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德班”标签带偏了性别平等的正当诉求

“男德班”标签带偏了性别平等的正当诉求

00:00
03:48

“男德班”真的出现了?不久前,长期从事性别研究的专家方刚启动“男德班”带领者公益培训,引发舆论关注。从报道来看,“男德班”早在2015年就开办过,当时因遭到舆论争议而草草结尾。7年后,方刚认为,大众性别观念有所提升改善,因而有了重启“男德班”的条件。

那么,“男德班”到底教些什么?与过去备受争议的“女德班”又有什么区别?

据介绍,培训班的全称实际上是“好伴侣好父亲:全参与型男性工作坊”,倡导性别平等,反思支配性男性气质,反对性别暴力,挑战不平等的性别机制,培养男性成为全参与型的伴侣。培训班的课程包括“反对性别暴力的理念与方法”“带领团队小组的技能”等。

↑2015年首个“男德班”培训现场。

可以发现,这个培训班的主要诉求是性别平等,主要内容是致力于探索推动性别平等的途径和做法。这些理念和做法都是正常正当的,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人们想象中的“男德”并不相同,与泥沙俱下、时常夹带封建糟粕的“女德班”更是天差地别。

这样说并不是为“男德”辩护,而是必须将“名”与“实”理清楚。道德不分男女,或许在具体做法上有些差别,但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人们致力于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文明水平,却用不着画蛇添足地细分出“男德”“女德”的范畴,对不同性别提出不同要求。说到底,无论是提倡“男德”还是鼓吹“女德”,都是性别偏见的产物。

在争议“女德班”的时候,网友常常开玩笑地问:“为什么没有男德班?”而近年来,“男德”话题也经常引起关注。在电视剧《赘婿》中,男主角进入“男德学院”进修,学习烹饪、缝纫、育儿等课程,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作为人生目标,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娱乐圈,一些男明星穿着保守,与女明星刻意保持距离,也往往被称赞是“男德典范”。

在性别平等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人们提起“男德”,很多时候是对少数人提倡“女德”的反讽,试图以这种方式提醒人们,所谓的“女德”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但是,矫枉不能过正,偶尔的调侃可以理解,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甚至在严肃的性别平等工作坊中,都开始使用“男德”概念,就令人难以理解了。假如我们批评“女德”中含有性别歧视的成分,那么就不应该堂而皇之地使用“男德”这样的概念。无论是“男德”还是“男德班”,都是同样刺眼的存在。

我们追求两性平等,不是追求女性的特别优势地位,这是一个严肃且值得一再强调的观点。开办性别平等工作坊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将其命名为“男德班”,无疑就“带歪了楼”,甚至可能污名化两性平等事业,给大众带来误解。

从2015年的“报名者寥寥无几”到今年的“招生不会太难”,这个培训班的变迁见证了社会性别意识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愈加开放。那么,主办者能否更进一步,以更合适的名称来命名这个培训班,而不是冠之以“男德”的名头呢?名实相副,要远远胜过不伦不类。

(原题为《“男德班”标签带偏了性别平等的正当诉求》 作者 土土绒 来源 红星新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