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没有“捷径”,如果有那一定少不了科研创新的推动。在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脚步中,有无数青年科研人员在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的贡献有多种精彩的方式。
在最好的年华里,他们让奇思妙想落地生花,让大国重器攀上高峰,让前行的瓶颈被打破,在枯燥的科研道路上铸造着灿烂星河。
为国家和行业的需要贡献力量,是新青年该有的样子
漫长的隧道与严谨的实验室是郭璐最常见的工作环境,这个生活中温柔细语的女孩一旦工作起来干练又专注。而在参加工作初,她总是因为能力不够而焦虑。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郭璐
2013年从新疆大学硕士毕业后,老家河南漯河的郭璐进入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当年那个瘦小的女孩开始了与滚刀岩石打交道的漫长征程。
“我们实验室主要围绕大国重器盾构机、隧道以及相关的地下工程展开实验”。初到实验室,郭璐有些力不从心,“实际工作与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刚开始有些烦恼和焦虑”。好在导师的安慰和亲友的开解给了郭璐鼓励,她学着“专心去做好这样一件事,不去想太多,慢慢地去进步”。
科研工作是枯燥的,天天与仪器、岩石、资料打交道的生活让这位工作了近10年的“老手”也忍不住吐槽,“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还不如踏踏实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出一些成果来”。
在近10年的工作中,郭璐也确实取得了一些让人称赞的成绩。她研发了国内唯一的“滚刀磨损试验平台”成果,应用于引汉济渭等工程项目,降低生产成本近2500万;全面负责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再制造》(GB/T37432-2019)等10余项国家、行业、企业标准的研究及制修订工作,多项标准填补了国际国内的空白;参与国家973课题《深部复合地层TBM系统适应性设计理论与评价决策系统》和中国中铁课题《高磨蚀性地层盾构及TBM刀具磨损预测研究》……
但这些成果的获得并不容易,一次又一次实验、一遍又一遍重新来过。修订标准的时候恰逢孩子出生,身为负责人的郭璐深知不能抛下工作,便带着孩子和婆婆奔波在工作现场,白天婆婆帮忙带孩子,郭璐和同事进行实验验证,晚上把孩子哄睡后,她还要继续自己的工作。有些时候,她真的觉得很难,“但是幸好,坚持下来了”。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让我坚定了锻造过硬专业本领,在科研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念”,郭璐说。
从起初懵懂焦虑的毕业生到如今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级工程师,对于“新青年”一词,郭璐也有着自己的诠释。“就我自己而言,立足自己的岗位,在自己的行业内,在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的一些攻关方面能够有所突破,为国家和行业的需要贡献力量,我觉得新青年该有的样子”。
让科技成为郑州发展主动力,把国际优质资源和项目引进中原
如何让缺水或缺肥的植物“开口”说话;探索开发可以进行动作识别、语音识别、与人友好交流的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校园;研发警用无人机干扰枪,在机场等地方进行无人机驱逐……在郑州市高新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内,郑州创客空间FABLAB实验室副主任韩腾和他的同事正在为这些事情忙碌着。
郑州创客空间FABLAB实验室副主任 韩腾
在英文中,“Fabrication Laboratory”的意思是微观装配实验室,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新颖的实验——一个拥有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厂。加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实验室网络,以数字制造设备赋能本地中小科技企业的空间,让奇思妙想能够成为现实是郑州创客空间FABLAB实验室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韩腾一直热爱的事情。
老家南阳的韩腾今年26岁,与实验室结缘是在大学三年级。当时他正在郑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习,同时还担任郑州大学电动方程式车队队长,通过郑州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了解到这个实验室,并在这里完成了一些3d打印、激光切割等制造工艺,“这些东西原来我们只是在学习的课本上见过,做赛车的时候也听说别的高校用过,但我们不知道哪里可以实现,联系了实验室后,发现这里的实验设备、环境跟我们车队的需求非常契合,就达成了合作”。
2018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后,韩腾正式加入FABLAB实验室担任机械工程师职务,维护实验室设备,参与外观结构设计,为他人的热爱助力。2020年起,他担任实验室副主任职务,负责对接企业需求、进行技术培训、将实验室网络中一些优质资源协调过来,“我们是河南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FABLAB实验室,我们希望把数字制造的一些先进工艺区域化,生产制造研发本地化,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时间成本,把国际上的一些优质资源和项目引进中原地区”。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希望自己能够作为新青年力量,在国家建设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就个人而言,韩腾期待着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为社会发展增添力量,“这两年金融岛、中原科技城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的发展,我相信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够在河南获得更好的土壤,希望我所从事的科技领域能够成为郑州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以创新的意识和无畏的勇气,在超硬材料研发路上笃行致远
提及油气勘探开发及矿产资源开采等“深地工程”领域,浮现在脑海的是体积庞大的重型装备在工地的轰轰作响的场景。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有这样一批青年,他们专注于重型装备关键零部件——硬质材料合金钻头的设计研发工作,今年30岁的龙伟漾是其中一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科研办公室主任 龙伟漾
“超硬材料被誉为‘工业牙齿’,河南是国内超硬材料行业的领航者,郑州是超硬材料的主要发源地,我从硕士阶段就开始从事超硬材料的研究工作”。毕业于河海大学的龙伟漾,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科研办公室主任,今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5个年头。
作为一名科技研发人员,实验室和施工现场的“两点一线”常常能看到他奔波的身影,从新产品的结构设计到样品的加工制造,从材料性能的反复迭代到成品在工程上成功应用,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推演。
“任何科研问题都要紧密结合实际工程来挖掘其技术瓶颈及壁垒,因为好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其‘使用价值’。”秉持这一理念,他带领团队熬夜奋战、攻坚克难,目前设计的新一代石油井用钻头材料已通过各项性能测试,产品性能指标与进口产品持平。
“看到一个个‘卡脖子’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团队的成果能真正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是我最大的获得感”。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龙伟漾激动地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同时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以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时代给予了青年实现梦想的舞台,我们要加快促进各项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为实现科技强国贡献绵薄之力。”
擦亮高铁“金字招牌”,为动车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大家好,我是冯时,生逢盛世的冯时。”这是24岁的高铁检修机械师冯时自我介绍时的开场白,“高铁是中国名片,现在属于高铁时代,时代给了我机会,让我能够有幸从事高铁行业,成为一名扎根一线,精于检修的动车组机械师。”冯时自豪地说。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 冯时
晚上7点,冯时和同事繁忙穿梭于检修点,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辆车缓缓开进检修站,“对高铁动车进行检修,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我们是两人一组,跳进坑道,仔细查看各种存在风险的地方。”冯时介绍说,他们会拿着手电筒开始对列车底部进行检查,进站的列车只有通过“健康检查”,才能被允许飞驰在高铁线上。
冯时毕业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是他走出校园的第一个年头。“由于平常并不开设夜间高铁,所有的高铁列车都是晚上才到检修车间保养。我们经常工作到凌晨,数百万乘客的安全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马虎。”回忆起刚入职的时光,长达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双手与双眼必须时刻在岗,也必须时刻集中注意力。
弯腰、回头、登台、垮台、转身……每个晚上,这样的动作他都要重复上百次。随着指示灯亮起,列车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徐徐从检修站开出,每到这时,他都会朝初升的太阳挥挥手,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爱动车,小的时候我就想能从事和火车相关的职业该有多好。”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为了这份热爱的事业,这位年轻的机械师已经默默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大学时期,他的职业目标已十分明晰,“我想成为一名专注于动车检修的工匠”,他精研检修技术,代表学校参加河南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斩获河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星金奖。
如今,他如愿成为了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动车段中的一员,站在梦想的舞台上启航。“我是一名青年党员,担当作为,尽职尽责始终牢记于心。一颗螺栓松动,可能造成很大事故。我的工作就是要保证每一个关键部位都不能出问题,一颗螺栓不能松,一颗螺栓不能掉。”
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他对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印象深刻。“作为新时代的铁路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坚决守牢高铁与旅客列车安全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擦亮高铁‘金字招牌’”,冯时目光如炬,胸前党徽闪耀,他愿把青春融入铁路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为动车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