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杜月生因为好赌,输光了水果店老板的钱,被老板赶出门,这种沉迷于烂赌的伙计,谁都不敢用啊!
十里洋场变成了十里地狱,杜月生沦落街头,彻底与乞丐混混为伍。但是杜月生毕竟是杜月生,即使沦为乞丐,也是乞丐中与众不同的一个。别的乞丐卖的是可怜,但他卖的是脑子。所以别的乞丐讨到的只有残羹剩饭,但是他却能讨到钱。
他在卖水果的时候,就学会了看人说话,他不会像别的乞丐一样,遇到一个人就缠上去。上海滩的乞丐多,有的人被缠烦了,会拿乞丐出气,所以小乞丐被人打,是常有的事。
杜月生不会去街上缠人,他就守在赌场的旁边,看到一脸开心的客人走进去,便上前说好话。
“老板红光满面,今天财神爷照应,行善积德,会给你带来更好的运气!”
听到这样的好话,赢了钱的赌客,都会扔几个铜板,讨一个好兆头。
也有赢了钱从赌场里出来的,他就迎上前,手里拿着三根香和一点纸钱:“老板今天赢钱了伐,给财神爷烧一炷香,保你明天赢得更多!”
赢了钱的赌客,自然想赢更多,三五个铜板扔出去,换一个开心。
并不是没个赌场都让小乞丐挡在门口,那些五大三粗的看门人,会像撵狗一样把乞丐撵走。
杜月生就靠着自己的机灵劲,饥一顿饱一顿的过日子,晚上没个住处,随便拿几张破报纸,就睡在屋檐下。
有时候运气好,能多讨几个铜板,他便花上两三个铜板,去那种充满汗臭味的大通铺上睡一宿。
在上海滩当乞丐,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乞丐也是分地盘的,要是不小心跑到别人的地盘上去乞讨,轻则被赶走,重则被人打一顿。
当乞丐的杜月生,认识了另外一个和他无依无靠的人,那个人叫袁珊宝。大家都知道,上海滩鱼龙混杂,派系很多,而江湖帮派更是如过山之鲫。杜月生和袁珊宝二人也想替自己找一个靠山,投入某个帮派,有帮派罩着,不至于势单力薄。
袁珊宝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有一个叫陈世昌的青帮老头愿意收徒弟,于是二人便用讨来的钱,当了入门费,拜陈世昌做“老头子”,正式入了青帮,为“悟”字辈的弟子。
青帮其实也分派系,同一个字辈的人,有的住在豪宅里享受,有的则在街头混日子。陈世昌就属于那种在街头混日子的人。
陈世昌虽说是青帮的人,但混得不如意,在街头坑蒙拐骗,他有一个外号叫“套签子”。什么是“套签子”,其实就是街边的一种赌博方式,旁边站了几个人,称为“引子”,当有人经过的时候,“引子”故意赢钱引人上当。这种江湖骗术,如今在一些城市的火车站周边和公园里,也常见。
杜月生和袁珊宝偶尔当陈世昌的“引子”,但是更多的时候,两人还是要出去讨生活。因为他们当“引子”是没有钱的,每个月还要上交给陈世昌一些孝敬费。
有一次杜月生在外面流浪的时候,遇到一个叫王国生的人,王国生是原先水果店的伙计,现在自己开了一片店面。在王国生的讲述中,杜月生才知道老板对他还是很怀念的,店里的几个伙计,都不如他机灵。
既然是被赶出来的,那就没脸再回去。王国生的店铺只是小本经营,根本不需要帮忙的伙计,不过,王国生的心肠好,经常叫杜月生去吃饭,偶尔也给几个铜板,还把一些开始腐烂的水果,让杜月生带去充饥。
杜月生却从这些腐烂的水果上,看到了商机。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56%
他把那些水果削掉皮,挖掉烂掉的地方,切成一块块的,用小碗装好,进到戏院和赌场,送到那些看戏的和赌博的人手里。
那年头看戏,有卖瓜子和香烟的,在旁边转悠着。有钱人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有专门的人伺候着倒茶,但是一般人享受不到那样的服务。
有些人看戏正看得口渴,又不愿意出去喝水,看到一碗削好的水果只需要一两个铜板,谁还不愿意掏钱?
吃着水果看大戏,那叫一个享受!
生意最好做的是赌场,那些赌客们正赌得口舌生燥,冷不丁看到一碗清热生津去火的水果,哪有不要的道理?
一般的水果摊,一旦水果开始烂,都会整个扔掉,他这种化腐朽为金钱的做法,至今很多人都还在用。
杜月生很快发现,梨比其他水果卖得好,因为梨的水分多,能够解渴,而且败火,特别是那种又大又白的莱阳梨。
杜月生以前跟着水果行老板去进货,知道哪里有水果批发,哪里的水果价格便宜。
此后的日子,他专门卖莱阳梨,挎着一个篮子,出入戏院和赌场。那年头的梨不按斤卖,都是按个,一两个铜板一个。
只要有人扔过来两个铜板,杜月生就会飞快地削好一个梨递过去。长期下来,他练就了一手削梨的本事,只见他一手拿梨,一手持刀,那梨在他手中飞速转了几圈,一条完整的梨皮就削下来了。
他给这套手艺起了个风雅的名字,叫“美人脱衣”。
由于他的梨脆甜可口,那一手削梨的本事神乎其神,因此,他又多了一个“莱阳梨”的外号。在香港影星吕良伟出演的电影《上海皇帝》中,其中的一个情节,就是展示他削梨的技术。
杜月生卖梨究竟卖了多长时间,根据我查阅多番资料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三年左右。
也就是从他离开水果行后,到进入黄公馆的这三年。
杜月生的赌瘾很大,他卖梨只是为了生活,只要有了一点钱,他就会去赌。王国生和袁珊宝不知劝过他多少次,可他根本听不进去。到后来,王国生不敢给他钱了,只让他困难的时候,去家里吃饭。
杜月生赌钱也不总是输,偶尔也有赢钱的时候,只要他赢了钱,就会像以前在高桥的时候一样,叫上一帮认识的人去啜一顿。期间如果有哪个人开口向他借钱,他二话不说,能掏多少就掏多少。他借出去多少钱,心里没个数,即便他没钱,饿得两眼发花,也从来没有向别人要过账。
用他的话说:我从来不会锦上添花,只会雪中送炭。
所以,在十六铺一带,莱阳梨的名气的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他仗义。也正是这份仗义,使他认识了不少打架不要命的混混,那些人都愿意跟着他。
这个时候的杜月生,不是没有想过开香堂收徒,可是时机不成熟,他的威望还不够,资历也很浅,再者,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朝不保夕的,如何开宗立业?
所以他必须等机会。
后来他进入黄公馆,得到林桂生的信任,羽翼渐丰,便借用黄金荣的名气压阵,开香堂收徒,一收就是好几十人,成了青帮有史以来,年纪最小开香堂收徒的人。
这就是杜月生的智谋。
他认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朋友,交往十个朋友,只要有一个朋友对他真心,就足够了。
他发迹之后,与章太炎聊天时,说起这段经历,他笑着说:“钱财是可以花得完的,交情是用不完的,那个时候,我需要朋友!”
他正是用小时候听说书学来的本事,学着《三国》中曹操的样子,用钱财收买人心。
因为他很清楚,在上海滩,只要有了名气,有了朋友,就不愁没有发迹的机会。
在他发迹之后,很多人都向他开口借钱,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求到他头上,他都会帮一把,落难的蒋介石、戴笠、黎元洪都受过他的恩惠,落魄的章太炎、杨度都受过他的款待,就连不相识人给他发电报求援,他都慷慨的寄了2万大洋。有的写了借条的,也有没有写借条。
正是这份江湖的豪爽和洒脱,使他得到了“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的美名。
据说,他流落到香港身患重疾,预感时日无多,居然将整整一箱、金额达数百万大洋的借条,全都烧毁。也许他明白,随着他的去世,那些代表人情的借据,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这个时候的杜月生,并没有想到,他在赌场出入的时候,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已经注意上他了,那个人就是法租界探长黄金荣的跟班,大名黄振亿。(预知后事,请看下一节)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