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向毛主席介绍杜平:他是红军的大学生。主席:那是野鸡大学

罗荣桓向毛主席介绍杜平:他是红军的大学生。主席:那是野鸡大学

00:00
19:30

1991年,金日成访问南京,一位83岁的老人参与了迎候,他对金日成说:“金主席,您还记得我吗?”

金日成用普通话答道:“怎么会不记得?咱们是老战友,记得毛主席还曾让您给我捎过一封信呢!”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位老人就是志愿军第一任政治部主任、开国中将杜平。他是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曾称他是我军高级将领中的“大学生”。

1908年,杜平出生于江西省万载县的一个贫民家庭,他家共有兄弟姐妹8人,所以父亲决定只让杜平一人上学,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杜平用8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学业。

1927年,杜平考上了湖南群治大学,这是一所在长沙的私立大学,章炳麟、谭延闿、于右任等民国政治要人都是这所大学的校董,可见群治大学虽为私立,但分量还是很重的。

杜平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大学学业,顺利毕业,此时他的文化修养和做人理念都上了一个台阶,他开始倾向于革命,并回家参加了农民协会,开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30年初,万载县的共产党员陈昆山建立了一支数百人的红色赤卫队,不久后被改编为地方红军5大队,陈昆山得知杜平是大学生,便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队伍。

但杜平觉得自己不适合在全由同乡农民组成、结构相对散漫的赤卫队工作,而是应该进入到正规有序的部队里,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才干,于是他谢绝了陈昆山的邀请。同年4月,黄公略的红3军来到了万载,杜平于是加入了他的队伍,并受到了黄公略的赏识,被安排到宣传科工作。

1930年6月中旬,红3军与红4军、红12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7月中旬,红3军与红4军和红12军会合,杜平想到马上可以见到朱德和毛泽东了,不禁激动不已。

不久以后,黄公略带着杜平来到红1军团指挥部开会,杜平看到有两个三四十岁模样的军人和黄公略谈笑风生,其中一个高个子一口湖南腔,而且长得很清瘦,一脸英气;矮个子则是一口四川腔,长得十分结实,精神抖擞,端端正正地戴着一顶军帽,他判定这两个人就是朱德和毛泽东。

在回去的路上,杜平问黄公略:“军长,我猜那说四川话的是朱总司令,说湖南话的是毛总政委,对不对?”

黄公略笑着说:“猜对了,我们的秀才!”

这是杜平第一次见到朱德和毛泽东,回去以后,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战友们,大家都沸腾了。

1931年8月,杜平被任命为红3军军医处政治委员。在一次作战中,部队缴获了两箱极为珍贵的针剂,杜平于是雇佣了民夫在转移时进行挑运,但第二天在检查物资时,却发现针剂竟然不见了。

黄公略非常生气,他批评杜平说:“你们怎么搞的?把我们奇缺的针剂丢掉了!我给你一担金子,你给我换一担针剂来!它能救活多少伤病员啊!”

杜平也感到很内疚,他深刻进行了检讨,黄公略的气也消了,他又教育杜平说:“要很好地接受教训,如果换自己的挑夫挑,就不至于丢失。”

此后杜平一直牢记这次教训,把“细上加细”当作了自己的座右铭。

不久以后,红3军全歼了敌人的一个旅,但也和总部失去了联系,黄公略对杜平说:“杜平,你不是见过朱毛拿嘛,给你一个加强连,现在马上出发,去给朱毛送信。”

杜平马上带领连队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总部。毛泽东见到他后,亲切地和他拉起了家常:“你是哪里人啊?”

杜平回答:“江西万载人。”

毛泽东高兴地说:“又是一个江西老表啊!学习无尽头,革命战争这所大学也培养人才,把这一个学上好吧!”

不久以后,红3军在战斗中缴获了一批电台,但不认识这些铁匣子到底是何物,于是“乒乒乓乓”地将其砸个稀烂。

毛泽东和朱德听说后,深感可惜,于是下令:“今后凡缴获的一切不认识的战利品,一律妥为上交,不得损坏。”

此后红3军专门组成了无线电队,红军的无线电通信从此开始,杜平被任命为无线电队政委。

红军长征途中,杜平率领无线电队担负红一军团的通信联络保障任务。无线电队在行军过程中要负重携带电台、充电机及配套设施,非常辛苦,杜平积极鼓励大家说:“电台是我们的武器,是我们的第二生命,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决不能丢失一个零件。”

在杜平的动员下,无线电队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以鲜血和生命保障了军团与军委总部的通信联络,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表扬。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保卫延安,中央军委成立了留守兵团,下辖8个警备团,杜平任警备3团政委,1941年7月,他又被提升为警备第1旅政委,负责守护黄河河防,在他的领导下,全旅上下齐心,把防区守护得密不透风。

但这也带来了问题,当时我军正在对阎锡山进行统战工作,但杜平的防区总是管得太紧,连总部秘密派人进出防区也难以通过,给统战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毛泽东得知这事后,专门找到了杜平,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杜平呀,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也是我们的重要一手。对可能利用的中间分子要积极利用,让他们站到我们这边来,打倒一切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能把中立势力推到敌人那边去了。警备工作要做好,要有原则性,但也要分清敌友,把握好灵活性,把握好度……”

这番话使杜平深受启发,他回去很快调整了防御的部署。

抗战胜利后,杜平奉命前往东北工作。1948年8月14日,东北野战军成立单独的领导机关,杜平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秘书长兼组织部副部长。

辽沈战役前夕,杜平预见到部队马上要进入大城市,执行好城市政策纪律非常重要,于是他起草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城纪律守则》,对部队加以教育和约束。

部队受到教育后,在入城后自觉遵守纪律,保护公共财产和工商业,群众果园里的苹果掉在地上也没人捡,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辽沈战役结束后,杜平跟随东北野战军入关,并在1949年1月和平解放了北平。3月25日,毛泽东将从西柏坡进驻北平,杜平得知以后激动不已,他决定给毛泽东拍个照。

杜平因为会英语,在战争年代又缴获了一台莱克相机,通过自学很快学会了照相。解放战争期间,他经常带着相机,碰到有意义的镜头就拍几张照片留念。

3月25日当天,毛泽东进京后,在西苑机场检阅了参加平津战役的部队,杜平抓住机会,拍下了毛泽东站在敞篷吉普车上检阅部队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后来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

新中国成立后,杜平任第13兵团政治部主任。有一次,罗荣桓向毛泽东介绍杜平:“杜平同志是我们红军中的大学生。”

毛泽东以前从没听杜平说过他上过大学,便好奇地问杜平:“你上的什么大学?”

杜平回答:“湖南群治大学。”

毛泽东开玩笑说:“那是野鸡大学!”

毛泽东在长沙呆过多年,对长沙的教育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当时民国刚成立不久,各种新兴学校如雨后春笋,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毛泽东可能是确实没听说过湖南群治大学,所以才会出此戏言。

毛泽东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话不妥,于是又马上补充说:“野鸡大学也有好的嘛!”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决定抗美援朝,并在1950年10月25日决定以13兵团机关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机关,杜平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一任政治部主任。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杜平在11月17日向彭德怀汇报了政治工作的经验,并谈到了要释放战俘和开展敌军工作。彭德怀对此非常重视,他说:“能不能挑些战俘放回去?能多放就多放一些。”

杜平于是写了一个报告上报军委,报告说:

“我们拟在下一战役前,释放100名美军、李伪俘虏,以扩大我军俘虏政策的影响,打破敌军怕杀头心理,并准备19日夜由前方阵地送出。是否可以?请速示。”

第二天毛泽东对此作出批示:“你们释放一批俘虏很对,应赶快放走,尔后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

于是杜平挑选了103名俘虏,组织人员给他们理发、洗澡、换新衣服、发路费,并在11月18人派车把他们送回了美军的阵地。

这批俘虏回到阵地后,非常感谢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宽大处理,表示今后再不与志愿军为敌。志愿军释放战俘一事也在国际舆论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使全世界都知道了志愿军是仁义之师,这大大地扩大了我军在国际上的良好影响。

有一天,杜平来到一个战俘营视察,俘管干部向他反映,他们曾组织俘管干部与美军俘虏赛球,败多胜少,想从部队抽调队员与美军俘虏决一死战,以振国威。杜平听后连忙制止说:“不可,不可。此事大可不必。”

1951年9月初,杜平作为团长,带领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9月30日晚,中央人民政府在怀仁堂举行国庆宴会,杜平也带领代表团参加,他还主动拿起酒杯向毛泽东敬酒,他说:“我代表彭德怀司令员,代表志愿军全体指战员,敬祝毛主席节日愉快,身体健康!”

毛泽东也高兴地说:“祝贺你们的胜利,为彭德怀同志、为在朝鲜前线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全体将士干杯!”

1954年,杜平从朝鲜回国,担任了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并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60年秋,杜平带领工作组深入部队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到某部战士雷锋,做了一个“节约箱”,并将节约出来的生活费向灾区捐款,被评为“节约标兵”。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他马上作出批示:“雷锋精神十分重要,值得学习。”

不久以后,沈阳军区《前进报》很快发表了许多宣传雷锋精神的报道,杜平还专门为其中一篇文章题名为“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在他的挖掘和宣传下,雷锋的名字很快传遍了东北大地。

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汽车事故殉职,有人认为既然出了事故,就不应该再宣传雷锋了,但杜平却坚持说:“事故是一回事,事迹又是另一回事,决不能把两者看成是一个问题,必须分开。”

1962年10月,杜平又在《前进报》上发表了“雷锋同志不愧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长篇文章。正是因为杜平力排众议,雷锋的事迹真正响彻了中华大地,成为了影响几代人的典型。

1963年3月,杜平调任南京军区第七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0余年,当时的军区司令员是许世友,为人性格刚烈,与其他人都很难相处,但杜平却一直和他相处得很好,从无芥蒂。

“文革”时期,许世友被造反派围攻,不得不去大别山躲避,当时杜平的身体并不好,但依然强撑病休,坚持主持军区工作,维护了军区的稳定。

1973年8月,杜平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他正式退出领导岗位。

退休后的杜平潜心研究书法,他在学生时代就有很好的书法底子,退休后练习的时间更多,书法水平更是精进,很多人都曾找过他求墨宝。

有一次南京军区的一名机关干事转业,地方一家银行愿意接受他,但行长特别喜欢书法,希望干事能向杜平求一幅墨宝,但干事并不认识杜平,只好花钱买了一幅名家的书法送给行长,但行长却拒收,干事转业的事情也被搁置。

杜平听说此事后,主动写了一幅“更上一层楼”送给行长,行长得到墨宝以后,非常高兴,于是留下干事当了自己的秘书。

1999年3月4日,杜平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南京,享年91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过客_大侠

    这么好的演讲,怎么没有评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