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屡败屡战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差点连自己的老命也断送了。他固然有自责的成份,也有请求皇上增兵的意思,于是就起草写奏章,因为不能回避战败的事实,所以用了“屡战屡败”这个词语。他手下的一个谋士看见了,提醒曾国藩到:“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将领在奏章中也提到了屡战屡败,皇上一怒之下,把他斩首示众。”曾国藩也想起了这件事儿,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但是向皇上上报军情,如果不能实事求是,就是欺君之罪,一样难逃罪责。曾国藩想了一下,突然灵机一动,把“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让同一个词语有了本质上的变化。
皇上接到曾国藩的奏章,在读到“臣屡败屡战”龙颜大悦,后来当着众大臣面前,夸赞曾国藩面对困难斗志不灭、越挫越勇,实在是栋梁之材。
“屡战屡败”强调每次战斗都失败,成了常败将军,给别人传达的是失败与痛苦的感觉;“屡败屡战”却强调自己对皇上的忠心和作战的勇气,虽败犹荣,则给别人带来的是希望。
中国有句名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曾国藩不过是调整了两个字的顺序,一字之差 避免了灭顶之灾,就是有文化的好处,当然同样也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要有积极的人生观,不要消极的看待问题,一字之差的效果都有如此之大,我们遇到挫折,看待事情不妨乐观一些,或者会是另一种格局?我们不做屡战屡败的愚者,而要做屡败屡战的“斗士”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