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俄乌冲突新视角》,让我们从民族和文化角度聊聊俄乌冲突。上一集我们简略说了俄土战争中关于乌克兰南部的争夺战,也提到其中最重要的第九次俄土战争,本集我们将着重来讲述一下这一场战争,俄罗斯为什么失败,以及奥斯曼为什么虽胜犹败。
第九次俄土战争,或者我们更习惯称之为克里米亚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场战争,俄罗斯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可以说,这场战争从根本上暴露了俄罗斯只是半个欧洲国家的事实。
首先,沙俄在战略上的理解就是错误的。
拿破仑战争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赞誉为“欧洲的救世主”,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结成了神圣同盟,但是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距离拿破仑战争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先不说三国君主都换了几茬,神圣同盟存在的前提是反法,如果不是反对法国,三国在东欧有着近乎相同的利益诉求,是天然的敌人。在第九次俄土战争前夕,沙俄已经占领了克里米亚,并相继吞并了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如果要再进一步,那就是染指巴尔干半岛了,别国不说,占据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奥地利就先忍不了。
另外,沙皇尼古拉一世暗示英国,可以一起瓜分奥斯曼土耳其这个西亚病夫,但英国作为当时的世界老大,为了控制全世界的殖民地,最重要的是保持各个方向的航线顺畅,如果沙俄的触角伸到地中海,那英法怎么保证自己在非洲和印度洋的利益?而且沙俄的瓜分方案也十分不公,几乎将巴尔干和当代土耳其的所有领土都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英国简直听得无语,埃及等地本来就已经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了,沙俄提出这样的方案,相当于要把英国咽进喉咙里的肥肉抠出来。
所以可以说,从战略上,沙俄已经狠狠侵犯了欧洲所有大国的利益。
其次,沙俄在战术上也远远不及其他国家。
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在1853年到56年,即19世纪中叶,这时候的英国已经要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了,沙俄却还是农奴制国家,农奴制的核心是什么呢?是靠劳动力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取胜。所以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对抗英法联军,等同于以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对抗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英法资本主义社会的科技优势在本次战争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在军事装备上,英法已经用上蒸汽动力舰队,而沙俄的还是木制风帆舰队,前者是机械动力,机动性远远高于后者,再加上英法的线膛枪和线膛炮,把俄军手中的滑膛枪比照得好像烧火棍一样。战争结束后,沙俄不可一世的黑海舰队几近覆灭,俄罗斯的海军要到百年后的苏联时代才得以重回巅峰。
其次在通讯上。英法联军的指挥官能通过有线电报从千里之外指挥战争,这样不仅更便捷,而且有利于指挥官掌握全局,统筹谋划。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有线电报也使得大众传媒可以实时传递前方战况,战争距离大众不再遥远,民意对战争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是军事后勤体系得到长足发展,工程保障、战地医疗、后勤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在传统战争中,大多数士兵并非直接阵亡于战场,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治疗不及时等原因死在后方。而铁路运输的发展,有效解决了物资不足和伤员转运的问题,野战医院医疗条件的改善,则大大降低了受伤士兵的死亡率。
但是,上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优势,仅适用于英法联军,沙俄落后许多,土耳其则干脆隐身。
事实上,沙俄和奥斯曼的这场战争,残害的是俄土的国民,焚毁的是俄土的国土,获益的却是其他国家。沙俄止住了向西往欧洲扩展的趋势,转而把注意力放到远东,奥斯曼虽然名义上保住了巴尔干半岛的权益,但日渐式微的它已经无法像以往那样掌控局面了。黑海中立化,俄土双方的舰队都受到毁灭性打击,再也没有余力越过达达尼尔海峡。
自此之后,虽然亚历山大二世匆匆开始农奴制改革,但沙俄依旧一蹶不振,一直在走下坡路。
奥斯曼土耳其则渐渐坐实“西亚病夫”的称号。
西亚病夫这个称号意味着什么,对于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我们应该不会陌生,想当年,俄罗斯和日本就中国东北部的权益打得如火如荼,相当于在满清政府脸上左右扇巴掌,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而今日的俄乌冲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俄罗斯和乌克兰打得如火如荼,但不论哪一方获胜,得到的都是一片焦土和一群难民,甚至欧洲也没得到任何好处,先不说今冬的能源危机,就是未来乌克兰重建,还不是要靠欧盟、尤其是德国拨钱。而获得好处的又是谁呢?别的国家不好说,但土耳其和印度绝对算两个,想来土耳其也没想到,历史上的仇恨在现实的利益面前居然这么不值一提。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儿,你们觉得俄乌冲突最大的获益方是谁呢?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我们下期再见。
能别每次都“在评论区留言吧” 有什么意义么
讲的非常好!一直期待更新!
左右扇巴掌,这个说法可不公平。
丘劲锋PeterChiu 回复 @天树123: 历史什么时候有公平?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皮罗戈夫医生才是应该被载入史册的
👍
👍
众人分享巴尔干,多吃就是王八蛋
好
获利最大的是美国
海叔讲历史 回复 @13030722cvw: 哈哈人到家中坐,阿拉斯加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