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周年之际,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四川省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有关工作,10月12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举行了新闻通气会,介绍有关情况。
大熊猫被誉为“国宝”和“活化石”,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川陕甘三省,总区划面积2.2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片区1.93万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87.7%;生活着野生大熊猫1227只,占国家公园内野生大熊猫总数1340只的91.6%。
▲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片区
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是现今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野生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省份。自2017年1月启动体制试点以来,四川深入落实中央确立的体制试点任务。正式设立后,四川省迅速从体制试点转入全面建设,着力高质量建设名副其实、出色出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近一年来,四川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在依法依规管控方面,四川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出台加强四川片区建设的意见;推动制定《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省十三届人大常务会已初次审议通过;配合国家林草局优化完善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同步编制空间布局、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多地探索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警察大队或片区警务工作站。
在化解历史问题方面,四川坚持先立后破、顺向改革,实事求是清理退出公园内小水电,加快矿业权清理进度;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自然资源厅印发具体方案,计划2022年底全面清理退出194宗矿业权;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小水电清理退出方案和财政奖补方案,计划分类分阶段退出273座小水电,已退出小水电97座;省级财政专门安排9.56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小水电和矿业权退出;省林草局组织将2363亩集体人工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组织实施核心区居民生态搬迁52人。
在保护修复自然生态方面,四川加强大熊猫重点生态廊道和野化放归基地建设,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26.56平方公里,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工程;设置固定巡护线路663条,今年已开展巡护8万余人次,监测到野生大熊猫影像724次;对拟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绵九高速、夹金山隧道、引大济岷等国省重大项目,强化影响评价和专家论证,督促落实消减措施,努力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落实央省财政资金2.2亿元,储备“十四五”重点项目17个;开展标准化建设试点,建成大熊猫小种群复壮研究开放实验室、放归基地、野外科研观测站等5个,巡护道路168.68公里,新(改)建保护站点41个,安装标准化多功能智能界碑、界桩745个;聘请“两院”院士、权威专家等组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文创专家委员会、创新联盟,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等40余家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合作,申报实施基础科研项目近300个;推进数字化管理,启动了“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
在推进地方协调发展方面,四川探索共建共管机制,县级管理机构与村社、居民等建立40个共建共管委员会,就地选聘国家公园管护员1893名;年度兑现非国有公益林补偿资金7463万元,启动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保险试点;坚持“两业并举”,因地制宜建设入口社区,开展特许经营试点,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举办数字国际熊猫节,扶持发展自然教育、康养旅游等产业,年实地生态体验超过100万人次。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