想斗争便救出了自己。


早在第一次被拘捕时,萨克斯就意识到自己与南非白人政权的较量是意志与品格的较量。因为抓捕他的人对他的折磨已无关他手上的信息,而只是想打垮他。“他们的目的在于证明他们比我强大。”然而,即使是作为一个牢笼中的弱者,他也不希望与囚禁他的人互换角色。他必须将自己从复仇的野蛮中救出来,必须呵护好内心高贵的东西。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憎恨的是一种坏制度,而不是在这种坏制度中各扮角色的可怜人。作恶者人性的世界已经坍塌了,而萨克斯人性的世界还在。那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如果他也像敌人那样以剥夺别人的自由为目的,那他就等于爬进敌人的战壕,与他们为伍了。


在《断臂上的花朵》中,萨克斯曾这样重申自己的理想与道义——

“让所有南非人民都获得自由,远比囚禁、施加酷刑在那些曾对我们如此的人,更属有力的复仇。以牙还牙意味着,我们将变成他们的同类,变成帮派分子、骗子和暴徒。虽然是为了更加高尚的目的没错,但最后我们就会和他们沦为一丘之貉,只比他们更加有权力而已。我们的灵魂会像他们的灵魂,而我们的凶残也将和他们的凶残无所区别。”


苦难如何成为自由之驱动力?

虽然肉体之我被迫害者做了减法,但在遭此劫难之后,萨克斯知道如何坚定信念,为精神之我做加法。“不管我怎样身受重创,我还是比他们优越——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比他们更高尚,我的信仰深度为他们无法企及,我才是真正的人类,我为正义而战、我为自由奋斗,我永远不会变成他们那种样子。某种程度上,慈悲为怀的信念,而非残忍的以暴制暴,赋予我一种道德上的胜利,让我能够坚强地走下去。”


“我知道只要我能康复,我的国家也将会康复”——这是我在萨克斯书里读到的最感动的一句话。我丝毫不认为这是一种狂妄自大,恰恰相反,在这里我听到的是一个人在惊魂初定后立即找回的责任心。对制度之恶不同常人的理解,对同代人苦难命运的广泛同情,对内心美好世界的坚守不移……如果不是这些观念与责任心,萨克斯也不可能绕开冤冤相报的复仇,重新踏上康复南非的道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无用学

    今日随堂讨论:在你看来,苦难更可能成为一个人的动力还是打击?二者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什么?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见解~

    11111111_6a 回复 @无用学: 取决于什么很难说,可能是很偶然的原因。

  • 听友215048117

    懦夫在死之前已经死了很多次,勇士只死一次。

  • 初夏_72g

    人生最大的灾难往往是次生灾难。也就是当命运摧毁你的时候,你去配合它,你自暴自弃,结果可能是命运摧毁你一次,你摧毁自己一生。

  • alataro

    熊老师都可以请到,这也太无敌了吧,多少年都不出来做节目了,M系列劲儿太大

  • 丸尾同学

    来了

  • 徐徐的风中的鱼

    “颜值即正义”,现实中难以避免,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clzscx195

    宽恕往往是神的行为,萨克斯的精神像神一样伟大。这就不难理解曼德拉的精神以及南非黑人取得政权后的对白人的宽恕。 国内曾有人指责曼德拉说他毁了南非,因为南非的经济和社会现状都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了很大的倒退。那么按照他的说法,南非应该怎样呢?应该还在白人的统治下,黑人对政治无权过问的富足南非吗?这就是中国一些人的思维方式,他们信奉民以食为天。

  • 听友215048117

    👍

  • 般若自在天

    “生命之花”🌸

    般若自在天 回复 @般若自在天: 救赎V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