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这3种痛,可能是骨量悄悄“流失”的信号

身上这3种痛,可能是骨量悄悄“流失”的信号

00:00
08:01

人体进化至今,「骨骼」的精细程度,已经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减重和结构加强。即便如此,年龄、环境等因素都可能悄悄“腐蚀”骨量,让骨头变脆。有些部位的疼痛,正是骨质疏松给你的信号。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本期《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张润云、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李晨钟、 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和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 冯法博,告诉你3种疼痛可能预示骨量减少,并教你几招正确“补”牢骨头。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几类: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属于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又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包括:性激素分泌减少,特别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致使骨吸收增加更为明显;人体内调节钙代谢的激素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骨吸收增加;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可致消化功能下降,存在营养吸收障碍,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影响骨代谢;户外运动减少、阳光接触减少,导致维生素D不足。 

2、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多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诱发,如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抗凝药、质子泵抑制剂或强效利尿剂等,易引起药源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一种原因不明的骨质疏松,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伴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随着骨量不断流失,机体疼痛的问题会逐渐显现出来。其中,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位置往往不固定。这种疼痛通常在站立、久坐、弯腰、运动、咳嗽时加剧,坐下或躺下后减轻;白天疼痛比较轻,夜间和清晨加重。 

 骨质疏松症的狡猾之处在于,没有显著的临床特点。一些人偶然出现疼痛,容易被误诊为其他肌骨系统退变性疼痛,导致骨头在不知不觉中被“吃掉”。如果出现以下几种痛,要引起高度重视:

 1 、脊柱两侧痛。  一般情况下,骨量丢失12%以上就可能出现骨痛。这种痛常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可减轻,但直立、后伸时会加剧。

 2 、慢性腰背痛 。这种痛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以腰部酸痛为主,背部和全身多处关节有隐痛,弯腰时疼痛加重,一般不影响生活。如果白天活动较多,痛感可能较轻,但夜间翻身、清晨醒来起身时痛感加剧。

 3 、串痛。  因骨质疏松发生椎体骨折时,慢性腰背痛可出现急性加重,甚至咳嗽、打喷嚏时会出现串痛,翻身、变换体位时会加重,甚至无法起床,但部分人仍可坚持行走。 

人体骨量并非一成不变,通常要经历3个时期,即增长期、平稳期和下降期。增长期在20岁左右结束,此时人体骨量和骨密度达到最高值,获得峰值骨量和骨密度。峰值骨量将维持数十年,女性在围绝经期开始下降,绝经后5~10年出现一个骨量快速减少期,随后持续下降;男性没有骨量的快速下降期,但在40岁后出现相对缓慢的骨量下降。 

 骨密度仪会根据测出的骨密度数据,自动算出T值和Z值。Z值主要应用于儿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并可反映出成人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T值进行诊断。

 正常骨量骨密度在-1.0SD以内也就是T值≥-1.0; 

 骨量减少时骨密度低于同性别骨量峰值-1到-2.5SD也就是T值在-2.5到-1.0之间;

 骨质疏松时骨密度低于同性别骨量峰值-2.5SD也就是T值<-2.5。

 判断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风险,可参照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提出的《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自测: 

 1.绝经后女性,特别是在45岁前绝经的女性;

 2.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 

 3.有轻摔后骨折史者;

 4.比较消瘦者;

 5.正在吸烟或过量饮酒者;

 6.近期卧床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者;

 7.每天运动量少于30分钟,或未食用乳制品者;

 8.曾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的类固醇激素者;

 9.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等疾病者;

 10.父母中有驼背、曾在轻摔后骨折或被诊断为骨质疏松者。

 上述10项内容中,只要符合其中1项,即提示有患骨质疏松风险,应及时就诊进行相关检查。 

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往往把骨质疏松与缺钙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二者并非能划等号,要想预防骨头变脆,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1、 增加富钙饮食。  推荐直接增加富钙饮食的摄入,如牛奶及奶酪;减少富磷食物;每天补充适量维生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B6及B12。 

 2、推荐负重运动。  通过运动,骨骼生长能得到特别调节,可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丢失及改善肌肉和增加灵活性,减少跌倒及其不良后果。负重运动有助于保持强壮的骨骼,比如步行、爬楼梯、跳舞、举重;其他类型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灵活性,提高预防跌倒的平衡能力,比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 

 3、降低烟酒频率。  酒精会损害器官,抑制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还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直接对抗成骨细胞的作用。吸烟会加速骨质的吸收、雌激素灭活和分解。 

4、 预防老人跌倒。  65岁以上老人中,每年有约30%的跌倒率;80岁以上则有50%的跌倒率。据调查,90%的老年人骨折由跌倒导致。

 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来说,治疗通常分两部分: 

1、 基础治疗。包括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因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有上限,建议分散服用,一天两次。钙一定要餐后服用。人体在夜间对外源性钙质的需求最盛,睡前是服用钙剂的最佳时机。需要提醒的是,高钙血症患者要检查血钙后,再结合个体情况进行治疗;合并肾结石的人群应谨慎补钙,推荐考虑枸橼酸钙、柠檬酸钙等。补钙的同时服用维生素D,每天800~1000单位,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还能增加肌肉力量,预防摔倒。

2、抗骨质疏松治疗。一些老人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