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同读一本书。
凯文·凯利多年前曾预言未来的12个趋势,其中提到:“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事物电力化了,而未来我们会把许多事物都智能化。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做成服务进行售卖,它可以通过电线把智慧传到你家里,像一个商品一样。”
当年无法想象的景象,如今却正在变成现实,我们甚至早已习以为常。在国际会议的会场上,嘉宾分别用英语、粤语、西班牙语等交流,我们很容易通过手机或电脑看到实时翻译的字幕;花椒地里装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对气候环境、土壤状况、作物长势、病虫害等进行实时监测,手机会提醒这块地的主人该浇水了、该施肥了;养殖场的奶牛都戴上了智能脖环,监测奶牛的活动量、呼吸、反刍等数据,原本找牛是一件麻烦事,如今饲养员通过脖环定位,一两分钟就能找到。
这些都是《云上的中国:激荡的数智化未来》这本书里描绘的画面。数字化、智能化已经喊了很多年,如今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的情况到底如何了?这本书由吴晓波领衔策划与执笔,通过对阿里云和各行业案例的实地调研与深入采访,从零售、运营、制造、出行、教育、城市治理等不同领域甄选出更具标杆意义的案例,全景式呈现中国数字新基建的产业图景与未来趋势的同时,也回答了中国所处的转型阶段、在全球数智化浪潮中的地位。
最近,这本书的续集《云上的中国2:科技创新与产业未来》也出版了,如果说第一本侧重在云能力在现代城市治理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如何起到关键作用。那么这本新书更侧重数字化技术创新在产业端如何推动转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数智化是如何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推动产业变革的。
你或许还有印象,2021年9月23日,辽宁省沈阳市的沈北新区和浑南新区部分区域在未发出事前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停电,停电时间持续至晚上8点到11点不等。此后两天,东北多个城市出现未经通知直接拉闸限电的现象,有的地方停电超过12小时。限电措施不只在工业领域,还波及居民生活用电,有报道称部分地区红绿灯都断电了。
接下来,云南、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湖南、广东等多个省份都相继采取了“有序用电”等措施,对高能耗企业用电做出限制。能源问题不仅仅是控制的问题,更多在于管理。整个电网,从发电到输电再到配电,最后到用电,各个环节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只有通过数字化、精细化的智慧能源管控,才能实现有限能源的科学分配及运用。
能不能给电网配上千里眼和顺风耳呢?智慧能源平台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通过监测用电数据、实时分析、有效预测,让电力部门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全社会的用电量、用电结构和趋势,这样政府在使用能源调控手段的时候能够更灵活、更精准,甚至未雨绸缪。
比如某家企业在一个阶段内的能源消费增长值或者增长率超过了目标,平台就能够输出详细的分析报告,提供给政府部门,及时作出调控,这样就不会再出现2021年下半年那样因电量短缺导致强行拉闸的现象了。
这个智慧能源平台的底层就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集监测、预测、调控、分析和服务功能为一体,能为居民、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提供精准化、差异化和智慧化服务。
数智化的到来,使得原本大量的人为决策被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科学决策取代,很多“拍脑袋”“毛估估”的决定变成“让数据说话”“算出个决定”,也把人从单调机械的基础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造力的事。
2015年,老板电器位于杭州临平的数字化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刚刚落成,需要工人两班倒作业,高峰时甚至需要三班倒。因为流水线上要“一人一坑”,生产过程中不能随意走动,一批钣金冲压完成后,负责运输的工人用手推车或叉车把成品运到存放处,一个月下来,一名工人需要在产线和存放处之间折返几百次。拘束、枯燥、重复、繁重,是一线工人工作的代名词。
“那时候招人,真的招不到。”老板电器的高管回忆到。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为1.7亿多人,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246万人,沿海的工业和外贸大省的很多企业都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人,工厂怎么办?其实早在2012年,老板电器就开始尝试“机器换人”,将流水线上重复性劳动作业以机械臂等设备替代,内部系统逐步信息化,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初步实现了底层数据抓取和透明化,目的是提升良品率和运营效率。
但是,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系统之间各有数据,并没有打通,无法真正让数据跑起来,跑出效率、跑出收益。
以模具冲压环节为例,以前工人只知道在某一天模具出现了极高的报废率,但要知道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还得靠人工一个一个地倒推归因,才能找出问题所在,最后再进行维护、保养。
老板电器的流水线日夜流转,其产线上的数据本就是一座“富矿”,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价值?
2019年年底,老板电器和阿里云各自组建了一支10多人的项目攻坚队伍,朝着“无人工厂”的目标迈进。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介于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之间的大数据平台。它接入ERP、CRM、MES等,将制造、供应链、研发、营销、产品数据完全打通,建立关联。
各系统、各设备间的数据运营规则,类似人体神经收到大脑的指令。但与人体大脑能对神经天然生成指令不同,在工厂里,需要对这些规则先做好标注及设计。在对23个生产场景进行梳理后,阿里云工程师为复杂的数据规则做出了智能标注,构成了“聪明的神经网络”。有了这些准备,生产任务基本由自动化的机器包办,工厂里几乎没有了流水线工人,因此不再需要灯火通明的环境,只有沉默的机器和它背后的“智能大脑”在不知疲倦地生产。
那原本的工人去哪儿了?他们不再是流水线上做着重复性工作的“人肉机器”,而是摇身一变,成了运维工程师、设备保养工程师、系统开发工程师这样的新时代知识工人。
如果说智慧能源平台和黑灯工厂好像离我们很遥远,像是在社会的后台默默提供数智化的服务,那么巴东居民们切身感受到的就是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巴东是湖北恩施的一座县城。险峻的峡江造就了巴东壮观的景致,但也让这里成了沟壑纵横、地广人稀的险境。当地人出行极为不便,去一趟镇上需要开车在山路上行驶两个多小时。
“老百姓办理户政业务,要拿着户口本来镇一级的便民服务大厅,提交相关手续后,还要再去县里办,今天没办成,就要多住一天。”巴东县公安局溪丘湾派出所教导员张力对于当地办事之不便深有感触。
不只老百姓不方便,公职人员同样苦不堪言。巴东县有一万多名公职人员,入户走访摸排、开会办事都要在山里兜兜转转一大圈,遇到突发状况需要联络某位干部,往往要辗转多人才能获取到联络方式;平日里遇到紧要事务,需要干部跨村镇开会商讨,还要驱车几小时从大山里前往目的地。如果领导外出不在办公室,下属的报备、审批等就无法获得及时反馈。
能不能让老百姓在家里点击手机就能办成事儿?公职人员也不必再跑断腿?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巴东的县领导接触到了钉钉,开始在巴东县进行试点。巴东县依托钉钉作为即时通信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在数字化政务办公、数字乡村、税企服务智能平台、未来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基层人民学习平台开展合作。
巴东县公安局在2017年就启用钉钉进行行政审批。如今,老百姓只需坐在家里,用手机发送信息,政府部门接收到信息之后,在手机上进行操作,让老百姓只跑一次就能把事情办妥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2019年两年的时间,巴东政府给企业和老百姓节约直接经济成本约800万元,这还不包括时间成本。
在《云上的中国2》这本书里,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云上的北京冬奥会、云上的成宜高速公路、云上的果园、云上社区、云上的大学小学……从国家到城市,再到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润物细无声,让生活更便利、让社会效率更高、让中国的发展质量更优、速度更快。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会有很多“恍然大悟”,原来数字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带来了那么多的改变。
请问吴老师您的学习助理微信怎么加呀?
做核酸不太智能。排队1小时了
靠中国资本家实现的话,必将成为人类的灾难!
云上的中国出版了吗?从哪儿买到?
快快
看看更新呦
真正的从数字转型成数智,这里面的变革可不简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