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058 七艺有术伴复兴,忏悔无用起内争

欧洲史话 058 七艺有术伴复兴,忏悔无用起内争

00:00
17:09

本期内容

1. 加洛林文艺复兴有些什么内容,为什么意义很大?

2. 意大利王国由谁去建立,路易一世和大侄子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

3. 路易一世为什么又叫虔诚的路易?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我们说查理曼的“书同文”几乎等同于秦始皇的翻版,嬴政大帝当年是让李斯规范好了小篆,作为帝国的统一文字,而法兰克帝国的“李斯”是圣马丁修道院院长阿尔古因(英语:Alcuin),他所创造的小篆叫做加洛林小写字体(Carolingian minuscule),当然,是在拉丁文的基础之上创造的。


这种字体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易学,辨识度特别高,而且改变了书写习惯,每句话的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句子结尾要用句号。简简单单的改革,却是实实在在的方便。在这之后,给你一本书,打开以后,句子很整齐,段落很清晰,不至于像以前一样,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满页都是一群大蝌蚪。


阿尔古因的拉丁文改革后来被欧洲几乎所有语言效仿,像英语、德语、法语,都是以它为规范蓝本,在阿尔古因定下的框架里发展出来的。我们今天电脑里的罗马字体,实际上就是当年的加洛林小写字体的一个变种,说一句阿尔古因是欧洲文字的创始人,也不至于太离谱。


                         一、加洛林文艺复兴


有了统一、简便的文字之后,查理曼随后又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以这种语言为基础,让阿尔古因组织人员对基督教的各种古籍进行整理,并校对各种版本的《圣经》,最后搞出了一个拉丁文的通用版本,刊行天下,这也就是今天天主教通用的《圣经》版本,千年之下,依旧改动不大,这当然是极其令人自豪的。


第二件大事是广纳欧洲的优秀学者来到法兰克,恢复和兴办学校与图书馆,要求每一座教堂和修道院都要设立学校,用这个新的拉丁文教授学生们“七艺”。


啥是七艺?我们说中国春秋时期,儒家就确定了君子六艺,分别是礼仪、诗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只要你爹想让你成为一个君子,你就必须学习这六样技能,偷懒是不行的,那样不仅仅是你自己是一个笑话,你的家族也可能是一个笑话。


在欧洲,同样有人确立了“君子”应该学习的技能,这个人就是柏拉图,他提出了七项基本技能,分别是文法、修辞、辩证、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这七种东西有很多种称呼,有人说这是“自由七艺”(seven liberal arts),意思是只要你家里有点儿闲钱,不愁吃喝,就应该学学这七样东西;也有人称呼为三学四术(trivium and quadrivium),文法、修辞、辩证是三种基本学问,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是进阶的四种高级技巧;当然,后来对它们更普遍的称呼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无论是什么,查理曼说了,所有教堂,都要面对老百姓教这七种学问,而且必须用俺和阿尔古因院长鼓捣出来的那个新版拉丁文。


这种一点儿也不民主,通过集权皇帝强行下达的命令,导致了两个后果,我个人愿意称其为伟大的后果,第一,古希腊和古罗马很多文化在中世纪通过教堂保存下来;第二,从这时候到20世纪初,科技界的标准语言就是拉丁文,无论是法国的笛卡尔,英国的牛顿,还是德国的莱布尼茨,瑞士的欧拉,这些鼎鼎大名的科技牛人,在家里和媳妇儿亲热的时候,也许说的都是他们村子里的土话,俺稀罕你,等等。但只要发表学术文章,无一例外,都是拉丁文,而且是标准的拉丁文。这种统一文字对学术交流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我个人认为,这对后来欧洲的科技爆发,其实是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的,一个德国佬可以很容易地翻阅一位西班牙科学家写的论文,自然是事倍功半。


这里必须强调一句,查理曼的这个改革实际上只影响了西欧社会,因为这时候拜占庭已经使用希腊文作为国家的标准语言了,你对拉丁文下手,和人家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这是不是后来西欧远远比东欧牛掰的原因,那就不知道了。


上面的这个“书同文”,和大力发展教育,已经足以让这个加洛林文艺复兴名副其实了,但查理曼做的事情还不止于此,在文学、艺术、建筑上都有不同于以往的创新。比如说建筑学,他开启了罗曼式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这是一种融合了拜占庭和古罗马的建筑式样,小圆顶,小窗户,配上特别厚实外墙的建筑风格,今天你去欧洲旅游,很多古堡都是这种类型的建筑。


在我看来,查理曼的这个加洛林文艺复兴不应该叫做复兴,实际上,它应该称为传承。一个日耳曼人,把罗马人的文字、文化以及宗教,变成自己信奉的东西,并且加以推广,这实际上,已经确定了欧洲后来的三大要素,那就是种族上,是日耳曼蛮族战士的延续,信仰上,是基督教信仰,而文化上,那就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二、路易一世和大侄子的矛盾


公元814年1月28日,查理曼在他最喜欢的城市,位于今天德国最西部的亚琛(德语:Aachen)皇宫去世,享年72岁。这个亚琛今天已经不出名了,但是在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的时代,它却是整个欧洲的文化中心,所谓加洛林文艺复兴,也是从这里向周围扩散的,查理曼死前的整整8年时间,他就没离开过这里,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的温泉特别好。


因为查理曼活得实在是太长了,导致了一件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说幸运的事情,那就是他死的时候,只有一个儿子还活着了,既然这样,查理曼也没办法按着法兰克人的传统,把国家分成几块。


所以,他这个活着的儿子,路易一世(法语:Louis I),最后继承了罗马皇帝的称号,和几乎所有法兰克的领土,为啥说几乎呢?因为还真就有一块地方,他没继承下来,那就是所谓的意大利王国(拉丁语:Regnum Italicum)。


这个意大利王国是查理曼灭掉伦巴第之后,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的一个新国家,当然,不包括教皇国的那部分。


意大利王国本来是查理曼的另一个儿子统治,但那小子是个短命鬼,没等老爸查理曼归天,他却先走一步,查理曼因为心疼儿子,还特别喜欢这个儿子给他生的孙子伯纳德,于是,公元813年,也就是他死的前一年,特意下了一道圣旨说,意大利王国,将来就是我孙子伯纳德的。


言下之意,就是告诉剩下的那唯一的儿子,太子路易一世,你可以继承整个法兰克,但不要和你大侄子抢意大利了。


路易一世一开始对这件事并没有表示出异议,而且他上台之后,就发生了一件事,也让他暂时无暇顾及意大利王国。啥事呢?还是和那个怂货,天主教教皇利奥三世有关,原因也很简单,罗马城里的贵族听说查理曼死了,一个个也不装相了,马上跳起来反对利奥三世,准备把他轰下台,但利奥三世别的本事没有,逃跑绝对是一流的,一看形势不对,脚底抹油,一溜烟地跑出城,躲了起来,同时向路易一世求救。


这个自然是要救的,路易一世很快就派出军队,把叛乱者抓起来,这一次也不流放了,直接一了百了,把不服从教皇的都砍了脑袋。


于是,利奥三世又回去美滋滋地当起了天主教老大,一直到第二年,公元816年去世为止。这哥们这辈子,除了给查理曼加冕,还做过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正式批准了,主教、大修道院院长、有地位的教士和社会知名人士死后,可以直接埋在教堂里,从此,这个向上帝祈祷的地方就也成了长眠的最好地方。前段时间去世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两口子,还有她娘家的一大家子,现在都埋在圣乔治大教堂,这个传统就从利奥三世这里开始的,毕竟,教堂离上帝老爷子,那还是要近一点。


言归正传,导致路易一世最终和意大利王国的大侄子伯纳德产生摩擦,是因为一件小事。公元817年4月的一天,已经当了三年皇帝的路易一世在经过一个木质画廊的时候,发生了意外,画廊塌了,噼里啪啦掉下来的木头大房梁砸死了不少人,他本人福大命大,逃过了一劫。


本来39岁的路易一世正活得滋润,就没想过死的事儿,可是这么一闹,这哥们突然感觉生命无常,随时可能上天堂,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后事,颁布了《帝国诏令》,又称《帝国分配令》(拉丁语:divisio imperii)。


这是一份相当详细的遗书和遗产分配方案,在这份圣旨中,路易一世提拔大儿子洛泰尔一世(Lothair I)为他的共治皇帝,说我死之后,江山就是你的,你负责统领你的两个弟弟,其中大弟弟丕平(Pepin I of Aquitaine)拥有阿基坦公国,小弟弟日耳曼人路易(Louis the German)拥有巴伐利亚公国。


巴伐利亚我们前面介绍过,就是现在德国的拜仁,这个阿基坦公国是法兰克和伊比利亚半岛交界处的一块重要地区,路易一世没当上皇帝之前,就是在这个公国当老大的。


这份遗产分配其实考虑得还是挺周全的,它既照顾到了法兰克人的传统,也就是那个老子死了,儿子们平分财产的习惯;也与时俱进,考虑到现在不是法兰克王国,而是帝国了,最好还是不要再分裂,大儿子执掌江山是皇帝,两个小儿子都是公侯,有自己的封地,两全其美。


但我们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路易一世偏偏就忘了他的那个大侄子,也就是意大利国王伯纳德,帝国分配令里一句也没提以后意大利咋整。


这就导致了有两种可能的解读,第一,意大利这块地方不分配,以后归法兰克帝国皇帝直接管辖;第二,这块地方继续留给大侄子伯纳德。


问题是,这两种解读都可以,如果哪一天路易一世翘了辫子,他大儿子洛泰尔一世让堂弟伯纳德搬家,除非后者拳头大,打得过前者,否则也只能乖乖搬家。这样一来,伯纳德自然是产生了不满,对路易一世心存怨念,你这个当叔叔的咋就不按照我爷爷当年的规定,在财产分配令里,明确地把意大利划分给我呢?


一个人要是内心不满,外在行为就会表现出来,而一个国王的不满,一旦被手下的臣子们看穿,那自然就有拍马屁的,去怂恿国王发泄这种不满。


当时伯纳德的手下管家雷金哈德和伯爵埃吉迪奥都说,大王您的猜测是对的,路易一世是您的四叔,自古以来,四叔对大侄子都没有啥好心,他就是想剥夺了您对意大利的拥有权,所以,您必须反抗。


可是伯纳德是一个磨磨唧唧,优柔寡断的人,还没等他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造反,他四叔路易一世已经通过间谍知道了大侄子即将反叛的消息。


公元818年,路易一世带着大军来到了沙隆,也就是今天法国里昂(Lyon)附近,更是当年“上帝之鞭”阿提拉和“最后的罗马人”埃提乌斯殊死搏斗的战场,在当时,是意大利王国的边境。


路易一世这就是摆出了对侄子兴师问罪的姿态。伯纳德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匆匆带队伍赶到沙隆,到了之后,看了看对面四叔路易的兵强马壮,再回头看看跟在自己身后的老弱病残,觉得这仗根本就没法打,又只能万般无奈地投降,就这样伯纳德被带回了法兰克当时的政治中心亚琛。


本来呢,伯纳德一开始被判处的是死刑,立即执行,也就是砍下脑袋,一了百了。可是他四叔路易一世觉得自己是一个仁慈的君主,好皇帝啊,咋能动不动就砍人脑袋呢?于是,判决改为“致盲”,啥意思?就是把伯纳德眼睛弄瞎,他不用死了。


那么,咋弄瞎眼睛呢?当时的办法是用烧热了的短剑,放在眼睛上,一般来说,犯人都可以挺过去,但这一次的伯纳德是一个意外,他被烫瞎之后,伤口感染,疼入脑髓,整整哀嚎了两天两夜,最后没挺过去,还是死了。别说比起直接砍脑袋,就算是凌迟,也用不了遭两天两夜的罪,这简直就是人间最残酷的死刑。


                         三、虔诚者路易


就因为这个大侄子死得实在太惨了,路易一世在随后很长时间之内,心里都不安稳。四年之后,公元822年,他跑到教皇巴斯加一世面前做了虔诚的忏悔,除了侄子的死,这哥们还把过去自己做过的所有坏事都一股脑地倾诉出来,希望上帝他老人家原谅他。


按着当时人的记载,路易一世之所以这么虔诚地忏悔,和他老婆也有关系。这事儿是这样的,路易一世的媳妇儿叫做埃芒加德(Ermengarde),来自于古老的罗伯蒂安家族(Robertians),据说,这个家族是后来法兰西卡佩家族的祖先,在那时候,也是一个相当显赫的古老家族。本来呢,这个婚姻就是一个政治联姻,可不曾想,16岁的埃芒加德以她无比的美貌和才华吸引了路易一世,两口子那叫一个恩爱,一口气嗖嗖嗖生了六个孩子。但是到了公元818年,他刚刚把大侄子给整死,原本美丽、健康、活泼的媳妇儿就得了一场奇怪的病,死了。从此之后,路易一世就变得神神叨叨的,固执地认为,就是他害死了自己的宝贝媳妇儿,所以,这才有了后来的忏悔。


无论如何,忏悔完了的路易一世,觉得这心里舒服了很多,这哥们从此就上瘾了,有事没事都要跑到教皇那里去坦白从宽。长此以往,他就获得了一个外号,叫做虔诚者路易(Louis the Pious),意思是他经常承认错误。在历史上,他的这个外号比他的路易一世的名头还要响亮,提起来,大家都一股脑地点头,知道,知道,不就是那个成天检讨说自己错了,一转身就再犯,犯了再忏悔的家伙吗?


这里顺便说一句,我们都知道,法国后来有很多君主都叫做路易某某世,比如路易十三、路易十六,一共整出了18个叫路易的君主,那都是从这个虔诚者路易算下来的。他是no.1,第一位皇帝路易。


除了法国,西班牙还有13个阿方索,瑞典有16个卡尔,英国有8个爱德华等等,也都是相同的模式。后来有一本名著,叫做《百年孤独》,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大量使用雷同的人名,另一个是乱伦,我一直都认为,这可能是哥伦比亚作家对欧洲的一种嘲讽,当然,是我个人观点。


按理说,一个总是忏悔的、虔诚的天主教国王,家里应该和谐一些,不说父慈子孝,和平共处总没问题吧?可惜的是,路易一世连这点都做不到,本来他的忏悔就是因为侄子在内斗中的惨死,但这种忏悔仅仅是停留在嘴上,在他后半生十多年的时间里,法兰克帝国一直都处于内战之中,而且还升级了,从叔叔和侄子的内斗,变成了父子大战,今天他大儿子打了小儿子,明天就可能是两儿子联合起来对付路易一世这个老爹了。那好好的,为啥父子之间要打成这个样子呢?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畏德

    枫落白衣老师,俺可稀罕您的作品了!

  • 疯神演戏

    沙发沙发沙发我来了~~~

  • 疯神演戏

    沙发沙发我来啦~~~

  • 跳绳的熊

    谢辉在亚琛踢过球

  • 听友371727566

    一如既往地喜欢

  • 疯神演戏

    沙发沙发我来了~~

  • 随机圆圆

    白衣老师,您的知识面好广啊,这得读多少书啊,敬佩崇拜,谢谢您的输出,我得多听几遍

  • 三丫家的丫

    俺稀罕你

  • 今来古往

    查理曼大帝升起了文艺复兴的曙光。

  • 三丫家的丫

    我也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