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0.【热点】业绩炸裂!杨金金放开限购,要买吗?

0350.【热点】业绩炸裂!杨金金放开限购,要买吗?

00:00
06:13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业绩炸裂!杨金金放开限购,要买吗?来自懒猫的丰收日。


听说了吗?杨金金又放开限购了,他管的交银趋势,单日申购限额从1000元提到了50万元。


为什么要用“又”呢?这不是他今年第一次放开限购。3月21日,他就放开过,交银趋势单日申购限额从1000元提高到1000万元。不过放开仅2天就关闭了。3月23日,又把申购限额调回到了1000元。所以,在杨金金放开申购限额后,传言也起来了:这次杨金金就要20亿,达到目标后,申购限额还会调回到1000元。


咋说呢?不排除这种可能,丘栋荣刚这样干过。8月8日,他管的中庚小盘价值打开了申购,不限额。但8月15日,就把申购限额降到了100万元,8月22日又降到了1万元。


杨金金也是中小盘风格,而且表现不比丘栋荣差。2020年5月开始管理交银趋势,管理以来,基金涨了166.53%,同类3157只基金中排名第5。今年表现也没落后,和丘栋荣一样,同类排名都是前5%,能不能快速募集到想要的钱,拭目以待!


不过,我看了下网上的评论,大家似乎更看好规模小一些的交银启诚!


为什么呢?


业绩好,近3个月、近1个月、近1周,交银启诚都是跑赢交银趋势的。


交银启诚是杨金金去年底发的一只新基金,因为成立后市场持续下跌,所以建仓节奏也比较慢,直到今年二季度才完成建仓。也就是说,比较基金过去3个月的收益是有意义的。


而且我比较了7月份以来,两只基金的周收益。14周中,有9周交银启诚都跑赢了交银趋势,占比64%。不管是收益率,还是胜率,交银启诚都完胜交银趋势,也难怪大家更青睐交银启诚。


至于交银启诚为什么表现比交银趋势好


(1)可能是因为规模小。基金规模在10-40亿元之间是一个比较舒服的状态,超过50亿元后,收益率会明显下滑。交银趋势的规模是105亿,交银启诚的规模是36亿,规模小的交银启诚要有优势的多。


(2)也可能是两只基金持仓不同。比较两只基金的持仓,十大重仓股中有9只是相同的,持仓还是蛮接近的,但这9只股票的仓位并不是一模一样的。再看那两只不同的重仓股,交银趋势重仓的郑煤机,过去3个月跌了8.7%。交银启诚重仓的山东黄金,过去3个月跌了1.03%。也可能是因为持仓差异导致的基金收益不同。


所以,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因为哪个愿意才导致的两只基金收益不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交银启诚明显领先交银趋势一丢丢,所以大家也更看好交银启诚。


然后再说说最近比较火的基金公司自购。


据《中国基金报》统计,昨天和今天上午一共有16家基金公司宣布了自购,自购金额达到了14.5亿元。新一轮基金自购潮出现了。


最常规的解读是机构看好后市,抄底。其实没那么精准。


2015年以来,出现过3次大的基金自购潮,分别是2015年7-8月份、2020年2-3月份,和今年1-2月份。这是第4次大的基金自购潮。


比较前三次自购潮,2015年7-8月份、今年1-2月份比较像,都是指数从高位跌了20%+,市场信心不足,人人自危,然后机构果断出手自购,稳定市场情绪。


但你说有用吗?有一点,机构出手后,市场稳了几天,但之后该跌还是跌。2020年2-3月份那次比较巧,碰上了全球大放水,股市在机构自购后一路走高,抄了个大底。


所以,基金公司自购只是一种态度,目的在于提振市场信心。至于之后市场何去何从,还要看市场自己的运行逻辑。


最后,那些基金公司长期重仓自持的基金表现如何呢?


我找了2019年以来,每个季度基金公司自持份额都超过2000万份的基金名单,一共27只,涉及主动权益、“固收+”、纯债、FOF等类型。也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比如谢治宇、王延飞、许利明、姜晓丽、欧阳凯、何秀红等。


把他们和指数比较下,主动权益基金中,大概有一半的人跑赢了同行,也就是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是武阳(易方达)、秦毅(泓德基金)、李威(汇添富)、赵治烨(上银基金)。谢治宇、王延飞跑赢了沪深300,但跑输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固收+”基金中,姜晓丽管的天弘安康颐养涨了33.83%,最大回撤只有4.63%,表现优于二级债基金指数。欧阳凯、何秀红管的基金,收益略低于二级债基金指数,但回撤小了一半,表现也可以。


比较惨的是这只基金,华商双债丰利A,2020年可能是踩雷了,基金净值连续下台阶。2019年以来,基金也跌了27.1%。


扒了下数据,基金公司是2018年3月6日-8日买的,一共买了2.51亿份,价值3.05亿元。但按最新净值计算,这2.51亿份只值1.57亿元,亏了将近一半,不知道这是不是最惨的基金公司自购案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