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201集-遥想完美的古人,有什么启发?

【天下】第201集-遥想完美的古人,有什么启发?

00:00
11:03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遥想完美的古人,有什么启发?


我们进展到《庄子天下》篇第三十三,也就是《庄子》全书的最后一篇。谈到中国古代的思想,有几篇文章是值得一看的,首先就是《庄子天下》篇。它里面提到七派中国古代的思想,其次就是后面《荀子》的〈非十二子〉篇,同时到后面,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写的《论六家要指》。这三篇文章很具体的说明在先秦一些重要的学派,他们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


这一集,等于是〈天下〉篇开头第一章跟第二章,庄子把古代的道术做一个大概的描写,里面有一些基本的定义是值得注意的。


我们先看第一章,庄子怎么写。尤其他里面提到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四种人。那么,这四种人是怎么界定的呢?圣人后面就出现了君子、百官跟民,就是老百姓。这对于古代的社会可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我们看庄子怎么说。


天下研究学术的人很多,都认为自己的学问好得无以附加了。古代所说的道术,究竟在什么地方?答案是:无所不在。再问︰神妙的能力从何处降临?明智的能力从何处出现?答案是︰圣人有他诞生的理由,帝王有他成功的原因,都是来自整体的一。


不离开根源的,称为天人。不离开精纯的,称为神人。不离开真实的,称为至人。以自然为根源,以禀赋为依据,以大道为门径,能够顺应一切变化的,称为圣人。以仁来施行恩惠,以义来建立条理,以礼来规范行为,以乐来调和情绪,表现仁爱慈善的温和气息的,称为君子。


以法度做为分守,以名号做为标准,以比较做为验证,以考核做为决断,可以排出一二三四的等级,百官依此列出顺序。以工作为日常活动,以衣食为生活中心,增加物产积蓄财货,关心老弱孤寡,使他们都能得到安养,这是人民生存的道理。


这第一段说得非常的具体,就是天下研究学术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学问不得了,最好的。那么,古代所说的道术在什么地方?我们一再强调:当然是无所不在。《庄子》前面早就说过了。呢?术是道的应用。所以把道术两个字连在一起,在庄子来说是很自然的。


后面提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神妙的能力从何处降临?明智的能力从何处出现?这边特别提到明智,因为人有认知能力,你要把它修练提升到达真正的明智,就是可以悟道的这个能力。那么,神妙就代表什么?代表精神生于道。能悟道的话,人才会有神妙的表现。


所以它后面就提出圣人帝王都来自整体的一,这个一应该是大写的。就是那个最后的来源跟归宿也就是道。后面提出四种人加以界定:不离开根源的,称为天人。事实上天人这个词在前面只见过一、两次,并且没有说得非常清楚,跟我们前面所描写的神人、至人都类似。


他怎么说神人呢?不离开精纯的,称为神人。这没有问题;不离开真实的,称为至人。记不记得前面经常出现的是真人,在这边反而不见了,因为他跟至人可以合而为一了。

圣人比较特别,一提到圣人就要记得:一方面他是悟道的个人,另一方面他也是在道家里面,用来在人间指导具体的、正确的行为的一个代表。说他以自然为根源,以禀赋为依据,以大道为门径,能够顺应一切变化的。你看他最后这一句顺应一切变化就代表在人间,他可以随着各种情况发挥他的随遇而安,甚至我们经常用的虚与委蛇这种方法。


后面提到的就是君子,提到仁、义、礼、乐,能表现仁爱慈善的温和气息,就称为君子。像这个观点很接近儒家传统的一种立场;后面接着谈到百官,没有问题。任何政府的成立,一定需要各层官员;最后提到老百姓的生活,就希望生活安定,平平安安过日子。


所以这前面先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说明什么?你不要只看到外表人的世界的安定,它背后有一个整体的一。而圣人也好,帝王也好都来自于此,有天人,神人,至人,圣人,等于圣人重复出现了,就特别是一个跟人间有关的情况了。而这里面有一个词可以把它转换为后代所说的内圣外王,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每一个凡人都有可能展现类似的境界。


《庄子》一书的重要目的就在这里。


接着第二章比较重点的是:强调儒家的思想。因为庄子所说的七派思想,首先就是儒家,下一集就会谈到墨家。其他各派,我们在轮到的时候,再做比较完整的介绍。


我们现在先看庄子怎么描写跟儒家有关的部分,庄子开头还是描写一个完整的境界。


他说:“古代的人真是完备啊!他们配合神明,取法天地,抚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推及百姓,明白治国的根本原则,也不疏忽法度的末节。不论时间空间上的任何领域,事情上的小大精粗,他们的功用都无所不在。这种功用明显表现在典章制度方面,像旧时的法规、世代相传的史籍多半还有记载。


存在于《诗》、《书》、《礼》、《乐》中的,像儒家学者、官吏士绅多半能够通晓。《诗》是用来表达心意;《书》是用来记述政事;《礼》是用来规范行为;《乐》是用来调和情绪;《易》是用来通达阴阳;《春秋》是用来界定名分。


这些典章散布于天下,施行于各国,百家的学说时常加以称颂与讲述。后来天下大乱,贤圣之行不显明,道德标准不统一,天下的人大都各执一端而自以为是。譬如耳、目、鼻、口,都有各自的作用,但是,不能互相替代。就像百家的各种技艺,都有它的优点,在适当的时候也用得上。


然而,如此既不周全也不普遍,就只能算是偏于一端的人。他们区别天地的大美,分析万物的条理,解散古人的全德,但是却很少能整合起天地的大美,相称于神明的灵妙。因此,内圣外王之道,昏暗不明,阻塞不通,天下的人各自认为自己所喜好的就是学术。


可悲啊,百家往前走而不再回头,必然不合于道术了。后代的学者很不幸,无法见到天地的全貌与古人的广大境界,道术就如此被天下人所分裂了。


这整个一段,中间提到所谓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这样的顺序,很明显是儒家用来教导各层官员跟百姓的。但是这个之后,连儒家在内,都认为自己是:讲的是真理。而这边明明白白就提到内圣外王之道,从此就昏暗不明,阻塞不通了。


接着,后面会看到墨家的思想。


从这边可以学到什么?第一个,古代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都来自于一个整体;也就是道。古人是完备的,后面是道术为天下裂。道术被天下人所分裂了。就是天下有很多人才,非常认真的去学习古代的道术。但只看到某一个层次,某一个片面,而不能够掌握到完整的系统。


儒家在这个地方等于是负责教育的。庄子对儒家的肯定,在这一章里面看得非常明显。后面就提到墨家,因为墨家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学派,在古代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这一集,学到这些对于古代的完整的思想系统基本的认识,那后面怎么样分裂,各家有它各自的优点跟特色,又有什么样的困境跟困难呢?我们会听庄子继续来介绍。


下一集的主题是:墨家让人尊敬,但不合人情。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之大盗

    学《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典章制度,才能:格物→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教化才能让社会稳定。反之,乱。用在个人身上也一样,人生和顺。谢谢老师

  • 听友376468418

    在上,先要有“内圣外王”之道的通畅,才能保证《诗》、《书》、《礼》、《乐》、《易》、《春秋》这样的顺序在人世间能得以实现。

    听友376468418 回复 @听友376468418: 庄子悟“道”人的标准应该是要具备“天人,神人,至人,圣人”的理想境界。

  • 听友376468418

    “内圣外王”,已不再是割裂“道术”的人,他即是悟道的个人,也是在道里面,是在人间指导具体的、正确的行为的一个代表,所表现出来的皆是君子的风范。

  • 呆呆up

    不离: 天人,神人,至人(真人) 以为: 圣人,君子,百官,民

  • heart1965

    天人,神人,至人,圣人。

  • 听友398879657

    字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